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曆史回憶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zt 王立:揭秘李潔明當年探測中國情報

(2009-11-30 14:09:51) 下一個
zt 王立:揭秘李潔明當年探測中國情報

文摘:摘自:《1973—2005美國駐華大使傳奇》作者:王立

http://www.takungpao.com:10000/gate/gb/www.takungpao.com/news/09/11/14/junshi08-1171923.htm

1986年在美國華盛頓李潔明助理國務卿幫辦家中聚餐時合影。左一為李潔明,左三為國務院美國處處長威廉姆斯,右一為作者。

【大公網訊】1989年老布什上台伊始,就任命自己的外交政策顧問李潔明接替洛德為新任美國駐華大使。李潔明是老布什在耶魯大學的同學,兩人一生經曆雖各不相同,但政治觀點接近,相互關係密切。1974年10月布什到北京任駐華聯係處主任時,李潔明也在聯係處工作,名義上是一等秘書,實際上是中央情報局在聯係處委派的代表。從李潔明的履曆看,他有三個突出特點:
(一)從小生在中國,成人後一直從事對華事務,被認為是「中國通」;

(二)長期任中央情報局特工;(三)長期做老布什的外交顧問,是老布什的親信,
兩人私交篤深。

幼年在戰亂的中國住了13年

李潔明的父親名叫福蘭克.沃爾德.利利,1916年被美孚石油公司派往中國,為美孚公司推銷煤油。1926年在山東省青島市定居下來。

1928年1月15日李潔明降生於青島時,已是利利夫婦的第四個孩子(三子一女)。

李潔明在自傳式的著作《中國問題專家》一書中說,他在青島生活的八年是一生最快活、最「無憂無慮」的時期。中國的動亂,日軍在青島的橫行霸道,使當地中國人受盡欺壓和淩辱,但對於這些大鼻子「洋人」來說,暫時還沒有受到幹擾,可以說他們是生活在地獄中的「樂園」裏。家中雇有保姆和廚師,從小生活上處處有保姆照顧,一天到晚在海濱玩耍,餓了有人把飯送到海灘,困了在海風吹拂下躺在草地上打盹,真是其樂無窮。
但好景不長,1940年秋,美日關係日漸惡化,利利先生不得已把妻子和李潔明等家人送上一條美國軍艦,撤往上海,從那裏返回美國。他自己在九江又待了一段時間,眼看著形勢已無好轉可能,才於次年最後撤回美國。至今李潔明仍保存著他在九江住時日本人發的「良民證」。

23歲起加入中央情報局

李潔明1940年返美後,在新澤西州進入李奇德中學讀書。先參加美國預備役軍官訓練營(ROTC),用軍方付款上了耶魯大學,三年後應耶大教授的勸告,1950年秋加入特工組織「戰略服務局」(OfficeofStrategicServices,簡稱OSS)。

當時的耶魯大學校長賽穆爾與OSS頭子艾倫.杜勒斯是政見一致的好友,與軍方和情報機構關係密切,把耶魯大學辦成了保守派的學術基地,是美國軍方和情報機構招兵買馬的來源地。李潔明所在的 1950年班加入OSS的有100多人。

1947年OSS改組為「中央情報局」(CentralInteligenceAgency,簡稱CIA)。李潔明從1950年到1973年(到美國駐華聯係處工作前)一直是從事反華隱蔽活動的特工。

反華隱蔽活動的失敗記錄

1951 年11月7日,李潔明奉調到日本東京,開始他的CIA特工生涯,時年23歲。據李潔明自己的說法,當時美國對中國的隱蔽活動主要有三項:

(一)支持中國大陸上的第三種力量(即共產黨和蔣介石之外的親美勢力,包括在塞班島和衝繩島上訓練中國人,作為在大陸發動「起義」之用。
(二)支持在台灣的國民黨政府,並與台灣「保密局」頭子毛人鳳進行情報合作。(三)使用空中偵察、派遣特工和截聽通訊等手段,收集大陸情報。

李潔明從事的就是第二和第三項任務。他奔波於日本、台灣之間,訓練台灣特工,與台灣「保密局」進行聯係,交換情報,發展當地特工人員,並設法將特工空投到中國的東北地區,刺探中國軍隊調動情況等。李潔明曾兩次到漢城,親自安排用C—47飛機把特工空降至中國東北地區,均告失敗。第一次是落地目標與計劃地點相距100英裏,因而失敗。第二次是1952年10月在中國東北空降下數人,令他們刺探中國軍情。空降特工與李潔明通過一次電話,然後再無音訊。

