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曆史回憶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2-5:美國的弦外之音:

(2010-02-05 11:34:52) 下一個
奧巴馬對華強硬表態弦外之音
2010-2-5

【大公網訊】「必須關注匯率問題」、「要求中國更加開放市場」……美國總統奧巴馬3日的一番話被解讀為在對華貿易政策上的強硬表態。匯率、貿易平衡和保護主義早已不是新鮮話題,但在世界經濟擺脫衰退、艱難複蘇的關鍵時期,中美這對重要經貿夥伴間的任何「火花」都足以吸引全球的強烈關注。

「相信美國的未來維係於向全世界出口美國製造的商品。」奧巴馬本人點出了這個世界最大發達國家最近一段時期在對外貿易方麵一係列舉動的「潛台詞」。無論是在施壓人民幣升值上的老調重彈,還是在應對貿易保護主義中的言行不一,都從不同側麵印證了美國正推行其強勢貿易政策。

在1月底發表的國情谘文中,奧巴馬雄心勃勃地宣稱將在未來5年內使美國出口額翻一番,以此促進美國經濟增長和創造國內更多就業崗位。美國商務部長駱家輝在本月4日宣布了一項貿易促進計劃,這份幾乎涵蓋了美所有政府部門的出口戰略將幫扶美國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拓展海外市場。

以高消費著稱的美國將力促向全球輸出商品——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機帶給世界的變化無疑是深刻的。後危機時代,在全球各經濟體都在努力調整經濟和貿易結構時,發生各類摩擦似乎難以避免。解決這類摩擦,必須在現有的規則框架內,這正如體育比賽中的「合理衝撞」,隻有依靠規則、公平競爭,才能保證比賽既激烈精彩,又能順利進行。

眾所周知,在全球化進程中的國際貿易分布、結構變化以及各國不同的貿易優勢,是多方麵的複雜因素造成的。發達國家將勞動密集的加工環節轉移到發展中國家,在獲得更高資本收益的同時,也使自身產業結構向高新技術產業、精密機械製造和現代服務業發展。而發展中國家在工業化初期利用相對較低的勞動力成本接受國際產業轉移,積累一定貿易盈餘符合曆史規律。

事實上,包括美國、日本、德國等國家也曾在相當長的時間裏經曆了同樣的曆程。因此,無視各國資源稟賦迥異的客觀事實和世界經貿自身發展的科學規律,強行將貿易結構平衡和貨幣匯率兩個不同性質的問題掛鉤,隻能讓人聯想到此舉是為緩解國內政治壓力的緩兵之計。

回歸實體經濟也好,提升產品國際競爭力也罷,在世界經濟高度融合的全球化時代,各國經濟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處理各類摩擦與糾紛時,指責和施壓無濟於事,惟有本著客觀、理性的態度,堅持平等協商妥善處理,才能形成雙贏的經貿良性互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