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曆史回憶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魯迅為什麽情係嵇康  

(2009-09-10 20:21:06) 下一個
zt 魯迅為什麽情係嵇康  

李文生  

   

   

讀魯迅,得讀嵇康。因為魯迅校輯的《嵇康集》印在一九三八年八月編印的《魯迅全集》第九卷中。魯迅自一九一三年九月至一九三六年去世為止,陸續校勘《嵇康集》十多次,長達二十多年之久,幾乎貫穿了他文學寫作生涯的全部時間。在魯迅校輯的古籍中,精力耗費最多,時間延續最長的當數《嵇康集》了。魯迅為什麽這樣傾心地沉浸在《嵇康集》的校閱整理之中,並樂此不疲呢?  

有人說,嵇康祖籍在紹興,魯迅是把嵇康當作吳越先賢看待的,也許有這方麵的因素;還有人說,在民國初期,魯迅在教育部任職,袁世凱專製,消極度日的魯迅,以讀古書、抄古碑為事,以圖在學術上有所建樹。查魯迅這一時期的購書賬,所購的不少書,均為古書,這也算找到了此說的佐證。  

但我認為,最主要的還是,“竹林七賢”中的第一名士嵇康,具有卓越的才華、高潔的品格,其憤世嫉俗的反儒道傳統的戰鬥精神和“魏晉風度及文章”,贏得了魯迅的由衷的敬仰及心靈上的呼應共鳴。嵇康的悲慘遭遇,更引起了魯迅的強烈同情。魯迅情係嵇康,成了二十世紀嵇康的第一知己。兩顆不屈的靈魂,在長期無言的默默交融中,息息相通。  

嵇康生活在魏晉的“易世”時代,司馬昭一心想篡奪曹魏政權,已為路人皆知。他不僅大造輿論,鼓吹儒道名教,宣揚以孝治天下。還積極培植勢力,網絡人才,擴大陣營。大名士大作家嵇康,英俊瀟灑,還娶了當朝的沛王曹林的女兒長樂亭公主為妻,名氣震動全國。司馬昭朝思暮想,急著要把嵇康納入麾下。就在公元二一六年,司馬昭授意已高升的山巨源舉薦嵇康繼任吏部選曹郎。按照魏製,該官職為六品,是負責全國縣級以上官員的選拔任用,很有實權的。如果擱在今天,我們的一些“躲避崇高的大作家”早就攔個麵的,顛兒顛地報到去了。  

但是,嵇康先生,就是不買司馬家的賬。麵對這個“肥缺”,他竟視之為“死鼠”、“膻腥”。揮手拒絕後,他還不解氣,又亮出一招“撒手鐧”,寫了封《與山巨源絕交書》。這山巨源又名山濤,年輕時是嵇康的一個哥們,竹林七賢之一。在曹魏的實權落在司馬氏手中的時候,他隨波逐流,投靠了司馬昭,官位不斷升遷。要說,你想幹不想幹,朋友間好商量,何必要絕交呢。可實際上,嵇康不滿司馬氏擅權久矣!醉翁之意不在酒。這是借機會發表不與司馬氏合作的聲明。  

在《與山巨源絕交書》中,嵇康指桑罵槐,諷刺挖苦,含沙射影地揭露庸俗世態、虛偽禮教、功名利祿的假麵具。同時,一口氣列出“七不堪”和“兩不可”做官的理由(共九條):  

一、喜歡睡懶覺,官差呼之不理;二、好抱琴行吟,喜射鳥釣魚於草野,有吏卒在旁不自在;三、因為服五石散,身上虱子多,常把搔不住,如果穿上官服,端坐公堂,揖拜長官,是不能忍受的;四、平時不喜歡書寫,官府事情多,文件堆案盈幾,酬答麻煩,欲自勉強,則不能久;五、不喜為人吊喪,而人間世俗看重此事,過去我已經因此得罪不少人了,如果讓我降心順俗,做不到;六、不喜歡與俗人共事,更不願百態千變地在人的眼前周旋;七、性子急,做事無耐心,而官事繁忙,累神傷慮,真受不了;八、常常口出狂言,非議湯、武,鄙薄周、孔,為當世禮教所不容;九、自己“剛腸疾惡,輕肆直言,遇事便發”,這更是不能出來任職的。  

絕交書文采飛揚,嬉笑怒罵,痛快淋漓。今日讀來,還令人忍俊不禁,確是解放思想的奇文,更是一篇反禮教的宣言。可是,當權派司馬昭讀到“ 每非湯、武而薄周、孔”時,卻勃然大怒,切齒發恨,這可了不得。  

非議商湯、周武王、周公旦、孔丘,在今天是不要緊的,但在當時卻事關重大。湯、武是以武定天下的,周公是輔佐周成王的;孔子是祖述堯舜的,而堯舜是禪讓天下的。嵇康都說不好,那麽教司馬氏篡位的時候,怎麽辦呢!因此,曹家的上門女婿就非死不可了。終於,在公元二六三年,司馬昭借呂安事件誣陷嵇康作偽證罪,將其殺害於洛陽東市,用魏晉名士代表的血祭灑了司馬氏“禪代”的殿堂。  

因亂發“非湯、武而薄周、孔”的議論,讓血灑在刑場上的知識分子,在中國文學史上大概是千古一人吧。嵇康用生命寫出的不朽豐碑,深深地震撼著一代文化巨匠魯迅。多年來,他傾盡心血對嵇康的著作精心鉤沉,以求全壁。在閱讀理解《嵇康集》中,他渲泄著生命的苦悶,抒發著內心的憤懣,以寄托自己的政治情懷。  

