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曆史回憶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ZT 何新:共濟會、藍衣社及張春橋 (轉載)

(2011-11-16 06:13:38) 下一個
何新:共濟會、藍衣社及張春橋

(2011-10-18 16:05:04)
轉載
標簽:
雜談
共濟會、藍衣社及張春橋

要理解張春橋作為藍衣社及華蒂社成員的特務身份之意義,首先有必要對蔣介石所創立的國民黨特務情報組織藍衣社和軍統做一些了解。

【國民黨模仿法西斯的組織——藍衣社簡介】

1930年代初,國民黨黃埔係賀衷寒(黃埔一期)、滕傑(黃埔四期、曾在日本留學)向蔣介石提出以德意法西斯思想改組和重建國民黨,擁戴蔣介石為最高領袖,學習墨索裏尼的黑衫運動、希特勒的褐衫運動,發起成立藍衣社,又稱“民族複興社”,核心組織為“力行社”。

[1931年,劉健群(何應欽秘書)撰寫《改組國民黨的芻議》,倡議:“國民黨仿效意大利墨索裏尼的黑衫黨的組織,一切主張惟領袖之命是從,其組成人員,以著藍衣為標誌”。]

藍衣社模仿美國共濟會、骷髏會在青年學生中發展秘密組織的方式建立,側重在青年學生中吸收秘密會員。
1932年3月,賀衷寒、康澤等受蔣介石指示在南京、北平、濟南等地青年軍人和學生中分別成立秘密組織藍衣社。

張春橋由於其父親具有富商、官僚的政治背景,在中學時代被藍衣社山東部吸收為秘密成員。

意大利墨索裏尼的法西斯運動,是意大利共濟會支持的民族主義運動。

  藍衣社在創立時模仿了共濟會的製度和結構。藍衣社有特殊的服飾、徽章、秘密手勢和聯絡符號。

1934年春,蔣介石為了效仿希特勒和墨索裏尼的獨裁統治,派滕傑鄭介民等七人赴歐學習。
1935年回國後,滕傑 鄭介民杜心如合寫《德意考察記》。
1932年蔣介石委任劉健群任國民黨軍事委員會政訓處處長,在南京創辦“政治訓練班”。該班招考高中程度以上學生1000人左右受訓,以“一個黨、一個主義、一個領袖、一個敵人”為訓練綱領。畢業後等於黃埔學員身份,一律吸收為藍衣社社員,備作軍隊政工的幹部。

在“藍衣社”的基礎上,1932年4月1日蔣介石命戴笠成立“三民主義力行社特務處”,簡稱“力行社”,。“力行社”的主要成員是藍衣社的核心骨幹分子,可以說“力行社”是“藍衣社”骨幹組織。其作用相似於光明會與共濟會的關係。

蔣介石所創立的的這個特務體係具有金字塔結構,藍衣社是基礎的塔底,而“力行社”就是塔的中層,蔣介石是塔的最高層。

  藍衣社的組織也刻意模仿共濟會的金字塔結構,將入會的秘密會員分為多個層級:
  
  第一層:蔣介石
————————————
  
第二層:三民主義力行社(力行社)
  
————————————
第三層:中華民族複興社(複興社)
  
—————————————
第四層:革命青年軍人同誌會,革命青年同誌會(1932年兩會合並為中國青年革命同誌會)
  
——————————————————
第五層是藍衣社外圍組織,如濟南的華蒂社一類 

————————————————————————————
 
     
藍衣社對外的公開綱領是主張對腐敗的老國民黨進行第二次革命的手術,將其改造為振興民族的革命黨。

劉健群(何應欽秘書)提出:繼北伐之後,國民黨應當對本黨進行“第二次革命”。認為:“我們的黨(國民黨)現在似乎對群眾的願望變得毫無興趣,黨不僅變得遠離群眾,而且在許多地方,國民黨簡直被群眾痛恨。黨的混亂、黨的軟弱無能、黨的頹廢,已經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

