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曆史回憶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zt 李聚奎∶一位從農民成長起來的智勇雙全的將軍

(2011-08-18 15:38:42) 下一個


















李聚奎∶一位從農民成長起來的智勇雙全的將軍
蘇振蘭、夏明星








【字號 】【論壇】【打印】【關閉









一、李聚奎入選紅一軍團第一師師長,林彪致電中央軍委表示感謝

1933年6月,按照組建大師大團原則,紅軍總部決定由軍團直轄各師,原紅3軍的紅7師、紅9師合編為紅一軍團第1師。紅一軍團第1師,意味著將成為中 央紅軍的先鋒勁旅,誰來當一師之長呢?紅軍總司令朱德、總政委周恩來躊躇難決∶紅一軍團軍團長林彪眼光很高,一般人他是不會滿意的。這時,彭德懷報來一個 人名∶李聚奎。

朱、周一見人名,頓時展開愁眉,異口同聲地說∶紅1師師長就是此人。

李聚奎,1904年12月31日出生於湖南安化蘭田(今屬漣源)西坪村一個農民家庭,7歲就開始讀書,在開國上將中算得上小知識分子。1926年9月,他參加了國民革命軍第8軍工兵營(後編入湖南獨立第5師),在唐生智部任士兵、班長,參加了波瀾壯闊的北伐戰爭。

1928年7月,當中國革命處於低潮時期,李聚奎在湖南獨立第5師1團團長彭德懷等許多共產黨人的影響下,毅然參加了彭德懷領導的平江起義。在他參加的 第一次黨小組會上,就堅定地表示∶“我這一輩子跟黨是跟定了,黨讓我幹什麽,我就幹什麽!”從此,無論多麽艱難困苦,他都以自己的行動實踐著對黨的誓言。 從紅5軍班長、排長、中隊長(連長)到大隊長(營長),他一直在彭德懷帳下聽令,參加了攻打文家市、長沙、演陂橋等戰鬥。1928年 12月,在軍長彭德 懷、黨代表滕代遠統一指揮下,紅5軍進軍井岡山,與毛澤東、朱德領導的紅4軍在寧岡會師。初上井岡山,朱德給紅5軍官兵訓話∶“當紅軍要有三條,一不要 錢,二不要命,三不要家,有這三條才能當好紅軍。”朱德講話的中心意思,是幹革命要犧牲個人的一切,包括生命在內,赤條條槍林彈雨來去無牽掛。李聚奎始終 牢記著朱德的訓話。

1929年1月中旬,紅4軍前委、中共湘贛邊特委以及紅4軍、紅5軍軍委在寧岡柏露村召開聯席會議,決定紅5軍和 王佐部隊留守井岡山,擔負鉗製湘贛敵軍的艱巨任務;紅4軍主力向贛南、閩西進軍,跳出外線作戰。李聚奎參加了井岡山保衛戰戰鬥,率部與敵激戰4晝夜,終因 兵力眾寡懸殊,彭德懷決定撤離井岡山,轉戰湘鄂贛。

1930年1月,黃公略任軍長、陳毅任政委的紅6軍成立,下轄第1、第2、第3三個縱隊,李聚奎調任第3縱隊縱隊長,期間“身先士卒,衝鋒陷陣,以襲擊、阻擊、遊擊戰法打擊敵人”,是黃公略、陳毅的愛將。

1930年6月,紅6軍歸紅一軍團建製並改稱紅3軍,不久下轄各縱隊也改稱紅7師、紅8師、紅9師,李聚奎曆任紅9師27團團長、紅8師師長、紅7師師長,參加了中央蘇區的前三次反“圍剿”。在多次戰鬥中,身先士卒,立下赫赫戰功。

1933年2月,中央蘇區第四次反“圍剿”作戰正熾,在江西宜黃南部的大龍坪,李聚奎挾江西金溪西南黃獅渡、滸灣戰役大勝之威,果斷指揮組織全師穿插包 抄,以傷亡46人的較小代價,消滅了敵人一個師部及一個旅3000餘人,生俘敵師長李明。戰後,紅一軍團政委聶榮臻高興地將他抱了起來,高呼“紅軍萬 歲!”當年8月1日,他受到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的表彰,榮獲二等紅星獎章。按照規定,紅星獎章分為三等∶一等發給“領導全部或一部革命戰爭之進展而有特殊 功績的”人員;二等發給“在某一戰役當中曾經轉移戰局而獲得偉大勝利的”人員。由此可見,李聚奎在第四次反“圍剿”中“曾經轉移戰局而獲得偉大勝利”。

……

經朱德、周恩來拍板,李聚奎成為紅一軍團第1師師長。命令下來,林彪致電中央軍委∶讓李聚奎當1師師長,充分反映了軍委對紅一軍團的重視。


 


二、李聚奎麾下的第1團屢建戰功,團長楊得誌歸功李聚奎∶“強將手下無弱兵!”

