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曆史回憶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zt 共產黨是否失敗了?(1)

(2012-04-07 23:58:13) 下一個
您的位置:騰訊讀書 > 連載書庫 > 小說文藝 > 戰爭 > 一個政權迅速傾覆的曆史:解放戰爭(上) > 正文 [開通VIP包月]
 給信用卡穿上衣服吧,還能得紅鑽 QQ閱讀:騰訊閱讀官方手機閱讀器
選擇字號: 小 中 大 選擇字色 選擇背景色
第85節:第五章 破釜沉舟(1)




  第五章 破釜沉舟

  共產黨是否失敗了?

  一九四七年六月八日晚,雷電交加,大雨滂沱,國民黨軍整編第二十九軍軍長劉戡部的追擊部隊距毛澤東所在的王家灣僅隔一個小山頭了。無論任弼時如何急切地催促,毛澤東就是不肯動身。毛澤東說,我看到敵人再走也不遲。

  周恩來、任弼時和陸定一湊在一起緊急商量。商量的結果是:既然他要看到敵人才走,是否可以找一個同誌留下來替他看?

  毛澤東聽到這個建議後,問三支隊副參謀長的汪東興:“敢不敢留下來等著敵人?”

  汪東興說:“主席讓我留下來,我就留下來,不看到敵人我不離開。”

  毛澤東說:“給你一個排,看到敵人再走,還要打他們一下。”

  九日淩晨三點,毛澤東終於離開王家灣,在大雨中順著村後的小路一路向西。

  在陝北的黃土溝壑中來回轉移的共產黨中樞,與其所指揮巨大規模的戰爭完全不成比例,相比之下,這個小小的指揮部就像一支深陷困境的孤獨的遊擊隊。

  山路泥濘,毛澤東渾身被雨淋透。馱電台的騾子滾下山溝摔死了,警衛戰士摸黑爬下山把電台拖了上來。山頭的那一邊槍聲不斷,警衛戰士看見山頭上人影綽綽,那是劉戡的電台測向分隊正舉著天線偵測毛澤東的電台方向。

  天蒙蒙亮的時候,毛澤東走上了一條簡易公路,他問身邊的王家灣村民兵隊長老白:“附近有什麽村子?”

  老白說:“最近的村子叫小河村,但距離公路太近,怕不安全。”

  毛澤東說:“就進這個村。”

  毛澤東本想在小河村休息一下,至少把衣服烤幹,但警衛戰士剛把電台架設起來,偵察兵就報告說,劉戡的部隊正朝著這個方向迂回。

  一行人向西轉移。

  此時,劉戡正坐在王家灣村毛澤東曾住過的那間窯洞裏。他的部下抓來了一個七十多歲的老漢和一個十多歲的女娃。被吊在樹上的老漢緊閉雙眼,滾在泥水裏的女娃尖聲哭叫,但劉戡最終還是沒有得到任何關於毛澤東去向的信息。

  大雨斷斷續續。

  遠處的山溝裏和山頭上,國民黨軍追兵的人喊馬嘶之聲清晰可聞。“隔了一個山,就像隔了一個世界哩。”毛澤東對身邊的警衛戰士說。在當地老鄉的帶領下,毛澤東一行在敵軍的縫隙中繞來繞去。十日早晨天亮時,到達靖邊縣天賜灣村。

  火升起來,人們忙著做飯和烤衣服,但是偵察兵的報告又來了:劉勘的部隊已經越過小河村追過來;另一支國民黨軍追兵,董釗的整編第一軍也自南而來,兩支追兵現距天賜灣都不足十公裏。機槍聲從不遠的地方傳來,人們迅速收起電台,緊急準備轉移,警衛戰士被分成幾個小組分別跑向村外,連毛澤東的內衛排也被派出去偵察了。


您的位置:騰訊讀書 > 連載書庫 > 小說文藝 > 戰爭 > 一個政權迅速傾覆的曆史:解放戰爭(上) > 正文 [開通VIP包月]
 給信用卡穿上衣服吧,還能得紅鑽 QQ閱讀:騰訊閱讀官方手機閱讀器
選擇字號: 小 中 大 選擇字色 選擇背景色
第86節:第五章 破釜沉舟(2)


