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曆史回憶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zt 幾曾回首:1.八路軍115師 343旅/( 2.)434旅旅長,115師代師長陳光

(2009-12-03 19:44:33) 下一個
zt 幾曾回首: 1.八路軍115師343旅/(2)343旅旅長,115師代師長陳光


1.zt : 八路軍115師343旅

英文: 343rd Brigade of the ERA
見: http://www.ndcnc.gov.cn/datalib/2001/MartialCyclopaedic/DL/DL-2702

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第115師主力旅之一。

中間的是343旅旅長陳光




1937年8月,中國工農紅軍第1軍團第2、第4師在陝西省三原縣雲陽鎮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第115師第343旅。陳光任旅長,周建屏任副旅長。轄第685、第686團,全旅6500人。

8月下旬,第343旅奉命由三原地區開赴晉東北。9月25日,參加了平型關戰鬥。10月,蕭華任第343旅政治委員,陳士榘任參謀長。11月,為配合國民黨軍保衛太原,第343旅與八路軍第129師一部在晉東廣陽鎮地區伏殲日軍1000餘人。同月,周建屏留晉察冀軍區任第4軍分區司令員。12月底,在洪洞縣組建第343旅補充團。1938年2月中旬,第343旅進至靈石、孝義以西地區發動群眾,組織武裝,開創晉西南抗日根據地。3月上旬,林彪負傷後,陳光任第115師代師長。3月中旬,第343旅在晉西南午城、井溝殲滅日軍1000餘人。6月,李天佑任副旅長、代旅長。9月中旬,第343旅在汾(陽)、離(石)公路之薛公嶺、油房坪、王家池等地伏擊日軍,連戰皆捷,挫敗了日軍西犯黃河河防威脅陝甘寧邊區的企圖。

1938年7月,由第685團第2營擴編的第5支隊到達冀魯邊地區。9月下旬,蕭華率第343旅幹部100餘人抵山東省樂陵城,成立了冀魯邊軍政委員會,將第5支隊和由八路軍第129師工兵連發展組成的津浦支隊以及由當地抗日起義武裝組成的第6支隊統一編成八路軍東進抗日挺進縱隊,蕭華任軍政委員會書記兼縱隊司令員和政治委員。1938年11月初,第685團奉命從晉西出發,改稱蘇魯豫支隊,於12月下旬到達山東省微山湖以西地區。1939年初,與山東縱隊的挺進支隊等抗日武裝合編,仍稱蘇魯豫支隊。至4月,蘇魯豫支隊發展到8000餘人,創建了以豐縣、沛縣為中心的湖西抗日根據地。5月,蘇魯豫支隊主力南下蘇皖地區。

1939年3月初,第686團隨第115師師部由晉西到達魯西鄆城地區,4日首戰樊壩,殲滅偽軍1個團。隨後,第686團第3營與師直2個連及部分幹部留在鄆城地區發動群眾,建立政權,擴大部隊,將第3營擴編為獨立團,師直2個連擴編為遊擊第7支隊,第686團主力隨師部繼續東進。5月,在泰安、肥城山區與山東縱隊一部挫敗日軍5000餘人的圍攻。7月,獨立團和遊擊第7支隊合編為師獨立旅。8月,獨立旅兼魯西軍區。此後,在地方武裝的配合下,創建魯西抗日根據地。9~10月,第686團隨師部轉至魯南抱犢崮地區。1940年3月,第686團等部殲滅日偽軍800餘人,解放魯南山區交通樞紐白彥鎮。4月,第686團與進入魯南的東進抗日挺進縱隊第6支隊一部合編為魯南支隊,參與創建魯南抗日根據地。

