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曆史回憶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zt 1959 :中國導彈部隊勇猛打擊 台軍黑蝙蝠中隊一命嗚呼

(2009-12-14 21:23:17) 下一個
zt.1959 :中國導彈部隊勇猛打擊 台軍黑蝙蝠中隊一命嗚呼

  50年前,在首都北京的防空作戰中,人民空軍的地空導彈部隊第一次使用薩姆-2型地空導彈擊毀了美蔣集團的RB- 57D高空偵察機,開創了世界上用地空導彈實戰擊落敵機的先例。此後,年輕的中國地空導彈部隊又創造性地開展了“導彈遊擊戰”,苦練出了“近快戰法”,接連打下5架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美製U2係列高空戰略偵察機,成為世界上擊落U2飛機最多的一支防空部隊。

  地空導彈部隊首戰告捷之前,中國大陸高空的天窗實際上是敞開的

  抗美援朝戰爭結束以後,除了參加解放部分沿海島嶼的戰役外,人民空軍的主要任務是國土防空,保衛共和國的領空。當時的主要作戰對象是在美國支持下不斷進入大陸領空偵察、騷擾的國民黨空軍。

  對中國大陸進行空中偵察的主要是台灣國民黨空軍的第六大隊(外號“虎瞰大隊”)、獨立第三十四中隊(外號“黑蝙蝠中隊”)和獨立第三十五中隊(外號“黑貓中隊”)。

  先說第六大隊,它擁有第四、第十二兩個偵察機中隊。第十二中隊是國民黨最早的偵察機部隊,成立於抗戰勝利之後,從1953年起,第十二中隊多以美式的RT-33噴氣偵察機進犯大陸,到1956年又換用RF-84F來執行同樣的任務,這種偵察機是由在朝鮮戰場上美軍主戰的“佩刀”戰鬥機改造而成,這兩型基本在白天的中高空騷擾大陸的飛機在人民空軍和海軍航空兵的打擊下很快就不再發揮什麽作用了。第四中隊則主要是執行高空對大陸偵察任務的,先是在 1957年9月裝備了RB-57A高空偵察機,從1958年1月起入侵大陸,僅僅過了1個多月,就在青島上空被我海軍航空兵的優秀飛行員胡春生、舒積成駕駛米格-17(Ф)戰機擊落,於是,在1958年10月,美國又將美空軍4025聯隊的2架更為先進的RB-57D高空偵察機給了第四中隊。

  獨立第三十四中隊的主要任務是對大陸進行低空偵察,它由國民黨空軍情報署和美國美國中央情報局的駐台機構共同成立的“西方公司”來領導,實際上主要執行中情局交給的大陸偵察任務,美製的P2V是第三十四中隊常常使用的飛機,它既安裝了螺旋發動機又安裝了噴氣發動機,可高可低,可快可慢,續航時間長達15小時,機上設有大量電子偵測設備,有“空中電子實驗室”之稱,機組人員15人,這種飛機特別適宜夜間低空偵察,正因其晝伏夜出的特點與蝙蝠相似,機身又塗成黑色,所以三十四中隊的外號才叫“黑蝙蝠中隊”。“黑蝙蝠”的夜間低空飛行特點一度令人民空軍非常頭疼,殲擊機、高射炮都很難捕捉和打準,1957年11月21日,一架“黑蝙蝠”竟在大陸上空飛行了3000公裏左右,活動時間長達9個多小時。毛主席事後特別作出了批示“督促空軍全力以赴,務殲入侵之敵”。在這樣的激勵下,空軍部隊發憤圖強,總結教訓,苦研敵手特點,改革創新戰法,殲擊機、高射炮、探照燈部隊奮勇作戰,很快就連續擊落 “黑蝙蝠中隊”的敵機6架,擊傷2架,隨機喪生的敵方空勤人員達61人。“黑蝙蝠中隊”因為損失慘重,不久就和西方公司一起壽終正寢了。

