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走馬觀花覽秦俑

(2009-06-08 09:13:27) 下一個

走馬觀花覽秦俑 -- 戶人

從西安運來的秦始皇兵馬俑在亞特蘭大的 High Museum of Art 博物館展出已有幾個月了 (2008 年 11 月 16 日 到 2009 年 4 月 19 日結束, 之後到休斯頓繼續展出 ) 。目前 , 除了看到各種華人在大門外跳舞、表演等消息外,還沒有看到什麽具體描述展品的文章。一個月初的周末,本人去參觀了博物館。現願結合所讀過的 《史記》 ,自薦向導,侃侃“戶人之見”,爭取把秦國 610 年左右的曆史在 610 秒種內講完。


博物館的位置在亞特蘭大交響音樂廳北部,這對於大多數每年出席中國商會春節演出的亞城朋友們都不會感覺陌生。早早來時,大樓外門前已經排 起 了長長的隊伍,而且西方人遠遠超出隊中的幾家亞裔。看來展出還是很受歡迎!

趁著排隊,咱先快速複習一下中國曆史。 俗話說:臨陣磨槍,不快也光。

我們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都公認是從黃帝 ( 公孫軒轅 ) 開始,再下傳 顓頊 (zhuān -1 xū -1) 、嚳 (kù – 4) 、堯 (yáo -2) 、舜 (shun – 4) 。這五人號稱遠古的“ 五帝”。其實後麵的這些人都是黃帝的子孫後代,如: 顓頊是 黃帝的孫子, 嚳是 黃帝的曾孫、 顓頊的侄子,堯是嚳的兒子,舜是顓頊的後代,等等 ( 《史記 - 五帝本紀》 ) 。 說 這些是為了給後麵的秦始皇的老祖宗找“根紅苗正”的依據。

話說夏禹因治水有功,舜把帝位傳給了他以後,大禹就不再“客氣”禪讓,從此就把帝位留在自家了。他兒子啟建立了 中 國曆史上第一個奴隸製王朝。夏朝約存在了 400 年 ( 公元前 21 世紀至公元前 16 世紀 ) ,最後被夏桀 (jié – 2) 丟了 ( 《史記 - 夏本紀》 ) 。夏被商湯取代,商朝存活了 510 年 ( 台灣史學界之說法 655 年 ) ,又敗家在商紂 (zhòu -4) 手下 ( 《史記 - 殷本紀》 ) 。紂這小子也算沒白死,至少還為“助紂為虐”這條成語提供了來源。

周朝取代商朝後,周武王 ( 姬發 ) 把天下劃分給各家族成員或立了大功的大臣們。 周朝存在 791 年 ( 前 1046 年至前 256 年 ) 。

說起周 朝王 家本姓 " 姬 " ,記得以前曾經看過一個小故事,說是總理周恩來與當時的外長姬鵬飛一起會見日本外賓。日本人誇周恩來是位了不起的“周公的後代”,周說姬鵬飛才是正宗的“周公的後代”。其實周朝滅亡後不少“姬”姓的後代改姓“周”。所以他倆應該都是周公 ( 姬旦 ) 的後代。文革結束前“四人幫”在毛的暗護下還發動了一場流產的批“現代周公”運動。

周朝又分“西周”和“東周”兩階段。由“西”變“東”的原因是因為西周的那位昏君 ( 周幽王 ) 為博美人褒姒 (b ǎ o -3, s ì – 4) 一笑而常常點烽火、玩“狼來了”的遊戲,最後“狼”真來了,西周被西方的犬戎 ( 古代活躍在甘肅一帶的部落 ) 攻破。所以周朝首都在公元前 770 年時東遷。