1938年12月,在晉西地區的第343旅補充團,與當地3個遊擊大隊合編為獨立支隊,轄第1、第2團,堅持晉西呂梁山地區抗日鬥爭(1940年5月進入山東)。

1939年9月下旬,蕭華率東進抗日挺進縱隊機關和主力部隊各一部由冀魯邊區轉至魯西。由於原來的第343旅實際上已不存在,1940年3月21日,第 115師獨立旅與東進抗日挺進縱隊第5支隊等部隊合編為新的第343旅,並兼魯西軍區,楊勇任旅長兼魯西軍區副司令員,蕭華任旅政治委員兼魯西軍區司令員、政治委員,何德全任參謀長,符竹庭任政治部主任。下轄由獨立旅第1、第2團與魯西遊擊第8支隊合編的黃河支隊和由山東縱隊第6支隊與東進抗日挺進縱隊第5支隊合編的運河支隊,參加了反擊國民黨頑軍石友三部的作戰。10月下旬,第343旅在魯西的運河支隊等部整編為第115師教導第3旅兼魯西軍區;不久在湖西的黃河支隊整編為第115師教導第4旅。

(羅時福 陳瑞平)


zt 115師434旅旅長,代師長陳光


  在解放軍開國將帥中,林彪、聶榮臻、羅榮桓、徐海東、黃克誠、楊勇、楊得誌、梁興初……3名元帥、2名大將、400多名將軍曾來自同一個傳奇之師,即八路軍第115師。該師前身為井岡山時期的紅一軍團.在八路軍中,該師實力最強。抗戰八年,該師浴血征戰263次,殲敵51萬餘眾,勇冠三軍,名震天下。

  解放戰爭時,由原115師底子發展出的27萬精兵揮師東北,成為日後四野的骨幹。談及四野,平時感情不易外露的林彪曾稱:都是我115師的老部隊。但曾任紅一軍團代理軍團長,在林彪於1938年3月退出抗戰舞台後的又為115師代師長的陳光,為115師發展壯大做出巨大貢獻,但解放後卻鮮有影蹤,在治史者筆下,也被刻意回避。陳光怎麽啦?是功成身退還是另有隱情?作為一名黨史工作者,筆者經過多方查證和采訪,將這位蒙冤受屈達30餘年的傳奇戰將那輝煌坎坷的一生披露出來。

        少共國際師首任師長

  陳光,原名陳世椿,湖南宜章人。1905年出生於一個貧苦農民之家。10歲入學讀過短暫的3年私塾,14歲棄學務農。1926年,北伐軍入湘。陳光所在的家鄉-宜章縣成立了農民協會,他成為農協會員。次年底,經當地地下黨員陳東日、陳俊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28年1月初,朱德、陳毅率“八一”南昌起義的餘部1000來人進至宜章,陳光異常興奮,當即將“馬日事變”後收藏的12支步槍獻出,組建了一支農民赤衛隊,然後配合紅軍參加了湘南暴動。曾率部浴血羅霄的原紅二方麵軍主要領導者蕭克將軍解放後評價說:“陳光當時獻出的12支步槍,是一件了不起的事。那時赤衛隊武器很少,多是一些大刀梭標、土槍,能有這十幾支步槍真不簡單,對宜章暴動的成功,有著重大的意義。”

  湘南暴動成功後,陳光隨朱德、陳毅走上井岡山,被編入中國工農紅軍獨立三師第二十九團一營任連長。1930年2月,蔣介石發動對中央蘇區的第一次圍剿。陳光這時已是紅四軍一縱隊(縱隊長為林彪)一支隊副支隊長。在中央蘇區進行的反圍剿戰鬥中,紅四軍3個縱隊在紅六軍二縱隊的配合下,首先在富田一帶徹底殲滅了敵先頭部隊一個旅。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此役中,林彪的指揮所為突圍之敵所圍困。在此緊要關頭,陳光帶領本支隊拚死突入前沿,將林彪安全救護下來,自己卻在戰鬥中掛了彩。事後,不善言談的林彪到救護所看望陳光時,一再表示感謝並主動為他請了功。

  是年6月,陳光所在的紅四軍與紅六軍、紅十軍組成紅一軍團,在胡耀邦家鄉文家市的一次戰鬥中,已升任營長的陳光第3次負傷。敵人的子彈穿過他的右膝,卡在骨縫裏,血流如注。同誌們把他抬上擔架,他掙紮著從擔架上滾下來,重新爬回陣地,直到將敵人擊潰。10月,紅四軍進行整編,林彪出任軍長,羅榮桓擔任政委。陳光則因作戰勇敢,被提升為該軍第十師三十團團長。由此,性格堅貞倔強、剛直易怒的陳光和兩位領導便開始了恩怨集結的配合。