藍衣社領袖賀衷寒提出“第二期革命”的綱領:
維護最高領袖蔣介石,“削藩”以統一國家,重整軍備以救國,禁煙以改善國民體質,整治腐敗,複興農村。

“第二期革命”的主旨是重塑國民黨作為中華革命黨的形象和靈魂。

應當指出:30年代國民黨的二次革命思想是受到當時蘇聯托派領袖的托洛茲基的二次革命論、不斷革命論的影響。
這一思想後來被張春橋在1958年和文化大革命中所吸收,他的破除資產階級法權論、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論與上述理論具有直接相承的關係。可見張春橋在藍衣社所受教育及熏陶對其後來在文革中的極左表現和政治活動是有密切關係的。

藍衣社的活動包括兩個方麵,一個方麵是從事法西斯蒂的青年運動。另一方麵是為蔣介石從事情報特務活動。
藍衣社在各地秘密活動的目的,是收集各地軍閥(如閻錫山、白崇禧、馮玉祥)及共產黨的軍事、政治、文化情報,直接為蔣介石服務。


藍衣社成立初期吸收黃埔係統骨幹十三人,被稱為“十三太保”,包括:
戴笠、康澤、鄭介民、曾擴情、酆悌、賀衷寒、鄧文儀、劉健群、潘佑強、桂永清、肖讚育、滕傑、杜心如。

其中賀衷寒、戴笠、康澤、鄧文儀號稱複興社的四大天王。
戴笠,加入藍衣社後特別受蔣介石青睞,任藍衣社“別動隊”副隊長。後以藍衣社部分情報骨幹組建軍事統計局,任局長。
    

1938年國民黨第五屆五中全會上,藍衣社分別改編為三青團和軍統局。

由藍衣社到軍統的演變
  藍衣社下屬的 “力行社特務處”(軍統的前身)由戴笠任處長。
 初期僅有人員100人(這就是“軍統”最初的家底),由於戴笠任特務處的處長,因此“複興社特務處”又被稱為“戴記特務處”。“複興社特務處”(軍統)成立的4月1日就成了軍統的紀念日。

      效法共濟會,軍統對秘密符號和數字具有濃厚的興趣。例如“四一”對於“特務處”(軍統)來說意義重大,因此“特務處”(軍統)的各個部門都有“四一”的影子,如軍統的醫院都叫“四一醫院”,軍統的圖書館又叫“四一圖書館”,軍統的印刷廠都叫“四一印刷廠”。在國民黨當政時期,沒人敢在“四一”作名稱的地方鬧事。
  
  1934年6月由於南昌行營調查課(蔣介石的另一軍事情報機關,鄧文儀任課長)辦事不力,於是蔣介石把“南昌行營調查課”並入了“複興社特務處”,由戴笠的“特務處”接管。
  
  【軍統局】
   軍統局的全稱是: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
   軍統的前身是由戴笠負責的藍衣社 —力行社持務處,於1937年並入(老)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
(老)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第二處就是戴笠特務處。

  1938年蔣介石在(老)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第二處的基礎上成立了“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簡稱“軍統”,戴笠為局長。
  
  1946年“軍統”改名為“國防部保密局”簡稱“保密局”,“軍統”武裝特務部歸入國防部二廳。
  
  1955年“保密局”又改名為“國防部情報局”。
  
  1985年台灣的“國防部情報局”和“國防部特種情報室”合並,成立了台灣“軍事情報局”就是現在的台灣軍情局。
  
  二戰期間,是軍統組織的“黃金時期”,當時軍統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間諜組織,擁有工作人員四萬多名。
現代世界上著名的四大諜報機構那時候根本無法與軍統相比。當時美國戰情局(中央情報局)才成立不久;以色列的“摩薩德”連個影都沒呢;前蘇聯的“克格勃”剛剛對內“清洗”完,工作剛進入正軌。而英國的軍情六處被德國間諜搞得團團轉。就連當時日本的諜報機構特高課,對軍統暗殺和破壞也很是頭痛。
       戴笠隻是黃埔六期生,而戴笠的手下有許多人是四期生。戴笠是大校的時候,戴笠的手下有許多人都是少將,這不是戴笠的能耐大,而是他後台找得好,他的後台就是蔣介石。
        戴笠死後雖然毛人鳳也受蔣介石的重用,但蔣對毛明顯不如對戴笠信任,軍統的黃金時期結束。
 
