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曆史回憶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轉貼 :1959 國慶閱兵總指揮佚事:軍魂楊勇

(2010-03-10 13:32:49) 下一個
轉貼:1959 國慶閱兵總指揮佚事:軍魂楊勇

來源:http://hi.baidu.com/%B0%AE%C9%BD%C8%CB%BC%D2/blog/item/fb2179300c1c1aa25edf0ee8.html

 核心提要:1959年國慶閱兵,楊勇上將任閱兵總指揮,也是他惟一的一次。這次閱兵是新中國成立後的第11次國慶閱兵,首次“逢十大閱”,也是毛澤東最後一次國慶閱兵。

  楊勇將軍與楊成武、楊得誌將軍,於紅一方麵軍中並稱“三楊”。抗美援朝時期,三將軍先後入朝參戰,周恩來稱之為“三楊(羊)開泰”。

楊勇

楊勇年少有遠誌。1927年秋,毛澤東率秋收起義軍退至湖南文家市,恰駐楊勇就讀之裏仁學校。毛澤東為紅軍講話,以司馬光砸缸事,喻當時革命形勢,曰:“蔣介石好比一個大水缸,我們好比一塊小石頭。我們這塊小石頭,總有一天會把蔣介石的那口大水缸打碎的!”其時,楊勇與同學騎牆聽之,甚服毛澤東雄才大略,遂追隨之一生。

  楊勇將軍指揮作戰,義勇卓然,肝膽相照,從不打“滑頭仗”。抗日戰爭時期,某戰,楊得誌部攻入敵縱深後險被包圍,某將軍見形勢不妙,急撤。楊勇則率部挺身而出,告楊得誌:“老楊哥,人家走了有我在。我們一塊兒打,要死一起死,要活一起活!”即與楊得誌部並肩鏖戰,直至破敵。楊得誌將軍談及此事,臨死猶念之。

  楊勇一生百戰沙場,最能體現“勇”字精神的是將軍身上的5次傷痕。

  1933年10月,紅三軍團40師14團在中央蘇區的絢口與敵遭遇,雙方都措手不及,“狹路相逢勇者勝”。團政治處主任楊勇,冒著彈雨,帶頭衝入敵群,一場短兵相接的廝殺展開了。突然,一發子彈從他的頭頂中央穿破了頭皮,血很快流到麵頰、頸部,他全然不顧,繼續衝殺,敵人落荒而逃。戰後,楊勇受到軍團長彭德懷的稱讚,胸前掛上一枚三等紅星獎章。同時,頭頂也留下一塊永久的紀念———兩公分長,不再生發的彈痕。

  大軍壓境,炮聲轟轟。長征中最激烈、最殘酷的湘江戰役揭開了帷幕。蔣介石為圍追堵截紅軍,設置了4道封鎖線,湘江是最後一道。由何鍵統領的40萬大軍利用湘江屏障,阻攔8萬紅軍。在德國軍事顧問李德的錯誤指揮下,紅軍誤入蔣介石精心設計的鐵三角合圍圈。

  紅軍生死存亡在此一舉。在這次戰役中,擔任紅40師10團政委的楊勇率部執行掩護中央縱隊過江的重任。炮火紛飛,血肉橫飛。數十倍的敵人螞蟻般地湧來,一批戰士倒下了,又一批戰士犧牲了。團長沈述清中彈身亡;師參謀長杜中美代理團長,又壯烈殉國。

  敵人再次潮水般湧現來,楊勇殺紅了眼,一塊彈片飛來,鑽入他的右大腿,他咬牙一把將彈片拔出,大聲呐喊:“為團長報仇!”衝出塹壕,戰士們隨其而上,瘋狂的敵人“退了潮”。兩晝夜的血戰。10團400餘名官兵血染湘江,使中央縱隊順利過江,從此,楊勇的腿部也留下了一塊“湘江戰役紀念章”。