  雨過天晴,剛剛露出的太陽瞬間就成為一輪烈日,撤出天錫灣的毛澤東走進一條山溝裏。他說:“敵人向山上來,我們立刻就走。敵人順溝過去,我們就住下。我估計,敵人並沒有發現我們。”然後,毛澤東作出一個驚人的判斷:敵人“十二點鍾以後可能要退”。沒有人認為毛澤東的判斷有令人信服的理由,毛澤東開始開列他的一係列理由:一、老百姓不喜歡國民黨軍隊,不會對他們說實話,別看他們追得凶,實際上劉勘和董釗都不知道我們到底在哪裏。二、他們從延安和安塞來,是為了執行蔣介石部署的襲擊小河村的命令,他們既然已經占領了小河村,就算執行了命令也完成了任務了,他們隻要能向蔣介石交差就行。三、他們隻帶了四天的口糧,走到小河村就吃光了,老百姓又不給他們,他們不撤退大隊人馬吃什麽呢?四、我們現在位於胡宗南與馬鴻逵防線的結合部,他們倆人向來鉤心鬥角,都想保存實力和削弱對方,他們誰都不會到這個結合部來和我們真槍實彈地打。

  十二點剛過,各路偵察分隊紛紛報告說,追兵順著山溝向保安方向去了。

  毛澤東一行在天賜灣住了七天。

  電台架好之後,毛澤東給各解放區首長發了平安電報:“本月九日至十一日劉勘率四個旅至我駐地遊行一次,除民眾略有損失外無他損失,中央仍在臥牛城附近不遠地方工作。我主力現在隴東作戰,並準備於下月初調陳賡縱隊過河,與邊區部隊協力殲滅胡宗南,奪取大西北。”

  此時,內戰爆發整整一年。

  國共雙方都稱已取得戰爭勝利。

  國民黨方麵的輿論認為,經過一年的戰爭,共產黨人丟失了絕大部分城市和幾乎所有的重要交通線和交通樞紐,國民黨軍已經深入到共產黨解放區的內部,共產黨軍隊連同他們的首腦機關都已被趕到鄉村野外。即使在殘存的共產黨解放區內,也因為土地麵積的減少而發生了嚴重的生存困難,特別是自然災害不斷,幾乎導致經濟的崩潰。

  “共產黨是否失敗了?”

  中國內戰爆發一年之後,世界輿論就這個問題作出大量評述,似乎都傾向於認為蔣介石打了勝仗。

  顯然,中國共產黨人並不這麽認為。

  毛澤東認為蔣介石占領大城市的結果,僅僅是得到了一些“空蕩蕩的大樓和美國的大號新聞標題”,重要的是國民黨軍隊為此“損失了有生力量”。

  朱德聲稱,共產黨軍隊要放國民黨軍進入大城市:“我們放他們進來,他們駐在城市裏,一派隊伍出城要糧,我們就把他吃掉。吃得差不多了,我們就收複城市。”

  國際輿論如果不是在政治上褊袒國民黨政府的話,也因地緣文化的差異無法理解中國共產黨人獨特的計算方式。實際上,中國共產黨人自建立自己的武裝以來,始終在以這種計算方式來衡量著自己的得失。內戰爆發一年,共產黨軍隊總兵力由內戰爆發時的一百二十七萬人,增加到一百四十九萬兩千人,野戰軍兵力從六十一萬人增加到九十二萬六千人;而國民黨軍隊的總兵力從內戰爆發時的四百七十萬人下降到三百七十萬人,其中正規軍兵力從兩百萬人下降到一百五十萬人。共產黨軍隊兵力的增加顯然受益於經過土地改革翻身青年農民的參軍熱情,同時得益於相當數量被俘國民黨士兵的立場轉變。

  由於戰爭規模巨大,國民政府的軍費開支已經占其全部收入的百分之六十以上,沉重的戰爭負擔讓國民政府感到了空前的財政壓力。抗日戰爭結束時由於得到美國大量的裝備、物資和資金而實力充足的黃金時期已經過去。一九四七年,美國資本在華投資占各國在華投資總額的百分之八十。這些外國資本和官僚資本一起控製著中國經濟,民族資本遭到毀滅性打擊,中國經濟發生了前所未有的嚴重萎縮,全國的工業產量在一年中急劇下降了近百分之四十。在國民黨政府控製的農村地區,封建土地所有製使農民生活悲慘,大量的農民逃離土地而選擇流浪。一九四七年,僅河南、湖南和廣東三省棄耕的農田就達五千八百萬畝以上。





