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曆史回憶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zt 關於上海爭取大飛機生產基地的思考

(2009-08-27 07:48:05) 下一個
zt:關於上海爭取大飛機生產基地的思考

有關民用大飛機項目論證太倉促了 ,簡直有些搞笑。這種風格很上海!投資400億滬杭磁懸浮,投資超過300億的笛斯泥,投資300億的世博會,高成本、高消耗、高浪費的上海寶鋼長期虧損,如果不是壟斷國內汽車板、家電板等市場以及西氣東輸等工程,早就破產了,磁懸浮和F1賽車場還在繼續虧損的神話。

非常支持中國投巨資發展大飛機,要借鑒上海磁懸浮、F-1賽車場、運十大躍進、上海寶鋼、上海汽車等的慘痛經驗教訓,要走低投入、高產出、高效率、低成本、循序漸進的自主創新的道路,不要輕言民用大飛機。

首先,中國的大飛機應該以軍機為主,以陝西國內水平最高的中國第一飛機設計研究院和兩個軍用、民用飛機製造基地作為大飛機的研製、開發、組裝中心(陝西在這方麵是國內最強的),並聯合沈陽、成都、哈爾濱等兄弟城市共同開發,當軍機成熟時,可能是30年,也可能是50年,在先進氣動力技術、電子綜合技術、高涵道比發動機核心技術和複合材料技術等關鍵技術上有所突破,積累了足夠的大飛機設計、製造的知識和經驗之後,再考慮向民機方向過度,把民機作為軍機的延伸,發展一些民機特有技術。因為軍機和民機都是基於同一平台,發動機、電子設備和組裝等核心技術都是通用的,軍機是民機的基礎,發展軍機就是發展民機。

在大型飛機發展史上,“先軍後民”是一個相對高效而簡便的思路。美國波音公司就是在C-135軍用運輸機基礎上發展出波音707客機,後來聞名遐邇的波音 747寬體客機也是該公司拿在C-5軍用運輸機競標項目中落敗的方案發展來的。事實上,大型民用飛機產業是構築在強大的軍用航空技術基礎之上的,美國的大型軍用運輸機全部按照國防部軍品采購局的“軍用規格”標準製造,飛機上小到螺絲釘,大到武器電子設備都需要通過軍方的特殊而嚴格的檢驗,如民用客機上安裝的普通兩極晶體管隻要10美分就可以買到,但軍用運輸機則必須安裝符合軍品規格的產品,價格則高達25美元一個!可見,高技術密集的軍用大飛機其實隻需“ 屈尊一下”,就可變為民用飛機。

大飛機投資巨大,研製費用高達2000億,周期長,風險巨大,特別是民機方麵將麵臨波音、空客的激烈競爭,造出樣機隻是萬裏長征的第一步,產業化將非常艱難、極其漫長,如果沒有足夠競爭力、安全性、先進性、經濟性,那也不可能投入生產,隻能束之高閣,再次成為昂貴的擺設,大量投資可能打水漂。作為中國造大飛機的潛在客戶的航空公司也表現得很冷漠。民航界普遍對大飛機項目不樂觀,“大家基本都不太聊這個東西”。認為國家應該將精力集中在發展軍用飛機上,民用飛機的任何領域國際上都已經有了兩家以上的公司在競爭,市場趨於成熟,中國自己的飛機沒有完備的安全飛行記錄,而且國產飛機雖采購成本低,但運營成本遠遠高於進口飛機,所以從安全因素和經濟因素兩方麵,航空公司都對中國自主研發大飛機不感興趣。
看看歐洲空客的發展史,它在1968年確定發展A300飛機,但它從1974年首次交付使用到1978年之前,一共才銷售了38架。1978年燃油價格飛漲,A300由於客容量大、經濟性好,成為受歡迎的機型,到1979年底訂單已超過300架。但空客一直仍處於高度虧損狀態,直到20世紀90年代初空客才開始盈利。此前的23年預計共損失了80多億美元,歐洲空客用30多年的時間追上了美國,促成了麥道的破產,今天已經壓得波音喘不過氣來了。

歐洲空客的成功絕對不是偶然,雖然是歐洲有巨大飛機需求,但是更重要的是歐洲雄厚的工業基礎和紮實的基礎科學研究,擁有奔馳、寶馬、巴斯夫、BP、利勃海爾、飛利浦、阿爾斯通、蒂森克虜伯鍍等一大批著名企業,科技實力一點不比美國差,噴氣式發動機是由英國和德國分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發明的,其他國家都是從仿製開始。英國的噴氣式客機還走在美國的前麵,但早期開發的機型(如彗星號)連續出現事故,沒能獲得市場成功。考慮到各國單槍匹馬難同美國競爭,1967年英國、法國和德國聯合上馬空中客車計劃,開發幹線民用飛機。英、法還率先研製出“協和號”超音速客機,但由於噪聲、經濟性等原因,加上美國的抑製沒有市場,隻生產了16架,在商業上沒有取得成功。

所以說,造大飛機不隻是航空部門的事,而是與很多基礎產業的發展水平和製造能力密切相關,是綜合發展水平的產物。隻有國家的綜合實力積累到一定程度,才有條件上大飛機,才能造出先進的大飛機。過度誇大自主研發的運10飛機的意義和夭折的損失也是不恰當的。運10夭折固然可惜,但保留運-10中國民機水平如今也不一定就能躋身世界前列,中國的軍機一個都沒有下馬,但水平還不是要落後歐美 20年嗎!!!

在軍機領域,如大型運輸機、轟炸機等,中國有很大需求,並且國外不賣給中國。所以軍用大飛機可以說沒有競爭,就是說一旦研製成功就可以批量生產,就有了不斷改進的基礎,在軍機方麵的投入肯定有產出,有助於國防安全的提高,軍機風險小。軍機是大飛機的核心,先解決有無,然後基於這個軍機平台進行不斷改進、創新,提高軍機(大飛機)的競爭力,對大飛機有了深刻理解和認識,再把軍機的上單翼改為民機的下單翼,同時提高舒適性、經濟性、安全性,降低噪音、耗油,最終把好不好解決了,民機也就到渠成了。

其次,不要軍民並行、重複建設,不要一件事上研發兩次。軍、民用飛機在技術發展和產業基礎上有很大的共通性,可以共享大部分技術成果、設備、設施和高技能工人。從技術上看,軍用飛機與民用飛機在關鍵技術、生產、試驗和配套成品等方麵的通用性約為70%。無論美國還是歐洲,大型飛機都是軍民結合發展的。

(此處略去500字,中華網論壇 斑竹注)

總之,上海目前攤子撲的過大,已經占用過多資源,上海搞支線飛機、大型客機完全是多此一舉。

作者:thezeus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