“東周”時期又分為兩段:前半段稱“春秋”,後半段叫“戰國”。“春秋”和“戰國”的分界線一般以趙、魏、韓“三家分晉”開始 ( 《史記 - 周本紀》 ) 。

順便說一下,孔子生活在公元前 500 年時的“春秋”,秦始皇出生在戰國末期。

扯遠了,趕快買票。不過買完票後你還是要根據票上的規定時間再等上半小時,這是為了控製展區的人流。

現在可以說說秦的祖先了。據說顓頊帝的一個後代孫女“未婚先孕”,於是編說她是在織布的時候吞食了一顆燕子蛋,所以生了個兒子。這兒子再生個兒子 ( 大費 ) ,因輔助大禹治水有功,被舜帝賜姓“嬴” ( yíng -2) 。看來“嬴”的生父不清、來曆不明。

後來“嬴”家後代大都是為帝王訓馬、趕車,也成了“帝王身邊的人”了。

直到“西周”滅亡, “嬴”家的老祖宗 秦襄公幫周平王趕車東遷有功 ( 公元前 770 年 ) ,被封為諸侯,秦始建國 ( 《史記 - 秦本紀》 ) 。土地就是原周朝在陝西的領地。要知道那時這片土地已經被 犬戎 占領了,周平王實際上是打了個“白條”,頗有“你有本事你去拿”的味道。 “嬴”家要得就是這個“名份”。 後來,秦國慢慢西侵,果然奪回這片土地。商鞅變法 ( 前 361 年 ), 秦國越來越強,開始蠶食其他諸侯國的土地 ( 包括 漢中和 蜀地 ) 。不過商鞅自己最後落得個五馬分屍的車裂下場。

那時秦國因為“一窮二白”,所以鼓勵當兵殺敵,按敵方人頭數論功行賞。他們殺人如麻,被稱“虎狼之師”。例如,公元前 260 年秦國大將白起攻擊趙國,在長平大敗趙軍,趙國四十多萬降卒全被活埋。

我們參觀的時間到了。

一進門,首先看到的是幾件戰國時代的青銅兵器:弩、箭頭、匕首、劍、戟頭等。兩邊的牆壁上放映著不知是哪部電視連續劇裏的秦國戰爭場麵,而且有秦滅趙、魏、韓、燕、楚、齊 6 國的地圖,讓人一目了然。

不知大家有沒有注意到,戰國時期的兵器中幾乎沒有刀。這是因為當時中國還沒有發明鐵兵器,而青銅兵器太脆,輕了不能砍,重了又砍不動。所以當時的兵器都是以“刺” 為主,而不是以“砍”為主。鐵兵器是漢代才被大量使用的。

弩 (Crossbow) 是中國的一大發明,它有槍身、扳機、瞄準器,可以大大地提高箭的準性,而且可以連發。弩後被傳到西方。弩也是火藥槍的前身。直到今天弩還再被特種部隊使用。

現在再來說說被秦滅掉的六國以及它們的大概位置:

秦國 ( 主要 ) 在陝西省。 擋在 陝西東麵的是山西省 , 簡稱“晉”。晉本是大國,後內亂,被趙、魏、韓三個外姓家族瓜分。這一“三家分晉”事件就是“春秋”和“戰國” 的分界線。這樣 , 大家就知道 ( 由北向南 ) 趙、魏、韓三國的大概位置了,而且你也可以猜到秦國要想東進統一中國所必須最先滅掉的三個國家了。還記得成語 ( 或兵法 ) “圍魏救趙”吧 ?

再往東就是燕、齊兩國。

燕在今天的河北地區,國都在北京郊區。所以北京又稱燕京。北京大學就在原來的燕京大學位置。北京的“燕莎”商場就是北京和德國“漢莎航空”的合作產物。燕國的太子丹買了個刺客,就是荊軻刺秦王的故事。

齊大家都應該很熟,“齊魯”就是山東的代名詞。其實齊國是山東北部,魯國在山東南部。齊國最早是分給那位不放魚餌,“願者上鉤”的“漁協名譽主席”薑子牙的,不過“戰國”時已被 田氏家族 奪權了。 孫臏幫助 田忌賽馬的故事就發生在齊國。