  次年5至9月,國民黨發動了第二、三兩次圍剿,陳光在作戰期間,升任十師參謀長,帶領本師出色地完成了戰鬥任務。11月,中華蘇維埃第一次代表大會在瑞金隆重召開,陳光被授予二級紅星獎章。年底,他調任紅四軍第十二師師長。1933年8月,蔣介石調集百萬大軍,采取碉堡戰術對中央蘇區發動了殘酷的第五次圍剿,為了擴紅,黨中央組建了日後名聞遐邇的“少共國際師”。當時,這個師共青團員占到了70%以上,平均年齡僅為18歲。為了把這些“紅小鬼”培養成堅定合格的戰士,中央軍委在師長和政委的人選上反複遴選,最後決定派戰術素養好、政治覺悟高、指揮能力強、作戰勇敢的陳光出任該師師長,政委則為年僅17歲的總政青年部長肖華。

  在陳光、肖華的帶領下,“少共國際師”第一仗便在福建一役中殲敵500餘名,繳獲大批槍支彈藥。為此,朱德、周恩來等領導同誌專電嘉許該師,稱讚他們是“鐵拳初試”。3個月後,陳光調任紅二師師長。雖然他在少共國際師隻有3個月時間,但正如後來肖華上將評價的:“陳光對培養這支年輕部隊嘔心瀝血,打下了良好基礎,發揮了重要作用。”  

        代理紅一軍團軍團長

  由於王明“左傾”冒險主義的影響,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了,紅軍被迫進行戰略轉移。1934年10月14日夜,陳光率領紅二師渡過於都河,踏上長征路。長征之初,陳光帶領紅二師擔任突前前衛的任務,掩護軍委縱隊和後續部隊經過浴血拚殺,終於來到了貴州。“黎平會議”後,紅軍改向遵義進發,紅二師四團被選作前衛。陳光被軍委首長親自點將,帶領耿飆任團長、楊成武任政委的四團搶渡烏江天險。隨後,他折回師部,指揮六團、四團,分別攻取遵義,搶占婁山關,占領鬆壩,然後再度集結部隊沿西北方向警戒,與兄弟部隊一道警衛著遵義會議的召開。

  在這次會議上,毛澤東被重新確立了領導地位。隨後,陳光帶領紅二師參加了四渡赤水,順利進軍川西。行至大渡河安順場渡口,中央紅軍麵對幾十萬蜂擁而至的敵軍,麵臨進退維穀的境地。當時正值5月雨季,安順場渡口水流湍急,河床寬廣,工兵部隊無法架起浮橋,全軍上下費盡心機搞來的4隻小船隻是杯水車薪。唯有搶占瀘定橋,才能保證部隊搶渡完大渡河,避免當年石達開在此全軍覆滅的命運。重任又一次落在了陳光肩上。他帶領紅二師四團以一天狂奔120公裏的速度,創造了軍史上至今仍津津樂道的奇跡-飛奪瀘定橋,打開了紅軍的北上之路。

  走出草地後,紅二師率先進入甘南境內。又一道著名天險-臘子口擋住了紅軍的去路。這道關隘被夾在連綿的群山中,在兩道山峰間如同一條狹窄的口子,刀砍斧削。兩麵盡是絕壁懸崖,下麵則為一條奔騰的河流,其間僅有一座木橋,是出入臘子口的唯一孔道。林彪、聶榮臻等軍團首長和陳光一道仔細觀察了地形,決定由陳光和四團政委楊成武指揮。經過一夜激戰,臘子口終於被攻克。1944年在延安中央黨校學習時,黨小組曾對陳光的這一功績作了如下評述:“在長征中臘子口攻堅,陳光對中央紅軍北上,渡出險境,貢獻極巨。”

  11月19日,紅軍進入陝北吳起後,陳光改任紅四師師長,彭雪楓為政委。在”直羅戰役“中,他帶領四師,在友鄰部隊配合下,擔任主攻任務,最後一舉攻克直羅鎮,全殲敵一0九師,生俘師長牛元峰以下5000餘人。“西安事變”後,陳光接替已調任紅軍大學校長的林彪,成為紅一軍團代理軍團長,直至半年後,紅一軍團被改編為八路軍第115師。  