  就這樣,到1959年之前,由於台灣國民黨空軍對大陸的中低空入侵不斷遭到沉重打擊,美蔣集團開始使用飛行升限達到2萬米以上的最新高空偵察機來執行對中國大陸的偵察任務。初期的代表機型就是RB-57D,它從B-57型轟炸機改造而來,機翼增長了約70%,達到33米長,兩台發動機各增加了 1200多公斤,總推力超過了9噸,上升限度可達20000米,活動半徑在2000公裏以上,航空照相的高度在18500米左右。這種基本性能大大超出了人民空軍當時所有的殲擊機和高射炮的攻擊能力,結果,RB-57D多次竄入大陸領空偵察,我空軍殲擊機頻繁起飛攔截,卻都因飛行高度差距太大,隻能徒勞而返。大陸2萬米左右的高空,天空是敞開的。而為了讓中國縱深的高空天窗長期開啟,美國中情局駐台北辦事處主任克萊恩更是在1958年提出了美台合作,使用當時最先進的U2飛機偵察中國大陸的計劃。經過一段時間的充分準備,1960年11月,裝備U2C高空偵察機的台灣空軍第三十五獨立中隊,也叫“黑貓中隊”粉墨登場了。

  初建的543部隊第一個戰備任務就是國慶十周年的首都防空

  在那個時候,能夠打擊飛行高度在20000米高空的武器隻有地空導彈。當時,隻有美、蘇、英、瑞等國,利用德國在二戰末期研發這類武器的技術原理,先後研製出了地空導彈。解放軍副總參謀長楊成武率訪問團在蘇聯遠東軍區觀摩蘇軍演習時,就被蘇軍當時最先進的防空武器——薩姆-2(SM-Ⅱ)型地空導彈深深地吸引住了,通過雷達控製製導,它能打擊24000米高度以下的飛行目標,敵機隻要飛進它的射擊空域,3發導彈打1架飛機,命中率98%。

  回到國內,擔任過共和國最早的防空軍司令的楊成武力主引進這種武器。1957年10月國務院副總理聶榮臻率領的龐大的中國國防代表團與蘇聯簽訂了《蘇聯在火箭和航空新技術方麵援助中國的協定》,蘇聯同意向中國出售薩姆-2地空導彈,首批先供給5套兵器和36發導彈,5套兵器的用途是3套裝備部隊、1套用於科研、1套用於訓練。1958年6月,中央軍委決定由空軍組建地空導彈部隊。1958年10月6日,地空導彈第一營在北京清河的空軍高級防空學院宣布成立。隨後,又在北京軍區空軍和南京軍區空軍各組建一個地空導彈營,就是二營和三營,1958年12月26日,地空導彈第二營在北京大興組建。不久,國防科委在20訓練基地組建試驗營,這就是地空導彈第四營。而原高炮106師改為空軍第三訓練基地。國防科委為了工作聯係和保密起見,規定了各種導彈的代號:P-2地地導彈代號為541,C-2岸艦導彈代號為542,C-75(薩姆-2在蘇聯的代號)地空導彈代號為543,K-5M空空導彈代號為 545。從此,地空導彈部隊也就被稱為543部隊。

  543部隊經過緊張的接收裝備、學習、訓練、考試、實彈打靶後,接到的第一個任務就是承擔國慶10周年大典的首都高空防空任務。根據1959年 1月到9月台灣空軍的RB-57D入侵大陸的猖狂程度分析,總參謀部和空軍判斷,國慶期間,敵機騷擾北京的可能性極大。9個月中,RB-57D竄犯大陸領空20架次,既有從台灣起飛從東南沿海進入的,也有先到韓國的群山基地,然後從那裏起飛,由黃海上空進入的,而我空軍殲擊機共起飛109批202架次實施攔截,但殲-5和米格-19的飛行高度都不夠,無法進行攻擊。而國慶期間,除了要放敵機偵察,還要防B-52、B-47來轟炸。即使把僅有的4個導彈營全都投入,火力範圍還不能把北京環衛起來,第三基地主任張伯華建議,將準備用於仿製的一套薩姆-2也投入國慶防空,從各營、各單位接受過訓練的人員中抽調一部分臨時組成了地空導彈第五營,這樣,首都防空就沒有缺口了。最終,一營部署在正南的大興縣東棗林村、二營在東南的通縣張家灣機場、三營在西南的豐台區槐樹嶺、四營在西北的昌平縣沙河機場、五營在東北的順義縣河南村,梅花狀的環形防空部署完整地護衛住了首都的上空。但當時5各營所有的薩姆導彈隻剩下22 發,北京軍區的楊勇司令員和賴傳珠政委兩員上將直接給周恩來總理寫報告要求解決導彈不足的問題,周總理批準,9月20日又從蘇聯緊急購入26發導彈。