李聚奎剛剛上任,蔣介石即對中央蘇區發動第五次“圍剿”。國共兩軍重燃戰火,三甲嶂(又名山岬嶂)陣地防禦戰讓李聚奎名垂軍史,連國民黨將領陳誠都對他刮目相看。

1934年2月,李聚奎指揮紅1師第1團(團長楊得誌),冒雨疾奔福建建寧西北的三甲嶂,先敵搶占製高點,苦戰一晝夜,以1個團頂住了敵3個師(陳誠 部)在飛機大炮掩護下的猛烈進攻,使陣地巋然不動。戰後,紅一軍團政委聶榮臻為總政治部的《紅星報》撰寫了《把第1團頑強作戰的精神發揚光大起來》的社 論,號召學習紅1團敢打敢拚的戰鬥作風。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被迫長征,李聚奎被中央軍委點將,由後衛變為前鋒,出瀟水、戰湘江,搶渡烏江、攻占遵義城、四渡赤水河。他組織部隊強渡大渡河,為掩護中央和紅軍主力擺脫險境、打開北上通道建立了奇功。其中,搶渡烏江、強渡大渡河,使他名震全軍。

1935年1月,中央紅軍長征到達烏江西岸的時候,洶湧澎湃的烏江擋住了去路,前有敵軍把守,後有數十萬追兵緊逼,當此危急關頭,李聚奎奉命指揮楊得誌 的紅1團擔任突破烏江、為全軍開路的任務。在既無工兵架橋,船蘋又全被敵人奪走的情況下,他命令楊得誌用竹排渡江,並親冒矢石,組織部隊奪占敵陣,勝利完 成了突破烏江的任務。

1935年5月,紅軍進至大渡河時,蔣介石調集大軍圍追堵截,妄圖使紅軍成為“石達開第二”。在全軍生死存亡的 危急關頭,李聚奎命令楊得誌組織了由17勇士組成的渡河奮勇隊。17勇士僅憑著一蘋小船,在火力掩護下,強渡成功,為全軍奪占了生死攸關的渡河立足點。對 紅1團在長征中完成中央軍委賦予任務所立下的戰功,毛澤東高度評價∶“紅1團在這次大轉移中是立了功的,你們一直走在我的前麵。”在總結長征曆程時,周恩 來盛讚∶紅1團是“天下第一團”。對於盛譽,楊得誌說∶“強將手下無弱兵!都是李師長領導有方!”


三、李聚奎率部西征馬家軍敗返,毛澤東勉勵∶“你是雖敗猶榮!”

1935年6月,紅一、四方麵軍會師,為加強兩軍聯係和交流,李聚奎先後調任紅四方麵軍紅31軍、紅9軍參謀長,對張國燾在紅四方麵軍搞分裂活動進行了 堅決抵製。由於張國燾錯誤領導,紅四方麵軍一度南下,損兵折將後再度北上。北上途中,李聚奎指揮攻占通渭城,為紅軍三大主力會師開辟通路。1936年10 月,中央軍委決定由紅四方麵軍執行寧夏戰役計劃,執行建立河西根據地和“打通遠方”(指蘇聯)的任務;11月中旬,中央軍委決定,渡河部隊組成西路軍。李 聚奎率紅9軍(軍長王樹聲)和紅5軍、紅30軍一起西渡黃河,遭遇到駐守甘肅、青海的馬步青和馬步芳以騎兵為主力的“馬家軍”3萬餘人和10萬“民團”的 瘋狂圍追堵截。李聚奎參與指揮紅9軍攻占甘肅土城、永昌等戰鬥,予敵以重大殺傷。這些戰鬥對配合河東紅軍的戰略行動,推動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起了重要作 用。值得一提的是,在甘肅黎元口反包圍戰鬥中,他率部殊死抵抗,並協助王樹聲將官兵帶出了絕境。

