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曆史回憶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zt 中國空軍60年傳奇

(2009-11-19 09:47:59) 下一個
zt 中國空軍60年傳奇

2009年11月19日 09:10 來源: 中國新聞周刊



11月3日,完成表演任務的殲-10飛機返回機場。
  

  第一場戰鬥就是最大的一場,而且是和世界上實力最強的對手較量,這在世界軍事史上堪稱絕無僅有

  本刊記者/唐磊

  派空軍,兩難的決定

  1950年10月23日,中國人民誌願軍第一次戰役發起的前兩天,毛澤東發電報給彭德懷,詢問敵機對我軍的殺傷、限製我方活動的威脅力有多大?毛澤東認為,中國空軍具備參戰的能力,至少還需要半年到一年,在這段時間裏,誌願軍的處境將很困難。

  當時誌願軍的防空能力隻依靠36門75毫米高炮,美軍飛機得以表演般地轟炸掃射,毫無危險的情況下,有飛行員還因不斷降低飛行高度而撞山。11月,美軍發動為期兩周的空襲,每天出動飛機1000架次,揚言要摧毀我方所有軍事設施、交通工具、工廠。

  而年輕的中國空軍尚處在繈褓之中。1950年3月8日,空軍司令劉亞樓和中國駐蘇聯大使王稼祥等人跟蘇聯政府談妥,向蘇訂購280架殲擊機和 198架轟炸機,但後來發生變故,改為由中國空軍接收蘇聯空軍留在東北、上海等地的舊飛機,這批舊飛機成為中國空軍的第一批作戰裝備。

  同年6月19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第四混成旅”組建,這是空軍第一支航空兵部隊。

  誰都覺得空軍馬上參戰很難辦到。美國共投入1100多架作戰飛機,飛行員大都參加過二戰,飛行時間在1000小時以上,而中國空軍勉強裝備起2個殲擊航空兵團、1個轟炸機團、1個強擊機團,作戰飛機不到200架,如參戰,無異於以卵擊石。

  12月3日,空軍司令員劉亞樓向中央軍委提交《關於空軍參加抗美援朝作戰方針的報告》。他提出,空軍在正式參戰前,可先駐紮在前沿機場,在蘇軍的掩護下進行實戰練習,而後出動100至150架飛機,集中機動使用,尋找機會直接殺傷敵人。

  毛澤東批示同意。

  世界上第一場大規模的噴氣式飛機戰爭即將展開,而此時的中國空軍未滿周歲,年輕的誌願軍飛行員在噴氣式飛機上平均飛行時間僅有14小時38分鍾。

  拉起了一支隊伍

  “一開始,隻給你派遣雙機或一個四機出動的指揮權限,前四機未落地,後四機不得升空。”空軍司令劉亞樓命令空四師師長方子翼,他怕單薄的家底一下就被打光了。

  1950年12月21日,方子翼率領空四師十團二八大隊開赴安東浪頭機場,開始戰鬥飛行訓練,熟悉戰區,但幾次出動,都未能與美機交火。蘇聯空軍也表示,中國空軍還不能打,常常在戰鬥開始前就加速將中國飛機甩出混合編隊。

  1951年1月2日,劉亞樓告訴方子翼,要尋求單獨作戰,爭取讓每名飛行員空戰鍛煉兩到三次,但一定要在敵少我多的時候才開打。1月17日,二九、三十大隊進入安東浪頭機場,劉亞樓批準方子翼擁有批準八機出戰的指揮權。1月21日上午,美軍20架F-84戰鬥轟炸機沿平壤至安州轟炸鐵路,意圖切斷誌願軍的補給線。方子翼命令二八大隊27歲的大隊長李漢率機迎戰。

  警報拉響時,李漢正在上廁所,腰帶都來不及係上就鑽進了駕駛艙。他後來回憶說,腰帶是在空戰結束後下了飛機才係上的。因忙中出錯,原定的2號機、4號機都未能同時起飛,改變戰鬥序列後,餘下的6架飛機編隊出擊,開始了新中國空軍曆史上第一場真正意義上的空戰。美機對突如其來的6架米格-15有些措手不及。中國空軍突襲見效,經過一番纏鬥,李漢在4架美機左後側400米處,向美長機開火,美長機冒煙逃離,其他美機也飛離現場。後經蘇聯空軍通過李漢飛機上的射擊照相膠卷判定,李漢擊傷美機,中國空軍沒有損傷。

