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曆史回憶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ZT:節錄:《文革簡論》第三篇第二章第四節林彪搞突然襲擊(3)

(2009-08-08 09:42:29) 下一個
ZT:節錄:《文革簡論》第三篇第二章第四節林彪搞突然襲擊(3)

第二部分 本節簡論  

   

一、關於九屆二中全會的議程  

關於九屆二中全會的議程,是在會前就定下的:(一)召開四屆人大和修改憲法問題;(二)國民經濟發展計劃問題;(三)戰備工作問題。  

在八月二十二日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上,再次確認了以上三個議題。毛澤東提議增加一個形勢問題。並說這是大家最感興趣的。  

會前定的三個議題,已經由有關方麵作了充分準備,提出了相關的報告。  

常委會決定:第一天的大會,由周恩來、康生講話。  

參加會議的人大多認為需要在會上來解決的問題不多,會議的進行會比較順利、輕鬆。有的人甚至作好了在廬山遊覽、休息的安排。  

二、關於林彪在全會上的講話  

其實,林彪在會前作了講話的準備,並由秘書給他“拉條子”。  

但是,在二十二日的常委會上,他明確表示不在大會上講話。  

常委會後,陳伯達專程到林彪處訪談,建議林彪應該在大會上講話,把張春橋等人的問題提出來。林彪回答:如果講話,要報告毛主席。  

二十三日下午,林彪動身去參加會議前,仍在征求葉群的意見:今天的話講不講?  

二十三日下午,常委們集合時,林彪突然提出他要在大會上講話。  

有兩種說法;一種說,當五位常委集合在一起時,林彪提出他要講話。毛主席說,那你先講。一種說,周、康、陳在一個房間,毛澤東和林彪在另一個房間,林彪報告了他要講話的內容,得到毛澤東的同意,隻是要他不要點名。第二種說法是林彪、葉群對人散布的。毛澤東後來說過;林彪的講話內容事前不打呼。看來,真實的情況是,林彪要在大會上講話,肯定是報告了毛澤東;他要講的主要內容是關於毛澤東思想的地位和作用問題,也可能報告了毛澤東。但他的講話主要是針對康生、江青、張春橋、姚文元等人,則可以肯定,沒有報告毛澤東。就連陳伯達後來也說,他愚蠢地相信了林彪的話。  

說林彪二十三日在大會上的講話是搞“突然襲擊”,並不為過。從披露的事實來看,林彪的講話雖然早有準備,但他自己也一直猶豫不決,二十二日常委商討議程,他還表示不講話,而到二十三日下午臨開大會前,他才突然提出要講話。  

三、關於林彪集團的主要成員在二十四、五日小組討論中的活動  

林彪講話的內容,從現在保存的錄音來看,主要是講毛澤東思想的地位和作用、毛澤東的領袖地位和作用。他既沒有直接點出有人反對毛澤東的思想、路線和領袖地位,也沒有公開提出要設國家主席、要毛澤東當國家主席,更沒有點任何人的名字。從這篇講話本身,確實看不出林彪的用意何在。但是,聯係修改憲法過程中的爭論(康生提出不設國家主席,吳法憲反對;吳法憲提出在國家機構一章中加上一切工作以毛澤東思想為指導方針,張春橋反對並說稱天才是諷刺),林彪講話的針對性和用意還是很清楚的。  

二十三日晚,在周恩來主持的會議上,吳法憲提出要認真學習林彪的講話,汪東興提出把林彪講話的錄音再放一遍。結果會議作出了學習兩天的安排,並得到毛澤東的同意。這樣一來,實際上改變了會議的議程。林彪誇吳法憲立了一功。  

二十四日,葉群與陳伯達、汪東興、吳法憲、李作鵬、邱會作等人通氣,傳達林彪對小組討論的意見。特別強調不能點康生的名、更不能碰“十一樓”(指江青)。但是要把矛頭指向公開出來:有人反對設國家主席,有人反對毛澤東擔任國家主席,有人反對以毛澤東思想為一切工作的指導方針,有人反對稱毛澤東是天才,有人反對林副主席捍衛毛澤東思想(說稱天才是諷刺)。  

二十四日,在各組討論中,幾位大將按照林彪的部署活動。  

在華北組、華東組,一些人明確地提出要把那些反對毛澤東思想的人“揪出來”。  

南京軍區司令員許世友、濟南軍區司令員楊得誌、福建軍區司令員韓先楚分別寫信給大會,要求把壞人(實指張春橋,後假稱陳伯達)揪出來。  

二十五日清晨,華北組的簡報出來了。這份簡報集中、鮮明地反映了二十四日華北組的討論情況,極具代表性。林彪誇獎說:看了這麽多簡報,就數這份觀點最鮮明。林彪的幾位大將準備在各組乘勝前進。  

二十五日清晨,江青、張春橋、姚文元向毛澤東、周恩來匯報了二十四日各組的討論情況及華北組的簡報。江青認為,這是有人反對文化大革命,企圖打倒跟隨毛澤東、支持文化大革命的一些領導人。  

四、關於毛澤東、周恩來、康生對事件進行調查  

毛澤東聽取了張春橋、姚文元的匯報以後,看出了問題的嚴重性:中央全會上,突然有人企圖攻擊或打倒一位常委、三位政治局委員。  

實際情況究竟如何,這需要進一步調查。但是,根據目前的形勢,首先要把小組討論停止下來,不使形勢進一步惡化。  

調查研究隻能從現象入手,逐步深入到本質。  

進攻一方有兩層理論包裝;其一是讚成設國家主席,擁護毛澤東擔任國家主席(說對方反對設國家主席,反對毛澤東擔任國家主席);其二是擁護稱毛澤東是天才,擁護毛澤東思想是一切工作的指針(說對方是反對稱毛澤東是天才,反對毛澤東思想是一切工作的指針)。  