1937年1月,西路軍全軍覆沒,在 整個河西走廊,驕橫凶悍的馬家軍騎兵撒開了一張張密密實實的大網,圍追捕殺打散的紅軍,許多同誌慘遭殺害。李聚奎蘋剩下孤身一人,躲藏在荒無人煙的祁連 山。作為西路軍的高級指揮員,他心上就像壓了座大山,透不過氣。但他心中蘋有一個念頭,找到黨中央,東山再起。他和老鄉換了衣服,把空槍拆散,把一枚紅星 獎章藏起來,打扮成一個叫花子。白天藏匿於山溝、草叢,晚上沿著無人處潛行,累了就地一滾露宿荒野,餓了就著雪水吃口向百姓討來的幹糧。就這樣,在近兩個 月的逃亡中,他帶著一蘋幹糧袋、一根討飯棍、一個指北針,行乞千裏,機智地躲過了敵人的三次搜捕,最後終於回到了紅軍的行列。見到毛澤東,他欲哭無淚,毛 澤東大手一擺∶“你是雖敗猶榮!”

1937年8月,紅軍改編為八路軍北上抗日,李聚奎出任129師386旅參謀長,是旅長陳賡的得意 助手。1938年3月,山西境內神頭嶺一戰,是劉伯承、陳賡、李聚奎共同追求強勢縮節、“以石投卵”的典型戰例之一,而且,設伏地點就是李聚奎提出的。戰 鬥中,他們以一個營的兵力作鉗製部隊(輔助集團),奇襲日軍的重要補給線——邯(鄲)長(治)大道上兵站集結地黎城,吸引潞城日軍越黎城、潞城間的神頭嶺 前來支援;與此同時,他們卻以三個團的兵力作主攻部隊(主要集團),在神頭嶺三麵設伏,對援敵形成較大數量優勢(強勢),而其中一個營埋伏在廢棄工事內, 距敵行進道路蘋有25米,攻擊距離之近出乎想像(縮節)。在我軍對敵“以石投卵”式的攻擊下,敵108師團、16師團各一部共1500人,在不意、不備中 蘋支持了兩個小時就全部被殲。劉伯承、陳賡、李聚奎這一強勢縮節、“以石投卵”的殲滅戰,被侵華日軍稱之為“支那第一流的遊擊戰術。”

神頭嶺戰鬥後,日軍長驅直進的勢頭不減,很快進占臨汾。一時間,從邯鄲到長治及從長治到臨汾的公路,成為侵華日軍為南犯部隊提供後方支援的重要交通線, 運輸十分繁忙。根據掌握的敵情,129師首長決心以主力於東陽關與涉縣之間的響堂鋪,伏擊敵往返的運輸部隊,斷敵前方補給。李聚奎根據師首長指示,具體部 署本旅任務∶3月31日9時許,日軍輜重部隊汽車180輛及其掩護部隊進入伏擊圈,386旅和兄弟部隊第769團痛殲日軍少佐以下400餘人,毀敵汽車 180輛,繳獲長短槍130餘支、迫擊炮4門,以及大量軍用物資,以較小的代價換取了重大的勝利。


四、堅持嶽北,圍困沁源,黨中央高度評價∶“是太嶽抗日根據地的一麵旗幟。”

從1938年春到1939年春,李聚奎率領所屬部隊,從晉東南到冀南再到魯西北,馬不停蹄地奮戰在抗日前線。1941年春,華北敵後抗日戰爭進入最艱苦 的時期∶一方麵,日寇集中主要兵力瘋狂地向我根據地掃蕩,所使用的兵力一次比一次大,所采取的形式不斷變化,什麽“分進合擊”、“鐵壁合圍”、“梳篦戰 術”、“抉剔掃蕩”等等,對我根據地實行“三光政策”,製造“無人區”,妄圖徹底摧毀我太嶽抗日根據地;另一方麵,國民黨反動派也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反共 高潮,勾結日寇進攻我根據地,摧毀我抗日民主政府、人民團體,殺害我革命幹部和革命群眾,作為他們投降的資本。加以連年災荒,糧食欠收,抗日根據地的麵積 日益縮小。這時,已調任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第1縱隊副司令員的李聚奎,成為決死隊第1縱隊司令員兼政委薄一波軍事上的好幫手。同年8月,決死隊第1縱隊改 稱太嶽縱隊兼太嶽軍區(司令員陳賡,政委薄一波)第1旅,李聚奎擔任旅長兼太嶽軍區嶽北軍分區(也稱第一軍分區)司令員。在薄一波領導下,他領導嶽北軍分 區軍民進行了開辟太嶽抗日根據地的鬥爭,組織部隊和地方民兵開展遊擊戰爭。

