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曆史回憶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zt“中原大戰”張學良登上了他政治生涯的巔峰

(2009-09-17 00:50:05) 下一個
zt“中原大戰”張學良登上了他政治生涯的巔峰

初掌政權的張學良,在內政和外交上連續辦了幾件大事,繼東北易幟、楊常事件和中東路事件之後,他又辦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武裝調停中原大戰,並由此登上了他政治生涯的巔峰。

百萬大軍在中原開戰

1928 年6月,北伐軍和平接收京津地區後,國民黨內部矛盾日益尖銳。在1929年1月召開的全國編遣會議上,蔣介石以裁軍為手段來削弱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等地方實力派,更加劇了彼此的矛盾。蔣介石憑借雄厚的財力和軍力,在1929年一年之中,先後打敗了李宗仁、馮玉祥、張發奎、唐生智、石友三等諸路軍閥。

閻錫山知道蔣介石的下一個打擊目標就是他,於是決定主動出擊,聯絡已經受到蔣介石打擊的李宗仁和白崇禧領導的桂係、馮玉祥領導的西北軍集團、粵係張發奎以及汪精衛領導的國民黨改組派和謝持為首的西山會議派,醞釀各派聯合起來共同反蔣。一場新軍閥的混戰已如箭在弦上。

首先出招的是閻錫山。1930年3月15日,由馮、閻、李3個集團的57名將領聯名發出反蔣通電,一致擁護閻錫山為中華民國陸海空軍總司令,馮玉祥、李宗仁、張學良為副總司令。閻錫山於4月1日在太原宣誓就職,隨後馮玉祥、李宗仁也分別宣誓就職。閻錫山等發出的反蔣通電,張學良沒有署名,至於閻錫山委任他為副總司令,張學良更認為是無稽之談,根本不予理會。

蔣介石不甘示弱,立刻接招,於4月5日下令免去閻錫山本兼各職,並下達了對閻的通緝令。5月1日,蔣介石在南京舉行討伐閻、馮的誓師大會。5月11日,蔣介石下達總攻擊令,中原大戰正式爆發。雙方投入兵力上百萬,東起山東,西至湖北襄樊,南達湖南,北及河北,戰線綿延數千裏。戰爭初期,反蔣一方處於優勢,先後攻占了濟南、長沙等地。7月,蔣介石進行反攻,雙方互有勝負,一時難決雌雄。

張學良成了香餑餑

形勢的發展讓張學良的地位驟然突出起來。張學良擁有東北軍30萬人,其海軍、空軍實力更是在全國首屈一指。誰贏得了張學良的支持,誰就贏得了這場戰爭!

各方代表雲集沈陽,對張學良進行遊說和拉攏。蔣介石的代表除方本仁、李石曾外,還有吳鐵城、張群等重量級人物。閻錫山先後派出了賈景德、梁汝舟、傅作義等十餘名代表。此外,馮玉祥的代表薛篤弼,石友三的代表門致中,桂係代表何千裏,改組派和西山會議派的代表陳公博也先後抵沈。形形色色,各為其主,搖唇鼓舌,頻頻活動,雙方你方唱罷我登場,好不熱鬧!

在這種形勢下,6月5日,張學良趁東北各要員到沈為他祝壽之機,商議應付時局大計。東北內部出現兩種意見,一種是張作相、張景惠、湯玉麟、汲金純等老派人物,堅持東北中立,不與任何方麵合作,主張保境安民。正如張作相所言:咱們吃高粱米的,哪能鬥得過南蠻子,最好離他們遠遠的。而王樹翰、劉哲、劉尚清、沈鴻烈等人則主張出兵關內,幫助蔣介石,並借機再圖大業。張學良一時舉棋不定,遂決定繼續觀察時局發展,再定進退。

1930年7月,張學良在出席葫蘆島港開工典禮後,去北戴河休養,各派代表又如跟屁蟲似的跟了過來。一時間,本來寧靜幽雅的避暑勝地變成了南北政要們頻繁出入的喧囂場所。

在爭取張學良的工作中,蔣介石的招數比閻錫山、馮玉祥更勝一籌。他除了采取物質收買外,還派遣與張學良關係甚篤的張群、吳鐵成、方本仁等追著張學良打麻將,從沈陽打到葫蘆島,又從葫蘆島打到北戴河。本來,張學良強調,咱們打的是衛生麻將,不談國事。但張群幾個人卻在嘻嘻哈哈中打起了政治麻將。出了一張九萬,就說,這是蔣總司令給你的;出了個一餅,就說,這是閻錫山給你的,畫餅充饑。