魯國是周武王封給他弟弟姬旦 ( 周公 ) 的,但周公沒去,一直留在京都輔佐天子,後來又輔佐他兒子。從一心輔佐天子、功高卻不蓋主這點來看,周恩來與周公的確有相似之處。魯國由周公的長子立國,曆時 800 年左右。首都在曲阜,疆域在泰山以南,略有今山東省南部,兼涉河南、江蘇、安徽三省小部分。魯國是孔子的出生地。 後被楚國滅了。

楚國在南方沿長江一帶,從湖北一直到浙江、江蘇。楚霸王項羽的爺爺就是被秦始皇的軍隊殺了。後來項羽和劉邦一起滅了秦王朝,這是後話。

秦王嬴政 13 歲登基, 22 歲親政,自前 230 年至前 221 年,采取“遠交近攻”、分化離間的策略,用了十來年的時間就滅了六國, 38 歲統一中國,建立秦朝。中國曆史進入中央集權製得皇權專製時代 ( 《史記 - 秦始皇本紀》 ) 。

嬴政自認功勞遠遠超過“三皇” ( 天皇、地皇、泰皇 ) 、“五帝” ( 前麵已經提過 ) ,所以自命“皇帝” ( 始 皇帝 ) ,專用自稱“朕” ( 在此之前“朕”是所有人都可以用的第一人稱 ) 。規定了皇帝下旨為“詔書” ( 布告天下之文書 , 相當於今天新華社的“元旦賀詞”、“告全國同胞書”之類。 ) 和“製書” ( 指揮百官和地方官執行的政令 ) 。現在我們看的古裝劇都隻有 “詔書” ( 開頭“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 。其實許多下命令的應該是 “製書” ( 開頭“奉天承運、皇帝 製 曰” ) 。

秦始皇統一天下的幾件功勞都在下一個展台出現: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

統一文字的代表是牆上一幅巨大的,丞相李斯用小篆書寫的 嶧山刻石 ( 見下 ) 。碑文是四字詩,對秦始皇歌功頌德。 《史記》裏記載了 5-6 塊碑文,都是大同小異的 四字詩 。不過,漂亮華麗、彎裏彎曲的“官方文字”小篆並沒有在民間普及,隻留在了圖章上。民間普及的卻是“直來直去”的 “簡體字” -- 隸書。


( 圖 : 嶧山刻石篆文 )


如果大家注意,還會發現碑文是沒有標點符號、不分段落的。 古代的漢字作品是沒有標點符號的, 斷句隻能靠人的經驗來完成。所以古文中的“之、乎、者、也、哉、曰”等字的用途就顯示出來了。漢代時出現了“句讀”(讀音:具豆 ) ,是句號和讀號 ( 逗號 ) 的合稱。 而 我們現在所用的 標點符號是 胡適等 1919 年從西方引進的,對中國的白話文推廣使用起了很大的作用。

統一的貨幣是我們大家都熟悉的圓體方洞的銅錢 ( ” 天 圓 地方 ”) ,上有“半兩”二字,又稱“秦半兩”。這種貨幣取代了戰國時期的“刀幣”、“布幣” ( 像鏟子一樣 ) 等等。這裏也要順便說一下,古書裏提到的戰國時期的“黃金”、“金”其實大都是指“黃銅”,而不是真正的金子。



( 圖 : 秦半兩 )


秦始皇定了“尺”的長度 ( 約 23.1 厘米 ) 。漢字“尺”的形象意思就是一手張開,從大拇指到中指的距離。當然這得是男人的大手。女人的手小,就不叫“尺”,而叫“咫” ( 用來量“織”布長度的 ) 。因此有了“近在咫尺”這一成語。我們看 《 三國演義 》 裏常常會看到描述某某大將身高八尺。那是“漢尺”,與“秦尺”一樣。八尺就是 1.85 米左右,的確是高個。