總之,李潔明等在這一時期從事的反華隱蔽活動碰到了中國的銅牆鐵壁,均以失敗告終。李潔明自己的結論是:原來以為大陸人民對共產黨不滿,會與美國合作,這是錯誤的估計,美國訓練的特工也不真正賣力,提供的情報虛假空洞,用處不大。後來CIA隻好決定停止對這些虛報戰果的分子發薪金。隻有靠高級技術截聽大陸通訊最為有效,且無風險。

1953年5月,李潔明潛入香港大學,表麵上是學生,實則暗地裏發展特工、刺探大陸情報。為躲人耳目,以「約翰.賴特」的名字出現在社交場合。當時港英當局不願美國利用香港搞特務活動,因此對李潔明多方限製。有一次李潔明發展的一個特工向香港偷運武器時被港英當局查獲,按法律當判死刑,李潔明怕此案會把自己身份暴露,隻得逃之夭夭。

此後李潔明先後到東南亞幾個國家,從事針對中國的隱蔽活動。直到1970年返美,在CIA遠東司隱蔽行動處任副處長,後又轉任CIA中國處副處長。

千方百計來中國

李潔明自參加CIA後,就一直進行反對中國的隱蔽活動,他的工作地點也一直圍著中國轉:日本、南朝鮮、中國台灣、中國香港、柬埔寨、泰國、老撾……他最感遺憾的是從來也未能插足中國大陸。在香港工作時,他曾多次在邊界窺測大陸,經常找逃出大陸的難民收集中國情況,但那都是隔靴搔癢,得到的情報支離破碎,看不到廬山真麵目。

20世紀70年代初,中美交往的大門逐漸打開,1973年5月,雙方決定在對方首都設立聯係處。這些消息使李潔明看到了進入中國的機會。

1971 年開始,他就打算來中國,但碰到了重重障礙:不但國務院極力反對CIA派人到中國,連李潔明所在的CIA也不同意,都認為派特工去中國隻會誤事,絕無可能。一計不成,隻好另辟蹊徑。他想出一條計策,先去羅馬尼亞,通過與中國友好的羅馬尼亞了解中國情況,並設法轉往中國。於是他刻苦學習羅語,並申請赴羅任職。到上級已經批準,羅語也已考試及格,中美突然決定互建聯係處,李潔明考慮再三,當年已45歲,時不待人,機不可失,何不鼓起勇氣自我推著去中國?

他先向CIA副局長查理提出申請,遭到拒絕。他又直接找施萊辛格局長,施萊辛格將此事告予外交大權在握的基辛格。出乎對方意料,基辛格竟表示同意,但指示李潔明到中國後不得進行隱蔽活動,不得發展組織,隻負責另一通訊渠道。1973年4月16日,基辛格明告中國駐聯合國代表黃華大使說:美國將派一外交官赴華,曾在CIA工作。美方承諾,他不會進行任何其它活動,隻搞溝通情況的通訊聯係。

1973年7 月,李潔明偕夫人薩莉到中國赴任。當時基辛格為什麽同意這一任命?中方為什麽沒有反對?作者了解到的情況是,1973年2月17日毛主席與基辛格談話時曾表示(大意):我們之間不說假話或進行欺騙,我們從不偷你們的文件,你們可以故意放在那裏試試,我們也不搞竊聽,這些小動作都沒有用。

基辛格據此認為,雙方已達成諒解,互相不搞間諜活動,美方派人到中國,可以說明身份,不致引起問題。基辛格另一個用意,是在國務院通道之外,CIA專設通訊渠道,對美國駐華聯係處任布魯斯大使與白宮聯係也有好處。從中方來說,反正美國官員,不管是國務院的,白宮的,軍方的,還是CIA的,都會收集情報和搞研究工作,對李潔明亮出身份並不特別在意。美國對其盟國也派CIA的人,但要亮出身份,以利管理。