6月21日,蔣介石加大了籌碼,以國民政府名義任命張學良為陸海空軍副司令,並專程派張群將委任狀及大印送到沈陽,勸張學良立即出兵入關。但張學良以德薄才庸為由拒絕,對出兵助蔣一事也不做肯定的答複。

盡管張學良一再奉勸各方息爭,但其內心是有傾向性的。隨著戰爭形勢的發展,張學良也悄悄地打下了助蔣的腹稿。在張群、吳鐵城等人的不斷勸促下,張學良口頭答應,如蔣軍能將濟南攻下,東北軍即可出兵。張群等立即將這一喜訊報告南京。蔣介石聞訊如同撈到了救命稻草,立刻傾全力向濟南進攻。張群對張學良說: 蔣公信了你的話,已把全部力量都投到了濟南,你要是說話不算,可要了蔣公的命了。張學良微微一笑,說:等打下濟南再說吧。

十萬東北軍入關

1930年9月1日,閻錫山宣布另成立國民政府,親任國府主席,並於9月9日9時9分,在中南海懷仁堂宣誓就職。4個9,閻錫山認為這個時間太吉利了。然而9天後,張學良一紙電文就把閻錫山的美夢嚇醒了,所以有人挖苦說:閻錫山四九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從個人關係上來講,張學良與蔣介石、閻錫山沒有遠近親疏。支持誰,完全出於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利益的考慮。張學良認為,無論是從中國全局還是從東北地區的利益看,都需要有一個統一的強有力的政府。所以,當閻錫山、馮玉祥在北平建立反對派政府,中國又將陷入內戰內耗之中時,張學良再也不能作壁上觀了。

9 月10日,張學良在沈陽北陵別墅召開東北軍政會議,密商應對中原大戰的方針。會議連開5天,在9月15日的會議上,張學良詳細陳述出兵華北的原因和意義。他說:目前國事日非,如非國內統一,更不足以對外。最近閻、馮軍隊已退至黃河北岸,蔣軍已攻下濟南,我方應實踐出兵關內的諾言。張學良認為:反蔣的北方軍事聯盟隻是一個不穩定的鬆散聯盟,即使打敗南京政府,日後各派係的紛爭也在所難免。這樣,混亂紛爭的局麵還要延長。蔣介石雖不完全可靠,但較之北方這些烏合之眾,尚略勝一籌。故為整個大局著想,必須早日息爭議和,從速實現國家統一。張學良的分析,有理有據,最終使東北政務委員會成員統一了認識,一致通過出兵關內,調停內戰的決議。

1930年9月17日,張學良發布了進軍關內的動員令,先行編組兩個軍,總共10萬人,由於學忠、王樹常分任第一軍和二軍軍長。同日,張學良接見了閻錫山、馮玉祥的代表賈景德、薛篤弼、孫傳芳,表明了東北擁蔣的態度,賈景德等人聽了,猶如冷水澆頭。

1930年9月18日,張學良發出巧電,明確表示支持南京國民政府,出兵華北,武裝調停中原大戰。張學良此舉轟動了整個世界,在中國政界掀起一場軒然大波。

張學良出兵助蔣的消息一傳出,反蔣同盟便知道自己的末日到了。閻錫山在石家莊聽到這一消息後,在地上來回兜圈子,邊走邊說:完啦!完啦!咋個辦呢?咋個辦呢?隨後宣布辭去新組建的政府主席職務。汪精衛得知張學良已經出兵,不得不匆匆離開北平,並對外表白了他的無奈:現在奉天已經訴諸武力,我們隻有撤離北平了。兵鋒未到,反蔣聯盟在政治上已承認失敗。

與反蔣一派恰恰相反,張學良揮軍入關,南京方麵一片歡騰。蔣介石乘機於20日向閻、馮發動政治攻勢,完全以勝利者的口氣警告說:諸君今日已無路可逃......功罪在此須臾。

9 月19日,王樹常和於學忠兩將軍統帥東北軍10萬精銳之師,揮師入關,在反蔣聯盟軍背後發起進攻。整個戰局發生急劇變化,僅十幾天,東北軍就完成了對華北的占領。在張學良和蔣介石的聯合夾擊下,反蔣聯盟軍迅速土崩瓦解。11月4日,閻錫山、馮玉祥二人通電下野,太原陸海空軍總司令部即告取消,中原大戰以蔣介石的完勝而結束。

持續半年多的戰爭,由於張學良的介入而迅速停息,實現了和平,中外為之讚歎不已。當時德國的一家報紙為此特刊載了張學良的大幅照片,對張學良維護國家統一的行為給予高度評價。