【藍衣社與三青團】
1938年,蔣介石決定將藍衣社此前在學校中的青年秘密組織和學生運動公開化,於是成立了“三民主義青年團”(簡稱“三青團”),蔣介石自任團長。後來由蔣經國負責領導。蔣介石令原先國民黨各個派係下屬的青年秘密組織和運動組織(包括黃埔係的“藍衣社”、CC係的“青白團”(青天白日團)、汪精衛係的“改組運動”等),全部均合並於“三青團”。
————————————————————————
【張春橋的政治簡曆】

張春橋,男,漢族,1917年2月生,山東巨野人。
其父張開益曾任警察、富商。

1932 年至1934年在山東濟南正誼中學讀書。
1933年春,張春橋加入國民黨藍衣社(即複興社)山東部。
張春橋與濟南藍衣社骨幹分子李樹慈和馬吉峰等人在發起成立中華法西斯組織華蒂社。
張春橋為得到特務組織力學社的資助,監視和密告領導反蔣學生運動的負責人和積極分子。
由於張春橋對學生政治活動的告密,使六學生被捕遭到迫害,其中一人判刑,死在獄中。

藍衣社出資在濟南辦了《華蒂》月刊。“華蒂”,就是“中華法西斯蒂”的意思。
作為華蒂社的發起人之一和中堅分子,積極為華蒂社發展組織、撰寫文章,進行宣傳。

1935年5月,張春橋的特務關係轉到上海。在上海接受藍衣社特務崔萬秋的領導,在文化出版領域從事情報活動。
期間張春橋接受國民黨文宣指示,撰寫文章攻擊左聯和魯迅,參加國民黨的文化“圍剿”。

1936年3月15日,張春橋化名狄克(狄克推西的簡略語),在《大晚報》副刊《火炬》上發表《我們要執行自我批評》的反動文章,抨擊魯迅等左翼作家。魯迅在同年4月16日寫了《三月的租界》一文予以回擊。

1936年在上海加入“紅旗黨”(假中共)。
張春橋1936年4月在上海參加了中共變節分子宋振鼎組織的一個冒充共產黨的“中共預備黨員委員會”。這個組織的成員,主要是從國民黨蘇州反省院出來的自首叛變分子、脫黨分子,準備再度回到中共為國民黨從事情報工作。不久,這個組織被中共上海黨組織發現,由吳仲超代表中共責令其解散,並責令宋振鼎通知所有參加這個組織的人,也通知張春橋。

1937年9月,淞滬戰爭爆發,張春橋離開上海返回濟南。
奉山東藍衣社特務頭子秦啟榮之命,由藍衣社特務趙福成掩護,伺機潛入中共地區。

1938年1月張春橋進入延安。

1938在延安年加入中共。

1940年赴晉察冀解放區,曾任《晉察冀日報》副總編輯
1945年出任石家莊市政府秘書長兼《石家莊日報》社長。
1949年7月至9月任新聞日報管委會委員。
1949年隨軍進入上海。

任華東新聞出版局副局長(至1953年1月)。
1950年6月至1954年4月任新華通訊社華東總分社社長。
1951年11月至1955年1月任上海《解放日報》社副總編輯、社長兼總編輯,
1955年1月至8月任《解放日報》社總編輯。
1955年1月起任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
1956年5月至1957年5月任中共上海市委文藝工作部部長。  

張春橋1958年發表《破除資產階級法權思想》一文,引起毛澤東重視。
1959年1月起任中共上海市委常委。
1962年6月至1965年5月任中共上海市委政治研究室主任。
1963年3月至1965年6月任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部長。
1963年12月至1965年3月任中共上海市委書記處候補書記。
1965年3月至1967年1月任中共上海市委書記處書記,分管宣傳文化工作。
1966年5月起任中共中央華東局委員兼華東局宣傳部部長。