  國慶十周年的戰備期是9月30日到10月5日。台灣的蔣介石集團的確早有計劃,要在10月1日慶典當天派遣他們認為大陸無法對付的RB-57D 到天安門上空拍攝閱兵的照片,好公布於世以炫耀他們的飛機到過北京而中共卻毫無辦法。但偏偏天公不作美,那幾天北京的上空一直有薄雲覆蓋,能見度不好,根本不適於高空拍攝。10月2日,一架RB-57D還心有不甘地從台灣起飛,先到了韓國的群山,接著改變航向從大連進入大陸,但是京津地區的天氣條件還是無法拍照,這架飛機在遼東轉了一圈後隻好從旅順過渤海,由山東的文登以南入海返回台灣。10月5日,RB-57D再次從福州入犯,向上海、南京方向飛行,但還不到上海又改航入海返回台灣了。到10月5日下午18時,國慶特殊戰備期解除。在通縣張家灣機場布防的第二營營長嶽振華敏銳地感覺到,敵機國慶期間沒有來,國慶後來的可能性反而增大了。營黨委於是決定,幹部、戰士放假、補假以不影響戰備為前提,所有崗位都必須留有精兵強手值班,隨時準備打仗。

  在當時的地空導彈戰鬥準備中,嶽振華最擔心的就是兵器故障問題,用他自己後來的話來講,地空導彈營是“全營一杆槍”,複雜的武器體係中任何一個環節出點小小的故障就會打敗仗,但在對兵器進行每天兩次的通電檢查和周、月的定期工作中,卻發現兵器常常出故障。從9月中旬部隊進入陣地以來的20天裏,二營兵器共發生故障46次。二營對所有專業技師提出要求:兵器故障多是客觀存在,必須隨時發現隨時排除,平時故障排除了戰時出故障的可能就小,堅決反對對故障現象、故障征候不在乎和忽視小故障不及時排除的不良作風。10月6日晚飯前,製導雷達連對設備通電檢查時,突然發現顯示車的一個目標放大器的放大量不夠,收發車技師張光增從傍晚檢查到第二天天光放亮,逐個元器件一個一個查過去,終於發現一個繼電器的接點稍微有點鬆,幾個彈簧片的彈力有些不足,一個匯流環和炭刷的接觸不大好,排除了這幾個小毛病後,兵器果然恢複了正常。誰能想到,就在這些小小的故障排除8個小時後,二營就首戰告捷打了勝仗。從此,“故障不過夜”被作為鐵律定了下來。張光增也因為在這次戰鬥中保障兵器有功,由準尉晉升為少尉。

  1959年10月6日的夜裏北京刮起了西北風。第二天,10月7日,北京多雲轉晴,嶽振華立刻感覺到,RB-57D今天要來了。當有連隊向他請示準備安排全連到附近機場澡堂洗澡時,他發出命令:營指揮所值班人員嚴守崗位,認真收聽遠方情報,發現敵情立即報告,各連,上午,人員一律不準離開營區,不準洗澡,不準到商店買東西,不準到陣地周圍小水溝抓魚……

  10時03分,值班報務員報告,收到敵情通報。美蔣RB-57D一架,從台灣桃園機場起飛,由浙江溫嶺入陸,接著飛向南京,到南京後高度上升到 19500米,然後沿津浦線向北京飛來。一路上,我空軍殲擊機部隊共戰鬥起飛10批13架,有3架向敵機9次開炮,卻因高度差和角度差未獲戰果。為了消滅高空入犯的敵機,殲擊機部隊想盡了一切辦法,拆掉了飛機上所有能夠拆除的設備以減輕重量,甚至在飛機後油箱貯水,在高空向發動機噴水以增加推力突破升限,飛行員也專門接受了高空極限訓練,他們在戰鬥中格外英勇,冒著飛機失速進入螺旋,機毀人亡的危險,一次次突破升限,向敵開火。

  看著一架架中共戰機跟蹤、攻擊,RB-57D一副不屑的傲慢姿態毫不改變航線,徑直迫近北京。敵機距離北京700公裏時,北京軍區地空導彈群指揮所命令:“營指揮所進入一等(戰鬥準備)。”

  距離450公裏時,群指揮所命令:“各營進入一等戰鬥準備。”戰鬥警報拉響,發射連六個發射班把六發導彈裝上發射架。

  RB-57D飛過滄縣後,按期航向判斷,將通過二營火力區。

  敵機距離二營陣地135公裏時,嶽振華下令製導雷達打開天線捕捉目標。很快,引導技師就抓住了剛剛進入雷達探測範圍的RB-57D。群指揮所命令所有戰機距二營陣地125公裏退出戰鬥,二營堅決消滅敵機。

  敵機距陣地70公裏,營長嶽振華下令接通同步,六枚裝上發射架的導彈立刻跟隨雷達天線轉動起來,直指空中的敵機。

  此時,營部指揮所已測得敵機的航路捷徑是6公裏,完全符合發射條件。敵機距離60公裏了,嶽振華果斷下令:“三點法,導彈三發,28公裏消滅目標。”

  正在關鍵當口,上報參謀突然報告:“上級叫等一等。”嶽振華聽到近方參謀轉達的這個命令一愣神,懷疑自己的耳朵聽錯了:

  “你說什麽?再說一遍。”

  “上級要等一等。”

  “請示上級,為什麽要等一等?”