 1935年1月,在長征路上的土城戰鬥,給楊勇打上了第3塊戰爭的烙印,也是他負傷最重的一次。土城是赤水河東岸的重要渡口,川軍劉湘的主力部隊搶先占領了土城所有的有利地形,毛澤東、周恩來、朱德親臨戰場指揮,10團政委楊勇又一次帶隊衝鋒,一發無情的子彈從他的右腮穿入,從唇部鑽出,一進一出,楊勇失去了6顆牙。當時,血似噴泉,用嘴指揮不了戰鬥,他用筆下達命令,臉上是血,手上是血,筆上是血,紙上也是血,最後楊勇昏倒在血泊中。

  土城戰鬥,原以為敵人4個團,實為8個旅9個團,我軍傷亡慘重。後來,軍委命令停止攻擊,避實就虛,西渡赤水。這次傷愈後,楊勇臉上留下的彈窩,30多年後,才由北京醫院院長吳尉然用手術刀填平。

  平型關大戰,是我軍首次與日軍交鋒,卻是楊勇第4次負傷。這次對手是日軍的精銳阪垣師團21旅團。精銳旅團的日本兵個個不可一世,寧死不降。在這次戰鬥中,擔任八路軍115師686團政委的楊勇,在與日軍搶奪製高點老爺廟的戰鬥中,帶領三營與日軍展開了白刃戰,刀、槍、拳、牙都成了武器,搶托飛舞,殺聲震天;馬刀閃亮,敵頭落地。廝殺中的楊勇,突然感到左肩一股熱流,左臂肘一陣疼痛。接著鮮血浸透了軍裝……這是日本人送給將軍一塊民族仇的紀念章。

呂梁三捷

  “沒有‘勇’字,不稱為楊勇,不言‘謀’字,也不是真正的楊勇。”《楊勇將軍傳》對將軍的評價,可謂恰如其分。

  “呂梁三捷”是楊勇將軍指揮才能的生動寫照,具有“宋江三打祝家莊”那樣的傳奇色彩。

  1938年9月,日寇為大舉進攻,派108旅團長山口少將,率部進駐呂梁地區的離石,並在汾陽城內集中大批彈藥、糧秣等物資隨時準備起運。

  一天,楊勇帶686團各營幹部到汾離公路觀察地形,發現最佳阻擊部位,正好設有敵碉堡,提前拔掉會打草驚蛇;戰鬥打響後再拔,傷亡太大。怎麽辦呢?楊勇集中大家智慧,作出了打碉堡和打阻擊同步進行的決定。他把打碉堡的任務交給迫擊炮連連長吳喜德。沒過幾天,楊勇接到情報,敵人車隊已經出動,便提前埋伏好。不大工夫,滿載敵兵和軍用物資的20輛汽車進入伏擊圈,一聲令下,3發炮彈全部命中,碉堡飛上了天。

  隨著炮彈的爆炸聲,戰士們發起衝鋒,200多敵人除了3名投降外,全部被殲。第2天日軍大部隊出動,撲了空,隻拉走了5車屍體。

  前線日軍得不到彈藥、給養,隻好殺馬充饑。過了幾天,日軍又冒險開始運輸。100多名敵兵分乘幾輛汽車,僅送一車糧食試探前運,楊勇識破了敵人的詭計,將這一車糧食送了“人情”。

  第二天,敵人果然膽子大起來,又出動了200多名敵兵押送18車物資,再次遭到我八路軍的伏擊,全部被殲。吃了兩次虧的日軍,成了驚弓之鳥,隻好放棄進攻,準備後撤。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楊勇改變戰術,決定冒一下風險,在敵人鼻子底下的王家池潛伏起來,準備再打一次伏擊戰。日軍的輜重、炮車、步兵,在險要地段百般警惕,順利通過,沒想到在眼皮底下的王家池卻遇見了神兵,300多敵人又成了槍下鬼。

