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曆史回憶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轉貼:高原反應困擾玉樹救援大軍

(2010-04-20 07:58:49) 下一個
轉貼:高原反應困擾玉樹救援大軍

震後第6日 3幸存者獲救
2010-4-20
[點擊放大]
4 月19日,中國國際救援隊隊員在玉樹結古鎮紅衛路民族賓館利用搜救犬搜索幸存者。

【大公報訊】震後第六日,青海玉樹地震災區繼續傳出生命奇跡——一名被困130小時的藏族女子和兩名被困 123小時的老人、孩子成功獲救。

據中新社報道,19日下午6點02分,青海某消防支隊在結古鎮成功救出1名被困130小時的藏族女子;上午11點10分左右,四川礦山救護隊的一支小分隊也成功救出一名68歲的老人和一個4歲的小女孩。目前,3名幸存者生命體征平穩,已被送往醫療救護點接受救治。

「不拋棄、不放棄」的生命救援使得災區的生命奇跡得以延續。災後第六日,各路救援隊繼續拉網式、立體式搜救,不放過任何一線生機的希望。

中央氣象台最新預報顯示,青海玉樹地震災區未來三天將有小到中雪。降雪、路麵結冰及部分路段瞬間大風等天氣對交通運輸和救災工作不利,交通部門提醒救援車輛需注意防範應對。

氣象部門也表示,降水對災區救援並不都是壞事。地震後,災區的浮塵比較嚴重,影響救援,也危害人的身體健康,降水可以起到很好的抑塵作用。



4月19日,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結古鎮中心廣場,一名救援人員在免費吸氧站吸氧。

(新華社)

【大公報訊】青海玉樹地震已進入第六天,此前外界擔憂的「高原反應」正成為外地救援和工作人員麵對的一大現實難題。

綜合中新社、新華社報道,玉樹縣平均海拔在4000米左右,氣候寒冷,不少外地來的救援隊在抵達災區後,一時難以適應,從震後第二日開始,外地救援人員中陸續出現高原反應症狀。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人受到「高原病」的困擾。

記者高原反應殉職

截至18日,已有20多名內地記者出現嚴重的高原反應而被迫撤回,其中一名記者現高原反應,引發感冒和肺水腫,經搶救無效死亡。

19日上午,廣東救援隊的150人離開玉樹,至此,300多人的廣東救援隊因高原反應嚴重全部撤離災區。四川醫療隊高原反應嚴重病例已增加到6人。

據報道,在災區的外地救援人員和媒體記者大多數有不同程度的高原反應。「心有餘而力不足」成為這些人共同的痛苦和無奈。

青海大學副校長、高原病研究中心主任格日力認為高原病不可怕,及時治療很重要。他提醒初次進入災區的人員,要避免受寒和上呼吸道感染,如果出現高原肺水腫或高原腦水腫症狀,要大量吸氧,在服用藥物治療的同時,迅速到低海拔地區治療;在搶險救援過程中盡可能地注意休息,選擇高熱量易消化食物,不可暴飲暴食。睡眠時最好采用半臥位,以減輕心、肺的負擔。

據悉,高原病包括急性高原反應、高原腦水腫、高原肺水腫等。短時間進入高原均可產生頭痛、頭暈、心悸、氣短等反應,重者表現為食欲減退、惡心、嘔吐、失眠、疲乏、腹脹、胸悶等。對急性高原病應以預防為主。此外也可服用藥品、保健品防治高原反應。

要避免在高原感冒

對於高原適應力強的人,一般高原反應症狀在1-2天內可以消除,適應力弱的需 3-7天。如果症狀持續無法消退或不良反應劇烈,建議及時就醫以免貽誤病情。

有關專家提醒:意欲赴災區的救援和工作人員出發前最好做一次身體檢查,在確定心肺等主要髒器健康的前提下才能啟程。心、肺、腦、肝、腎有明顯病變以及有嚴重貧血或高血壓的病人,切勿盲目進入高原,以免病情進一步加重。

有多年高原高山救援經驗的四川登山救援總隊赴玉樹災區隊長肖兵說,玉樹海拔在4000米以上,紫外線極強,氣候反常,時而太陽出來,時而陰天,或是飄雪,施救誌願者一定要對氣候無常給予足夠重視,感冒了帶來的危險非常大。他還建議說,救援人員的體力分配要科學,不能有過大、過猛的體力工作,比如說話要小聲,走路要慢,一定要配上水,喝水要小口,防紫外線的墨鏡也要準備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