為了克服經濟困難,減輕人民負擔,李聚奎領導軍分區堅決執 行精兵簡政的原則,把分區機關多餘的人員精簡下去,這樣既提高了機關的工作效率,充實了連隊,又減輕了人民的負擔。他還同軍分區政治部劉有光組織部隊開展 大生產運動,號召部隊向陝甘寧邊區軍民學習,開荒、種糧、種菜、紡紗織布。經過一年努力,有的部隊的糧食能自給4個月,蔬菜充足,穿衣問題也得到解決,加 上進行整風學習,調動了大家練兵的積極性。

1942年冬,日軍為建立華北剿共“實驗區”,分14路進攻太嶽區,侵占嶽北軍分區中心沁 源縣城,妄圖消滅軍分區領導機關和主力部隊。由於李聚奎部署軍民進行了徹底的空室清野,日軍得到的卻是空無一人的一座空城。敵占沁源後,一麵分區清剿,一 麵安據點,修碉堡,誅公路,企圖長期占領。根據太嶽軍區陳賡、薄一波首長的指示,李聚奎首先成立沁源圍困指揮部,以第38團為主,還有第25團、54團、 洪趙支隊等為骨幹。結合全縣民兵和基幹隊,組成13個遊擊兵團,開展群眾性的伏擊戰、麻雀戰、冷槍戰、地雷戰,使敵人一舉一動都遭到打擊。為孤立敵人,在 軍隊和縣委領導下,廣泛開展了人民戰爭,實行空室清野,埋雷破路,把沁源城以及沁源到沁縣的公路控製起來,使沁源敵人所需一切物資,既從內部找不到,也無 法從外麵運入。1945年3月,我軍對沁源城發動最後進攻,敵人的衣食、彈藥、水源全斷了來源,陷於絕境,最後被迫撤走。圍困沁源的勝利,得到黨中央的表 揚,延安《解放日報》曾為此發表《向沁源軍民致敬》的社論,稱讚參戰軍民∶“模範的沁源,堅強不屈的沁源,是太嶽抗日根據地的一麵旗幟。”


五、從參謀崗位到後勤崗位再到石油工業部,李聚奎處處留下閃光的足跡

1946年12月,為經營東北,李聚奎和一大批軍政幹部遠赴東北。1947年初,西滿軍區成立,李聚奎擔任參謀長,協助司令員黃克誠、政委李富春工作, 率部參加“三下江南,四保臨江”戰役和東北民主聯軍發起的夏季、秋季攻勢作戰,“使西滿軍區在東北野戰軍司令員林彪那裏掛了號”。 後來,成為共和國大將 的黃克誠談到李聚奎,曾經說過∶他是位老同誌,指揮打仗很有一套,是個稱職的參謀長。

1948年4月,李聚奎擔任東北軍區後勤部參謀 長兼西線後勤司令員、政委,在負責中長路以西部隊的後勤保障中,他依靠地方政府籌集物資、合理組織儲運,為我軍“取之於敵的傳統後勤保障,轉向依賴於組織 良好的後勤”打下堅實的基礎。同年11月,東北野戰軍大舉入關,李聚奎組織後勤部門運糧運彈,為平津戰役的後勤保障工作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績。

1949年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李聚奎擔任第四野戰軍司令部副參謀長。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時,他又調任東北軍區後勤部部長,受命組建東 北軍區後勤部,重點擔負戰爭後方勤務工作。針對現代化戰爭的後勤保障特點,他積極調整了後勤組織和運輸線的兵站,將作戰物資沿兵站線梯次儲備,這些做法得 到誌願軍司令員彭德懷的支持,保證了作戰物資源源不斷運往前線,為抗美援朝戰爭勝利起到了重要作用,也為我軍後勤保障方式向現代化後勤保障方式的轉變作了 貢獻。1951年10月,他榮獲朝鮮政府頒發的自由獨立一級勳章。

1952年9月,李聚奎出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勤學院院長,籌備和創建我軍第一所培養後勤專業幹部的學府,並提出院校“以教學為中心”的辦學思想,為我軍後勤建設的現代化培養了一大批骨幹和專門人才。

1955年李聚奎被授予上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7月,我國成立石油工業部,周恩來任命李聚奎為部長。在石油部工 作期間,他堅決落實毛澤東親自麵授的用“革命加拚命”的精神抓石油工業的指示,在組建部機關的同時,帶領幹部、專家、工程技術人員奔赴大西北,風餐露宿, 艱苦奮鬥,創建了克拉瑪依油田,並先後籌備、組建了鬆遼石油勘探局、華東石油勘探局和華北石油勘探處等,全麵加強石油勘探和生產建設工作,為中國石油工業 在更大規模上展開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礎。

