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曆史回憶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糾錯,不是1453,是公元1204,十字軍第四次東征發生的這件事(善良的讀者看的時候要小心。。。)。。,

(2011-03-23 18:05:52) 下一個

http://vip.book.sina.com.cn/book/chapter_76495_68746.html


(轉貼者按:對這件事,俄羅斯人不會不記得,


君士坦丁堡對東正教的象徵意義,,猶如西安對中國,而拉丁帝國,很大部分是法國主導的。。)


63 慘絕人寰!血洗君士坦丁堡


http://vip.book.sina.com.cn 2009年12月30日12:36 新浪讀書


阿曆克塞四世犯愁了,不管怎麽樣,砸鍋賣鐵也得還錢,十字軍可不是好惹的。冥思苦想之下,他腦袋裏靈光突現:城裏不是還有數不勝數的雕像嘛,很多都鑲金包銀的。


於是乎,君士坦丁堡裏出現這樣的情景:值錢的拜占庭和羅馬雕像全部被毀,士兵支起大爐提煉金銀。


市民被這位新皇帝的軟弱所震驚,紛紛祈禱上帝懲罰這個無能之輩,甚至有拜占庭史學家把這件事看作是“羅馬國家衰落的轉折點”。


朝臣阿曆克塞•杜卡斯(Alexius Ducas)利用市民的憤怒推翻阿曆克塞四世,將之勒死,一個冤魂跑到上帝那裏告狀去了。伊薩克二世不久後也一命嗚呼,享年四十八歲,上帝又接待一個冤魂。


阿曆克塞•杜卡斯成為新皇帝,是為阿曆克塞五世(Alexius V)。


讚助人的死令十字軍無比憤怒,帶頭大哥們勒令阿曆克塞五世繼續遵守條約,該還的錢還是要還,得由你阿曆克塞五世買單。


阿曆克塞五世顯然不清楚自己處在什麽境地,他斷然拒絕十字軍的無理要求,君士坦丁堡的圍城戰再次打響。


能用來防守的東西全都被用上,守軍的頑強抵抗還不算什麽,最要命的是惡劣的天氣,狂風從南麵襲來,威尼斯的戰船不聽使喚,在海裏打轉,根本沒法靠近城牆,也沒法發起有效進攻。


十字軍認為這是上帝對他們進攻宗教兄弟的懲罰,士氣一落千丈。


又到神職人員上班的時候了,隨軍的修道士們大肆鼓吹說,糟糕的天氣不是上帝的懲罰,君士坦丁堡的市民都是叛國者、謀殺者,他們殺害正牌皇帝 阿曆克塞四世,十字軍的戰爭是正義的,一定會勝利。修道士們更是用煽動性的語言說:“希臘人比猶太人更壞。”士兵們一麵擦著臉蛋上的唾沫星子,一麵頻頻點 頭,部隊士氣開始反彈。


這裏要說明一下,“拜占庭”其實是史學家們為了研究方便起的名字,拜占庭人自稱是羅馬人;自希拉克略以後,拜占庭的官方語言是希臘語,所以西歐稱拜占庭人為希臘人。


【血洗君士坦丁堡】


教皇英諾森三世很想讓自己的權威淩駕於不聽話的東正教會之上,但是他不願看到十字軍攻進君士坦丁堡,這群失控的恐怖分子殺進城去,結果會怎樣,老家夥閉著眼都能知道。


英諾森三世第三次致書十字軍,勒令他們停止進攻,書信也再一次被拿去擦了屁股。


十字軍的攻勢依然不減,守軍在精銳的瓦良格衛隊帶動下防守仍舊不弱,但是阿曆克塞五世心生膽怯,放棄了自己的臣民和部隊,趁夜逃出君士坦丁堡。


跑了和尚跑不了廟,買單的任務落到全城市民身上,君士坦丁堡——等待你的是什麽?


1204年4月12日,風神終於向十字軍露出笑臉,猛烈的北風鼓滿船帆。威尼斯艦隊趁風逼近君士坦丁堡城下,經過短暫的戰鬥,七十名十字軍率先登上城頭,大部隊隨後殺入城中,與瓦良格衛隊展開激烈巷戰。


死屍堆滿梅塞大道,十字軍在西北角站穩腳跟,開始向縱深挺進。他們一邊前進,一邊放火,目的是在城裏製造恐怖氣氛,第二次大火讓一萬五千人無家可歸。


當天,這座堅城巨堡全部落入十字軍手中,大血洗開始了。


升騰的是滾滾濃煙,倒下的是無數市民,在這些來自西歐的怪獸麵前,手無寸鐵的市民顯得那樣無助。


很多怪獸喝得爛醉,在梅塞大道上橫衝直撞,屠殺、*、洗劫、破壞,十字軍的狂歡節進行了整整三天三夜,市民則在無間地獄煎熬了整整三天三夜,其殘忍程度即使當年洗劫羅馬城的汪達爾人和哥特人看到也會自愧不如。


君士坦丁堡是一座藝術的博物館,城裏價值連城的藝術珍品讓怪獸驚愕不已。威尼斯人非常欣賞搶來的藝術品(算起來,威尼斯人也算是半個拜占庭人),對其中的一些進行了“保護”,可是更有數不勝數的文物毀於野蠻的十字軍之手。


此情此景,不禁令人想起圓明園和南京。唉!文明,你這個慘遭蹂躪的美女!