  經濟的惡化導致嚴重的通貨膨脹。一九四七年,國民政府財政收入為法幣十四萬億元,而支出卻高達四十三萬億元。內戰爆發時,國民政府發行的紙幣發行量是三萬七千億元,而到一九四七年便猛然增到三十三萬億元。以至中國的印刷廠無法承擔如此巨大的印刷量,需要美國和英國的印刷廠協助印刷。貨幣的大量發行引起物價飛漲,物價平均價格已是抗戰勝利時的六萬倍。有人因此推算出國民政府發行的一百元法幣的購買力演變過程:一九三七年可以買兩頭牛,一九四五年可以買兩個雞蛋,一九四六年可以買六分之一塊肥皂,一九四七年隻能買到一顆煤球。

  人民的生活得不到保障,抗議風潮四起,抗議的內容多是“反饑餓”、“反內戰”。

  無論是國內還是國際輿論,談論最多的還是國共雙方軍隊的士氣。

  戰爭已經進行了整整一年,蔣介石在各種場合反複強調的是士氣問題。

  而在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寫給國務院的報告中,對國民黨軍隊的士氣問題有如下描述:

  ……當敵人是日本人的時候,不斷的打仗似乎還有些道理,而這是打中國人的時候,就沒有多大鬥誌了。這種士氣的消沉,似乎反映軍隊中並不了解內戰究竟為了什麽。而在某些場合,他們就容易接受共產黨要他們放下武器的呼籲。

  美國記者葛蘭恒訪問了設在山東半島深山裏的一所“解放軍官招待所”——實際上就是一所戰俘營——“招待所”裏住著五十多名被俘的國民黨軍高級將領。

  到達“解放軍官招待所”需要步行穿過許多險峻的山穀和隘口。這裏是一個極其秘密的地方,也是一個風景優美的地方——“猶如香格裏拉的縮影”。八間房屋分布在兩個院子裏。還有一個院子裏是俱樂部和食堂。窗戶上都安了阻擋蚊子的紗布。這裏吃的不錯,每天有兩斤四兩糧食,兩斤半蔬菜,每個月有四斤肉,而負責警衛這裏的共產黨幹部和戰士一律吃粗糧和鹹菜。這裏甚至還可以享受到“一個小小的奇跡”,即兩個“與人體一樣大的外國搪瓷洗澡盆”,澡盆是共產黨官兵靠人力千辛萬苦才運進山裏的。這裏禁止使用“戰俘”或“犯人”這樣的字眼兒,被俘人員一律被稱為“解放軍官”,他們的被俘日被稱為“被解放日”。他們由一個自己民主選出來的委員會管理自己,“隻要他們不搗亂不逃跑,就會享受到充分尊重,有充分的言論和集會的自由”。這裏的學習安排得十分緊張,內容包括“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和毛澤東的新民主主義之比較”等等。——隻有一位將領不願意參加學習,他就是原國民黨軍整編二十六師師長馬勵武。“馬將軍除了學英語外,頑固拒絕學習任何別的東西。”

  倔強的馬勵武將軍終於願意與記者交談了。他首先對共產黨在解放區搞土改的做法表示讚賞,認為隻要堅持搞下去,必會取得更大的社會成果。但他對停止內戰、實現和平的前景表示悲觀:“蔣介石本人知道戰爭必須停止,但是我認為他不會放棄戰爭。即使是錯誤的政策,他也會執行到底。因為他認為他就是政府,他必須維護他本人和國家的共同威信。而且,戰爭結束,他的事業可能也就結束了。”

  一九四七年六月十九日,蔣介石召見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試圖在內戰爆發一周年之際再探詢一下美國政府的立場。司徒雷登的具體立場是:中國的內戰已到非解決不可的時候了,委員長絕不能再猶豫不決,要不宣布與共產黨重新開始談判,要不宣布共產黨是武裝叛亂集團已危害民族利益,沒有第三條路可走。司徒雷登敦促蔣介石立即做三件事:一、采取緊急措施,發布宣言,向全國人民說清楚:“如果共產黨人拒絕最近的和平建議”,應該讓他們對中國人民負責;……二、政府應該尊重公民的自由,“危機時期需要政府以極大的勇氣和無私的態度厲行改革。否則政府不得人心,將為人民唾棄;三、委員長本人應該“遊曆全國,發表演講,喚起民眾團結在新的運動周圍”,一旦獲得人民的支持,就不必“因共產黨的軍事力量或其他行動而擔驚受怕”,同時還能“贏得美國及世界各國的充分同情”。



  蔣介石接受了司徒雷登的建議。司徒雷登所建議的“新的運動”是什麽?

