正文

老舍最早的字並非“舍予” 而是“醒癡”

(2009-07-03 02:18:41) 下一個
老舍最早的字:“醒癡”

  張佳

  提到偉大的人民藝術家老舍先生,很多人都知道他字“舍予”,也就是把他的姓“舒”拆成兩個字作為自己的表字。這個字老舍發表《小鈴兒》等作品時也用作筆名,因此廣為人知。其實“舍予”並非老舍最早的字,在此之前老舍還曾經用過一個字:“醒癡”。在現存的1915年11月印行的《北京師範學校一覽》的“在學師範生一覽表”中,我們還可以查到這樣的記載:舒慶春,字醒癡,16歲,京兆宛平人,通訊處:小羊圈(現名小楊家胡同)。

  關於“醒癡”這個字的來曆,老舍的兒子舒乙考證說:“醒癡兩字,既有寫實的成分,也有一點自勉、自謙的成分。老舍先生幼年由於家境貧苦,發育不好,三歲還不會說話和走步,比一般兒童遲得多,可謂癡。”

  還有一種原因是,老舍少年時就讀於北京三中,這所學校學生大多是下層旗人子弟,當時社會動蕩不安,有不少學生身上帶有自由散漫、玩世不恭的不良習氣。老舍對當時的現狀有過痛苦和困惑,身邊的一切又都迫使他認真地思考今後的道路。為此,他專門為自己取了“醒癡”為字,以警醒自己不要隨波逐流,渾渾噩噩,成為“癡人”。

  從老舍的一生來看,他一直是清醒著的。他以自己驚人的勤奮,明銳的眼光,寫下大量的小說、戲劇、散文和詩歌,一生共寫了約計800餘萬字的作品,堪稱文藝界的勞動模範。

  當然,“醒癡”這個字帶有明顯的自我鞭策的痕跡,代表了老舍青少年時的思想認識水平和理想追求。隨著年齡的增長和閱曆的加深,老舍的認識水平和思想覺悟也在不斷地提高。後來,他不再滿足於自己的清醒,而是追求如何舍棄自己而去為社會獻身了,這樣,“醒癡”即被“舍予”取代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