1966年5月至1969年9月任中共中央文化革命領導小組副組長,
1966年5月18日,中共中央發出文件,“中央文革”成立。
組長為陳伯達,顧問為康生。
 
8月2日,中共中央補發通知,宣布“中央文革”組成如下:
    組長 陳伯達
    顧問 陶鑄、康生
    副組長 江青、王任重、劉誌堅、張春橋
    組員 謝鏜忠、尹達、王力、關鋒、戚本禹、穆欣、姚文元
    不久,又宣布增加四名組員:郭影秋(代表華北局)、鄧季翹(代表東北局)、
楊植霖(代表西北局)和劉文珍(代表西南局)。

1967年初夥同姚文元、王洪文製造上海“一月風暴”,在全國刮起奪權風。
1967年1月,陶鑄、王任重、劉誌堅、謝鏜忠、尹達被揪出,“中央文革”改組:
    組長 陳伯達
    顧問 康生
    副組長 江青、張春橋
    組員 王力、關鋒、戚本禹、姚文元

1967年8月,王、關被捕;1968年初,戚入獄。
於是,“中央文革”成了江、張、姚的天下。

1967年2月至1976年10月任上海市革命委員會主任。

1967年3月發生對台檔案被搶砸泄密事件,致使在台臥底多年的一批中共特工暴露被捕。

1967年5月8日至1976年10月張春橋兼任上海警備區第一政治委員。

1967年5月至1976年10月張春橋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軍區第一政治委員、軍區黨委第一書記(1967年10月起)。

1969年4月起張春橋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中央軍委委員。

1970年11月至1976年10月張春橋任中共中央組織宣傳組副組長,

1971年1月至1976年10月張春橋任中共上海市委第一書記,

1971年10月至1975年2月張春橋為中共中央軍委辦公會議成員。

1973年8月起張春橋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1975年1月起張春橋任國務院副總理。

1975年2月起張春橋任中共中央軍委常委。

1975年1月起張春橋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總政治部黨委第一書記(1975年8月起)。

1975年4月發表《論對資產階級的全麵專政》。

張春橋是中共第九屆、十屆中央委員(任職至1976年10月),第九屆、十屆中央政治局委員(任職至1976年10月),第十屆中央政治局常委(任職至1976年10月),第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一次會議任中央軍委委員(1971年10月至1975年2月為中央軍委辦公會議成員,

1975年2月起為中央軍委委員、常委,任職至1976年10月)。

1976年10月張春橋被隔離審查,並被撤銷在上海市的黨內外一切職務。

1977年7月中共十屆三中全會通過決議,永遠開除張春橋黨籍,撤銷其黨內外一切職務。

1980年11月20日至1981年1月25日張春橋受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特別法庭的公開審判,

1981年1月25日張春橋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特別法庭作為“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案”的主犯判處死刑,緩期2年執行,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1983年1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審判庭作出裁定,鑒於張春橋在死刑緩期執行期間無抗拒改造惡劣情節,依法將對其原判處的死刑緩期2年執行減為無期徒刑,原判處的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不變。