        接替林彪出任115師代師長

  1937年8月,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朱德、彭德懷分任正副總指揮,下轄3個師,即115、120、129,而以115師實力最強,有1萬5千餘人,由紅一軍團和紅十五軍團合編而成。115師成立之初,師長為林彪,副師長聶榮臻(實際上是政委角色),政訓處主任羅榮桓。下轄343、344兩個旅。徐海東任344旅旅長,陳光則擔任343旅旅長。

  9月,115師出師即勝,創造了中國抗戰史上的一個奇跡。林彪集中該師兵力,在山西平型關設伏,殲敵板垣師團二十一旅團1000餘人,打下了全國抗戰以來的第一個大勝仗。一個月後,陳光和老搭檔肖華一道率343旅於廣陽再次設伏,斃傷日軍千餘人,取得了廣陽大捷。改變曆史序曲的往往有很多偶然因素。次年3月,林彪在清晨的一次策馬晨練中,為晉軍誤傷,生命垂危,旋即被接回延安,轉送蘇聯救治。經中央軍委提議,八路軍總部任命陳光為115師代師長。

  不久,115師大分家。聶榮臻帶部分人馬去了五台山,建立晉察冀根據地。陳光和政委羅榮桓一道帶著主力部隊東進山東。進入齊魯大地不久,他們便指揮楊勇打下了樊壩,樹立了八路軍的聲威。接著,一鼓作氣,直插泰山以西,建立起各級抗日政權,有力地威懾著津浦鐵路中段的日軍。5月初,日軍駐山東最高指揮官尾高龜藏,親自糾合8000餘人馬,兵分九路,殺氣騰騰地在飛機、坦克、大炮掩護下,向泰西地區掃蕩,伺機尋找115師主力決戰。

  這時,陳光率領的師直、686團、津浦支隊以及魯西區黨委共3000餘人,頓時陷入敵人的四麵包圍之中。實際上,早在日軍有所動作之初,陳光就有一種預感,日軍會對115師進行大規模掃蕩。但羅榮桓去東汶支隊檢查工作不在家,他雖有些意識,但沒料到日軍會有如此大規模的九路圍攻。當發覺情況的嚴重性時,陳光決定緊急突圍。5月11日拂曉,日軍在猛烈炮火掩護下全線發起攻擊,並出動飛機轟炸掃射。115師總部所在的陸房村房傾牆摧,地動山遙。這是陳光在戰鬥年月遇到的最被動最危險的局麵,他命令各部隊:不惜一切,堅守陣地,夜間突圍1各線守軍也英勇頑強地抗擊敵人,打退敵人一次衝擊。

  在戰鬥最緊張激烈之時,陳光到正麵的686團督戰,該團官兵大受鼓舞,堅守陣地,連續打退敵人9次瘋狂進攻。堅守在陸房村東麵鳳凰山陣地的師特務營和津浦支隊,也打垮了敵人5次攻擊。戰事熾烈時,日軍幾乎攻進115師師直,陳光立即命令師指揮所掌握的特務營一個連、師直騎兵連以及津浦支隊等部隊人員,迅猛進行反擊,英勇地與敵人展開白刃格鬥,終於打退了敵人,守住了陣地。保衛了師部機關的安全。

  激烈殘酷的戰鬥,持續了整整一天,斃傷敵聯隊長植樹田大佐以下1300餘人。黃昏時,敵人停止了攻擊,企圖次日清晨再攻。夜幕降臨後,陳光立即召集師部機關的參謀處長王秉璋等,研究並確定了當晚突圍的路線、時機和具體安排。夜10時後,利用敵人不敢夜戰的弱點,在進行動員、緊急埋藏笨重物資之後,從敵人陣地的空隙,分兩路向東南及西南方向隱蔽地突出重圍。12日拂曉,安全到達東平以東的無鹽村一帶。5月12日拂曉,115師渡過汶河,跳出陸房村,在東平以東的無鹽村與政委羅榮桓會合。這便是抗戰軍史上有名的“陸房突圍”,也是陳光日後蒙冤的一大伏筆。

