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曆史回憶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12-14 zt 傳中國兩款軍機電子戰可擊敗美軍 鎖定美艦/美學者假想2015年中美海戰 華盛頓號航母被擊沉

(2009-12-14 20:07:25) 下一個
12-14 zt 傳中國兩款軍機電子戰可擊敗美軍 鎖定美艦/美學者假想2015年中美海戰 華盛頓號航母被擊沉

zt 傳中國兩款軍機電子戰可擊敗美軍 鎖定美艦

  東方網12月14日消息:當前中國正以每年大約50架的速度生產新JH-7和H-6轟炸機,打造攻擊美軍戰艦的能力。

  報道稱,中國將繼續努力把其陸基巡航導彈改裝為空射型導彈。中國最新進行此類改裝的一款導彈為DH-10。該導彈與美國早期的巡航導彈相似,它的射程為1500-3000公裏,配備有全球定位和地形繪製係統。在今年建國60周年的慶典上,DH-10首次亮相。該巡航導彈的空射型被稱為 CJ-10,據稱是以美國一些巡航導彈技術為基礎研發出來的。

  報道介紹說,早些時候中國對其購買的俄製 Kh-31(20世紀90年代,中國采購了200枚)空對地導彈進行了改裝,並改進了該導彈的相關設計。結果便製成了 YJ-91,它既是用於攻擊雷達的反輻射導彈,也可作為反艦導彈使用。YJ-91僅重0.6噸,比其“前輩”C201要小得多:C201重達3噸,相當於一架小型無人機的重量。

  報道指出,盡管中國已經研發了與美國“魚叉”以及法國“飛魚”類似的反艦導彈,但這些導彈隻能由具備機動性的現代飛機搭載,而且這些飛機還必備配備電子對抗裝置,以確保導彈能足夠足夠接近防禦良好的攻擊目標(如美國海軍的特遣部隊)。

  報道稱,兩年前,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重編了其航空部隊,為三支海軍艦隊分別配備了兩個殲擊轟炸機師(配備有JH-7A轟炸機)和一個攜帶導彈的轟炸機師(配備H-6M轟炸機)。整編後,雖然航空兵師戰機總數達到約70-90架,但數量仍顯不足。目前,中國正以每年大約50架的速度生產新JH-7 和H-6轟炸機,以便增加航空兵師的裝備,解決訓練不足的問題。報道指出,所有這些都意味著中國軍隊在打造攻擊美軍戰艦的能力。然而這並非易事,因為美軍艦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防空力量。

  報道稱,H-6是俄製圖-16轟炸機的中國版,它是俄羅斯20世紀50年代設計的飛機,中國人對其進行了顯著的升級更新。H-6 是一款大型飛機,它的最重量為79噸,最大有效載荷為9噸。該機可容納四名機組人員,其作戰半徑約為600公裏,曾被用來搭載CJ-10陸基巡航導彈和C201反艦導彈。

  報道表示,JH-7雙引擎戰機則重27噸,翼展為40英尺。然而,由於動力不足,該機的載彈量僅為5噸。海軍主要將其用於搭載反艦導彈。JH- 7的作戰半徑約為900公裏,這使其能夠對台灣發動攻擊,或封鎖台灣島的各個港口。此外,JH-7還可以攜帶小型短程反艦導彈。經過20年的研發,JH- 7在數年前列裝。目前,約有150架在役。

  最後,報道指出,這兩種戰機最神秘之處在於它們的電子設備。據信,中國多年來一直想方設法的收集美軍電子設備數據。從理論上講,這將賦予中國擊敗美國電子對抗設備、輕易鎖定美國軍艦的能力。當前,雖然沒有證據顯示中國海軍轟炸機裝備了這種電子設備。

* 台灣空防係統對“飛豹”電子戰機幾乎無解 2009年8月25日 09:34

zt
美學者假想2015年中美海戰 華盛頓號航母被擊沉


圖片說明:長駐日本的美國海軍“喬治·華盛頓”號航母

  美國海軍中校、海軍戰爭學院國際法教授詹姆斯·克拉斯近日在最新一期《世界事務期刊》上刊發長篇文章,假想中國 2015年將與美國發生海上激戰,最終中國海軍大敗美方“喬治·華盛頓”號航母。這次“災難性失敗”宣告美國在太平洋長達75年的優勢地位的結束,確定了中國在亞洲的霸主地位。

  中美海上力量對比:發生逆轉?