1997年12月張春橋減為有期徒刑18年,剝奪政治權利10年。

1998年1月張春橋保外就醫。因患癌症,於2005年4月21日病故。

——————————————————————————————
【張春橋著作年表 】  
                      
    《春雨之夜》,張春橋,山東《民國日報·中學生之部》,一九三二年四月十
七日。
    《為國捐軀》(3-5),春橋,山東《民國日報·潮水》,一九三二年四月廿二
日,四月廿九日,五月六日,五月廿七日。
    《愛痕之一》,春橋,山東《民國日報·中學生之部》,一九三二年五月十五
日。
    《這一天》,張春橋,山東《民國日報》,一九三二年五月計九日。
    《漫談》,春橋,山東《民國日報》,一九三二年九月廿二日。
    《學校生活素描——宿舍速寫》,春橋,山東《民國日報》,一九三二年十二
月計一日至甘三日。
    《學校生活素描——早操》,春橋,山東《民國日報》,一九三二年十二月計
五日,
    《學校生活素描——代數班》,春橋,山東《民國日報》,一九三二年十二月
廿六日至廿七日。
    《學校生活素描——放假之前》,春橋,山東《民國日報》,一九三二年十二
月計八日。
    《學校生活素描——離別之夜》,春橋,山東《民國日報》,-九三二年十二
月廿九日。
    《銀鈴》,張春橋,《華蒂》,一九三三年創刊號。又載於《婦人書報》六十
期,一九三四年三月計五日。
    《秋》,張春橋,《華蒂》,一九三三年第二期。

