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曆史回憶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zt 中國航母橫空出世前夕:雙發新艦載機絕對強悍

(2009-10-17 19:52:57) 下一個
zt 中國航母橫空出世前夕:雙發新艦載機絕對強悍!

(2009-10-16 08:36:09)



中國海軍近年來通過引進俄羅斯海軍的幾艘報廢和未完工的航母,為中國海軍的未來航母建造之前已經作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可是除了在製造航母本身需要克服的幾大技術障礙外,在艦載機的選型上也存在的一些問題。在這方麵很多熱心朋友提出讓中國的第一款三代教練機L-15戰機作為首選;其次就是國產殲十戰機改型上艦;還有人提出幹脆從俄羅斯引進蘇-33艦載機。在網上甚至流傳哪個俄羅斯的蘇-33戰機明天就會飛來中國。不過看看2008年現在老瓦的改裝圖片,看來老瓦作為中國第一艘航母訓練艦的可能性是比較大。那麽在中國空軍的現役飛機中有誰將成為航母艦載機呢?中國海軍航母到底需要裝備那種重量級的航母艦載戰鬥機呢?對於這個沒有馬就選馬鞍的問題可能有些打提前量,可是今天的預測就是為明天的中國海軍的航母艦隊打基礎。

Ⅰ、中國海軍造航母、重型航母非首選:

1、依照筆者的分析判斷,中國未來的第一艘航母還是以中型規模的航母為首選。這主要是因為中國海軍的未來航母,是中國海軍的曆史上第一次擁有可以進行外海遠洋作戰的海上打擊編隊的指揮中心。而在航母建造方麵中國海軍現在無論是在使用經驗和資金投入,以及在航母編隊的作戰編隊的整合都不能與美俄等世界海洋軍事強國比拚。從前蘇聯三代航母的發展曆程可以看出,前蘇聯是在研製成功莫斯科級直升機母艦和基輔級輕型航母兩代準航母後,才開始研製 第比利斯 級航母的,而瓦格良號正是作為該級艦而設計的。因此中國海軍跨越中型航母而直接裝備像瓦格良號這樣的重型航母而是不可取的。相比之下不管是為了解決南沙群島歸屬問題還是台灣回歸問題以及中國和日本未來可能在中國東海發生的海上軍事對峙,中型航母編隊將成為中國海軍最合適裝備的首選。可是現在看來中國海軍將不會走前蘇聯和軍的航母建設之路;中國海軍既不會選用泰國海軍的輕型航母、也不會像印度海軍那樣改裝別國使用過的直升機母艦作為航母。

2、按照當今世界海軍約定俗成的航空母艦分類法,滿載排水量在6萬噸以上的為大型,處於3~6萬噸的為中型,在3萬噸以下的則為小型。如果嚴格依據這種分類法采衡量各國海軍現役航母,那麽美國現有的3個級別12艘航空母艦的滿載排水量都在8萬噸以上,全部屬於大型航母;滿載排水量6.75萬噸的俄羅斯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也可勉強歸於大型航母之列。而目前真正屬於中型航母的隻有法國戴高樂號一艘;其餘國家的航空母艦皆為小型。

  有些人認為,大型航空母艦和中型航空母艦隻是噸位與艦體方麵存在著差別,但實際上兩者從設計理念、建造工藝、搭載飛機、武器裝備、動力裝置、作戰能力等諸多方麵都有很大、甚至質的差異。當然,一個國家海軍究竟是發展大型航空母艦,還是研製與建造中小型航空母艦,完全要根據本國的經濟狀況、科技水平、軍事戰略的變化、海洋利益的拓展,以及海軍的使命任務等來決定。

3、其實究竟是大型航空母艦優,還是中型航空母艦好,並非幾句話就能做出評判,彼此有著各自的優缺點。我們可以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麵對比。首先,比較一下搭載和停放飛機的數量。通常大型航空母艦甲板上都設有起飛區、著艦區和停機區,停機區主要用於停放在機庫裏無法容納的其餘飛機。無疑,大型航空母艦的甲板麵積大,停機區麵積相當可觀,因而能停放的飛機數量就相對較多。而這一點,恰恰是中小型航空母艦的軟肋,因為它的甲板麵積太小,無法停放較多數量的飛機。在飛行甲板上停放的飛機能快速、直接地滑入起飛區,迅速投八作戰行動,顯然要比從機庫中通過升降機再提升到甲板表麵的飛機反應更為迅速,參戰率更高。 

