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曆史回憶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原子彈爆炸時,我是離蘑菇雲最近的兵 (zt)

(2012-04-15 11:52:18) 下一個
當前位置: 主頁 > 民間記憶 >
原子彈爆炸時,我是離蘑菇雲最近的兵
時間:2010-01-04 21:19來源:未知 作者:蘭州老王 點擊: 352 次
精彩人生往往是從一個未知選擇開始的。沈思明沒有想到,1956年他報考天水高級步兵學校的選擇,竟然成為開啟他精彩人生的一個按鈕。 沈思明祖籍安徽蚌埠,典型的江淮男兒。1959年12月,他畢業分配到了蘭州軍區防化部。從此,沈思明的人生就和防化兵事業生死相
     

 
      精彩人生往往是從一個未知選擇開始的。沈思明沒有想到,1956年他報考天水高級步兵學校的選擇,竟然成為開啟他精彩人生的一個按鈕。
       沈思明祖籍安徽蚌埠,典型的江淮男兒。1959年12月,他畢業分配到了蘭州軍區防化部。從此,沈思明的人生就和防化兵事業生死相連,他先擔任防化教導大隊教官,後參與組建蘭州軍區防化兵部隊,再後來成為防化偵察連的指導員。
        1964年8月,距中國第一顆原子彈預定爆炸時間僅剩兩個月了,沈思明所在的連,接到命令開赴羅布泊,擔負下風向地區監測任務。他的精彩人生就在這一時刻拉開大幕。從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到第一顆氫彈爆炸,再到多次核試驗,沈思明和他的戰友們在距離原子彈蘑菇雲最近的地方,完成了一項項監測任務。
        沈思明的精彩人生中有過這樣一幕: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在新疆羅布泊成功爆炸,消息傳來,舉國上下一片歡騰。然而,在距離原子彈爆心不足40公裏的沈思明和他的防化連卻一片沉靜,沒有興奮的大叫,沒有揮舞的手臂,他們甚至連路都不能走…… 他們怎麽了?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
       如今原子彈的蘑菇雲早已散盡,曾經英俊瀟灑的軍官,也成了垂垂老者。當年,沈思明和他的戰友們經曆的一切,終於有了水落石出的一刻。
      12月15日下午,距離蘑菇雲最近的兵——沈思明,給我們講述了他和戰友們的傳奇故事。就讓我們跟隨這位老兵的講述,追尋那年如火年代的往事。
  山因他們而有名字
       沈思明是個很普通的老頭,穿著厚厚的棉衣,戴著有些過時的帽子,鼻子上架著一副很大的方框茶色眼鏡;走起路來,腰挺得很直,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但在普通中透著個性,簡樸中流露著自豪。沈思明慢慢地拿出厚厚一摞照片,如果不是這些照片,我很難將他和原子彈爆炸連在一起。
  
       對我們而言,原子彈試驗並不是什麽秘密,早就知道了。部隊平常進行的針對性訓練,重點內容之一就是防核輻射。但我們沒有想到,讓我們進場的命令來得如此突然。由於早有準備,接到命令,我們就沿著古老的絲綢之路,向西進發了。
        過玉門關後就是無人區。茫茫戈壁,天上不見飛鳥,地上不見野獸,灰黑色的石子綿延到天邊。我連是防化偵察連,自然是先鋒。初進羅布泊,沿途所經的地方,既沒有道路,也沒有名字。我們所依賴的隻有指北針、地圖和坐標,每天拿著地圖,按照坐標判斷方向前進,每走過一段距離就豎立一個標誌。
       同現在相比我們的裝備簡直差到了極點。隻有連部配備了一輛嘎斯小車,此外還有幾部生活車,拉著全連一個多月的給養。除了這些車輛外,還有些長江750摩托車,算是連裏機動力最強的裝備了。而我們基本上是徒步前進。
  羅布泊的好多地方都沒有名字,我們一邊走,一邊命名。一天,路邊出現了小山包,戰士周生祥不顧疲勞,衝上山頂,把一麵紅旗插在了上麵,從此,這個地方就有了名字——紅旗山。經過兩天的艱難跋涉,我們來到雅丹地貌群,麵對千奇百怪的地形,戰士們形象地叫做花條山。我們在花條山腳下挖了一個洞,存放了汽油和一些物品,作為一個物資供應點。第二天,我們離開花條山,繼續前行。走了整整一天後,才抵達目的地。正巧這裏有個小山包形似老頭,而此時正是全國上下學習毛主席著作老三篇之時(老三篇為毛澤東主席的三篇短文,即《為人民服務》、《愚公移山》、《紀念白求恩》),戰士們從毛主席的文章中受到了啟發,就把它叫做愚公堆。
       愚公堆是我們的前沿陣地。以愚公堆為基準,南到青海冷湖,東到甘肅酒泉,北達甘新交界處的星星峽,開辟了8條作業線,設立了280個作業點,收集原子彈爆炸後的各種數據。
  
