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曆史回憶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賀龍元帥和呂梁抗日根據地,zt 遊記: 賀龍與一棵柳樹的命運傳奇(組圖)

(2010-03-10 11:18:41) 下一個
zt遊記:賀龍與一棵柳樹的命運傳奇(組圖)附小說呂梁英雄傳簡介

來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637000010091l4.html


圖一現大門



圖三與賀龍元帥共命運的柳樹


圖四賀龍元帥雕像,後麵就是六柳亭



圖五花園後門

  前些日子,因為拜訪一位知名人士的計劃有變,與同事到山西省興縣蔡家崖村“晉綏邊區革命紀念館”參觀。這兒有賀龍元帥的漢白玉雕像,還有與他有關的一段傳奇:和一棵柳樹的命運。

  紀念館展室內隻能參觀,不讓拍照,展室外可以隨便拍攝。大概情況是這樣的:

  晉綏邊區革命紀念館地處晉西高原,呂梁山西麓、蔚汾河北岸。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這裏曾是中共中央晉綏分局、晉綏邊區政府、晉綏軍區司令部所在地。它東離縣城7.5公裏,西臨黃河15公裏,距省城太原277公裏。這裏曾是晉綏開明紳士牛友蘭先生的宅院和花園,當地人稱“花園院”。該館建於 1962年,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目前,這裏對外開放的有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賀龍同誌的路居、舊居,有“晉綏幹部會議會址”、“對晉綏日報編輯人員談話舊址”及“六柳亭”等。 1991年以來,這裏先後被命名為“山西省青年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呂梁地區中小學德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省地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

  1940年1月,晉綏邊區抗日民主政權——晉西北行政公署在興縣蔡家崖成立。6月,成立晉西北軍區司令部,賀龍任司令員,軍區下設四個軍分區。 1942年10月,中共中央晉綏分局成立。1948年春,毛澤東、周恩來等到達。4月1日,毛澤東發表了《在晉綏幹部會議上的講話》;4月2日接見《晉綏日報》編輯人員,發表了《對晉綏日報編輯人員的談話》;5月,毛澤東等到達西北坡。接見《晉綏日報》編輯人員時,毛澤東引經據典地說“文武之道,一張一弛。”成為後來人們經常引用的一句話。

  在後花園,看到一棵百年柳樹,主杆已經枯死,有多道裂縫,爬山虎纏繞其上,細枝上還是光禿禿的;在柳樹杆西北側局部還殘存有樹皮,長出新枝,比人的手臂粗,在春風中,已經長出細芽。講解員說,聽村裏90多歲的老人講,他們小的時間這棵樹已經長得很粗了。百年老柳樹頑強的生命力,見證了百年來的滄桑巨變,讓人敬佩和震憾。

  在這棵百年柳樹的西南方不遠處是“六柳亭”。在上世紀四十年代,賀龍新手種植了一圈六棵柳樹,並準備在樹圈內建亭,因而得名。在賀龍種柳之後曾施工建亭;當時正處抗日戰爭期間,還沒有完工就被日軍的飛機炸毀。現在看到的六柳亭據說是2002年新建的。

  在六柳亭的西北方有一棵死去的枯柳樹,靠近地麵最粗處直徑40多公分,樹杆隻剩半邊,而且空心了,實際是個殘缺的樹杆,在它的外側1米開外,種植有一棵活著的小柳樹,與周圍的其他五棵一樣,還沒有發出新芽。與百年老樹比較起來,大概根比較淺吧。
  就是那棵死了的柳樹與賀龍有著一段傳奇。先說說賀龍元帥吧。

  賀龍(1896年3月22日—1969年6月9日),原名賀文常,字雲卿,中國湖南桑植縣人,有白族血統。中國工農紅軍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軍事力量的重要領導人,1955年授予的十大元帥之一。是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副主席,中國共產黨第七屆中央委員,第八屆中央政治局委員。“兩把菜刀弄革命”是其標誌。

  1927年8月1日2時,在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的領導下舉行南昌起義,賀龍擔任起義軍總指揮。1933年6月,中共中央、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向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建議,以南昌起義日——8月1日為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紀念日,每年的8月1日開展紀念活動。這就是“八一建軍節”的由來。
  。。。

  賀龍逝世後,他在蔡家崖親手栽的、位於西北方的那棵柳樹就死了。後來補栽過多次,都沒有成活,隻好在旁邊另外補栽了一棵。時間長了,這棵柳樹與賀龍的關係才被人們聯係了起來,成就一段傳奇。