其次,比較搭載艦載機的種類。大型航空母艦上不僅搭載艦載機數量多,而且種類全,由此執行任務的類型就多。即航母上有戰鬥/攻擊機、預警機、電子戰飛機、反潛機和反潛直升機等機種,搭載數量70多架,需要時還可增加80~90架以上。而法國戴高樂號航母上的機種較少,隻有陣風戰鬥機、鷹眼預警機和直升機等三個機種。由此可見,大型航母的艦載機幾乎可擔負現代海戰的所有作戰任務,而中型航母則因機種有限,導致其執行任務類型和能力均非常有限。

  再次,比較攻擊力。計算表明,隨著現代水麵戰艦的防空抗擊和幹擾能力的不斷提高,加之艦載攻擊飛機及導彈可能產生的故障增加等因素,對一艘大型艦艇實施反艦導彈攻擊時,至少應發射6~8枚反艦導彈。如果對方是一支擁有 10艘以上水麵艦艇和潛艇所組成的編隊,那麽攻擊機至少應攜帶60~80枚反艦導彈;如果1架攻擊機能夠攜帶2~4枚反艦導彈,則航母上應配有35~40 架以上攻擊機。從分析計算看,隻有大型航空母艦才能夠完成突擊一定規模的對方海上編隊的作戰任務,而戴高樂號中型航母上總共才有約30架左右陣風 戰鬥,攻擊機,一旦從中再分出部分用來擔負空中作戰,將很難完成突擊對方編隊的作戰任務。

  其四,比較價格。一般來說,1艘滿載排水量9萬噸以上的大型航空母艦的造價,大約是1艘滿載排水量4萬噸左右的中型航空母艦造價的3倍。進八21世紀以來,隨著物價的急劇增長及科技水平的提高,航空母艦的研製與建造費用也在節節攀升。大型航空母艦不僅自身建造費用高,如果再考慮編隊內其他艦艇在內的運營期的全部費用,將是中型航空母艦編隊的數倍。但不可否認的是中型航空母艦的長處是建造周期短,適應性好。

  其五,比較生存能力。毫無疑問,大型航空母艦的艦型與體積,決定了它的抗沉性要遠強於中型航空母艦。大型航空母艦不僅艦體大,而且它的裝甲厚,框架堅固,艙室大且多,抗擊對方的導彈及魚雷的襲擊能力均很強;加之,大型航空母艦上一般都配備有一支損管能力較強的隊伍,因此大型航空母艦要比中型航空母艦的抗沉性好。不過,也有很多人士認為,這隻是一對一地進行大、中型航空母艦比較,並不是等價平衡。中型航空母艦雖然體積小、艙室少、裝甲厚度小,但如果3艘中型航空母艦加在一起,綜合效果則不然,總體生存能力大幅度提高。應該說,3艘中型航空母艦的分散部署,要比1艘大型航空母艦受重創的機會小得多。

其六,比較適應性。大型航空母艦的主要威脅來自潛艇,航空母艦上雖然也攜帶一些反潛飛機,但受到數量限製,其作戰能力大打折扣。如美國尼米茲級航空母艦上僅攜帶有6架S一3B海盜反潛機,數量和作戰半徑有限,而敵潛艇活動海域廣闊,所以難以對其實施有效的搜尋與攻擊。特別是近年采各國岸基高性能作戰飛機和預警機陸續裝備服役,使得航空母艦艦載機原有的性能優勢受到了巨大的挑戰。相比之下,多艘中型航空母艦搜尋和探測對方潛艇的幾率就要高許多。  

此外,大型航空母艦多為核動力,而中型航空母艦更偏好常規動力(戴高樂號除外),通常核動力航空母艦的全壽期維修保養費用遠比一艘中型常規動力航空母艦要高得多。再者,大型航空母艦因為體積太大,吃水太深,導致它進出港或通過各地的海峽水道時將有很大的局限,而中型航空母艦受的限製就要少很多。

  雖然大型航空母艦在搭載飛機數量和種類、攻擊力、生存能力、適應性等方麵占優,但中型航母也具有建造相對容易、價格相對低廉的優點,而且對於像中國這樣在目前不追求全球海洋利益的國家來說,中型航母已經能夠滿足需求。

Ⅱ、中國未來航母戰鬥機的選擇:

以中國海軍艦隊的實力目前中國海軍尚屬於黃水海軍範疇,即使明天中國重新成為海上軍事大國,但是和美俄等世界海上軍事強國相比還是有相當大的差距。一個由中型航母組成的海上航母編隊是中國重新成為海上軍事大國的象征,而中型航空母艦是不可能裝備重型艦載機的;而擁有大型航母組成的海上航母編隊則是中國成為世界海上軍事強國國的象征,而大型航空母艦是不可能不裝備重型艦載機。

1、 如果我們假設中國海軍未來航母選擇的是中型航母,那麽受航母本身的飛行甲板的使用麵積限製,同時為了便於飛機在航空母艦上存放和搬運。中國海軍不可能和美國海軍的大型航母比拚,在艦載機的種類上不可能作到麵麵俱到。隻能選擇滿足航母海上作戰的基本需要。

在艦載預警機、反潛機的選擇上中國海軍的未來航母可能以直升機為飛行平台;而在戰鬥/攻擊機的選型上留給中國海軍的選擇可能都不得不受到一些限製。所以在戰鬥/攻擊機的選擇上,中國海軍不可能走美國海軍現役大型航母戰機配備的模式;而很有可能參照俄羅斯海軍、法國海軍在中型航母主力戰機配備的現有模式。既隻有一種承擔空空、空地、空海作戰任務的主力戰鬥/攻擊機作為艦載機。

2、既然中國海軍未來裝備的的航母是二十一世紀的航母,那麽其上裝備的艦載機最少也必須是三代以上戰機,而且選擇的艦載機具備以下特點:

⑴、由於艦載機的載體航空母艦本身的飛行甲板的使用麵積有限,為了便於飛機在航空母艦上存放和搬運。中國未來的艦載機翼展8米以內/(外翼段折疊)11 米,機長在15米以內,機高在5.00米以內。飛機空重在12噸左右,飛機最大起飛重量在20噸以內,飛機最大載彈量在7000公斤以內。

⑵、作為一種能夠執行廣泛範圍短程和遠程作戰任務,包括對地(海)上攻擊、空中防禦、空中對抗和偵察任務的中型艦載機。要求它裝備兩部單台最大加力在 150千牛以上、推重比為8.5以上大推力矢量控製渦扇航空發動機。隻有給它安裝一顆這樣強壯的心髒,它才能夠具備完成上述作戰任務的能力。同時作到飛機的最大平飛速度(高空)M2.0以上,(低空)M1.1以上;飛機作戰半徑(對地、對海作戰), 1000公裏以上、(遠程空對空截擊) 1500公裏以上。

⑶、對於二十一世紀的先進戰機選擇有源相控陣雷達AESA看來是一個正確的選擇。AESA是一個敏捷的固態雷達,其性能遠遠超過其前輩,即機械掃描雷達。 AESA是一個電子控製的天線陣列,它擁有遠遠快於機械掃描雷達的掃描速度和目標跟蹤速度。飛行員看到的將是AESA更大的覆蓋範圍和同時完成多項任務的能力。雷達通過資源管理係統,自動減少駕駛員的常規工作量,並且能在大工作量的情況下支持多項任務。中國隻能走自力更生的研製道路,並在不遠的將來生產出中國安裝在戰鬥機上的有源相控陣雷達。

⑷、由於在飛機上安裝有源相控陣雷達係統。在空對麵作戰行動中,雷達係統具有合成孔徑雷達的地麵測繪功能,以及對艦船的識別功能。在空對空作戰行動中,雷達係統可進行信號搜索、被動搜索和多目標、超視距跟蹤和瞄準,在1秒鍾對單一目標掃描15次。在這些航電係統中的光電瞄準係統。該係統的核心是一個第三代凝視型前視紅外探測器,可以對遠距目標進行精確的探測和識別。整個EOTS具有高分辨率成像、自動跟蹤、紅外搜索和跟蹤、激光指示及測距、激光點跟蹤等功能,是對機載火控雷達的有力補充。

Ⅲ、中國航母闖大洋、雙發殲十艦載機機.