  隨著國民政府連續宣布和采取的一係列措施,這個“新的運動”終於有了一個新名詞:“戡亂總動員”。

  一九四七年六月三十日,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和中央政治委員會召開會議,討論是否對共產黨“正式頒布討伐令”的問題。結果與會者一致表示:“極應明令剿辦,戡平內亂。”並以國民政府名義頒布了《勵行全國總動員戡平共匪叛亂訓令》,之後,又頒布了《立即實施動員戡亂完成憲政大綱》和《動員戡亂完成憲政史事辦法》。

  至此,無論是國內輿論還是世界輿論,一直以來對中國前景的種種猜測,終於有了明確答案,那就是戰爭。從這一時刻起,國共兩黨已經沒有任何和談的可能,共產黨軍隊為保衛解放區而進行的戰鬥已被明確定性為“武裝叛亂”,共產黨已成為實現民主和實施憲政的最大“障礙和敵人”。——蔣介石的心情暢快了一些,因為該明確的事終於明確了,這樣一來,消滅共產黨的戰爭“就簡單多了,對於民眾的號召也便利多了”。

  這是中國當代史上的一個嚴重事件。

  此刻,遠在陝北的毛澤東又返回了靖邊縣的小河村住。七月二十一日,在小河村,中共中央召開了一次重要會議,史稱“小河會議”。

  天氣熱了,警衛戰士在院子裏搭起一個很大的涼棚,幾乎把整個院子都遮住了。參加會議的除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陸定一、楊尚昆之外,還有從前線趕來的彭德懷、習仲勳、馬明方、賈拓夫、張宗遜、王震、賀龍、張經武、陳賡等將領。所有人都坐在從百姓那裏借來的板凳上。

  會議一開始,毛澤東提出一個考慮甚久的“戰爭時間表”,即贏得戰爭的最後勝利大約需要五年時間:“我們說對蔣介石的鬥爭計劃用五年來解決,這也用不著講出去,還是要做長期準備,五年到十年甚至十五年,而不要像蔣介石那樣,先說三個月要解決共產黨,又說幾個月,到了現在又說是才開始。”後來解放戰爭的曆史證明,從毛澤東提出這個時間表開始,到共產黨人贏得戰爭的最後勝利,其進程僅用了不到三年。毛澤東主張從現在開始,各主力部隊要從解放區內打出去,將戰爭從戰略防禦轉為戰略進攻。毛澤東認為盡管軍事形勢依然嚴峻,但改變形勢的條件已經形成。戰爭不能按照蔣介石的計劃繼續在解放區內打下去,不能讓戰爭使解放區民眾的負擔一日甚過一日,不能讓土地改革後的解放區遭到徹底的破壞和毀滅。由戰略防禦轉到戰略進攻,共產黨軍隊的基本任務是:舉行全國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線去,將戰爭引向國民黨區域,在外線大量殲敵,徹底破壞國民黨將戰爭繼續引向解放區、進一步破壞和消耗解放區的人力物力、使我不能持久的反革命戰略方針。

  這是一個驚人的決定。

  此時,共產黨軍隊無論在數量上還是裝備上依舊處在劣勢,國民黨軍隊占有其廣大控製區內豐富的人力和物力,美國政府繼續對其進行著軍事和經濟的援助,戰爭所要的巨大資源的天平依舊在向國民黨一方傾斜。國民黨軍隊的三十一個旅壓在陝北戰場上,五十六個旅壓在山東戰場上,在東北戰場也保持著相當規模的兵力,而在這些區域裏的共產黨軍隊正在與國民黨軍隊艱苦作戰。——無論從哪一方麵講,對於共產黨一方來說,戰況好轉的跡象並沒有顯露。那麽,毛澤東主張的進行全麵反攻的依據何在?大兵團離開解放區,“將戰爭引向國民黨區域”,這一大膽設想的令人擔心之處是:自創建以來就依賴根據地生存的共產黨軍隊,一旦離開解放區人力物力的依托,離開了解放區民眾的支援,糧食彈藥如何籌措?支前民工從何而來?官兵負傷安置在哪裏?遭到包圍後往何處突圍?從戰爭爆發以來的態勢上看,蔣介石不正在處心積慮地要把共產黨軍隊從其控製區裏趕出來加以消滅嗎?




