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曆史回憶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zt 解放軍通信抗幹擾裝備已涵蓋主要軍用通信頻段

(2009-10-15 00:03:43) 下一個
zt 解放軍通信抗幹擾裝備已涵蓋主要軍用通信頻段
2009年10月15日 09:33

來源:解放軍報 選稿:黃駿



資料圖:參加國慶閱兵的我軍新型機動雷達

  ●信息化戰場上,通信抗幹擾不僅是保障通信暢通的充分條件,而且被賦予了防禦作戰的新功能。

  ●使用通信抗幹擾裝備時,一定要切記對抗幹擾參數進行統一的戰場管控,特別對跳頻通信裝備更是如此。外軍在信息化戰爭中的慘痛教訓表明:如果沒有統一的跳頻參數戰場管控,就會出現你也跳,我也跳,大家都在跳,最後亂了套,該互通的通不了,不該互通的亂通,並且互擾嚴重,抗幹擾能力和組網效率大大降低。這既是頂層設計問題,又是組織運用問題。

  ●通信抗幹擾技術未來發展的重點是多維空間的廣義抗幹擾,其中研究抗動態幹擾、抗靈巧幹擾等新技術,提高多層電子防禦能力和智能抗幹擾水平又成為前沿中的前沿。

  要點提示

  新聞背景前不久,我軍舉行了“跨越-2009” 跨區實兵係列演習,其規模之大、行程之遠、裝備之精,在我軍曆史上尚屬首次。各媒體對此爭相報道,新聞中時常出現“複雜電磁環境下通信抗幹擾能力”一詞。那麽,什麽是複雜電磁環境?通信抗幹擾與複雜電磁環境和未來的信息作戰是什麽關係?帶著這些疑問,我們特意采訪了通信抗幹擾專家。



  電磁攻擊黑雲壓城

  你的“盾牌”夠堅實嗎?

  ——專訪總參某研究所研究員、通信抗幹擾專家

  問:“跨越-2009”烽煙散去,作為通信抗幹擾領域的專家,您怎麽看這次演習呢?

  答:我認為,“跨越-2009”是一場近似信息化條件下的全域作戰演練,涵蓋了遠程機動能力、情報獲取能力、指揮控製能力、態勢感知能力、火力打擊能力以及綜合保障能力等多個領域。我們在電視上看見的畫麵主要是其有形的一麵,而其無形的一麵同樣也如影相隨,那就是複雜電磁環境中的作戰能力。

  問:如何理解通常所說的“複雜電磁環境”?

  答:複雜電磁環境是指在一定的空域、時域、頻域和功率域上,多種電磁信號同時存在,對武器裝備運用和作戰行動產生一定影響的電磁環境。可以從定量上,將複雜電磁環境劃分成若幹個等級。構成複雜電磁環境的要素有很多,比如:人為有意電磁幹擾、人為無意電磁幹擾、工業幹擾和自然幹擾等。有資料顯示,在一個師部署的麵積3000平方公裏地域內僅無線電台就可達3000餘部,一個集團軍有上萬部之多,再加上其他軍民用電子設備的電磁輻射,戰時還有敵方幹擾,可見現代戰場形成的電磁環境是相當複雜的。

  問:麵對複雜電磁環境,通信抗幹擾到底有多重要?

  答:未來信息作戰的核心是信息製勝,首先就是要保證信息的暢通,麵對複雜電磁環境尤其是敵方的電子進攻,通信抗幹擾無疑是起了一個“盾牌” 的作用,可以保護通信指揮和武器裝備間的信息傳輸不受幹擾,或降低幹擾的影響。可見,通信抗幹擾不僅是保障通信,而且賦予了防禦作戰的功能,這是軍事通信區別於民用通信的一個重要標誌,已經成為體現軍隊戰鬥力的一個新的競賽場和武器裝備發展的前沿研究領域。20世紀中後期的幾場現代局部戰爭,尤其是科索沃戰爭和伊拉克戰爭,無不說明了一個道理,誰不重視電磁空間的鬥爭準備,誰就會喪失戰爭的主動權。

  問:通信抗幹擾最早登上戰爭舞台是什麽時候?

