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曆史回憶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中投投資海外巨虧,典型投資成冤大頭

(2009-08-20 13:58:50) 下一個
中投投資海外巨虧,典型投資成冤大頭
中投投資海外巨虧,典型投資成冤大頭

作者:劉永剛   2009-8-20  
      ★★★ 【字體:

 

中投投資海外巨虧,典型投資成冤大頭


2009年08月19日 來源: 《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劉永剛/北京報道

  近日,一向低調而神秘的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投公司”)對外公布了其成立以來的首份年報。年報顯示,2008年,中投實現淨利潤231.3億美元,資本回報率達到了6.8%。扣除其子公司匯金公司國內投資收益部分,全球投資組合(即境外投資)的回報率為-2.1%。

  隨後,中投公司董事長樓繼偉表示,很高興看到在全球經濟環境極度惡化的2008年,中投公司的資本回報率仍達6.8%。

  然而,對於中投公司的樂觀表態,一些分析人士卻表示,“這個時候,中投不能沾沾自喜。”

  分析人士稱,中投公司的淨利潤主要來源自於其全資子公司——中央匯金公司在國內金融機構的股權投資收益。“從這一點上說明,中投公司的境外投資策略並不成功。”一位知情人士告訴《中國經濟周刊》。

  該人士還稱,中投公司的這份年報雖然細節比較少,但從一定意義上標誌著這個主權基金正逐步透明。事實上,由於主權財富基金(SWF)的特殊性,國際有關方麵一直呼籲SWF能夠公開披露信息、提高透明度。

  2008年10月,包括中投公司在內的26家SWF簽署了“聖地亞哥原則”。該原則要求新SWF在實現預期的長期資產配置和製定相應的業績評估標準之後,披露一些相關信息。

  據公開資料顯示,目前大部分SWF都定期發布了基金年報。在共同簽署“原則”的26家SWF中,有16家編製了年報,9家沒有提供,1家無資料可查(赤道幾內亞下一代基金)。

  中投正是第16家編製年報的SWF。

  境內賺錢境外虧?

  成立於2007年9月的中投公司,注冊資本金擁有2000億美元,其中,用於境外投資的部分超過50%,其餘部分則用於通過中央匯金公司來投資境內金融機構。

  據年報顯示,截至2008年年底,中央匯金公司持有國家開發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的股份比例分別為48.7%、35.4%、50%、67.5%、48.2%。

  中投公司相關人士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在國際金融危機的背景下,中投全球組合回報率表現比國外其他一些主權基金要好的多。

  據了解,2008年,淡馬錫、挪威政府養老基金、韓國投資公司的境外投資回報率分別為-31.4%、-23.3%、-66.7%。

  德意誌銀行最新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截至今年6月5日,受金融危機影響,全球各主權財富基金所持資產總價值為3萬億美元,較2007年底時縮水20%,主要原因在於金融危機導致其股票投資組合價值大幅下降。

  根據年報顯示,2008年,隨著全球經濟下滑和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中投公司主動放緩了投資節奏,全球組合資產中現金比例保持在87.4%以上,避免了較大投資損失的出現。

  “對於這樣的業績,中投公司並沒有沾沾自喜的資格,其境外投資業績也並沒有什麽值得誇耀的地方。”安邦谘詢分析師李旭明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從年報中可以看出,中投之所以全年能夠實現近7%的資本回報率,最主要的原因就在於通過中央匯金公司持有國內多家金融機構股權、行使國家出資人的職責,獲取了可觀的分紅。

  李旭明認為,這些對境內機構的投資,主要以此前國家的政策安排為主要原因。而中投在2008年的境外投資業績中基本上無所作為。這種情況,多少給人一種“內戰內行,外戰外行”的感覺。

  雖然自今年年初以來,中投也做出了很多有益的嚐試,如開始宣稱海外投資要做“財務投資者”,投資領域也從金融機構擴展到更具戰略性的能源礦產領域。“不過,以主權基金類的投資機構、以類似於官僚機構作為其管理模式,這使得我們很難看好中投以後的經營業績。”李旭明認為。

  充當“冤大頭”?