  “已經請示,還未答複。”

  說時遲,那時快。大拇指已經按在發射按鈕上的引導技師徐培信大聲報告:“發射距離到。”嶽振華不再猶豫,消滅敵機是符合上級總意圖的,錯過戰機才是犯了大錯誤,他斷喝一聲:“發射!”

  3發導彈起飛騰空,以6秒的間隔發出了3聲巨雷般的響聲,噴著火舌,順著著製導雷達的波束,直向空中的RB-57D撲去。40秒,從發射到擊中,導彈飛行了40秒,3發導彈全部命中目標。顯示車的屏幕上,真真地看著3個導彈信號和敵機信號相遇,像天女散花般爆出一團團回波,敵機信號高度急速下墜。

  事後,那個命令的幹擾才搞明白。原來是二營的上報參謀在向群指揮所報告營長的最後殲敵決心時,群指揮所對二營方向的參謀正在聽本級指揮員的指示,按照先上後下的原則,這位參謀讓二營的上報參謀“等一等”,意思是“等一等再上報”,而不是“等一等再打”。結果,這個誤會差點貽誤了戰機。

  RB-57D的殘骸墜落在通縣東南的河西務村附近,飛機殘骸的頭部插入地中,尾翼高高翹起,尾翼上的號碼“352”非常清晰。這架RB- 57D1955年出廠,歸國民黨空軍第五聯隊六大隊的四中隊所有,先後入侵大陸15次,飛行時間已經累積到了836個小時。駕機的國民黨飛行員王英欽落地斃命,他的屍體距離飛機殘骸大約400米,但降落傘落地的地方卻在12公裏之外,24根傘繩中有22根被割斷,2根與傘衣脫落。最後的結論是,傘繩是被斷裂的機翼割斷的。機上隻有1名飛行員,而不是以前認為的2到3人。

  聽說中國的地空導彈打下了RB-57D,蘇聯政府派人到北京來查看殘骸,他們親眼見到RB-57D的殘骸時如獲至寶,什麽都想要,把飛行帽、供氧設備,甚至飛機機翼蜂窩結構的版塊都拿走了。那時中蘇關係還好,地空導彈又是蘇聯賣給中國的,彼此是師生關係,看著東西被拿走,空軍的科研人員很心痛,卻又不好把不讓拿走的話說出口。

  取得了世界上首次用地空導彈擊落敵機的實戰勝利後,二營陣地上一時將帥紛至。10大元帥中來了5大元帥,朱老總、聶榮臻、賀龍、徐向前、林彪都到二營實地考察和祝賀。聶帥、徐帥和賀龍元帥還一起在北京最高級的華僑飯店宴請了二營營長嶽振華。3大元帥請一個一線中級軍官吃飯,這在我軍曆史上也算一段佳話。

  空軍司令員劉亞樓到二營聽戰鬥匯報的時候,嶽振華向他提到了實彈打靶的一段插曲:在布防到北京前,剛剛結束新裝備訓練的3個地空導彈營到西北實彈打靶,二營沒有打中目標,但檢討整個過程,所有的設備保障和戰術動作都沒有出任何差錯,很快檢查出來的毛病卻是蘇聯軍工廠把方位角掃描馬達的電線接反了,基準脈衝完全反向,由於是當著蘇聯專家的麵打開的機器,鉛封絲毫未動,蘇聯人也承認是他們馬虎了,後來的兩個營用調修好的這套兵器實彈打靶都命中了目標,但如果當時沒有找到毛病,一旦用在這次實戰中,那麽三發導彈將正好落在國慶十周年的十大工程之一北京火車站附近,後果不堪設想。劉亞樓司令員當即決定,今後凡是新兵器裝備部隊,一定要先打靶後打仗。

  如果從543部隊最早的第一營成立算起,到地空導彈部隊首戰告捷,正好1年多1天,而且創造是世界第一,這在世界防空史上也不能不說是個奇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