  離爆心不足40公裏
        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在新疆羅布泊爆炸;1967年6月17日,中國又試驗成功了第一顆氫彈。從此,徹底擺脫了帝國主義的核訛詐,“兩彈”的成功爆炸,是一個劃時代的標誌。
       沈思明對當年的一切,記得很清楚。盡管他離開部隊時,已經監測過多次核爆炸,但最難忘的還是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時的情形。在他們防化兵的眼中第一顆原子彈的爆炸是怎樣的情形呢?
  
      羅布泊的氣候變化大得很。夏天最熱時,能烤熟雞蛋;冬天最冷時,我們的臉上都凍出疙瘩。作為防化兵,自然要穿防毒服。防毒服是完全密封的,一點也不透氣,悶得很。尤其是夏天,防毒服裏麵的氣溫達到40℃以上,對我們而言是一個艱巨的挑戰,一天穿下來,靴子中就能倒出半靴子水,身體差一點的戰士就昏倒了。穿防毒服是對我們最基本的要求,是測量原子彈的基礎,我們拚命練習對防毒服的適應,有的戰士白天穿著練習監測,晚上則戴著防毒麵具睡覺。
      愚公堆距離原子彈爆心大概是30公裏到40公裏,絕對到不了50公裏。原子彈爆炸前,我們早早就做好了準備。不僅全副武裝,而且還在防毒麵具上戴了特殊墨鏡,否則原子彈的強烈閃光,就會把眼睛灼瞎。戴上這種墨鏡,看太陽就像一個雞蛋黃,前麵的路也看不清,無法走路。我們都站在各自的崗位上靜靜地等待著爆炸時間的到來。
      原子彈爆炸時,先是強烈的閃光,接著蘑菇雲慢慢升起。我們曾經看到這樣一張照片: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了,人們從掩體裏跑出來,把帽子扔向天空,跳躍歡呼(有人回憶說,這張照片是後來補拍的),幾年前,電影《橫空出世》中也有相類似的鏡頭。這些歡呼場麵我們也非常向往,但這隻能是一種奢望。
      原子彈起爆聲,就是我們上戰場的命令。我們在各自的崗位上收集著各種數據,沒有歡笑,沒有跳躍,甚至不能走動。
 
  測算原子彈當量
       原子彈試驗場在新疆羅布泊,這裏是廣袤的無人區。然而在它的下風向,卻是人口稠密區。為確保下風向地區居民的安全,沈思明他們有一個重要任務,就是隨時監測核輻射,並判斷是否超標。以此來作為下風向居民是否撤離的標準。防化兵們監測的這些數據,要直接匯報給周恩來總理。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他們是下風向的守護神。精彩人生的背後是艱辛的付出。防化兵們守護了下風向的居民,而他們自己卻因輻射超標留下了累累傷痕。沈思明的牙齒早就掉光了,頭發也沒有多少了,眼睛怕光,在冬天也必須戴著寬邊的茶色鏡。這些都是核輻射留下的……
  