  克拉斯開篇寫道,多年來,美國海上政策及海軍戰略的失誤,再加上力量結構的衰退,為其在2015年的海上失利譜寫了序曲。幾十年來,中國人民解放軍軍費一直呈兩位數字上升。在全球化的催動下,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力量結構及戰鬥技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式的落後海岸防衛部隊轉變成一支強大的藍水艦隊。北京發展並列裝了一大批不對稱武器,其中包括可以攻擊行機動航母的反艦彈道導彈。

  克拉斯假想2015年北京正忙於列裝其第二艘國產航母。“幾十年來,中國曾深入研究了澳大利亞海軍的墨爾本號(HMAS Melbourne (R21))航母,並修理了三艘蘇製航母,最終使原烏克蘭瓦良格號航空母艦——後重新命名為施琅號——在大連造船廠曆經數年整修之後投入使用。其還擁有了一些世界上最先進的武器係統與作戰平台,其中包括一款可以攻擊移動航母的中程彈道導彈及一款比美國核潛艇還要安靜的超靜柴電潛艇。這些新海上力量,結合中國富於想像力的海上戰略與海洋政策,使之能夠全力支持自己爭霸東海的目標。”

  克拉斯在假想中判斷,“對了應對這三艘中國航母,美國第七艦隊司令不時會同時指揮三艘航母,但這就要求調度在聖地亞哥、西雅圖和波斯灣之間活動的航母戰鬥群。這些軍艦若要航行到中國東海需要耗時數日或數周。假設美國有時間集合其廣泛分布的軍艦以對付單一敵人,那麽14:1的海上優勢並非虛言”。 “313艘軍艦計劃”終究中途夭折,美國更傾向於打造一支由11搜航空母艦、88艘巡洋艦和驅逐艦、48艘潛艇、55艘濱海戰鬥艦和31艘兩棲作戰艦艇構成的艦隊。

  “然而,這些力量卻廣泛分布在世界各地,負責執行各種繁雜紛亂的任務。在這種情況下,假定美海軍需維持1.0軍事存在——即維持一艘軍艦在崗 ——那麽每個部署區就需要三艘軍艦,一艘檢修待命,一艘執行任務,還有一艘執行任務後進入船廠接受維護。這樣一來,313艘軍艦就無法保證可在任何特定時間內有100艘軍艦在海上活動,更不用提這些軍艦還將分散在全球各地。”

  克拉斯在假想中還認為,“到2015年中國海軍規模將會減小,僅包括數艘航母,60艘潛艇和70艘大型水麵戰艦。北京還將投入數百艘近海巡邏艦,其中多數搭載反艦巡航導彈,能夠進行有力出擊。像中國這樣的國家會在舉全國海軍艦隊之力應對近海危機的同時,利用陸基導彈及戰機迎戰美國。麵對這種情況,美國海軍隻能利用恰好在該地區的力量作戰。雖然駐其他地區海軍力量必將被調來支援,但這樣就會使這個肩負全球責任的國家暴露出新弱點。而且,援軍到達之時可能已是數周之後,屆時世界各國停止交戰、進行和談的急呼將意味著戰爭早已結束。”

  “冷戰後的幾十年中,中國已經彌合了海軍能力上的差距,甚至在某些領域,其作戰平台的數量和質量均超越了美國。例如,中國曾集中升級大型柴電潛艇部隊,能夠有效降低傳統動力係統運作產生的噪音,並且AIP潛艇能夠在水下疾速前進——極大地擴大了其攻擊範圍。中國的041型元級柴電潛艇就使用了 AIP技術。自2004年後,中國陸續下水了幾艘小型隱形AIP潛艇。十年後,很難說美國第七艦隊不會屈居中國的控製之下。”

  “在備戰及戰技方麵,美國海軍也存在著諸多問題。為彌補駐伊及駐阿美陸軍缺口,美軍調了眾多海軍官兵,導致海軍數年沒有進行海上訓練和作戰演習。美軍軍銜晉升製度日益與穩定及重建行動掛鉤,而非在海上的優秀表現。整整一代處於軍旅生涯中期的軍官及士官都在學習如何在中亞沙漠及山地打反暴動陸戰,而中國海軍則通過艦隊演習研究消滅美國海軍的方法。中央司令部在彌合地麵戰手段和目的間重要缺口的時候,卻對太平洋司令部的海戰能力受到不良影響。”

  2015中美海戰:美國失敗?

  克拉斯在假想中認為,在2015年,美國再也無法理所當然的在全球公域指手劃腳。海洋與海洋上方的廣闊天空也已擺脫了美國海軍及美國強大軍事力量長達75年的支配。在美國是全球唯一超級大國的時代,海軍曾將海洋視為包抄敵人的全球最大機動空間。對於美國軍事力量而言,水麵、空中及水下海洋機動性可稱的上是其基石。美國還曾利用海上優勢包圍並顛覆流氓政權,正如其在格林納從及巴拿馬所做的那樣,亦可利用海洋公域將其龐大的軍事力量投射到世界彼端,正如其在越南與伊拉克所做的那樣。迅速將決定性力量投射至世界任意角落的獨特能力賦予美國威懾力及無可企及的軍事影響力。

  克拉斯模擬所有這一切將在2015年發生變化:“這一年,部署在日本橫須賀的美海軍喬治·華盛頓號核動力航母在中國東海沉沒。在這一事故中,美軍方麵共4000名將士殞命,八架艦載戰機墜毀。在部署至橫須賀基地八年之後,這艘航母最終淪陷於太平洋。航母沉沒事件並非僅僅改變了亞洲海軍力量平衡,還掀開了北京取代美國的國際新秩序新篇章。”