  朝鮮空戰持續了兩年零八個月,中國空軍共戰鬥起飛2457批26491架次,實戰366批4872架次,373名飛行員開過炮,212名飛行員擊落或擊傷過敵機,擊落敵機330架,己方被擊落231架飛機,116名飛行員犧牲。美國空軍參謀長範登堡感慨地說:“共產黨中國幾乎在一夜之間就變成了世界上主要空軍強國之一。”美國“雙料王牌”飛行員費席爾在成為俘虜後,要求親眼見見那位把他從空中擊落的對手。當他看見20歲的誌願軍飛行員韓德彩時,他無法接受自己竟是被這個飛行時間不足100小時,參軍後才學文化的放牛娃擊落的。

  “在戰鬥中成長,在成長中戰鬥,這支隊伍起碼拉起來了”,中國航空博物館研究員張維告訴《中國新聞周刊》記者。他表示:“美軍的飛機主要是消滅地麵目標,我們是守株待兔,打了就走。如果都是纏鬥,我們會吃虧。但我們對空戰沒有經驗,損失也是可以承受的。”

  結束了這場中國空軍參加過的最大空戰後,空軍總結了《空軍抗美援朝作戰經驗匯集》,成為今後很長時間內空軍建設、訓練的重要參考。

  國土防空戰略

  朝鮮大空戰對初生的中國空軍算是個“意外”, 其實中國空軍最重要的任務一直都是國土防空,就是有敵來犯就反擊。

  中國空軍創建學習蘇聯模式,將空軍和防空軍分開, 1957年1月,軍委擴大會議決定將防空軍並入空軍。

  1957年11月20日,一架台灣派遣的B-17超低空飛越大陸9個省,空軍起飛18架次都未能攔截下來。早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國民黨就常派飛機轟炸大陸沿海城市,後來改為偵察騷擾。隨著高空偵察機、轟炸機的出現,殲擊機和高射炮已不能承擔防空重任。一種新式防空武器——地空導彈出現,上世紀 50年代中期,隻有美、蘇、英等少數國家用這種武器裝備部隊,但都未曾用於實戰。

  1957年11月13日,中國從蘇聯進口的薩姆-II地空導彈運抵滿洲裏。

  1959年10月7日,世界戰爭史上第一個用地空導彈擊落飛機的先例出現了。當時由台灣桃園機場起飛的RB-57D型高空偵察機再次來犯大陸,被中國防空兵導彈擊落墜毀在北京通州附近的玉米地中。此戰果彼時保密,除蘇聯外,其他國家不知道中國人是用什麽武器打下了高空偵察機。

  後來美國為搜集中國大陸的工業、軍事,特別是核武器發展情況,又讓台灣空軍駕駛U-2偵察機飛入大陸。U-2 飛行高度達22000米,而且每起飛一個架次能偵察96萬平方公裏,危害極大。蘇聯曾用飛機撞下一架U2,但從未成功擊落過。

  中國空軍總結經驗後發現,U-2偵察機進入大陸必經過南昌,這應該是航線的一個關鍵點。1962年8月27日,地空導彈第二營在長沙至南昌間設下埋伏,並派南京的一個轟炸機大隊轉場到南昌。9月9日,U-2果然來犯,被二營發射的3枚導彈擊落。

  U-2偵察機也學乖了,通過電子偵察,他們了解到中國空軍薩姆-II導彈的工作頻率,裝上了電子預警係統,導彈來襲時發出警報,讓飛行員能及時駕機躲避。

  經過多次攔截失敗後,空軍發現U-2偵察機通常在薩姆-II製導雷達天線開啟20秒後進行躲避,地空導彈部隊斷定U-2從接收到信號到反應的時間就是20秒。地空導彈部隊決定將開啟製導雷達的距離由距目標75公裏壓縮到43到45公裏,還將發射導彈的14個動作分時段完成,提高發射速度。

  1963年10月29日,U-2再次被擊落;1964年7月7日,第三次被擊落;1965年1月10日,第一次夜間擊落U-2,這也是中國地空導彈部隊第一次在夜間擊落飛機。

  “導彈打遊擊”的戰果引起了毛澤東的關注,1964年7月23日,毛澤東親自接見了戰功卓著的地空導彈兵第二營全體官兵。

  1954年至1969年,在防空戰鬥中,空軍共擊落敵機90架,擊傷177架。空軍堅決執行國家積極防禦的戰略方針,堅守不出國境、不入公海的作戰原則,捍衛祖國領空。

  在這一時期,空軍除了航空兵、地麵防空兵外,其他戰略軍種及各項戰鬥保障也開始全麵發展,如空降兵、通信兵、氣象保障、領航保障等等,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戰備體係。