一九二七年七月二十三日和二十六日,魯迅在國民黨政府廣州市教育局主辦的廣州夏期學術演講會上演講自己的學術成果《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論述嵇康、阮籍等魏晉時代的文人們的生活、思想和作品,並為被罵了一千多年的嵇康、阮籍等“反禮教”的文學家、思想家翻案,表現出了驚人的反傳統的叛逆精神。  

其時,正值白色恐怖時期,國民黨發動政變,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魯迅當時任國民黨中山大學的文學院長,為了營救被捕的學生,他憤然辭去大學的一切職務,以示抗議。      

在這次學術演講會上,不少人發表反共演說。魯迅名義上談的雖是魏晉的事,指斥司馬氏以 “非湯、武而薄周、孔”的罪名殺嵇康,實際上罵的卻是蔣介石和汪精衛以“反對三民主義”的罪名殺戮共產黨人,借用魏晉時期的酒來澆自己胸中的“塊壘”。  

一九三三年二月,魯迅為紀念五位青年作家李偉森、柔石、白莽、馮鏗、胡也頻遇害兩周年,而寫《為了忘卻的記念》,又勾起了他的嵇康情結,文中以嵇康之死來比擬“五烈士”的犧牲:  

“要寫下去,在中國的現在,還是沒有寫處的。年青時讀向子期《思舊賦》,很怪他為什麽隻有寥寥的幾行,剛開頭卻又煞了尾。然而,現在我懂得了。  

不是年青的為年老的寫記念,而在這三十年中,卻使我目睹許多青年的血,層層淤積起來,將我埋得不能呼吸,我隻能用這樣的筆墨,寫幾句文章,算是從泥土中挖一個小孔,自己延口殘喘,這是怎樣的世界呢。”  

寫《思舊賦》的向子期,又叫向秀,是嵇康生前的好友——“竹林七賢”之一 。他在嚴重的政治恐怖氣氛下寫了《思舊賦》,悼念自己的老大哥、文壇盟主嵇康,也暗寓對司馬氏篡權的不滿。但是,向秀最終還是屈服了司馬氏的屠刀,被迫當了晉朝的官。魯迅卻迎著國民黨的子彈,“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躍身抽筆,滿腔悲憤地控訴屠夫獨裁者的罪惡,這和嵇康臨刑前彈奏的《廣陵散》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魯迅在《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中特別提出:“嵇康的論文,比阮籍更好,思想新穎,往往與古時舊說反對。孔子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嵇康做的《難自然好學論》,卻道,人是並不好學的,假如一個人可以不做事而又有飯吃,就隨便閑遊不喜歡讀書了,所以現在人之好學,是由於習慣和不得已。”“在文學上也這樣,嵇康阮籍的縱酒,是也能做文章的,後來到東晉,空談和飲酒的遺風還在,而萬言的大文如嵇阮之作,卻沒有了。劉勰說:‘嵇康師心以遣論,阮籍使氣以命詩。’這‘師心’和‘使氣’,便是魏末晉初的文章特色。正始名士和竹林名士的精神滅後,敢於師心使氣的作家也沒有了。”  

這 “師心使氣”,通俗一點說,就是衝破一切拘束,全力張揚自己的個性。具體到嵇康身上,就是反抗虛偽禮教的戰鬥文章和不惜身的“狂人”精神以及硬骨頭氣概。同樣也是生活在“易代之世”的魯迅,對此是心馳神往的。他為這種戰鬥精神在文學史上銷聲匿跡而扼腕不已,決心繼承發揚光大“現代的魏晉風度及文章”,並為之奮鬥了一生。魯迅的生命沒有虛擲,他在現代文學史和思想史上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累累碩果。作為俗人如我者,對於“師心”和“使氣”不僅不敢想,更不敢做,隻有心向往之的份了。  

魯迅還很欣賞《嵇康集》的編排樣式,並在《題未定草八》中說:“現在還在流傳的古人文集,漢人的已經沒有略存原狀的了,魏的嵇康,所存的集子裏還有別人的贈答和論難,晉的阮籍,集裏也有伏義的來信,大約都是很古的殘本,由後人重編的。《謝宣城集》雖然隻剩了前半部,但有他的同僚一同賦詠的詩。我以為這樣的集子最好,因為一麵看作者的文章,一麵又可以見他和別人的關係,他的作品,比之同詠者,高下如何,他為什麽要說那些話……”  

魯迅編排自己的雜文時,也常采用這種方式,把與自己雜文有關的文章(包括對立麵的)一起編印進去,聊為備考。這樣大約可以反映出當時論辯的情景,顯示出一些時代的眉目,讓人在比較中得到更多的思考和啟發。我們今天讀魯迅的雜文,就好象覺得在讀那個時代的“詩史”。  

如果有時間仔細地閱讀魯迅的著作,特別是那些縱橫壯麗、所向披靡的雜文,我們可以看到魯迅一生對於儒家傳統及其思想體係的激烈批判,對於舊的時弊的針砭,對於那些權貴和權貴的幫凶、幫閑們的“連眼珠也不轉去”的蔑視,還有“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壯語豪情等等,說其中有《嵇康集》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則當是無人批駁的吧。難怪當年一些與魯迅共事的“正人君子”們看到魯迅正色,總會悻悻地說,先生“又發名士脾氣了”。  
 

二〇〇九年九月

於河南平頂山市滍遊堂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