    《失業的人》,春橋,上海《新詩歌》二卷二期,一九三四年七月六日。
    《另一個問題》,張春橋,上海《中華日報》,一九三四年七月十六日。
    《濟南文藝簡報》,張春橋,上海《中華日報》,一九三四年七月二日。
    《相聲》,張春橋,上海《中華日報》,一九三四年八月二日,
    《濟南底報紙副刊一覽》,張春橋,上海《中華日報》,一九三四年八月七日。
    《關於拉丁中文的》張春橋,上海《中華日報》,一九三四年九月十五日。
    《論詩意》張春橋,上海《中華日報》,一九三四年九月廿八日。
    《答複》張春橋,上海《中華日報》,一九三四年九月二十九日。
    《印象帖》張春橋,上海《中華日報》,一九三四年十月一日。
    《山東底方言》張春橋,上海《中華日報》,一九三四年十月八日。
    《回讀屋跟文學青年》,張春橋。上海《中華日報》,一九三四年十月十三日。
    《我怎樣答複他們》,張春橋,上海《中華日報》,一九三四年十一月六日。
    《關於臧克家》,張春橋,上海《中華日報》,一九三四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折扣的說話》,張春橋,上海《中華日報》,一九三四年十二月十日。
    《俺們的春天》,張春橋,上海《文學季刊》一卷四期,一九三四年十二月十
六日。又見《新文學大係》續編。第八集《詩集》(香港版)。
    《布的交易——用濟南話寫作的實驗》,張春橋,上海《太白》一卷八期,一
九三五年一月五日。
    《濟南》,張春橋,《中學生》一期,一九三五年一月。
    《濟南話劇界歡迎熊佛西先生記》,張春橋,南京《中央日報》,一九三五年
三月計四、三月卅一日。
    《明湖春色》,張春橋,南京《中央日報》,一九三五年四月六日。
    《俺們山東人》,張春橋,上海《漫畫與生活》一卷二期,一九三五年五月。
    《女性的悲劇》,春橋,上海,《新藝》二卷十三期,一九三五年四月二十日。
    《半瓶子醋》,張春橋,上海《漫畫漫話》一卷三期,一九三五年六月。
    《行之端》,張春橋,上海《大晚報》,一九三五年六月六日。   
    《林相士》,張春橋,上海《創作》一卷一期,一九三五年七月十五日。
    《土槍射手》,張春橋,上海《大晚報》,一九三五年七月十八日。
    《驅逐》,張春橋,上海《太白》二卷九期,一九三五年七月二十日。
    《我控訴》,張春橋,上海《大晚報》,一九三五年八月十五日。
    《講故事》,張春橋,上海《時事新報》,一九三五年九月七日。
    《明星》,張春橋,上海《申報》,一九三五年九月十八日。
    《鄉愁》,張春橋,上海《時事新報》一九三五年九月廿四日。
    《訴》,張春橋,上海《時事新報》,一九三五年十月七日。
    《晚秋》,張春橋,上海《時事新報》,一九三五年十月十六日。
    《窘》,張春橋,上海《時事新報》,一九三五年十月廿五日。
    《金線泉邊》,張春橋,上海《申報》,一九三五年十月卅一日。
    《老人樣的少年》,張春橋,上海《申報月刊》四卷十一期,一九三五年十一
月十五日。
    《作家的生活》,張春橋,上海《立報》,一九三五年十二月十七日。
    《老鴉與胡適》,狄克,上海《知識》一卷五期,一九三六年二月一日。
    《八月的鄉村》,(書評),水晶,上海《書報展望》一卷四期,一九三六年
二月十日。
    《漫畫是圖畫的武裝》,狄克,上海《漫畫與生活》一卷四期,一九三六年二
月一二十日。
    《我還有一雙眼睛》,張春橋,上海《申報》,一九三六年二月七日。
    《草原之歌》,張春橋,上海《申報·每周增刊》一卷八期,一九三六年三月
一日。
    《我們要執行自我批判》,狄克,上海《大晚報》,一九三六年三月十五日。
    《革命的詩歌》,狄克,上海《立報》,一九二六年四月八日。
    《也是文學的管見》,狄克,上海《立報》,一九三六年四月十一日。
    《讀者想不到的》,張春橋,上海《漫畫與生活》一二卷一期,一九三六年五
月。
    《把孩子領向哪裏》,狄克,上海《文學青年》一卷二期,一九三六年五月五
日。
    《〈光明〕》——文藝新刊集評》,張春橋,上海《東方文藝》一卷三期,一
九三六年六月廿五日。
    《紀念高爾基》,張春橋,上海《生活知識》二卷四期,一九三六年七月五日。
    《吃飯之外》,狄克,上海《立報》,一九三六年七月十五日。
    《潮》,張春橋,上海《今代文藝》創刊號,一九三六年七月二十日。
    《加速度,列車!》張春橋,上海《現實文學》一卷二期,一九三六年八月一
日。
    《海燕》,張春橋,上海《文學界》一卷三期,一九三六年八月十九日。
    《自己與群眾——評臧克家的詩》,狄克,上海《立報》,一九三六年八月十
九日。
    《一個關裏人的紀念辭》,張春橋,上海《立報》,一九三六年九月十八日。
    《紀念九一八》,張春橋,上海《文學大眾》一卷一期,一九三六年九月。
    《一個土匪》,張春橋,上海《文學大眾》一卷一期,一九三六年九月。
    《多作些連續圖畫吧!》,張春橋,上海《漫畫世界》二期,一九三九年十月。
    《魯迅先生斷片——我的悼念》,春橋,上海《大晚報》,一九二六年十一月
九日。
    《從洋人打死人力車夫說起——“驕子”和“下等人”》,春橋,上海《大晚
報》,一九三六年十一月十日。
    《論通訊員運動》,張春橋,上海《時淪》-卷二期,一九三六年十一月二十
日。
    《小說家座談會第二次記錄》,張春橋記錄並發言,上海《小說家》一卷二期,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一日。
    《要求作品的通俗化》,張春橋,上海《大晚報》,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八日。
    《雨》,張春橋,上海《申報》,一九三六年十二月甘五日。
    《先行者,你安息吧》,張春橋,上海《熱風》一卷一期,一九三七年一月。
    《炮台》,狄克,上海《民族文藝》一卷一期,一九三七年一月。
    《明天的太陽》,狄克,上海《民族文藝》一卷二期,一九三七年二月十五日。
    《速寫紅蘿卜》,春橋,上海《熱風》終刊號,一九三七年三月。
    《關於語言》,春橋,上海《語文》一卷三期,一九三七年三月。
    《生活吧迎著春光——寫給你跟我自已》,張春橋,上海《申報周刊》,二卷
十期,一九三七年三月十四日。
    《要有計劃地工作》,張春橋,《通俗化問題討論集》第二集,一九三七年七
月。
    《用武力回答武力——紀念八一反戰節》,張春橋,上海《立報》,一九三七
年八月一日。
    《七月八日晚上》,張春橋,上海《中流》二卷十期,一九三七年八月五日。
    《槍斃間諜》,張春橋,上海《立報》,一九三七年八月十日。
    《別動隊來了》,張春橋,上海《立報》,一九三七年八月二十日。
    《怎樣對付漢奸》,張春橋,上海《立報》,一九三七年八月廿一日。
    《武裝民眾》,張春橋,上海《立報》,一兒三七年九月三日。
    《中國為什麽勝利的?——報告文學》,張春橋,上海《國聞周報》戰時特刊
第十六期,一九三七年十月四日。
    《血火中的上海》,張春橋,山東《民國日報》,一九三七年十月十二日。