      原子彈爆炸後,我們就開始忙碌了。首先要測量蘑菇雲的大小,並以此來推算原子彈的當量。而這個過程的有效觀測時間隻有十幾秒鍾,負責觀測的戰士,必須抓住一瞬間,否則就會前功盡棄。我們很圓滿地完成了這一任務。我記得第一顆原子彈的當量是2萬噸TNT炸藥,第一顆氫彈的當量是300萬噸TNT炸藥。
     在40萬平方公裏內,我們布設的280多個監測點,時刻交換著信息。我們時刻監測著輻射數據。每次核試驗結束後,周總理也不休息,一直在等著我們的數據。而在下風向地區,還有兩三輛專列、兩個汽車團隨時待命。一旦接到我們的警報,這些車輛就要迅速出動,在最短的時間內,將輻射感染區的人口疏散。
     一般來說,原子彈爆炸後,我們還要在觀測點上忙碌15天到20天時間,收集各種數據。長時間在核輻射條件下作業,不少幹部和戰士,不同程度地出現了掉頭發、視力減退、血小板減少等症狀,有些人甚至得了絕症,先後與世長辭。
      我們連曆次累計獲取各種數據數百萬個,填補了一項項空白,為人們更好地研究利用核能提供了數據支撐。後來,我所在的連隊被中央軍委授予“保障科研模範連”。此時,我已經離開了部隊,轉業到了甘肅工業衛生所,但我心卻依舊和戰友們在一起,共同分享著這一榮耀。
 
  犧牲在氫彈爆炸後
       羅布泊是生命的禁區,也是沒有硝煙的戰場。在羅布泊人們麵臨的最大困難就是識別方向。沈思明的防化偵察連,曾發生了多起迷路事件。那位打著紅旗衝向山頂的周生祥,就是因為迷路而犧牲的。說起犧牲的戰友,沈思明至今還非常悲痛,眼淚不由自主地流了出來。
  
        周生祥是銀川兵,人非常聰明能幹。入伍第二年就入黨了,又被連隊評為五好戰士。1967年6月17日,我國的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周生祥就是氫彈爆炸後在監測中迷路而犧牲的。
       周生祥的觀測點,離愚公堆有30多裏路。那段路大部分是沙漠,不能騎摩托車。所以他們小組3人隻能徒步往返。為趕工作,到作業點後往往分頭幹活了。周生祥工作非常積極,主動承擔了難度大的作業,在布點的途中迷路了。我們得到消息後,分成多個小組,在周邊展開搜救,等我們找到時,已經過去三天了。炎熱的羅布泊,蒸發了他身上的水分,這位年輕的戰友就這樣犧牲在了監測最前沿。
       我是指導員,周生祥的後事是我親自處理的。連隊給他召開了隆重的追悼會,周生祥的父母周創業、王月娥來到部隊,接周生祥“回家”。我和戰友們把兩位老人送到了火車站,看著他們抱著兒子骨灰上火車的背影,我的眼睛都模糊了。1970年,周生祥的父母又把另一個兒子周跟毛送到了我們防化連。
      在防化連的崗位上,戰友們就這樣前赴後繼,監測著核試驗。至今,我眼前還不時浮現出周生祥打著紅旗衝向山頂的身影。  
  (本版老照片由沈思明提供)
(責任編輯:admin)
頂一下(1)
100.00%踩一下(0)
0.00%
快速分享到新浪微博 Qzone 百度空間 人人網 豆瓣 雅虎收藏
------分隔線----------------------------
上一篇:胡興國:放羊娃血戰古城嶺
下一篇:1960年,甘肅送“瘟神”
收藏 挑錯 推薦 打印
發表評論
請自覺遵守互聯網相關的政策法規,嚴禁發布色情、暴力、反動的言論。
評價: 中立 好評 差評
表情:

用戶名: 驗證碼: 匿名? 發表評論
最新評論進入詳細評論頁>>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