1958年2月,李聚奎重回軍隊工作,擔任總後勤部政委。期間,他參與製定軍隊現代化、正規 化建設的方針尤其是後勤建設藍圖。在擔任總後勤部政委後期,他在參與規劃後勤建設藍圖的過程中,針對林彪、邱會作一夥在後勤建設上盲目鋪攤子、嚴重鋪張浪 費的問題,針鋒相對地強調要認真貫徹勤儉辦後勤的方針。他主張從實際出發,確定後方基地的建設規模。堅持節儉的原則,嚴格財務開支,同時發展軍辦工業和農 副業生產,補助部隊供應。就在此時,他和有野心的林彪產生了分歧。

1966年4月,他出任高等軍事學院院長,在我軍的軍事教育戰線上,他大力強調我軍建設科學化、專業化的發展思路。“文化大革命”中,由於不理會老領導林彪的拉攏,邱會作一夥給他強加了種種莫須有的罪名,對他進行誣蔑、陷害、非法關押。

1977年12月,李聚奎重新落實工作,擔任複建的後勤學院政委。他認真落實鄧小平“要把教育訓練提高到戰略地位”等指示,不顧年事已高,深入教學第一 線,開展教學改革,從實戰出發,從嚴治校,加強對政治工作的領導,充分發揮政治思想工作的作用。在製定學院教學規劃時,有的同誌提出“一年就要出人才”。 李聚奎一方麵肯定了這種積極性,同時在分析了現有師資力量、教學設施設備、人才培養周期等情況後,提出了按教學規律辦事,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加快人才培養 步伐的教學規劃,為早出人才、出優秀合格人才奠定了基礎。

1981年7月,身體欠佳的李聚奎從領導崗位退下來,擔任中央軍委顧問。期 間,他積極參與軍隊建設和國防建設的方針、政策和規劃的製定工作,“不當不顧不問的‘虛名顧問’”。在86歲高齡時,他仍就軍隊建設的一些重大問題,親自 向中央軍委領導直抒己見,體現了一個共產黨員對黨、對軍隊高度負責的態度。1988年7月,一枚沉甸甸的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掛在了他的胸 前。

李聚奎逝世後,經中央軍委批準的新華社電訊有這樣的字句∶“李聚奎同誌在長達70年的革命生涯中,受到過毛主席、周總理等老一輩黨和國家領導人的直接教誨,是一位從農民成長起來的智勇雙全的將軍,是我軍優秀的政治工作領導者和後勤工作領導人。”

李聚奎的一生,對黨忠心耿耿,雖幾遇逆境,曆經坎坷,但黨性原則很強,黨叫幹什麽就幹什麽。紅軍初創時期,他由紅5軍調往紅6軍(後稱紅3軍),先後在 3個師任職;北上途中,他由紅一方麵軍調往紅四方麵軍,先後在兩個軍工作;抗戰時期,他先後在三支抗日部隊擔任領導;開國前後,他由軍事工作改做後勤工 作,先後在三個單位後勤部門任領導職務;為搞石油,他由部隊去地方,又由地方回軍隊。每次工作變動,他都自覺地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顧全大局,不講 個人名利得失,能上能下,愉快地服從黨的決定。

李聚奎長期在軍隊和地方擔任重要領導職務,從不居功自傲。他清正廉潔,節操高尚,數十 年如一日。李聚奎常說,有毒的東西不能吃,違法的事情不能做。在工作崗位上,他這樣要求自己,退居二線後,他仍以此不斷勉勵鞭策自己。在他80歲那年,他 還給自己寫下這樣一段“座右銘”∶“縱然給我再多的權力,也不去以權謀私;縱然給我再多的榮譽,也不忘記艱苦奮鬥;縱然讓我再活80歲,也不停止革命。” 他一生中,除了1959年因病到青島療養過一次外,以後再沒有外出療養,許多人對此不理解,他卻說∶“我身體挺好,用不著療養,把療養指標留給其他需要療 養的同誌。”

李聚奎對子女的要求也很嚴格,他經常告誡他們繼承和發揚革命傳統,艱苦奮鬥,做有益於人民的人。在子女的上學、就業、晉 升、調動等問題上,李聚奎也從不說話,至今5個子女都在基層工作。他在病重期間,想到了要為子女留下點什麽,便抱病抄錄了5份《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作為 他的“遺產”分送給子女,勉勵他們自尊、自強、自立、自律,遵紀守法,接好革命的班。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