  此役115師傷亡300餘人,丟掉部分騾馬和輜重,暴露了部隊的一些問題。對此,一些幹部頗有怨尤,有的甚至指責陳光“指揮失誤,受到些損失,不好向中央交待”。陳光聽到這些議論,心情可想而知,後在羅榮桓的鼓勵下,情緒得以穩定下來。兩個月後,陳光又用手裏僅有的三四百人,將日軍長田大隊包圍,打了一個大勝仗。戰後第二天,八路軍總部傳令嘉獎,稱是一嘲漂亮的“殲滅戰”。陳光的威名,遂在山東流傳開來。他和政委羅榮桓緊密配合,精誠團結,以致山東軍民一提到115師,便呼為一個人“陳羅”。

  隨後數年,陳光和羅榮桓一道在山東抗日根據地,粉碎了日軍的掃蕩,取得了甲子山、梁山、剡城等著名戰役的勝利,當初不到一旅人眾而入山東,到抗戰結束時,已發展到10餘萬人。陳光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以致在日軍本部,有關部門專門撰寫了小冊子供他們指導作戰之用。

  1945年,陳光在延安出席黨的“七大”,並成為代表資格審查委員會委員。生性率直的他在出席七大代表的人選問題上,提出了一些不同看法,於情於理,皆不為過。不料,此舉引來軒然大波,有人以“陳光欲抵製黨代會”為由,直接上書毛澤東,指斥其有“反黨行為”。這也成為後來陳光蒙冤的又一罪狀。


毛澤東對這位井岡山會師時的連長畢竟是了解的。他經過調查,當即給陳光回了封信,稱:“你的意見我是了解的。有些意見是對的。你在山東執行的路線是對的。 ‘七大’要開成一個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相信你能致力於開好這次大會。敁意見可以會後交換。”陳光接信,釋然於懷,並將書信一直珍藏在貼身衣袋裏。七大以後,毛澤東果然踐諾,特地邀請陳光和夫人史瑞楚一道來家中作客,同他們進行了親切交談。毛澤東對陳光參加革命以來所作出的貢獻給予了高度評價,並對以後的工作進行了很多指示和囑托。

  當時的延安審查小組經過全麵考核,在陳光的《曆史總結》中作了如下評述:“陳光是我軍有數的軍事人才之一,他一貫忠心耿耿,具有為黨為階級虛心學習,聯絡群眾的優良品質。”“抗日戰爭中,陳光率115師轉戰華北,1939年進入山東,創造了梁山殲滅戰、陸房突圍等有名的戰役,使我黨我軍威名遠揚,魯蘇局麵大開,根據地建立。”

        所謂的“扣壓電台”事件

  1945年8月,抗戰勝利後,東北成為國共雙方矚目的焦點。根據中共中央決定,林彪、陳雲、彭真等率10萬餘幹部晝夜兼程趕往東北,羅榮桓與黃克誠分率山東八路軍、蘇皖新四軍齊頭並進。陳光原本回山東,由於形勢的變化,也和林彪一道趕赴東北。10月,陳光在與羅榮桓及老部隊會合後,中共東北局決定,在黑山、北鎮一帶設置第二道防線,交由陳光負責指揮。出於戰略需要,羅榮桓當即把從山東帶來的一部電台和機要人員交與陳光使用。

  約兩月後,林彪帶領東北民主聯軍指揮所出關撤往阜新。此時,國民黨部隊已進占錦州、溝幫子一域,惡戰一觸即發,情急之中,林彪得知陳光處有部大功率電台,連忙致電陳光,要求調電台和機要人員火速趕往阜新。陳光考慮沒有電台無法進行聯絡、指揮,況且林彪部已有兩台大功率日製電台,當即回電希望不要調走電台。林彪則兩度來電繼續催調,並嚴辭責問陳光扣壓電台,妨礙其指揮作戰。見此情況,陳光忙抽調出電台及機要人員,準備送往林彪處。不料,錦州之敵大舉進犯陳光部,倉促撤退之際,陳光隻得帶走電台及機要人員。電台就此無法上交。隨後,性格內斂、含而不露的林彪多次在公開場合指斥陳光“無理霸占電台,抗命不交”。

