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曆史回憶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zt 各方熱議:中國海軍實力究竟排第幾?

(2010-10-03 16:48:57) 下一個
各方熱議:中國海軍實力究竟排第幾?
時間:2010-10-03 10:36:03 來源:中國廣播網





據青年參考報道近日,英國《經濟學家》雜誌援引美國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的數據,稱中國海軍的艦艇總數已超美國,位居世界第一。然而,單以軍艦數量衡量一國海軍實力,這種做法並不嚴謹。

隻比艦艇總數意義有限

IISS對各國軍艦數量進行了統計。結果顯示,1971年至1996年,擁有軍艦最多的國家是俄羅斯,1997年至2006年是美國,2008年以後,中國躍居第一。問題在於,大國海軍防衛海域極廣,任何時候都不可能出動全部艦艇,比較裝備總數原本就意義不大。

即使單論數據,軍艦多也未必代表整體戰鬥力強。據香港《廣角鏡》雜誌估算,美國海軍艦艇總噸位為800萬噸,為世界第一;其次是俄羅斯,總噸位400萬噸。中國海軍艦艇總噸位為200萬噸,居世界第三。英國《簡氏防務周刊》給出的資料則顯示,美國海軍為300萬噸,俄羅斯為110萬噸,中國海軍艦艇總噸位為82萬噸,同樣被列在第三。

不同渠道的統計出現差別,主要是因為有些輔助艦艇並不總是被列入。以世界第一的軍艦數為分母,以居第三位的總噸位作分子,很容易得出中國海軍單艦噸位偏低的結論。也就是說,中國軍艦的平均個頭與海軍大國相比顯得小,這與中國日益增長的海洋安全需求極不相稱。

學界為何無法統一觀點

關於中國海軍戰力在世界上究竟可排第幾,學界目前尚無統一觀點。如果把海基核力量也算在內,中國確實可以與美、俄、英、法並列。但核武器不允許輕易使用,而世界上不少中小國家擁有靈活性更高的航母,中國目前還沒有。其他一些國家如日本,雖然軍事行動受限,但軍艦現代化程度高,信息化裝備、空中力量等自成體係,兵力規模也不小。

如何對各國海軍戰力進行綜合評估呢?學界的常見辦法,是把海軍戰力細分成多個指標,再通過統計和打分的辦法算出總分來排名。

各機構列出的指標千差萬別,各指標在總分中的權重也不同。研究機構還往往憑資深專家群體的主觀判斷,以多個專家的最大共識為準。正因如此,越是軍事專家和專業研究機構,反而越難給出精確且無爭議的排名。




國內軍事愛好者中認可度較高的一種說法是:美國海軍第一,俄羅斯借前蘇聯餘威位列第二,老牌海軍強國英國第三,日本第四,法國第五,中國第六。但該排名的權威性仍然不足。按不同的評估方法,中國海軍實力從世界第三到十名以後都有可能。

我軍軟硬件都有待提高

海軍的戰鬥力是“活”的,包括武器質量等硬件因素和人員素質、指揮體製等軟件因素。

在硬件方麵,中國擁有完善的軍工體係,軍事科技跟蹤世界先進水平,擁有較強的武器自主開發能力以及引進、整合、仿製能力,但基礎工業的底子薄,工藝還有待改進,這決定了中國海軍的規模與裝備質量還需要很長時間來提高。

在軟件方麵,海洋意識、海權意識在中國尚需進一步普及,官兵的整體素質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差距,能夠整合水上、水下、天空等各種作戰手段,與其他軍種融為一體的指揮機製也還沒有完全形成。此外,中國海軍近年來雖然有了日益增多的遠洋航行經驗,但在作戰理念上仍偏重近岸防禦,缺少在大洋上與強大對手較量的光榮曆史。這些同樣是有待突破的瓶頸。

主要指標同列強差距仍大

綜合衡量現代海軍實力,主要應看4項指標:艦艇製造能力、核潛艇數量和品質、水麵艦隻性能和戰鬥力、海基航空兵(航空母艦)和陸基航空兵的掩護能力。從這些指標衡量,中國明顯遜於美國、俄羅斯,較英、法、日等國互有長短。

美國海軍在兵力高峰時曾擁有1300萬噸艦隻,冷戰結束後總噸位有所減少,品質和效能卻繼續提升,目前擁有11艘核動力航母,是惟一的全球性海軍。俄羅斯海軍的規模較蘇聯時期大為縮小,品質提升也減慢,不過仍可稱世界第二。近十幾年來,中國是俄羅斯艦艇的主要購買者,可見許多地方還不如俄。中國海軍同英法相比,領先的是艦艇數量和總噸位,不過主戰艦艇性能大都落後,更何況,英法這兩個傳統的老牌海軍強國都有航空母艦。

同屬傳統海軍強國的日本,其艦艇的技術水準也占優勢,不過受二戰戰敗國的地位所限,無法建造進攻性武器。若從綜合實力衡量,日本海上自衛隊雖有驅逐艦和常規潛艇等強項,但沒有核潛艇、航空母艦這兩樣最具威力的裝備,海軍航空兵也未配備高性能戰鬥機、攻擊機,總體戰鬥力稍遜。

客觀而言,西方某些人對中國海軍實力的渲染固然不懷好意,但考慮到近有海域、島礁爭端,遠有能源和市場的發展需求,中國海軍的成長仍有賴於人們持之以恒的努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