十字軍發飆最猛的地方是聖索菲亞大教堂,銀製聖像被砸得稀爛,聖經被撕得粉碎。東正教修道士慘遭殺戮,就連修女也成了泄欲工具。一個怪獸甚 至拿著教堂的聖物盛酒,醉臥在君士坦丁堡牧首的寶座上大唱粗口DJ。還有記載說,怪獸們弄來一名*,取悅一番後,讓她坐在牧首的寶座上以示對東正教的侮 辱。


君士坦丁堡完完全全變成一座鬼城,伴隨著恐怖的屠殺,東西方教會的分裂達到頂峰。


事後很多拜占庭人回憶起來,都相信一個事實:即使異教徒占領君士坦丁堡也不會像十字軍這樣無惡不用其極。


據統計,在這次慘絕人寰的大血洗中,君士坦丁堡的損失高達九十萬銀幣。十字軍和威尼斯瓜分“勝利果實”,超過一半的戰利品被騎士們偷偷裝進自家腰包。


血洗事件加速了拜占庭帝國的政治惡化,最終導致拜占庭成為土耳其人掠食的對象。(以上洗劫君士坦丁堡的內容記於Byzantium and Europe)


君士坦丁堡的慘劇是個偶然事件,裏麵卻包含了很多必然因素:十字軍每次東征的時候,拜占庭都暗地使絆子、與異教徒結盟;東正教會還和羅馬教 會對著幹,拜占庭的“臭名聲”早已深入西歐人心;1182年屠殺西歐人事件更在西歐留下揮之不去的陰影。正像那些隨軍修道士說的,在西歐人眼裏,拜占庭人 甚至比異教徒還壞。十字軍進攻君士坦丁堡很偶然,可是一旦他們攻進城去,血洗是必然的。


【拉丁帝國】


燒殺奸淫以後,興奮地神經末梢還來不及放鬆,帶頭大哥們就正經八裏坐下來商量大事,按約定,君士坦丁堡由十字軍和威尼斯兩家聯合統治。


同當年占領耶路撒冷一樣,依照西歐的封建模式建立國家是最讓帶頭大哥們興奮的,“拉丁帝國”(Latin Empire,1204—1261年)在拜占庭偉大首都的瓦礫上建立起來。


“拉丁帝國”是曆史學家們取的名字,十字軍和威尼斯人不這麽叫它,他們稱之為“羅馬尼亞帝國”(Empire of Romania)。


這裏的羅馬尼亞與今天所說的羅馬尼亞不是一碼事。十字軍認為自己占領東羅馬帝國(拜占庭)的首都,說明自己是羅馬帝國的繼承人,因此便以“羅馬”二字給國家冠名,也就是說,他們認為自己的國家就是羅馬帝國。


不管怎樣,羅馬尼亞帝國這個名字聽起來總覺得別扭,曆史學家們的叫法——拉丁帝國,倒是聽著順耳,看著明白,可謂“色香味”俱全,理由很簡單,十字軍和威尼斯人都是來自講拉丁語的國家嘛。


【拉丁語及其發展演化】


在歐洲文獻裏,西歐人一般自稱為“拉丁人”(Latins),以與被他們稱為“希臘人”的拜占庭人相區別。


中世紀所說的拉丁人指的是講拉丁語的人,那麽什麽是拉丁語,它的發展和演化又是怎樣的呢?


拉丁語是古羅馬和拉丁姆(Latium,位於今意大利首都羅馬東南部的一個古國)所講的一種語言。隨著羅馬帝國的擴張,拉丁語風靡地中海和歐洲大部分地區。


拉丁語主要有兩大分支:古典拉丁語(Classical Latin)主要用於文學作品如詩歌和散文,通俗拉丁語(Vulgar Latin)主要用於口語。


羅馬教會對世界的一個貢獻就是,在西羅馬帝國滅亡以後仍然采用拉丁語為官方語言,教會發布教令和文件時使用的都是拉丁語。這門古老的語言得 以延續,成為歐洲很多地方的口語。如今,梵蒂岡(Vatican,全名為梵蒂岡城國,前身是教皇國,現在是教皇的辦公地,意大利首都羅馬旁邊一個綠豆大的 小國家)的官方語言依然是拉丁語。


9世紀時,拉丁語演化出羅曼語(Romance languages)。羅曼語是指意大利語、法語、加泰羅尼亞語、羅馬尼亞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等由拉丁語演化而來的語言。據統計,現今講羅曼語的人口約有六億,數目相當龐大。