1、中國的未來艦載機即使達到以上的裝備水平,和世界空軍第四代戰機具備的:隱身功能、高度機動性和敏捷性、可進行超音速巡航、有效載重大、航程遠的特點還是有一定差距的。這樣看來中國空軍目前裝備的和投入現役飛機裏沒有一種具備航母艦載機條件的飛機。

現在有可能成為中國航母艦載機的一種是俄羅斯人極力向中國推薦的蘇-33重型戰機,這就是所謂的外購軍機道路;另外兩種種就是中國空軍現在批量裝備的殲十A、殲十一B戰機。

我們可以對照中國未來艦載機標準對這三種戰機進行比較。

2、由於艦載機處於高海情、高溫或低溫、強風和鹽霧腐蝕和極為有限的航母甲板空間等惡劣的使用環境中,所以在艦載機上艦主要考慮以下特殊設計要求: 

  (1)良好的晝夜全天候艦上起降性能; 

  (2)加強的起落架和機體結構及防腐措施; 

 (3)用於艦上起降的專門機載設備或係統; 

 (4)在甲板上具有良好的操縱品質並與支援設備兼容; 

 (5)具備較高的可靠性並在空間緊張的飛行甲板上和機庫內易於維護。

㈠俄羅斯海軍蘇-33艦載機:

   蘇-33是俄海軍的核心艦載作戰飛機,目前隻在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 航空母艦部署了一個中隊(18架),在美國海軍F-14戰鬥機於今年6月退役後,蘇-33已成為世界上唯一的現役重型艦載戰鬥機。該機是以蘇-27陸基製空戰鬥機為基礎研製的,雖然自重高達33噸,但其空戰靈活性卻勝過小得多的米格-29戰鬥機。該機可同時攜帶8噸多的各類製導武器,執行奪取製空權、反艦及壓製地麵目標等任務,至少6架蘇-33艦載機就足以守住以航母為中心的周邊400-500公裏區域內的絕對製空權。 

⑴、 座艙設備

  和F/A-18E/F等新一批次的西方改進型艦載機相比,蘇-33的座艙是原始與落後的,但也有自己的特色。蘇-33座艙顯示係統比蘇 -27有所改進,換裝了改進型的平視顯示器,可以顯示導航、瞄準、飛行姿態信息和雷達/紅外探測係統的信號。座艙內部的飛行儀表仍然是常規儀表,右上角的單色多功能顯示器可以顯示雷達和紅外係統得到的信號圖形。

  蘇- 33上采用的頭盔瞄準具是通過頭盔上表麵的紅外發光二極管和座艙內的光敏元件進行定位。瞄準具為單目簡單光環式,隻能顯示簡單的瞄準和鎖定信號。機上紅外格鬥導彈導引頭可以隨動於頭盔瞄準具,采用頭盔瞄準具擴大了蘇-33在近距離格鬥時的導彈離軸發射範圍。在對海上目標作戰時可以控製Kh-41導彈對驅逐艦以上規格的水麵目標進行攻擊

  蘇-33的雷達和主要電子係統與蘇-27基本相同,雷達采用了蘇-27上N001雷達的改進型,提高了雷達對水麵目標的探測能力。與美國同類飛機裝備的雷達相比較,蘇-33采用的N001雷達對空作戰模式少,隻具有簡單的對海作戰模式,在對空作戰中可以使用中程空空導彈進行攔截作戰或者使用短距導彈。 蘇-33的光電探測裝置與蘇-27采用同樣的結構,因為機頭左側安裝了伸縮式空中加油管,蘇-33的光電探測裝置偏向右側。由光電二極管組成的紅外接收係統可以探測距離60千米內的尾後目標,對目標迎頭發現距離不超過20千米。激光測距儀的最大有效作用距離為7千米。

  蘇-33的電子對抗係統由SPO-15LM全向雷達告警接收機控製的主動幹擾機和誘餌彈投放器組成。全向雷達告警接收機可在360度範圍內探測大部分頻率上的脈衝雷達和頻率捷變雷達,在座艙內顯示輻射信號的類型並且由飛行員控製投放誘餌彈,機上采用的主動幹擾機和在機翼翼尖處外掛的主動式電子幹擾吊艙,可用連續波或者脈衝的方式進行雜波幹擾和地形反射幹擾。如果在擔負伴隨幹擾任務時,機翼下的掛點還可以掛裝吊艙式電磁幹擾係統。

  在飛行控製係統和飛行性能方麵,蘇-33仍采用了蘇-27上的模擬式電傳係統。電傳操縱係統和前翼的使用使蘇-33的敏捷性有所提高,飛機操縱更加輕巧靈活。這意味著,蘇-33具有與蘇-27相似的空戰能力。但由於沒有采用先進的數字式電傳係統,所以在這方麵,蘇-33又是遠落後於西方新型艦載戰鬥機的。