  裝備:攻防兼備的前提

  2008年9月10日夜,斯裏蘭卡上空,猛虎組織成員手拿GPS,駕駛小型運動飛機,帶著手榴彈,飛到首都科倫坡上空投擲炸彈,爆炸聲劃破夜空,損失雖然不大,但大家都不知道下次會從天上掉下什麽,而且這樣的空襲已經不止一次了。

  這種飛機小,能在幾十米的高度貼著樹梢飛,不易被軍用雷達發現,斯裏蘭卡空軍無奈之下,最終決定用從中國進口的殲七追擊,並隨後將其擊落。按各國空軍作戰常規,速度越慢、飛得越低的小飛機,越難被高速飛行的戰鬥機所擊落,而殲七發射導彈時要保持500公裏/小時的速度,小飛機速度一般在100公裏/小時左右,何況在400米高度發射導彈也是很危險的,如果導彈的尾煙被發動機吸入,造成發動機熄火,飛機將直接墜毀。

  有軍事專家對這段不曾廣泛公開的故事解讀說,恐怖分子以後都用這種小飛機襲擊也說不定,但可以用殲七對其進行打擊。

  殲七是中國根據蘇聯1961年轉讓的米格21F-13自行仿造研製的戰鬥機,上世紀80年代開始裝備中國部隊。2009年10月1日國慶閱兵時,經過信息化改進的殲七GB最後一次出場,它將在未來幾年被更新型的戰機所取代。而作為空中梯隊的帶隊長機,空警-2000帶領殲七及其他戰機飛行。這是一個空中指揮所,有了它,戰鬥編隊將看得更遠更準,反應更快,在超視距空戰中作用更大。據公開報道表明,軍方已承認空警-2000背上的“大盤子”是相控陣雷達,相當於蜻蜓的複眼,就是無數個小雷達集中在一起,實現360度掃描,沒有間隔死角,屬世界比較先進的水平。

  預警機帶隊,這是一個很強的信號,空軍的戰鬥不再光依賴戰鬥機的性能,在它們的背後將有一個龐大的作戰係統在運轉,這個係統決定空戰的方式和成敗。

  從買飛機到仿製飛機,再到自行設計研製飛機,中國空軍的裝備在不斷地更新越級,隨著這種提升,中國空軍的戰略職能也將不斷地發生改變。

  臨空轟炸這種作戰方式,在我國空軍一直沿用到上世紀末。這種飛臨目標上空投彈的方式,美軍在越戰後就放棄了。我國之所以沿用,就是因為裝備跟不上。隨著殲七、蘇-30、轟六D等空中武器發射平台加入我國空軍裝備序列中,落後的作戰方式也自然被淘汰。

  中國空軍副司令員何為榮在央視節目中透露,國產第四代戰鬥機正處於緊鑼密鼓的研製過程中,即將進行首飛,首飛之後馬上進入試飛階段,根據目前的情況,國產第四代戰鬥機將在8到10年後即可裝備部隊。

  這是一個讓很多國內軍事發燒友們振奮的消息,完全國產化的殲十的出現,被認為是中國在自行研製先進戰機方麵的一大進步,這將是一個飛躍,畢竟現在隻有美國和俄羅斯在研製第四代戰機,已服役或處於研製過程中的第四代戰鬥機隻有美國F-22、F-35和俄羅斯的T-50。

  何為榮說,空軍未來將重點發展四個方麵的能力:偵察預警、空中打擊、戰略投送和防空反導,這將是理想中的攻防兼備型空軍的必備能力。

  “搞出很炫的理論沒用,比如要一日千裏,沒有大型運輸機,就達不到。空軍是不是攻防兼備不是說出來的,主要看主力裝備是什麽”。中國航空博物館研究員張維對《中國新聞周刊》記者說,“最近十年,是我國空軍裝備的大發展時期。隨著大批先進作戰武器裝備的完成,新的理論也在形成。目前我國空軍向攻防兼備發展,達到了一定能力,但還是一支區域性的空軍,還不是全球性的。”★

  (本文部分內容參考了《當代中國空軍》《中國人民解放軍六十年大事記》等著作,實習生房一盟對此文亦有貢獻)
【編輯:成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