  樹徑粗40多公分,可理解為四十年代栽種;西北方在八卦為乾,乾為天、為龍,應了賀龍的名字;賀龍去世,它也死了,應了人們“萬物皆有靈”的說法;柳樹,諧音就是“留住”,留下來紀念賀龍元帥。這些都是人們的傳說,以表達紀念英烈之意。

  在六柳亭的西邊6米處是賀龍元帥的雕像。像高3.22米,像座高1.896米,基座台階5層,高73厘米。寓意賀龍元帥誕生於1896年3月22日,經曆了青少年、大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五個時期,享年73歲。

  在對晉綏日報編輯人員談話舊址展室內,有個玻璃罩著的展廚,是收集的重要曆史文獻資料,其中有一本早年的毛澤東選集,看不到出版年代,署名“毛沢東”,(沢=澤zé據說是日本人造的漢字)很少見吧。

  參觀結束時,從後花園的偏門出來。門外有幅對聯:蔚水映衡門隱居求誌,環山結茅舍小住為佳。橫批:蔚環存應。不過橫批已經不複存在了,是導遊特別推薦了這付對聯。中共領導人在此均為小住,也算是巧合了。

  與我們同行的司機,曾在賀龍元帥領導過的部隊服役,大家合影留念。也許我們的到來是情理之中的事。

不過始終沒有想通,既然是“四個教育基地”,應該廣而告之,卻為什麽展室內不讓拍照?(完)

附: 小說簡介:小說《呂梁英雄傳》
  類型:軍事戰爭
  作者:馬烽、西戎
  
內容簡介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蘆溝橋事變爆發,日本帝國主義出兵向我國進攻。由於國民黨政府一貫對日屈服,訂下許多賣國條約,專一壓迫屠殺人民,對日本的進攻毫沒作抵抗的準備,因而不到三個月光景,便被日寇衝進長城,順著平綏鐵路、同蒲鐵路打進了綏遠、山西。那時好幾十萬晉綏軍,隻是亂招架了一陣,便望風而逃;那些政府官員、將軍、太太,帶上平時刮地皮刮下的金銀珠寶、法幣現洋,坐上火車、汽車,爭先恐後地逃到西安、重慶等大後方去了。這下敵人更是凶焰萬丈,到處殺人放火,如入無人之境。山西、綏遠大部地區淪陷敵手,千百萬同胞在敵人鐵蹄下呻吟。

  幸虧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開赴敵後堅持抗戰,內中有一位賀龍將軍,率領一二零師,浩浩蕩蕩開到晉西北來。那時正是數九隆冬,北風凜冽,雪花紛飛。一二零師的健兒們,在冰天雪地中和敵人苦戰,給瘋狂的日寇以迎頭痛擊。一九三八年春天,接連收複了寧武、五寨、神池、岢嵐、偏關、河曲、保德七縣,並深入到綏遠敵後,建立起大青山抗日根據地。

  一九四○年春天,晉綏人民、各抗日團體、抗日軍隊,在共產黨領導下,建立了民主政權。從此以後,軍民更加同心協力對敵鬥爭,不顧流血犧牲,到處攻打敵寇。解放了二十多座縣城,粉碎了敵人無數次“掃蕩”,堅持了八年的抗日戰爭,鞏固擴大了晉綏解放區。

  晉綏解放區人民,在共產黨和抗日民主政府領導下,許多熱血男兒都參加了八路軍、遊擊隊,在家的就參加了民兵。民兵們平時在家生產,抽空練兵習武;一到戰時便拿起步槍、火槍、地雷、手榴彈,和敵人戰鬥,保護群眾,日夜打擊敵人,並且配合主力軍作戰。尤其是執行了毛主席提出的“擠敵人”的方針以來,軍民創造了明的、暗的、軟的、硬的各種戰法,組織了“變工爆炸”,實行了“勞武結合”,粉碎了敵人的“蠶食政策”、“懷柔政策”、“三光政策”,以及數次“強化治安”,擠得敵人統治區日益縮小,由麵變成線,由線變成孤立的據點。把晉綏解放區保衛得銅牆鐵壁一般。[1]
  


  當代著名作家馬烽、西戎合著的《呂梁英雄傳》是我國第一部反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全民族抵禦日本侵略者,並在抗日戰爭時期就發表的長篇小說,是呂梁革命史的真實寫照。[1]

來源:
http://baike.baidu.com/view/254775.htm?fr=ala0_1_1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