  蔣介石接受了司徒雷登的建議。司徒雷登所建議的“新的運動”是什麽?

  隨著國民政府連續宣布和采取的一係列措施,這個“新的運動”終於有了一個新名詞:“戡亂總動員”。

  一九四七年六月三十日,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和中央政治委員會召開會議,討論是否對共產黨“正式頒布討伐令”的問題。結果與會者一致表示:“極應明令剿辦,戡平內亂。”並以國民政府名義頒布了《勵行全國總動員戡平共匪叛亂訓令》,之後,又頒布了《立即實施動員戡亂完成憲政大綱》和《動員戡亂完成憲政史事辦法》。

  至此,無論是國內輿論還是世界輿論,一直以來對中國前景的種種猜測,終於有了明確答案,那就是戰爭。從這一時刻起,國共兩黨已經沒有任何和談的可能,共產黨軍隊為保衛解放區而進行的戰鬥已被明確定性為“武裝叛亂”,共產黨已成為實現民主和實施憲政的最大“障礙和敵人”。——蔣介石的心情暢快了一些,因為該明確的事終於明確了,這樣一來,消滅共產黨的戰爭“就簡單多了,對於民眾的號召也便利多了”。

  這是中國當代史上的一個嚴重事件。

  此刻,遠在陝北的毛澤東又返回了靖邊縣的小河村住。七月二十一日,在小河村,中共中央召開了一次重要會議,史稱“小河會議”。

  天氣熱了,警衛戰士在院子裏搭起一個很大的涼棚,幾乎把整個院子都遮住了。參加會議的除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陸定一、楊尚昆之外,還有從前線趕來的彭德懷、習仲勳、馬明方、賈拓夫、張宗遜、王震、賀龍、張經武、陳賡等將領。所有人都坐在從百姓那裏借來的板凳上。

  會議一開始,毛澤東提出一個考慮甚久的“戰爭時間表”,即贏得戰爭的最後勝利大約需要五年時間:“我們說對蔣介石的鬥爭計劃用五年來解決,這也用不著講出去,還是要做長期準備,五年到十年甚至十五年,而不要像蔣介石那樣,先說三個月要解決共產黨,又說幾個月,到了現在又說是才開始。”後來解放戰爭的曆史證明,從毛澤東提出這個時間表開始,到共產黨人贏得戰爭的最後勝利,其進程僅用了不到三年。毛澤東主張從現在開始,各主力部隊要從解放區內打出去,將戰爭從戰略防禦轉為戰略進攻。毛澤東認為盡管軍事形勢依然嚴峻,但改變形勢的條件已經形成。戰爭不能按照蔣介石的計劃繼續在解放區內打下去,不能讓戰爭使解放區民眾的負擔一日甚過一日,不能讓土地改革後的解放區遭到徹底的破壞和毀滅。由戰略防禦轉到戰略進攻,共產黨軍隊的基本任務是:舉行全國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線去,將戰爭引向國民黨區域,在外線大量殲敵,徹底破壞國民黨將戰爭繼續引向解放區、進一步破壞和消耗解放區的人力物力、使我不能持久的反革命戰略方針。

  這是一個驚人的決定。

  此時,共產黨軍隊無論在數量上還是裝備上依舊處在劣勢,國民黨軍隊占有其廣大控製區內豐富的人力和物力,美國政府繼續對其進行著軍事和經濟的援助,戰爭所要的巨大資源的天平依舊在向國民黨一方傾斜。國民黨軍隊的三十一個旅壓在陝北戰場上,五十六個旅壓在山東戰場上,在東北戰場也保持著相當規模的兵力,而在這些區域裏的共產黨軍隊正在與國民黨軍隊艱苦作戰。——無論從哪一方麵講,對於共產黨一方來說,戰況好轉的跡象並沒有顯露。那麽,毛澤東主張的進行全麵反攻的依據何在?大兵團離開解放區,“將戰爭引向國民黨區域”,這一大膽設想的令人擔心之處是:自創建以來就依賴根據地生存的共產黨軍隊,一旦離開解放區人力物力的依托,離開了解放區民眾的支援,糧食彈藥如何籌措?支前民工從何而來?官兵負傷安置在哪裏?遭到包圍後往何處突圍?從戰爭爆發以來的態勢上看,蔣介石不正在處心積慮地要把共產黨軍隊從其控製區裏趕出來加以消滅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