    《韓複榘》,張春橋,漢口《戰地》一卷一期,一九三八年四月五日。
    《漢奸吉恩恭(延安通訊)》,張春橋,漢口《抗戰文藝》一卷五期,一九三
八年五月。
    《在鞏固和擴大中的陝北公學》,張春橋著,七十八頁,一九三八年延安出版。
    《秋天在平原上》,張春橋,《晉察冀日報》,一九四二年十一月三日。
    《對目前邊區文藝工作的意見》,張春橋,《晉察冀日報》,一九四三年三月
廿四日。
    《為王老栓全家複仇》,張春橋,《晉察冀日報》,一九四六年九月三十日。

    《我所領會的〈真理報〉進行批評和自我批評的精神》,張春橋,《人民日報》,
一見五四年四月十九日。又見《新華月報》一九五四年五期。
    《報紙是作家接觸生活的一個基地》,張春橋,《文藝月報》,一九五四年六
期。
    《訪蘇見聞雜記》,張春橋著,華東人民出版社,一九五四年出版。

    《在紅星照耀著的地方》,張春橋,《文藝月報》一九五五年二期。
    《我們的期望》,張春橋,《文藝月報》一九五六年一期。
    《掌握自己命運的人們——上海南京路印象》,張春橋,《人民文學》一九五
六年二期。
    《數字的詩》,張春橋,《新民晚報刊》,一九五八年四月一日。
    《半夜鼓聲》,張春橋,《處女地》,一九五八年九期。

    《破除資產階級的法權思想》,張春橋,上海《解放》一九五八年六期;又轉
載於《人民日報》一九五八年十月十三日,毛澤東為之加了按語。

    《今朝集》,張存橋著,上海新文藝出版社,一九五八年出版,一七八頁,共
收雜文卅三篇。
    《新時代的新諺語》,張春橋、《讀書》一九五九年十期;又見《解放日報》
一九五九年五月一日。
    《在蘇聯“造船城市”作客》張春橋《長江文藝》一九六○年三期。
    《龍華集》,張春橋著,上海文藝出版社,一九六○年出版,一八二頁,共收
雜文四十篇。
    《讚“南京路上好八連”》,張春橋,《光明日報》一九六三年四月計五日,
    《在向資反路線猛烈開火誓師大會上的講話》,張春橋,一九六六年十月六日,
見《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參考資料》第一集。
    《在接見部分革命師生時的講話》,張春橋,一九六六年十月七日,同上。
    《接見清華大學紅衛兵談話紀要》,張春橋,一九六六年十月九日,同上。
    《在西安地區批資大會上的講話》,張春橋,一九六六年十月十四日,同上。
    《在政協禮堂的講話》,張春橋,一九六六年十月廿八日,同上。
    《接見北航紅旗的談話》,張春橋,一九六六年十一月八日,同上。第二集。
    《對上海工人造反總司令部工人代表的談話》,張春橋,一九六六年十一月廿
一日,同上。
    《接見上海革命造反派代表的講話》張春橋,一九六六年十二月六日,同上。
    《在革命委員會擴大會議上的講話》,張春橋,一九六七年三月十二日。《中
央首長講話》第三集。
    《接見上海市革命委員會工作人員、學生群眾組織的講話》,張春橋,一九六
七年三月二十日,同上。
    《在上海整風運動員大會上的講話》,張春橋,一九六七年三月廿六日,同上。
    《代表五省市革委會代表團的講話》,張春橋。見北京出版社一九六七年出版
《毛主席革命路線的偉大勝利》一書。
    《論對資產階級的全麵專政》,張春橋,《紅旗》一九七五年四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