  在東北數年,在林彪、羅榮桓節製下,陳光參與指揮攻打長春、拉法、新站等戰鬥。擔任過東北民主聯軍六縱司令員、鬆江軍區司令員等職,率部參加了三下江南戰役,參與指揮焦家嶺、城子予、德惠等戰鬥。1949年初,陳光擔任了第四野戰軍的副參謀長。3月進駐北平時,林彪在防止居功驕傲的會上,既未征得東北局同意,更未得到羅榮桓首肯,再次點名批評了陳光。

        隨軍南下,廣州蒙冤

  由於兩人之間的微妙關係,陳、林矛盾達到了白熱化。1949年5月,陳光隨第四野戰軍司令部抵達武漢。次年1月,被任命為廣東軍區副司令員兼廣州警備區司令員。元旦節時,陳光撇下妻兒徑赴廣州上任。對於陳光新的也是最後一次的履新,其夫人史瑞楚對筆者這樣說:“陳光自從在北京的防止居功驕傲的會上受到點名批評後,情緒一度低落。到了武漢,心情方才好轉。接到新的任命後,他愉快地赴廣州上任了。但是,對於新環境、新任務的艱巨性和複雜性卻缺乏應有的認識和必要的思想準備。”

  陳光到職後,在當時的華南分局第一書記、廣東軍區司令員兼政委葉劍英的領導下,負責剿匪肅特、維護社會治安、穩定市場物價等多方麵的工作。廣州緊鄰港澳及海外,是新中國的南方前哨,百廢待興。與許多槍林彈雨中廝殺過來的戰友一樣,陳光遇到了人生的新課題,缺少對城市管理建設的經驗。當時,中央明確規定,在港、澳、台做情報工作,有一套嚴格的程序和高度的紀律,結果陳光在掌握政策時,表現得主觀、簡單和不夠審慎,以致出現一些較大的錯誤。同時,他從局部利益出發,在老家宜章違反幹部政策和一些規定,將烈士子弟和知識青年招來廣州,辦起了訓練班。

  對於這些錯誤,組織上發覺後,葉劍英親自出麵找他談話,勸他認識和改正錯誤。但是由於性格的原因,加之組織上對其錯誤有些不實和誇大,陳光產生了嚴重的對立情緒。據其夫人史瑞楚介紹:“陳光在組織上找他談話時,表現得不冷靜。他一聽那些錯誤有些不實和誇大,情緒立刻波動起來。本來,葉帥找他談話時,兩人還握手問候,氣氛是融洽的,但到後來,兩人爭吵起來,甚至還拍了桌子,談話隻得不歡而散。後來,在廣東軍區黨委的組織生活會上,大家就其錯誤繼續開展批評,結果陳光又因上述原因,再次發了脾氣。葉帥當時說‘陳光,你是黨的高級幹部,又是老同誌,總要講點組織原則吧。’陳光說,‘無原則的批評我就是不能接受。’雙方都不讓步。”

  鑒於陳光的錯誤和抵觸的態度,中南軍區報請中央後,給予他開除黨籍的處分。1950年7月23日,陳光受到更為嚴厲的處理。這天一大早,原115師作戰科長、陳光的老部下、時任廣東軍區參謀長的李作鵬,邀約他赴廣州荔枝湖遊玩。陳光很開心。兩人在湖中泛舟,還搞了野餐,頗為盡興。但是待到下午歸來時,陳光大吃一驚,隻見其達道路的住所已戒備森嚴,跟隨他多年的老炊事員含淚望著他,四周則站滿了他不認識的戰士。警衛全部撤走,查抄了住所,在二樓的房間裏,李作鵬尷尬地望了望他,然後朝保衛部部長呶了呶嘴。保衛部長便捧出上級的電令,宣布他已被撤銷廣東軍區副司令兼廣州警備司令的職務,旋即將他軟禁起來。

  實際上,對陳光的處理意見已在7月22日晚由中南軍區電告了廣東軍區,鑒於陳光性格剛烈,又是戰功卓著的老同誌,電文強調盡量做到不擴散,具體實施由廣東軍區黨委安排,采取先撤換警衛,再行就地軟禁的辦法。但是怎樣實施呢?廣東軍區連夜召開黨委常委會(未通知陳光參加),由葉帥主持,擬了幾套方案,都未獲認同,最後李作鵬自告奮勇提出了邀陳光遊湖、再派人查抄住所的辦法。客觀上講,李作鵬提出這個建議,一是基於多年的戰友情誼,希望在老戰友被打入“另冊”前,能夠開開心,敘敘舊;二也是執行上級盡量不擴散的指示。作為參謀長,這是他的分內之事,不能因為後來的蛻變而在這件事上指斥他。