六尺為一“步” (1.39 米 ) 。如果你認為這一“步”太大,現代一般人要走兩步才行,那麽恭喜你“答對加十分”!因為古人的一“步”是指左右兩腿各抬一次,也就是我們今天的兩步。

秦始皇規定當官戴的冕為 6 寸,車輪間的寬度為 6 尺,全國分為 36 個郡 ( 6X6) ,等等。為什麽都是“ 6 ”呢?原來秦始皇認為周朝屬“火”,是“陽”,而秦屬“水”,是“陰”,所以“水”能克“火”,秦能取代周。“陰”在八卦裏是“三三” ( 三根中間斷了的小棍 ) ,所以取“ 6 ”。而“水”、“陰”的顏色是黑色,所以秦朝崇尚黑色。如果你留意表現秦始皇的電影 ( 如“英雄” ) 、電視等,就會注意皇宮裏許多衣服都是黑色。士兵的服裝也是黑色。



( 圖 : 八卦 )

再往裏走是一個秦皇宮模型,邊上有出土的瓦,上有 ( 國都 ) “鹹陽”二字。當年 秦始皇每滅一國,就把該國的宮殿照原樣在 鹹陽建一處,然後把 該國宮殿裏的美女們都養在裏麵。所有宮殿間又用空中橋梁連接,以便秦始皇可以秘密去各處。 秦皇宮後來被項羽燒了。因為 項羽壓根就沒想留在大西北 鹹陽,隻想著回家看“江東父老”了。反到是劉邦當了“漢中王” ( 漢中在陝西省 ) ,最後打敗 項羽,建立大 “漢” 王朝。

之後我們就進入了展出的主要看點 -- 兵馬俑了。因為大家都看過,這裏就不再浪費筆墨了。兵馬俑的製作是流水線式的,各有分工,分部、分件生產,最後組裝。這在兩千多年前的確是一創舉。

有一點不知大家注意沒有,就是人俑的樣子都各有不同,但所有的都是單眼皮!這說明當時的“中國人”的確是北方人的生理特征,直到後來中國南擴,與南方的民族大量通婚後,雙眼皮的人才大量出現。所以單眼皮的女士們大可不必去割成雙眼皮,因為你們更“正宗”。

馬俑有很漂亮的馬鞍,但沒有馬蹬。因為當時還沒有發明馬蹬,所以當時打仗主要是步兵和戰車,一輛戰車四匹馬拉著 ( “駟馬難追” ) ,中間是駕車人,左右各有一人負責射箭 ( 弩 ) 、執戟。當時的“騎兵”一般是不能在馬鞍上作戰的,隻能射箭,因為沒有馬蹬“站”不穩。匈奴人因為從小在馬背上長大,所以能騎馬作戰。據說馬鞍、馬蹬都是匈奴人發明的,後來傳到歐洲。



( 轉圖:一乘馬車 ( 一“乘”為駟 )


展區最後的秦始皇墓示意圖解釋了《史記》中所記載的機關、暗道、水銀河等等。當時秦始皇動用了 70 萬犯人修建陵墓,建成後秦二世將墓中的施工人員全部封死在裏麵,以防內幕外泄。

至於秦始皇修長城、焚書、坑儒這些故事大家都知道,不再複述。

秦二世當朝第二年,陳勝、吳廣就起義了,項羽、劉邦、以及各路諸侯反秦了。在大軍壓境的情形下,秦二世胡亥先被他那“指鹿為馬”的老師 趙高 殺害,之後 趙高再被他扶起的子嬰 ( 秦始皇孫子 ) 設計殺了。 子嬰投降劉邦,但被 項羽殺死。

秦國曆史從秦襄公建國開始到 子嬰亡國共用了約 610 年左右的曆史。

還好,估計看這篇拙文用不了 610 秒。

-- 戶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戶人 回複 悄悄話 回複ILoveHere的評論:

謝青竹光臨寒戶。
ILoveHere 回複 悄悄話 坐沙發,聽曆史故事~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