  目前,中國的外匯儲備高達2.13萬億,如何讓這筆錢保值、增值一直以來都是監管層麵臨的難題之一。所以,肩負著國家外匯儲備投資任務,帶有濃厚官方背景的中投公司自然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分析人士稱,“身份太特殊,因為它關乎國家外匯投資的盈利能力。”

  “中投公司境內外的收益情況從它近兩年來的投資計劃就能看出端倪。”盛弘資產管理公司投資總監盧波告訴《中國經濟周刊》,一段時間以來,公眾眼裏看到的多數是中投公司投資海外巨額損失的消息。

  讓中投公司受到非議,甚至遭遇批評的投資對象,一個是黑石集團,另一個是摩根士丹利。

  2007年5月,中投公司斥資約30億美元以29.605美元/股的價格購買黑石近10%的股票。隨後,黑石集團股價連續下跌導致中投公司投資大幅縮水。

  2007年年底,就在人們以為中投公司應該“學聰明的時候”,中投公司購買了摩根士丹利56億美元麵值的到期強製轉股債券,占摩根士丹利當時股本的約9.86%。隨後,這筆投資因金融危機的爆發而大幅縮水。

  “從這兩個中投典型的海外投資案來看,中投出手投資的時點恰恰選在了金融危機爆發前和危機初期的泡沫最高峰,事實上成了泡沫的‘接盤者’,也就是所謂的‘冤大頭’。”安邦谘詢分析師李旭明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而這些投資又過於集中於美國,投資領域也過於集中於金融機構,這使得投資無法有效地分散風險。

  此外,分析人士認為,由於中投內部有相當數量的人員來自政府部門,行政氣息濃厚,工作效率受到嚴重的影響,一個急等著簽字的文件,可能會被拖上好幾天。

  中投需要“變臉”

  “可以說,與投資黑石的巨虧一起,中投的聲譽跌倒了穀底。”分析人士認為,此後,中投似乎開始慎於出手。

  直到2009年6月,中投公司決定參與摩根士丹利22億美元普通股發售計劃。隨後,中投以一係列的投資計劃開始了它的“反擊”動作:6月18日,中投投入1.59億美元,為澳大利亞工業房地產投資信托公司——嘉民集團(Goodman)提供貸款;7月3日,中投公司投資15億美元,購買加拿大最大的多元化礦業企業泰克資源公司股權;7月13日,中投又成為北京國資委下屬企業北京金隅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8月12日,中投再傳出將要投資澳洲第三大鐵礦石生產商Fortescue Metals Group(FMG)的消息。

  短短幾個月內,中投公司所投資的領域涉及房地產、礦業、金融等領域,有評論認為,中投公司正在試圖轉變它的投資策略。

  “中投公司需要恢複投資公司的本質。”盛弘資產管理公司投資總監盧波告訴《中國經濟周刊》,雖然中投公司進行了一係列的投資,但仍然看不到它主要的投資策略。

  盧波認為,中投公司要像一個專業的投資機構那樣運用各種投資工具進行投資。而不是現在較為單一的財務投資。

  在此前召開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樓繼偉曾表示,大宗商品價格將會遠遠低於高峰時的價格。“在持續上漲的神話破滅之後,即使三五年之後經濟恢複,大宗商品的價格將會遠低於高峰時的價格。以石油為例,不會再出現100美元一桶的價格。”

  中投作為一個大型的機構投資者,將對這些趨勢進行研究,估計一些可能采取的變化。“在這種態度之下,我們正在進行謹慎的投資。”樓繼偉說。

  伴隨著金融市場的變化,中投公司近期對於其內部職能的重組,或許可以看到未來的投資變化。

  今年4月,中投設立相對收益投資部、策略投資部、私募投資部和專項投資部,取代原來的“股權投資部、固定收益投資部和另類資產投資部”。

  7月8日,中投對外公布其國際谘詢委員會名單。包括國務院前副總理曾培炎、巴西中央銀行前行長阿米尼奧·弗拉加、中國銀監會首席顧問沈聯濤在內的14名成員,讓人們看到了中投公司為其未來投資策略所作的努力。

  “中投的舉動說明其對海外投資策略已經有了新的定位。”盧波說,監管層應該給中投公司更為明確的盈利指標,畢竟他們的投資結果將影響到公眾的利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