  陳光被軟禁後,據當時看守陳光的保衛幹事王大述回憶:“我帶一個警衛班負責對他進行監護。陳光在二樓聽到對自己的處理意見後,情緒很激動。因執行者都是他的老部下,不便作什麽解釋。開始幾天,他飯量很小,常常大發脾氣。我職務低,隻負責看守,便對他說,首長,你的問題我們不了解,領導派我們來,有三條任務,一是保衛你安全,二是照顧你生活,三是限製你自由,不能下二樓。你有意見可以向組織反映,但不能老發脾氣,不吃飯,這樣會影響健康的。”

  陳光連連搖頭,兩行清淚掛滿腮邊,盛怒中他掏出珍藏在貼身衣袋裏的毛澤東1945年寫給他的信,氣憤地說:“有人陷害我,毛主席了解我,信任我,我要見毛主席。”說完,把信遞給了王大述。王大述看完那封信,歎口氣勸道:“首長,你不要著急,事情會搞清楚的,你可以向毛主席反映情況嘛。”陳光點點頭,情緒才稍稍穩定下來。

  對於陳光問題的處理,最後的決定權在中央。當時,中央是根據中南軍區、華南分局、廣東軍區的報告處理意見為依據的。解放初,一切盡在草創階段,不可能像今天有一套嚴格、完整的監察、紀檢係統,對於黨內幹部的處理,基本上沿用戰爭年代的辦法,這樣難免會輕率、粗疏;同時,由於性格原因,陳光與一些同誌尤其是主管軍隊方麵的個別元戎、戰將有些積怨;犯了錯誤後,陳光又與組織上有嚴重的對立抵觸情緒。自然,各種因素糾合在一起,這種處理就顯得不足為奇了。

        病歿武漢,30餘年後終獲平反

  這年10月,抗美援朝戰端開啟。不知出於什麽原因,陳光在王大述和其他警衛人員的護送下,被轉送武漢,軟禁在中南軍區的一座二層小樓裏。期間,中南軍區不少舊部以各種方式探望過他,由昔日功臣淪為今日的楚囚,陳光百感交集,情何以堪?在以後長達3年半的時間裏,他一直被監禁於此,從來沒有離開過二樓。

  對於他的錯誤,顯然是誇大了。盡管當時的中南局、中南軍區先後派蘇靜、劉興元、梁必業找他談話,勸他認識錯誤,但陳光認為,“當年的陸房突圍,七大代表的審定,無故扣壓電台,對港澳台情報工作以及私自招收宜章子弟開設訓練班”等主要錯誤,與事實有較大出入,處理得極不公正;他還認為,林彪出於曆史過節,刻意加害他,因而拒絕接受組織對他的處理。事情就這樣拖了下來。

  1954年6月7日,陳光在那棟2層小樓裏,含冤去世,終年49歲。此前,他已有精神病征兆出現。不過,關於其死因,至今仍未解密。一切歸塵土,是非卻待後人說。陳光逝去一年後,其夫人史瑞楚帶上兩個兒子改隨母姓,悄然隱居於北京。如今,兩個兒子學有所成,多不願提及父親的悲劇。

  30多年後,在紀念長征五十周年之際,熟知陳光的人,包括羅榮桓元帥的夫人林月琴在內的10餘老同誌,聯名上書陳雲,希望重新公正處理陳光的問題。1987年,中紀委、中組部、軍紀委和總政組成聯合調查組,經過認真細致的審查,實事求是地認定其解放初所犯錯誤純屬人民內部矛盾,受到了林彪的誣陷和打擊,以致長期非法監禁和錯誤處理。1988年4月,經中央中央批準,撤銷了強加於陳光頭上的“反黨”結論,恢複他的黨藉和名譽。此時,距陳光蒙冤去世已是整整34年。



115師343旅旅長,代師長陳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