李潔明到北京後,開始還遵守基辛格的告誡,在聯係處保持低姿態。時間一長,他暗地裏搞些情報收集活動,包括派人監測人民大會堂和中南海附近的車輛,以判斷中國政府有什麽重大舉動或活動,後來又通過外交郵袋,運進了先進設備,測聽北京的電話通訊等。他還通過與東歐國家和巴基斯坦駐華官員的來往獲取情報。

據采訪過李潔明的人說,李潔明一生搞對華情報,最有收獲的時期有兩次:
一是「文化大革命」期間,他在香港收集到不少情報;
二是1989年5月至6月北京發生政治風波期間,他作為大使指揮手下四處打探,摸到不少情況,及時報回了華盛頓。這從反麵說明,中國不能亂,中國一旦「天下大亂」,各國情報人員,特別是美台情報人員,不管是公開的或暗藏的,都會一齊出動,
中國的國家安全便會受到損害。

自稱重返中國當大使是「落葉歸根」

1988年是美國的大選年,共和黨的老布什以副總統之尊參加總統競選獲得成功,1989年1月20日起入主白宮。李潔明又有了升遷的機會。1989年1月李潔明奉調自韓國返美,不久即被任命為駐華大使。

李潔明於5月8日拜會楊尚昆主席,呈交了他擔任大使的國書。李潔明一見楊尚昆 就表示:他原來生在中國,這次來中國任職是「落葉歸根」,他是「帶著強烈的回到出生地的感情來當大使的」。

正當李潔明作為新任大使到各單位拜會的序幕才剛拉開,華盛頓就命令他先去上海出席美國艦隊的訪問活動,並要他陪同萬裏委員長到美國訪問。美國白宮注重的是國際戰略格局,不能讓戈爾巴喬夫訪華的鏡頭掩蓋了中美之間的重大交往。

而李潔明在中國看到的則是天安門前中國學生的集會,他認為這比戈爾巴喬夫訪華和萬裏委員長訪美更加重要,更加戲劇性,而且當時已經成了美國多家報刊和電視台熱播的中心議題。李潔明向華盛頓提出反建議,要求立即回到北京,嚴密關注北京的政治風波。

北京政治風波期間忙壞了美國大使

李潔明急忙返回北京,這時為報道戈爾巴喬夫訪華而來的美國眾多記者已盯上了天安門前的集會活動,美國駐華使館的幾名武官和情報人員也身穿便服,整天混跡在集會的人群中。

李潔明在《中國問題專家》一書中是這樣描繪美國使館人員分頭活動情況的:

美國官員都多頭進行活動。助理陸軍武官沃策爾(Wortzel)少校等二人到處奔波,6月2日到達北京西北郊,看見示威人群正阻擋軍車車隊入城,就在旁拍照,中國軍官叫喊不準他偷拍情報。6月3日他們又出現在南苑機場附近,觀察軍用飛機運載部隊到北京的情況。

美國駐華武官雷德將軍已事前在北京飯店臨近天安門一側租下房間,用以觀測廣場的活動。他並違背中國的規定,從境外偷運進步話機,分給部下與他通信聯係。

自 4月開始,美國武官處已與英、德、加、澳(澳大利亞)、日等館建立了交換情報機製,把北京劃分為幾個區,各國分工探測情況,然後分享成果。5月底,他們分別在北京一些關鍵地點建立了監聽站,派人在各點值班。美國使館人員忙得不可開交,包括接收沈陽、上海、成都、廣州四個總領館發來的情況,每個人每天工作都達12~15小時。

沃策爾武官司和赫斯基(JimHuskey)領事官都是「好樣的」,他們分別在兩個關鍵地點駐守。沃策爾在南苑機場附近住進了小旅館。赫斯基在天安門廣場,整夜在曆史博物館前打轉。6月3日和4日,他都違背中國政府的戒嚴令,留在天安門廣場附近。

在複興門那裏也有武官值班,隨時報告部隊進城情況。6月4日事件爆發時,赫斯基一直在天安門待到深夜兩點半,後又退入北京飯店17樓,一直看到人群退出廣場。

李潔明自己則在美國使館二樓政治處通宵坐鎮值班,沒有回他在三裏屯公寓樓的住處。

由上可見,在北京發生政治風波時,美國人是多麽「忙碌」,多麽肆無忌憚地在探測中國的政治情況。

寫到這裏,作者還記起1989年6月4日夜間的一件事。我正在外交部美大司值班室值夜班,忽然接到了李潔明大使的電話,他說天安門前很亂,北京到處聽到槍聲,有幾名美國人,主要是來訪的記者原來在天安門廣場活動,現在失去了聯係,不知去向,希望中國政府協助打聽一下,華盛頓很關心他們的安全。我首先表示,中國電視台已多次廣播北京市政府的通知,要人們離開天安門,以免出事,你們美國人不聽勸告,仍去天安門一帶活動,這是違背規定的,如發生事端,應由你們自己負責。