毛澤東的調查就首先從這裏入手,並且從身邊的人——汪東興著手。  

毛澤東質問汪東興:你知道我多次說過;我不能再當國家主席,你為什麽要在外麵擁護我當國家主席?這樣一來,就撤穿了汪東興的偽裝。汪東興隻好把陳伯達端出來,把責任都推到陳伯達身上。  

陳伯達向來是以理論家的麵貌出現的,他又在廬山會議上搞了一份馬恩列斯稱天才的評語錄。對陳伯達,毛澤東比較清楚。在文革小組工作中,陳伯達與其他人之間產生過一些矛盾。從起草九大政治報告開始,陳伯達的政治態度就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可以推測出陳伯達在這次事件中起了重要作用。  

另一個情況,在華北組討論中,陳伯達、汪東興發言以後,陳毅接著發言,矛頭指向也很明顯,火氣也很大。這意味著什麽?是二陳合流、甚至是二月逆流與八月逆流合攏?  

在調查過程中,毛澤東、周恩來、康生等找這些人反複談話、做工作。  

汪東興首先承認錯誤,表示願意檢討。  

吳法憲表示對林彪的講話有“誤解”,願意檢討。  

李作鵬、邱會作反對吳法憲作檢討。  

葉群要吳、李、邱談問題盡量往陳伯達身上推,不要涉及林彪、黃永勝。  

陳伯達受到毛澤東的批評以後,不得不違心地作檢討。  

林彪不同意吳法憲作檢討。  

五、關於毛澤東處理廬山事件的方針  

經過幾天調查,對情況有了初步了解,但由於事件發生突然,調查研究的時間很短,而全會正在進行中,不可能懸而不決。這時,隻能把它作為一個政治思想問題來處理。  

關於憲法中是否設國家主席的問題,既然是修正案,當然就允許不同的意見發表。讚成的、反對的意見都不能說錯。絕大多數人出於真心,也有極少數人出於投機或保護自己,都擁護毛澤東擔任國家主席。但不能把不讚成設立國家主席的人說成是“反革命”。  

關於稱天才問題,涉及到哲學上的一個重大理論問題。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論承認有天才,但又不可誇大天才。人的認識(知識和才能)從根本上說來源於人的實踐。  

陳伯達作為黨內的理論權威,他並不是不懂得這些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哲學常識,而是出於某種政治目的,搞語錄、會上發言,鼓吹天才,用作一根棍子來打擊別人。加之,他在黨內的地位較高,由此影響、欺騙了許多人。根據他在召開九大以來政治態度的變化,他的這次行動決非偶然。  

這次事件雖然是由林彪的講話而起,但是,他在講話中完全是作正麵論述,並沒有明確地針對某一部分人。  

汪東興及軍委辦事組的幾個人,雖然在各組發言中,起到了帶頭作用,但是,搞意識形態鬥爭並非他們的強項,很可能是受了陳伯達的影響。  

陳毅在陳伯達發言後表示積極支持,但是,並沒有發現他們之間有串聯活動。也可能是受了陳伯達的欺騙、影響。  

因此,為了肅清錯誤思潮的影響,必須以陳伯達為重點批評對象,其他人員受教育,各自多作自我批評。問題不帶下山。  

八月三十一日,毛澤東寫下《我的一點意見》。  

九月一日,召開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批評陳伯達。  

九月二日至九月五日,各小組開會批判陳伯達。  

九月四日,毛澤東提出對陳伯達的處理意見:一,要陳伯達再進一步檢查,看來有困難;二,陳伯達以後不再出席大會;三,陳伯達如無曆史問題,還保留中央委員。  

九月六日,九屆二中全會閉幕。  

   

第三部分 本節資料  

   

一、文獻資料  

   

一九七0年八月二十三日,林彪在中國共產黨九屆二中全會第一次全體會上的講話   

昨天下午,主席召集了常委會,對這次會議作了重要指示。我完全擁護主席的指示。這幾個月來,主席對於這個憲法的問題和人代會的問題都是很關心的。這個憲法的修改、人代會的召開問題,都是主席提出的。我認為這很必要,很合時宜。在這次國內外大好的形勢下開這個人代會和提出修改憲法,對於鞏固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成果,鞏固和加強無產階級專政,對反帝反修鬥爭,對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都會有深遠的影響。  

這次全會的三個題目,即憲法問題,計劃問題,戰備問題,是全國人民政治生活中間的三件大事。我同意恩來同誌剛才所講的關於這次會議的議程的安排。  

這次憲法修改草案,表現出這樣的特點:就是突出毛主席和毛澤東思想在全國的領導地位。肯定毛主席的偉大領袖、無產階級專政元首、最高統帥的這種地位;肯定毛澤東思想作為全國人民的指導思想,是全國一切工作的指導方針。這一點非常重要,非常重要。用憲法的形式把這些固定下來非常好,非常好! 可以說是憲法的靈魂。是三十條中間在我看來是最重要的一條。這條反映出我國革命經驗中間最根本的經驗。  

................


形而上學的觀點,認為事物是凝固的,僵死的,而不是活生生的,可變化的,隨著條件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的。這種觀念不符合馬列主義的起碼原則,是反馬列主義的。這點值得我們同誌們深思的。尤其是在中央的同誌需要慎重。因為我們這個國家是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共產黨當權的國家。上層一些同誌的一股風吹下去,就可能把下麵的事情改變麵貌。因此,在這個問題上,我們值得把腦筋靜下來想一想。是不是這回事情。  
...........
.........
來源:根據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文革”十年資料選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