  對於海戰的過程,克拉斯這樣寫道:“在這一事件(或許無法將之稱為真正的戰爭)爆發前,中美這兩個世界強國之間外交危機便已稍露端倪。當時,西方國家並沒有預料到這場政治危機會突然失控。美國甚至仍派遣喬治·華盛頓號在中國沿海進行例行巡邏,借以明誌。而中國也以實際行動表明了自己的立場——發射導彈擊沉了這艘海上巨無霸。喬治·華盛頓號中彈後斷裂成兩半,並在二十分鍾後沉沒。中國的中程彈道導彈所攜帶的穿甲彈頭使導彈能夠穿透該艘戰艦的全部 14層甲板,並且從頂部降低甲板到艦體底部炸出了一個20英尺寬的巨型洞。而且,襲擊還致使彈藥儲備艙發生第二次爆炸。200萬加侖的JP-5燃料泄入大海。這次襲擊造成了災難性的後果,損害控製毫無意義。”

  “收到消息後,五角大樓大吃一驚,迅速派遣軍艦及戰機趕赴中國東海。 並且,再次向關島部署 B-2 轟炸機。此外,駐紮在關島和美國西海岸的潛艇也立即上路。在夏威夷海域執行任務的一艘宙斯盾驅逐艦也迅速離開公海,駛往事發海域(需要一周時間)。此後不久,駐紮在弗吉尼亞州諾福克基地的美國第二艦隊也緊急趕往出事地點。然而在此之前,掌控巴拿馬運河的中國遠洋運輸集團已宣布,將在四周內關閉該運河,從而緊急維修大西洋同太平洋之間的水閘。這條40英裏長的運河關閉後,從美國東海岸到遠東地區的航程便增加了3000英裏。在這種情況下,美軍艦隊就隻能繞道智利南部的麥哲倫海峽。盡管比德雷克海峽安全得多,但麥哲倫海峽仍然不利於航行。該海峽不但狹窄,而且還被強風及惡劣氣候所擾。受此影響,駐紮在諾福克的美國艦隊不得不與太平洋暫時斷絕聯係。 ”

  “美國向亞太地區部署三艘以上的航母可能需要一個月的時間,那麽之後又該如何?雖然亞洲國家大都默默支持美國,但卻害怕公開表明立場後會激怒中國。實力強大的日本海上自衛隊艦隊被派駐守橫須賀、佐世保以及國內其他少數基地。海上自衛隊還以配備有宙斯盾防空和綜合作戰係統的“金剛”級導彈驅逐艦為核心,組建了四支小型護航艦隊。不過,日本憲法禁止日軍代表美國采取行動,那麽其實際上又能做些什麽?在印度,盡管美印“共管海洋”的跡象日漸明顯,但新德裏可能無法勝過其政府中那些不同意印度向美國提供支持的共產黨員。 ”

  美國海上主導時代:從此終結?

  美國是如何走到這一步的呢?克拉斯引用了2008年國防部《聯合最高作戰構想》對新海洋作戰環境的描述:

  “到2015年的時候,曾轟動一時、旨在讓戰艦及軍用飛機在海洋上自由活動的自由航海計劃會逐漸萎縮。首先,首先,隨著美國艦隊規模的縮小,能夠到各國港口進行訪問的艦艇及飛機會變得越來越少。更重要的是,在2001年中美撞機事件後,美國國務院認為在中國附近海軍行動過於明顯,挑釁性也過強。這一事件險些引發中美危機,因而五角大樓和國務院不敢擅自在中國東海行使航海權和自由。此後,鑒於北京政府的敏感,在中國沿海地區活動的美軍戰艦及飛機數量逐漸減少。隨著第七艦隊在中國東海出現次數越來越少,中國對海濱水域的所有權感越來越強。一旦美國宣稱在公海自由活動屬美國權利時,中國就會強烈反應,譴責美國海軍行動擴張意在壓製中國發展、侵占中國領海”。

  此外,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蘇聯解體導致“心理畸變”,誘使美國過於自信,將其國家目標等同於普世價值觀。不過,到二十一世紀的時候,以在全球範圍失寵的布什政府和不斷道歉的奧巴馬政府為始,美國逐漸喪失了“全球領袖”的地位。挑戰者不再接受美國構建的戰後世界,從將美元作為世界首要儲備貨幣到美國對伊朗的反擴散政策等一係列問題遭到質疑。海洋國際法也不例外。數十年來,中國宣稱外國軍艦和飛機在海岸線內200英裏的航海自由與傳統理解很是不同。國力較弱時,中國忍受了美國和其他國家在其海岸線附近進行常規偵察的侮辱。然而,隨著美中海軍力量的此消彼長,中國不願繼續忍受“外來入侵”。

  克拉斯在假想中美海戰的影響時寫道,“喬治·華盛頓”號航母的沉沒改變了亞洲的安全形勢。顯然,美國被“拉下馬”了。“對於美軍而言,不斷萎縮的力量結構、不適應不對稱戰爭的巨大而昂貴的遺留係統、老化的工業技術基礎等,意味著海洋公域上的不對稱對手將越來越難纏。此外,同美國不同,中國使用了各級海上力量來實現其目標。一旦采取行動,就表示中國已忍耐到極點,其必會將其國家計劃側重點放在融合海軍技術與資源以及海洋政治、法律和外交戰略之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