張學良登上政治生涯巔峰

武裝調停中原大戰後,權力和榮譽接踵而來,張學良的政治生涯達到最輝煌的頂點。

張學良助蔣有功,被蔣介石正式委以中華民國陸海空軍副司令之職,10月9日,就職典禮在遼寧省政府大禮堂隆重舉行。從東北邊防軍司令長官公署到遼寧省政府的大街上,站滿了警察、憲兵及張學良的衛隊。國民政府的航空兵司令部特派了9架飛機飛到沈陽上空,散發傳單。各國領事、機關、法團的領袖及各界代表800多人到場。就職典禮上,張學良身著戎裝,胸前掛滿勳章,精神抖擻。吳鐵城代表國民黨中央黨部、張群代表國民政府致詞,張學良從張群手中接過委任狀後致答詞。

1930年11月,張學良應邀赴南京。蔣介石不僅派張群到天津迎接張學良,而且從天津到南京的路上,隨處可見歡迎張學良的標語:歡迎促進統一,鞏固邊防,勞苦功高,竭誠擁護中央之張副司令!張副司令是和平息戈的使者!張副司令是國家統一的表率!

12 日,張學良到達南京,受到極其隆重的禮遇和接待。張學良專車抵達長江浦口車站,頓時軍樂大作,儀仗隊舉槍致敬。何應欽夫婦、朱培德、宋子文等都到站台迎接。張學良身著黃呢軍裝,精神煥發,態度從容,下車和歡迎者握手寒暄後,步出車站,登上威勝號軍艦過長江。行至中流,停泊在江心的通濟號上的官兵列隊甲板上,舉槍致敬,並奏歡迎上將樂曲,鳴禮炮19響。與此同時,停泊在江中、岸邊的各國商船、軍艦均懸旗致敬,當威勝艦抵達南京下關靠岸時,所有各種艦船,一齊鳴笛,對張學良的到來表示歡迎和致敬。

南京城內到處都是歡迎的人群,成千上萬的南京市民舉著彩旗,舞著彩帶,佇立在馬路兩旁,翹首相望,以一睹這位年僅三十歲的副司令風采。最讓張學良感到受寵若驚的是,蔣介石竟以對等的身份,而不是以對待下屬的方式來歡迎他。晚上,蔣介石夫婦還舉行了盛大的歡迎酒宴。宴會結束後,張學良仍興奮不已,連夜致電東北軍政要員,傳達自己的喜悅之情:學良此次來國府,受到蔣主席極為熱忱之歡迎,規格之高,實出學良的想象。

在南京逗留期間,張學良作為第一號新聞人物,接受了各方記者采訪,並應邀在中央廣播電台發表演講。在蔣介石夫婦陪同下,張學良還檢閱了坦克車隊,拜謁了中山陵。

12月18日,於鳳至到達南京,宋美齡出麵接待,同樣給予隆重的禮遇。宋母倪桂珍還將於鳳至認作幹女兒,於鳳至便順理成章地與宋靄齡、宋美齡結拜為幹姐妹。同時,蔣介石和張學良也結拜為盟兄弟,關係迅速升溫。

南京期間,張學良多次與蔣介石商談,在軍事、政治、善後等諸多問題上達成了一致。可以說,張學良的南京之行收獲滿滿。首先,加強了他與蔣介石,東北政府與中央政府的相互了解,消除了雙方潛在的分歧,為南北合作鋪平了道路;其次,為東北在中央政府領導下的自治體製,確定了明確的操作標準。

此時,張學良的官場生涯可謂登峰造極,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權傾朝野,炙手可熱。如果說,九一八通電轟動了世界,那麽,此次進南京又攪動了中華大地。張學良在南京度過了他一生中最為得意的時刻。12月8日,張學良夫婦離開南京抵達天津後,給蔣介石夫婦拍發了一份感謝電,感激之情,欽佩之語,躍然紙上。

張學良就任陸海空軍副司令後,負責節製遼、吉、黑、晉、察、熱、綏、冀八省軍隊,北平、天津、青島三市及河北、察哈爾兩省劃歸張學良管轄,一批東北人物也被委以重任。東北在全國開始占有舉足輕重的特殊地位。從一定意義上說,武裝調停中原大戰,張學良名利雙收。

1931年4月,中華民國陸海空軍副司令行營在北平設立,張學良自沈陽抵達北平,主持行營工作。此後,一直到逝世,他再也沒有回過東北。( 來源:遼沈晚報 程亞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