  答:通信抗幹擾的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典型的戰例是1914年英、德兩國在地中海展開的一場海戰中的通信電子戰行動,德艦向英艦發射了與英艦無線電通信頻率相同的噪聲幹擾,英方多次人工改變通信頻率企圖避開幹擾,從此拉開了人類曆史上通信幹擾和抗幹擾的序幕。到了1991年海灣戰爭,電子戰運用的規模和層次達到了空前的程度,對戰爭的進程和結局產生了重大影響,各國軍隊也從此對通信抗幹擾在現代戰爭中的作用地位有了更為清醒的認識。

  問:目前國際上通信抗幹擾技術的水平如何?

  答:在“一戰”之後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世界一些國家主要采用手動改頻或人工加大功率等抗幹擾手段。後來逐步出現了技術抗幹擾手段,尤其是上世紀60~70年代出現擴展頻譜通信理論以後,加上新技術、新器件的應用,通信抗幹擾技術及其裝備開始得到發展和應用。時至今日,不少軍事強國已實現了時域、頻域、空域、功率域、速度域、網絡域等多維空間的通信抗幹擾,其裝備已覆蓋了所有戰術、戰役和戰略無線通信,甚至有的通信平台都具備了抗幹擾能力。據報道,目前國際上抗幹擾能力較強的裝備是美軍的受保護衛星通信係統,如:“軍事星(MILSTAR)係統”、“先進極高頻(AEHF)衛星通信係統”等。

  問:能簡單介紹一下我軍通信抗幹擾發展的情況嗎?

  答:我軍通信抗幹擾經曆了一個從無到有、逐步完善的過程,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較快。從技術研究和裝備建設上,最早起始於上世紀80年代初,經過數十年的拚搏努力、自主研發,目前通信抗幹擾裝備已涵蓋了主要軍用通信頻段,手段多樣,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並且進一步深化到通信電子防禦體係的構建。在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上,先後建立了全軍相應的專業方向的研究中心、博士點與碩士點以及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定期為部隊舉辦“通信抗幹擾組織運用培訓班”,形成了較完善的通信抗幹擾學科體係和人才培養體係。

  問:隨著一些通信抗幹擾新裝備陸續配發部隊,您對基層部隊在使用這些新裝備過程中有什麽建議?

  答:這裏有一個誤區,有些人認為部隊有了通信抗幹擾新裝備,就等於通信抗幹擾能力提高了。其實不然,至少需要有兩個前提條件,一是通信抗幹擾技術體製要統一發展,否則就容易出現單裝抗幹擾能力提高了,但協同互通能力卻降低了,這與信息化條件下諸軍兵種聯合作戰的需求相悖,很多國家在這上麵都有深刻的教訓。當然,這屬於頂層設計問題。二是要求對通信抗幹擾參數進行統一的戰場管控,特別是跳頻通信裝備更是如此。外軍有不少戰爭中的慘痛教訓表明:如果沒有統一的跳頻參數戰場管控,就會出現你也跳,我也跳,大家都在跳,最後亂了套,該互通的通不了,不該互通的亂通,並且互擾嚴重,抗幹擾能力和組網效率大大降低。這既是頂層設計問題,又是組織運用問題。

  問:請您再介紹一下未來通信抗幹擾技術的發展前景。

  答:如果把電磁幹擾當做“矛”,那抗幹擾就是“盾”。實際上,沒有無堅不摧的矛,也沒有攻克不了的盾,隻要世界上存在戰爭威脅,那麽電磁幹擾和抗幹擾都不會有止境,都會在戰爭中不斷發展,可謂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這是軍隊建設的一個永恒課題。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為了應對電磁幹擾和電子偵察技術發展帶來的威脅,需要發展多維空間的廣義抗幹擾,建立和完善通信電子防禦體係,重點研究抗動態幹擾、抗靈巧幹擾等技術,提高多層電子防禦能力和智能抗幹擾水平。同時,要逐步解決通信抗幹擾與所需帶寬資源的矛盾。另外,現在大家講的通信抗幹擾一般多指無線通信,但有線通信抗幹擾問題也值得研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