  三次伏擊戰,殲敵逾千,山口少將一命嗚呼。汾陽城門緊閉,接連幾天敵人在焚燒屍體,召開慰悼會。而楊勇則在呂梁山區召開了祝捷大會。

蒙師歎服

  在北京軍區一座對外開放的軍營,一位藍眼睛、黃頭發、身著元帥服的外國人,表情莊嚴地注視著中國士兵的軍事表演。在他的身旁坐著北京軍區司令員楊勇上將。

  擒拿格鬥,龍騰虎躍;刺殺,吼聲震天;投彈,又遠又準各種科目的表演一幕比一幕精彩,藍眼睛元帥犀利的目光一絲不苟,沒有忽略每一項表演的細節。突然,元帥提出要到表演的士兵中看一看。元帥的要求得到了滿足。他以標準的軍人姿態來到士兵麵前,用沙場老將的目光掃視著每個士兵的額頭,然後,從一名士兵手中拿過一支半自動步槍,立姿擊發,鋼板靶應聲倒下。隨後,他從容地把步槍遞給楊勇。

  列隊的士兵對老元帥的槍法,透露出好奇的目光。這位元帥是誰?經介紹才知道,藍眼睛元帥是英國大名鼎鼎的蒙哥馬利、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最高指揮官。“二戰”期間,元帥擔任非洲戰區地中海戰場指揮官,曾因指揮北非戰役,擊潰德國隆美爾,率部參加諾曼底登陸作戰而聞名世界。

  然而,上個世紀50年代初,楊勇作為中國誌願軍司令員、20兵團司令,在朝鮮戰場上曾給包括英軍在內的15國部隊以沉重打擊。這位元帥雖未參加朝鮮戰爭,但他也許想看一看,在朝鮮戰場聞名遐邇的楊勇將軍和他的士兵,究竟是不是值得他佩服的優秀軍人。但是,真正心領神會的還是楊勇將軍本人。他從元帥手中接過步槍,二話沒說,猛地舉槍連擊,彈彈中靶,9塊鋼板接踵倒下,爾後,將軍和元帥相視而笑,誰也無言。

  然而,3天後蒙哥馬利元帥終於控製不住了。他在香港舉行記者招待會時,敬佩之情溢於言表:“中國士兵的武藝精湛,開始我以為都是軍官,當我走過隊伍時看到,他們的額頭都是光光的,沒有皺紋,都是年輕的士兵……”“中國軍隊從士兵到將軍都是最優秀的,我要告誡世界軍隊,切忌和中國軍隊在地麵上交手。”

 楊勇將軍為老煙民,晚年下決心戒煙。初始,每日六支,上下午和晚上各一支,三頓飯後各一支;以後隻留飯後三支。煙由警衛員保管,定時供應。然將軍煙癮上來,常常複辟。後將軍向軍區領導宣布戒煙,為示決心和毅力,每開會取香煙與火柴置桌上,目不斜視,支煙不取,終戒之。

  1980年初,郭林祥奉調南京軍區任政委,問政於某公,某公曰:“你久居西北,華東無人,應多調一些部屬去。”問政於楊勇將軍,答曰:“你到南京後一定不要調幹部去。”郭林祥稱善,赴任南京軍區連秘書也不帶。楊勇聞之,點頭稱善:“郭政委一定能幹好!”

  楊勇將軍海量。睢杞戰役中,將軍命令中原野戰軍二旅旅長戴潤生率部配合華東野戰軍宋時輪縱隊作戰。戴不悅,於電話裏與將軍爭吵,並怒摔電話機。事後,戴潤生大慚,向楊勇檢討,將軍擺手止之曰:“此事以後就不要再提了!”粉碎“四人幫”後,將軍複出,任副總參謀長。北京軍區清理“文革”中遺留問題,派人向楊勇調查某幹部是否在批鬥會上踢過他,將軍答:“當時是有人從背後踢我,但我沒有看見踢我的人。過去的事情讓它過去吧!”

  1980年初,總參調進調出幾位領導同誌,時任副總參謀長的楊勇將軍於京西賓館設宴開迎送會,花費公款四百餘元。事後,中紀委查問此事,將軍心中甚為不安,掏四百元上繳,寫檢查報告一份,並建議將此事通報全軍。

  1982年冬,楊勇將軍病危。前來探視者但見將軍神態自如,談笑風生,曰:“我還有兩個月時間,現在已過去了一個月,還有一個月時間。”

  1983年1月6日,一代猛將楊勇病逝。我國又失去了一位好將軍。

  真可謂:“金戈鐵馬幾十載,沙場馳聘著勳業。”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