文藝複興時期,拉丁語受到人文主義運動的推崇,地位再次被確立。


18世紀以前,拉丁語一直是中西歐的“國際性語言”。18世紀以後,各國自己的語言逐漸興起,法語代替拉丁語成為新的歐洲交流性語言。


拉丁字母,以及它的變體如英語、西班牙語、法語字母,在全世界廣泛使用。大量拉丁單詞出現在科學、學術方麵的文獻裏,喜歡研究歐洲古代科技的朋友學點拉丁語還是很有好處的。


【封建建國】


好了,說這麽多,無非是想把拉丁語的來龍去脈說清楚,下麵還是讓我們回到主題,繼續講講中世紀的血雨腥風。


拉丁帝國建立起來,把十字軍引向君士坦丁堡的統帥博尼費斯卻沒能如願當上皇帝。


博尼費斯的家庭背景相當複雜,其他的暫且不提,他弟妹是拜占庭科穆寧王朝的公主,和拜占庭有這層關係,他當這個皇帝就不夠格。


當十字軍提議博尼費斯當皇帝時,威尼斯人立馬拿出這層關係說事,把博尼費斯拉下馬。看來裙帶關係太多也不是好事。


經過一番討論,時年三十二歲的弗蘭德伯爵鮑德溫登基坐殿,成為拉丁帝國的第一位皇帝,是為鮑德溫一世(Baldwin I,1204—1205年在位)。


喝著悶酒的博尼費斯跑到帖撒羅尼迦,建立拉丁帝國的附庸——帖撒羅尼迦王國(Kingdom of Thessalonica,1204—1224年)。


威尼斯人在愛琴海建立愛琴群島公國(Duchy of the Archipelago,1207—1509年)。


拜占庭的遺老遺少和難民逃出虎口,建立三個國家:


尼西亞帝國(Empire of Nicaea,1204—1261年);


伊庇魯斯君主專製國(Despotate of Epirus,1205—1479年);


特拉勃森帝國(Empire of Trebizond,1204—1461年),由阿曆克塞•科穆寧建立,此人是科穆寧王朝末代皇帝安德洛尼卡一世的孫子。


這三個國家都說自己是拜占庭的合法繼承者,互相征伐不斷。然而,正因為有它們存在,拜占庭總算沒滅亡。


【魔咒】


令十字軍始料不及的是,拉丁帝國極不穩定,周邊的國際環境相當惡劣。除尼西亞帝國等拜占庭人建立的國家外,羅姆蘇丹國、保加利亞第二帝國也給它巨大壓力。


血洗事件就像一個魔咒,凡是與之相關的主要人員都沒有好下場:阿曆克塞五世被十字軍抓獲,慘死於君士坦丁堡;阿曆克塞三世被博尼費斯逮捕, 流放到南意大利;鮑德溫一世在亞德裏亞堡慘敗於保加利亞人,被沙皇卡洛揚(Kaloyan)處決;博尼費斯也在與保加利亞人的衝突中喪生,腦袋成了卡洛揚 的戰利品。


【憤怒的英諾森三世】


第四次東征以拉丁帝國的建立宣告結束。十字軍滿載而歸,拜占庭差點亡國,穆斯林看哈哈笑,英諾森三世老臉上的黑灰怎麽也擦不掉。


作為這場鬧劇兼慘劇的結束語,英諾森三世憤怒地寫道:


“當東正教會看到拉丁人下地獄的做法時,會比厭惡狗還厭惡拉丁人。受到如此慘絕人寰的*和摧殘,還怎麽讓東正教會回到基督教的懷抱?(在羅馬教會眼裏,東西教會大分裂是東正教會脫離基督教引起的)


那些名義上對抗異教徒的人(指十字軍),他們的寶劍上卻滴著基督徒的血,他們不吝惜宗教,甚至不分年齡和性別。


眾目睽睽之下,他們犯了奸淫之罪,強暴的對象不分老幼,即使獻身上帝和肮髒*的女人(分別指修女和*)也不放過。


他們竟然還把魔掌伸向教堂,從神壇上搶走銀盤,將之打得粉碎,他們褻瀆了神聖的宮殿、十字架和聖徒的遺骨……”


【願苦難的靈魂得到安寧】


血洗君士坦丁堡導致東西方教會徹底決裂,到了2004年,牧首巴塞洛謬一世(Bartholomew I)訪問梵蒂岡,教皇保羅二世無比懺悔地向他道歉說:“八百年過去了,讓我們一起分擔痛苦和憎恨吧!”


同年4月,在君士坦丁堡屠城八百周年紀念活動上,巴塞洛謬一世正式接受道歉,他說:“和諧一致的精神遠比憎恨更強大!”


東西方教會冰釋前嫌、“一笑泯恩仇”,而那些在君士坦丁堡燒殺奸淫的怪獸已經和火燒圓明園的惡棍、製造南京大屠殺的劊子手一起遺臭萬年,永世不得翻身。


最後借用德國前總理的一句名人名言:“願苦難的靈魂得到安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