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曆史回憶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看一下郎鹹平教授的. 轉帖 當代新帝國主義真相之二:品牌剝削

(2011-05-06 20:43:00) 下一個
當代新帝國主義真相之二:品牌剝削

 郎鹹平 
品牌已經是當代帝國主義剝削發展中國家的重型武器,通過品牌來剝削,其“效率”遠遠超過了舊帝國主義的戰爭掠奪。
一百年前,發達國家用工業品交換我們的農業品和原料,所以他們富裕;一百年後的今天,當我們也能生產工業品了,發達國家如何維持以往的“剪刀差”呢?用品牌,他們對我們說,你們看啊,雖然你們造的工業品和我們的是一樣的,但是其實不一樣,我們的是品牌產品,是高檔品,用起來倍有麵子,所以我們一個產品可以換你們的幾十個幾百個乃至於成千上萬個(同樣的產品,他們的價格是我們的x倍)。
     所謂的品牌,賣的是符號,值錢的是符號。物資層麵的工序成本都差不多,比如熟悉皮鞋行業生產讀者的都知道,商場裏售價上萬元、幾萬元的皮鞋,其成本也就是幾十元人民幣。同理,售價上萬元、十萬元、數十萬元的路易威登的小皮包,成本也高不到哪裏去。現在的世界就是這麽神奇,一樣的“血”一樣的“種”,一樣的皮一樣的包,貼個世界品牌的標簽身價就百倍了。
    發達國家擁有品牌,用同樣的東西可以交換我們百倍的東西,這樣的剝削你可曾在馬克思那裏讀到過?沒有,因為還沒有人真正認識到這種殘酷的剝削,這種剝削率百分之一萬的剝削,你學過的剝削,都是不超過百分之百的(以往的剝削是指資本家從工人創造的財富中拿走的比例,總會給工人留點,不會達到百分之百,不然工人餓死了,誰給你幹活),所以品牌的剝削,是超乎你想象的剝削。美國的一個可以換我們一百個,淨賺了九十九個。
我要告訴各位的是,美國對於中國(和世界)的品牌剝削發展到今天又到了一種登峰造極的新階段,那就是虛擬化的品牌經營。美國人最初是怎麽搞出的這種發明創造的呢?很簡單,我前麵說了,品牌商品的“價值”不在於商品物質實體本身,而在於其符號,我都能看明白的問題,美國無比奸詐的資本家怎麽會看不出來?既然如此,他們就想啊,幹脆老子隻經營“品牌符號”算了,我沒必要再辛辛苦苦去造產品,產品的生產就讓那些窮國代勞吧,等他們生產好產品,我們賤價收購過來,貼個標簽,價格翻一百倍出售。
這就是虛擬化的世界品牌經營。美國的品牌總部隻負責做廣告和產品設計,在全球推廣品牌符號,不斷增加知名度和美譽度,而產品物質實體則全部由窮國(例如中國)代工。
這種虛擬化的品牌經營是美國哪個哥們最先發明的呢?是耐克的創辦人Phil Knight.耐克從20世紀70年代就完全不生產鞋子了,它全部的生產流程都交給了日本和西歐的廠商,80年代則進一步蔓延到韓國、台灣、中國大陸和印度,90年代東南亞也逐漸有了耐克的代工者。耐克總部都幹些什麽呢?就是品牌經營,做廣告,比如請喬丹做代言;產品設計,比如1994年設計了“雙重氣墊係統”的運動鞋,1998年又推出了“全掌氣墊鞋”。
舉一例美國如何通過造鞋業剝削中國:美國的耐克鞋有30%左右都是中國東莞一家叫做裕元工業的台商企業生產的,假定一雙耐克鞋最終售價1000元人民幣,裕元工業頂多能拿到100元,中間商(運輸、售賣)和品牌所有者(即耐克總公司)各拿450左右。在這個過程中,美國人把中國人生產的鞋子,貼上一個商標之後又賣給了中國人,賺到的錢又可以回過頭來從中國進口五雙同質量的鞋子。這就是說中國的裕元工業每為耐克生產一雙鞋子(賣給中國人),最終還要再附送五雙同等質量的鞋子給美國人穿。這樣的空手套白狼的國家,物質能不極大豐富嗎?
實際上,何止耐克是裕元工業生產的呢?中國人在大陸購買的幾乎所有國際知名運動服裝(包括鞋子)品牌的運動鞋都是裕元工業生產的:耐克、銳步、阿迪達斯、彪馬、新百倫、天木藍等,裕元工業生產了全世界知名品牌運動鞋的17%,這個產量不但足夠供應中國大陸市場,還遠銷全球,這就是你在國外買的名牌鞋經常是“中國製造”的原因。這其中最知名的耐克是在裕元工業生產最多的,例如,2002年,耐克鞋全球的總產量的25%都是裕元工業貢獻的。最後,別忘了,中國大陸還不止一家為耐克之類的品牌代工的工廠,中國大陸為耐克總共生產了多少,還無法統計,肯定遠大於25%。
事實上,美國虛擬化經營的品牌遠不止運動鞋,還包括了所有服裝品牌,所有其他類別的品牌,例如汽車、電視機、冰箱、電腦等等,隻有那些不方便交給中國生產的,他們才會自己生產,比如涉及到保密的軍事工業、高技術產品等等。
美國通過虛擬化經營,讓中國人白白為他們幹活還倒貼數倍的財富,多年來從中國攫取了數不清的財富。我們單拿汽車行業為例。
美國的汽車品牌不算是完全的虛擬化經營,但與虛擬化經營也差不多了,我們都知道,美國的福特、通用、克萊斯勒三大汽車品牌在美國本土的生產是長期虧損經營的,全靠了中國市場的巨額利潤來彌補。美國的福特、通用、克萊斯勒都在中國大陸有生產基地(與中國企業合資),中國汽車行業的利潤大部分都是被包括美國在內的外國公司拿走的 ,2008年,福特(美國車)、豐田、本田、日產、現代等企業的外國母公司,在中國汽車市場獲取的淨利超過2000億,占整個中國汽車行業利潤的60%左右。
我們以通用為例說明美國汽車品牌在中國攫取的驚人財富。 通用汽車在中國建立了8家合資企業和2家全資子公司,擁有員工超過20,000人。通用汽車在中國進口、生產和銷售別克、凱迪拉克、雪佛蘭、歐寶、Saab薩博及五菱等品牌的係列產品,所提供的產品係列之豐富位居所有在華跨國汽車企業之首。2007年,通用汽車及其合資公司在國內的總銷售量為1,031,974輛,同比增長了18.5%,連續第三年在華銷量位居國際汽車製造商之首。2004年通用汽車在華利潤達到4.37億美元,2005年中國已經成為了通用公司利潤最高的市場,到了2007年,通用在中國的產量隻占它全球總產量的4%,但是在中國獲得的利潤占到了通用全球總利潤的25%。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