  總體上看,蘇-33的顯示係統和人機工程設計方麵與蘇-27相差不大,整體光電係統要落後於F/A-18E/F等新型號艦載戰鬥機。

⑵、 武器係統

  蘇-33的固定武器為1門帶彈1 50發的30毫米GSh一301航炮。在執行艦隊防空作戰任務時,蘇-33主要依靠導彈武器係統進行空中作戰,在空空導彈方麵,蘇-33可以使用R-27中距離空空導彈和R-73近距離格鬥空空導彈。由於目前的機型不能使用R-77,使得蘇-33的中遠程空戰能力不如F/A-18E/F等西方新型艦載戰鬥機。

  在對海攻擊武器方麵,蘇-33可以使用新型的Kh-41大型超音速反艦導彈。最大射程可達250千米的Kh-41是海軍著名的3M-80超音速導彈的空射改進型,具有很強的突防能力和抗幹擾能力,大裝藥量的彈頭單發命中就可以對大型軍艦造成嚴重破壞。蘇-33還可以使用各種口徑的火箭彈和航空炸彈,具有一定的對地(海)攻擊能力。

  光從配備的武器上來說,蘇-33在許多方麵都不如F/A-18E/F、陣風等新一代艦載戰鬥機,無論是空戰用的空空導彈還是對海攻擊武器,無論性能還是數量,或是多目標交戰能力都不如西方。

⑶武器配備

  原來蘇-33外掛載荷雖然達到了6500千克,但在航空母艦上采用滑橇甲板起飛的最大重量應該隻是略超過26噸,如果海上氣候條件惡劣的時候起飛重量還要降低。如果以26噸的起飛重量來計算,蘇-33在帶有60%燃料的條件下,隻能外掛2000千克左右的載荷,這個重量隻能是基本空戰所用的8 枚空空導彈的重量。 另外在對海作戰中,雖然可以使用Kh-41反艦導彈,不過以蘇-33的掛點強度和對飛機起飛性能的影響程度看,也隻能在蘇- 33機身進氣道之間的掛點帶1枚導彈,其他對地(海)攻擊武器的使用也都要受到外掛的限製。綜合起來可以認為,蘇-33目前的作戰用途仍然局限在對海上編隊的空中防禦上,遠距離對地(海)攻擊能力並不出色。現在俄羅斯在役的蘇-33還不能被稱為真正的多用途戰鬥機。蘇-33與規格比較小的 米格-29K相比,在對空作戰能力上占優,但是在對地(海)攻擊能力上卻並沒有優勢,這也是蘇-33存在的最大弱點。從某種程度上講,這個問題不解決,搭載以蘇-33為主要載機的航母編隊的對陸攻擊能力會嚴重縮水,航母戰鬥群就成為純製空型的作戰編隊,這不符合遠洋海軍由海對陸的作戰模式。

㈡、中國空軍殲十戰機的一般性能簡介:

1、  殲十是中國自主研製的第一款國產三代戰機,殲十A戰機已經達到世界空軍第三代戰鬥機的要求。殲十戰機的最大航程2500千米、作戰半徑1100千米。在懸掛兩個副油箱的情況下載油量不超過5噸,戰機最大載彈量為七噸。正常起飛重量11070公斤、最大起飛重量19277公斤。飛機推重比1.13左右。

    據推測殲-10為放寬靜穩度設計,並采用四餘度電傳飛行控製係統。這是中國戰鬥機首次采用這種當前最先進的飛行控製係統。殲-10裝備的雷達方麵,預計將采用國產脈衝多普勒JL-10雷達,搜索距離100千米~130千米,攻擊距離80千米~90千米,可同時跟蹤10個目標,並選定其中4個加以鎖定摧毀。

2、  殲十戰機引擎選用的是強勁且省油的從俄羅斯引進AL-31FN渦扇航空發動機,單台靜推力77千牛,加力推力可達122.6千牛。它為殲-10在空戰中發揮高超性能提供了有力支持,使其無論是在高速、大爬升率飛行,還是在大過載機動時都勿須擔心發動機停車。加之殲-10具有容積達 5000升的內置油箱,這雖然比加兩個保形油箱的F-16要少700升,但戰機仍能夠在攜帶較大載荷的情況上達到一個理想的作戰半徑。對殲十戰機正確的定義應該是:一款外型不錯、航電、雷達係統先進、近程空中格鬥優秀、遠程空中攔截作戰能力較強的以製空作戰為主要作戰任務的優秀戰機.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f12a2b0100ff5y.html?tj=1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