同時我也答應代為探詢一下這些人的下落。放下電話後,我先報告領導,然後給北京有關部門掛電話,打聽美國人的去向。過了一會兒,北京有關部門來電話說,廣場附近的外國人,其中有幾名美國人,都已被領到勞動人民文化宮,又從那裏轉移到了燈市口東口的王府飯店,美國使館可派車去接人。我把這一情況通知了李潔明,他聽到後如釋重負,一再表示對中國政府的謝意。他還說,「有了這個好消息,我就可以安心地回去睡覺了。」

。。。。。。


。。。。


其實這種規定是多餘的,中國政府很快就得知方勵之夫婦的下落,不但馬上增派警衛把官邸團團圍住,嚴查出入人員,而且兩天後,即6月8日,外交部副部長朱啟禎就召見李潔明,。。。美方的庇護是幹涉中國內政,中國政府對此表示極大的遺憾,並提出嚴重抗議。

從此,美國。。庇護方勵之便成了中美政府間的一場嚴重外交交涉,長達一年之久。

李潔明正式遷入官邸後,便叫方夫婦遷出客房,重新把他們安置在官邸大院後麵的醫務室內。原來的辨認室成了臥室,化驗室成了廚房,牙醫室成了計算機房和工作室。室內窗簾皆拉上,大門加固,全室安裝報警係統,任何人不準入內,還安排了專人為方夫婦采購食品、選送書報。

李潔明不輕易與方夫婦會麵,有事要見時都安排在夜晚,等中國工人、傭人皆已離去,才偷偷與方見麵。

有一次,美國的泰德.肯尼迪參議員委派一個叫希爾的人來見方勵之,要發給他羅伯特.肯尼迪人權獎章。。。。

李潔明曾製定一項計劃,想用外交信使郵箱或男扮女裝偷運方勵之出境,被國務院製止。中方聞到風聲後也向李潔明提出交涉,不得偷運方離開北京。李潔明隻好作罷。

。。。。。。。。

返美前的離任辭別活動

李潔明離任反美的時間到了。1991年5月上旬中央領導人分別會見了他,對他在任大使期間的工作做了正麵評價,並希望他繼續為中美關係貢獻自己的力量。中方這樣做,一方麵是因為李潔明在任期內的表現沒有太出格之外,對雙邊經貿交流起了推動作用,他的一些陰暗麵沒有暴露出來;另方麵他是代表國家的,我們對美國的全權代表理應給予禮貌周到的對待。因此中方對他辭行拜會活動的規格與先前的幾位美國大使基本雷同。

他成了不受歡迎的人

1991 年5月李潔明回國後,曾接受台灣的邀請,兩度赴台訪問和參加學術討論會。作者不知道這中間發生了什麽事,但李潔明的立場卻明顯地發生了變化,變得更加親台,不斷公開站出來講話,為台灣當局分裂祖國的活動幫腔,對中國進行無端攻擊。有些美國朋友告訴我,李潔明在馬裏蘭大學辦了一個東亞問題研究中心,台灣向該中心捐款60萬美元,並指定其中大部分歸李潔明使用。

1991年7月16日,李潔明在賓夕法尼亞大學發表演講,把攻擊的矛頭直接對準了中國。

同時,他還為李登輝訪美出謀劃策,促成了李登輝出訪康奈爾大學之行,這一事件對中美關係造成了巨大的損害。

在所有前駐華大使中,李潔明成了在中國最不受歡迎的人。以前的美國駐華大使卸職後都多次回到中國參觀訪問,或參加研討會等學術活動。比如曾在人權問題上攻擊中國的洛德先生,近年也曾幾次應邀訪華,惟獨李潔明無人邀請。

摘自:《1973—2005美國駐華大使傳奇》作者:王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