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曆史回憶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寫在十一月的訪問之前:廣州日報:zt 走出安全困境 美國別太自我

(2009-11-03 09:21:48) 下一個
寫在十一月的訪問之前:廣州日報:zt 走出安全困境 美國別太自我

廣州日報 :09-10-02

10月24日至11月3日,中央軍委副主席徐才厚對美國進行為期11天的正式訪問。這次訪問本在一年前就應該成行,但在去年10月份美國宣布近65億美元的對台軍售後我方取消行程。在今年4月發生的美國海軍偵察船與中國船隻“對峙”事件後,兩軍關係更是“雪上加霜”。此次訪問終於成行標誌著中美兩軍之間的正常交流已經恢複,美國防務界普遍將之稱為“遲到的訪問”。美國國防部長蓋茨因此希望,中美兩軍應打破 “時好時壞的怪圈”。

從上世紀80年代至今,中美兩軍關係發展就一直呈現發展、停頓、再發展、再停頓、再恢複的狀態,進入了一個“時好時壞的怪圈”。從理論上來說,這一怪圈意味著中美雙方在某種程度上陷入了一種所謂的“安全困境”。在國際政治的現實主義理論中,“安全困境”是指一個國家為了保障自身安全而采取的措施,反而會降低其他國家的安全感,從而導致該國自身更加不安全的現象。一個國家即使是出於防禦目的增強軍備,也會被其他國家視為需要作出反應的威脅,這樣一種相互作用的過程被認為是國家難以擺脫的一種困境。

就中美雙方而言,這種所謂的“安全困境”更多地體現在美國方麵。隨著中國的迅速崛起,中國軍事力量也被視為大國成長的“肌肉”,越發吸引世界眼球。中國在國慶閱兵中坦率地展示出“讓人感到震撼”的各種高新裝備後,西方圍繞中國軍力的議論更加熱鬧。

正是由於這種所謂的“安全困境”的存在,中美兩國關係不斷出現“顛簸”。今年3月初,美國海軍偵察船“無暇”號在南海追蹤中國潛艇時被中國艦船團團圍住,類似事件5月份又在黃海上演。

但在金融危機背景下,國際格局的深刻變化促使美國重新審視對華關係。於是,繼布什政府自稱為“負責任的利益攸關方”之後,美國在對華政策上最近又拋出一個新的概念——“戰略保證”(英文原意為“重建戰略互信”)。即美國歡迎中國作為 “一個繁榮昌盛大國”的崛起,但是期望中方保證“不會以其他國家的安全和福祉為代價”,意即中國“保證”不挑戰美國的霸權地位。

奧巴馬政府上台後,華盛頓向北京提出恢複兩國軍方工作會晤。很顯然,美方對於徐才厚的這次到訪抱了極高的期望,希望得到中國的所謂“戰略保證”。而中國方麵對改善兩軍關係也抱有極大的誠意。但我們發現,美國始終沒有對中國作出所謂的“戰略保證”。事實上,正如徐才厚所指出的那樣,中美關係的發展還存在四大障礙,即:美台軍事關係、美國艦機在中國專屬經濟區的活動、兩軍交流的法製性障礙以及對華戰略信任。

很顯然,橫亙在中美之間這四大障礙都涉及中國的核心利益。因此,如果美方真想走出中美之間的“安全困境”,就必須正視中方的關切。奧巴馬即將於本月訪華,我們也對此予以高度期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