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曆史回憶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zt 紅四方麵軍-----湮沒在黃沙裏的紅星

(2009-09-18 07:52:29) 下一個
zt 紅四方麵軍-----湮沒在黃沙裏的紅星

http://www.balujun.cn/thread-148-1-1.html

紅四方麵軍各階段序列

一。紅四方麵軍成立時的序列(一九三一年十一月七日)



紅四方麵軍:

徐向前任總指揮,陳昌浩任政委。

轄四軍、二十五軍,共三萬多人。

四軍無軍部,歸方麵軍總部直接指揮,共三個師。

十師師長倪誌亮,政治委員甘元景,轄第二十八、二十九、三十團;

十一師師長王樹聲,政治委員甘濟時,轄第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團;

十二師師長陳賡,政治委員劉杞,轄第三十四、三十五、三十六團;

彭楊軍政幹部學校直屬方麵軍總部。

二十五軍是十月間在麻埠成立的,在皖西活動。軍長曠繼勳,政治委員王平章。

轄七十三師,師長劉英,政治委員吳煥先,下轄第二一七、二一八、二一九團。

另有七十四、七十五兩師,尚待組建中。

二。川陝革命根據地時期的序列

最高軍事領導機構為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

主席張國燾,副主席陳昌浩、徐向前,參謀長曾中生。

下設紅四方麵軍總指揮部、總政治部。

總指揮徐向前,政治委員陳昌浩,副總指揮王樹聲,總政治部主任陳昌浩兼,副主任傅鍾、曾傳六。

方麵軍直轄機關和部隊有參謀處(主任舒玉章)、總經理部(即後勤部,主任鄭義齋)、總醫院(院長蘇井觀)和警衛一團、二團、婦女獨立營等單位。

彭楊學校直屬軍委領導,校長倪誌亮。

以十師為基礎,擴編為第四軍。軍長王宏坤,政治委員周純全,政治部主任徐立清(後為洪學智)。

二。川陝革命根據地時期的序列

最高軍事領導機構為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

主席張國燾,副主席陳昌浩、徐向前,參謀長曾中生。

下設紅四方麵軍總指揮部、總政治部。

總指揮徐向前,政治委員陳昌浩,副總指揮王樹聲,總政治部主任陳昌浩兼,副主任傅鍾、曾傳六。

方麵軍直轄機關和部隊有參謀處(主任舒玉章)、總經理部(即後勤部,主任鄭義齋)、總醫院(院長蘇井觀)和警衛一團、二團、婦女獨立營等單位。

彭楊學校直屬軍委領導,校長倪誌亮。

以十師為基礎,擴編為第四軍。軍長王宏坤,政治委員周純全,政治部主任徐立清(後為洪學智)。

轄十師(師長汪乃貴,政治委員甘良友)、十一師(師長陳再道,政治委員葉成煥)、十二師(師長張才幹,政治委員徐長勳),共八個團。

以十二師為基礎,擴編為第九軍。軍長何畏(抗日戰爭初期叛變,投降國民黨),政治委員詹才芳,副軍長許世友,參謀主任王學禮,政治部主任王新亭。

轄二十五師(師長許世友兼,政治委員陳海鬆)、二十七師(師長王學禮兼,政治委員梅華樊),暫缺二十六師,共六個團。

以十一師為基礎,擴編為第三十軍。軍長餘天雲,政治委員李先念,參謀主任文建武,政治部主任張成台(後為李天煥)。

轄八十八師(師長汪烈山,政治委員王建安)、八—卜九師¨幣長柴洪儒,政治委員杜義德),九十師(師長鄒洪盛,政治委員程世才),共八個團。

以七十三師為基礎,擴編為第三十一軍。軍長王樹聲[兼],政治委員張廣才,政治部主任黃超。

轄九十一師(師長朱德崇,政治委員林安英,副師長王友鈞),九十二師(師長陳友壽,政治委員楊朝禮)、九十三師(師長葉道智,政治委員王德安),共七個團。

三。與二方麵軍回合後序列

共五個軍四萬餘人。編製序列如下:

  方麵軍總部:總指揮徐向前,政治委員陳昌浩,副總指揮王樹聲,參謀長李特,政治部主任李卓然,副主任傅鍾、曾傳六,供給部部長兼政委倪誌亮。

  四軍:軍長陳再道,政治委員王宏坤,參謀長張才千,政治部主任劉誌堅。轄十師(師長餘家壽,政委葉道誌)、十一師(師長周世元,政委陳錫聯)、十二師(師長張賢約、政委胡奇才)、獨立師(師長徐應忠、政委高厚友)。各師均直轄營,不設團部。

  五軍:軍長董振堂,政治委員黃超,副軍長羅南輝,參謀長李屏仁,政治部主任楊克明。轄十三師(師長李連祥,政委朱金暢)、十五師(師長郭錫山,政委謝良)。該軍係一九三六年一月間由五軍團與三十三軍合編而成。

  九軍:軍長孫玉清,政治委員陳海鬆,參謀長陳伯稚,政治部主任曾日三。轄二十五師(師長王海清,政委盛修鋒)、 二十六師(師長劉理運,政委楊朝禮)、二十七師 (師長陳家柱,政委李德明,參謀長薑振漢)、教導師(師長張道容,政委易漢文)。各師均直轄營,不設團部。

三十軍:軍長程世才,政治委員李先念,參謀長黃鵠顯,政治部主任李天煥。轄八十八師(師長熊厚發,政委鄭維山,參謀長熊德成,政治部主任徐太先)、八十九師 (師長邵烈坤,政委張文德,參謀長劉雄武,政治部主任裴壽月)。每師三個團,九十師暫缺。

  三十一軍:軍長王樹聲兼,政治委員周純全,參謀長李聚奎,政治部主任王新亭。轄九十一師(師長徐深吉、政委桂幹生)、九十三師(師長柴洪儒、政委葉成煥)。每師三個團,九十二師暫缺。

  三十二軍:軍長羅炳輝,政治委員李幹輝。轄第九十四師、九十六師。

  直轄騎兵師:師長許世友,全師二百餘人。

  抗日救國軍:總指揮王維舟。轄第一路(司令李中芳)第二路(司令李彩雲)、第三路(司令柴中孔)、第六路(司令馬良俊)。

  紅軍大學:校長劉伯承,政治委員何畏,政治部主任張際春,參謀長張宗遜。

  共產主義學校:校長劉希平。

四。西路軍序列

西路軍軍政委員會,委員包括:陳昌浩、徐向前、曾傳六、李特、李卓然(以上五人為常委)、 熊國炳、楊克明、王樹聲、李先念、陳海鬆、鄭義齋。

陳昌浩任軍政委員會主席,徐向前任副主席。

  西路軍的建製和裝備情況如下:

  總指揮:徐向前

  政治委員:陳昌浩

  副總指揮:王樹聲

  參謀長:李 特

  政治部主任:李卓然

  供給部部長:鄭義齋

  衛生部長:蘇井觀

  總部一局局長:郭天民

  二局局長:宋侃夫

  四局局長:杜義德

  政治保衛局局長:曾傳六

五軍:軍長董振堂,政治委員黃超,參謀長李屏仁,政治部主任楊克明。轄十三師(師長葉崇本,政治委員朱金暢)、十四師(師長郭錫三,政治委員謝良)。共四個團,三千餘人,槍一千餘支,平均每槍子彈五發。

  九軍:軍長孫玉清,政治委員陳海鬆,參謀長陳伯稚,政治部主任曾日三。轄二十五師(師長王海清,政治委員楊朝禮)、二十七師(師長陳家柱、政治委員易漢文)。共六個團,六千五百人,槍二千五百支,每槍平均子彈十五發。

  三十軍:軍長程世才,政治委員李先念,參謀長黃鵠顯,政治部主任李天煥。轄八十八師(師長熊厚發、政治委員鄭維山)、八十九師(師長邵烈坤,政治委員張文德)。共六個團,七千人,槍三千二百支,每槍平均子彈二十五發。

  騎兵師:師長董彥俊,政治委員秦賢道。共二百人馬,槍二百支,平均每槍子彈二十五發。

  婦女獨立團:團長王全嬡,政治委員吳富蓮主任華全雙。政治處

  回民支隊:司令員馬良駿(後叛變)。

  全軍共二萬一千八百人。機關、醫院、傷病員及勤雜人員,約占百分之四十左右。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