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曆史回憶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zt:樓繼偉就這麽糟蹋咱們的養命錢

(2009-08-20 13:53:14) 下一個
樓繼偉就這麽糟蹋咱們的養命錢

作者:何必    文章發於2007-12-31  
        ★★★ 【字體:
 

樓繼偉就這麽糟蹋咱們的養命錢

何必

  成為貿易大國的中國積累了上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經驗老到的國際戰略家分析說,這些錢怎麽花,才是中國真正的聲音。57歲的國務院副秘書長樓繼偉出任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負責管理我國20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承擔著深化外匯投資體製改革、拓展國家外匯儲備的運用渠道,提高國家外匯儲備長期收益的曆史任務。當外資大量進入中國,導致國內流動性泛濫,央行堆積起來了上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的時候,把這些錢花出去,引導資金外流,抵消(而不是對衝)外匯流入,成為必須解決的問題。中投公司成立後麵臨的巨大挑戰是如何盈利。樓繼偉說,每天早上一睜開眼就是掙錢的任務手握巨資的中投公司正在國際金融市場上尋找投資機會,由此成為全球市場矚目的焦點:30億美元入股美國黑石集團、1億美元購買中國中鐵的H股、50億美元注資摩根士丹利。中投公司手裏有大筆的錢還沒有花出去。花出去的有的已經縮水了,沒有花出去的同樣有壓力,管這麽一大筆錢,真不是件容易事兒。(2007年12月29日《中國證券報》)

  今年,樓繼偉可是出夠了風頭。這個財政部的副部長,一夜暴富,成為了掌管中國巨額外匯儲備的當家人,在權力監管形同虛設的中國,作為中投公司的董事長,再度成全了一把手無人能夠管得了的景色。

  今年夏天,我在西班牙時,就曾經引用過當時國內對樓繼偉的批評內容,指認他對中國外匯儲備胡作非為,在中投公司還沒有注冊之際,就已經將大筆外匯儲備蒸發得一塌糊塗。

  而樓繼偉通過因為違反政紀而丟掉香港政府烏紗帽、卻在任上結識了不少內地貪官汙吏、後加盟黑石(香港稱之為百仕通)的梁錦鬆,投資於黑石,卻落得迅速損失占比超過兩位數的惡劣結局。

  即使如此,樓繼偉在位子上巋然不動,繼續風光無限。

  清華崔之元發來的內容當中,就有今年因為解讀美國次級債以及《貨幣戰爭》一書而在內地迅速成為婦孺皆知的明星宋鴻兵對中國當局的提醒。

2007年8月4日 11:36

宋鴻兵:外匯投資公司——當心美國“資產毒垃圾”

  2006年一項聯合國的調查報告顯示,世界的總財富在2000年時為125萬億美元,而且財富從70年代開始加速朝少數人手裏集中。目前,大約2%的富人擁有著一半以上的世界財富,而最窮的一半人口連1%的財富都不到。這樣規模的財富在這樣短的時間裏發生轉移,通貨膨脹起到了關鍵作用。如同凱恩斯所說,用通貨膨脹的辦法來進行財富轉移妙就妙在“一百萬人中間也未必能有一個人看得出問題的根源。”

……………………

  而中國投資黑石的問題還不止是這麽簡單。

  崔之元發來的文字當中,有比上麵更讓人觸目驚心的。

2007年8月11日 23:24

分析/匯投公司生不逢時 與鯊魚共舞風險巨大

星島環球網 www.singtaonet.com 

  國家外匯投資公司尚未掛牌,已經先由中央匯金公司墊資購買了三十億美元約10%的股份,從4月份開始接觸,幾個星期內簽下大單,據稱是為了趕在黑石上市之前搶奪原始股,不得不“特事特辦”。此後,黑石股價的漲跌就牽動了無數國人的眼球,其股價翻紅變綠無不讓人心驚。匯投資公司目前的狀況就如和鯊魚共舞,一不小心就會被吃掉。

  這不奇怪,外匯儲備是國家財富,納稅人的關心正是責任心的表現。人們更關心的是,外匯投資公司的特事特辦之下,是否已經有成熟的規範控製風險,中國外儲投資從美國國債等資產更多地進入了一個高風險高收益的領域,對於任何一個投資公司來說,取得收益的保障就是控製風險。

  黑石的前景如何,匯投公司如何控製投資風險?也許是生不逢時,黑石上市之前,6月14日,美國參議院金融委員會主席、民主黨參議員包克斯和資深共和黨參議員格拉斯利,向參議院金融委員會提交了針對1986年美國國內稅收法案的修正案,擬將上市的包括私募基金公司在內的合夥企業稅負提高到普通法人公司水平,即從15%提升到35%,要增加利潤分成稅收。雖然提出稅法修正案不一定能夠通過,起碼說明了類似於黑石這樣的私募基金公司所承受的壓力在加大。

  另一個壓力是成本壓力。有資料顯示,黑石公司主要運用的操作辦法杠杆收購(即以少量資金帶動大宗收購)的成本在加大,已經接近六年來的最高點,發行債券將更加困難,這樣的收購方式越來越不被社會接受。也許,類似於黑石這樣的贏利方式,高峰期即將過去。更不幸的是,由美國次級債所引發的全麵資產重估風潮,世界投資產生風險厭惡心理,債券遭到冷遇,美國股市狂挫,導致匯投公司的這筆投資在7月後的最末幾天浮虧高達五億美元。

  中央匯金公司副董事長汪建熙曾表示,入股黑石純粹是基於投資回報,與政治無關,也與此前中海油收購尤尼科失利無關,“這次投資純粹是偶然的個案,主要因為趕時間。百仕通(黑石)是國際領先的私募基金,生意做得很好,業績也很好,我們希望通過入股來提高國家外匯的投資回報”。果真如此的話,投資回報與風險控製就應成為惟一的考量,但幾個星期內簽下三十億美元的大單,如此神奇的效率背後是審慎的評估與盡責調查難以到位。想想外資入股中國銀行花了多少時間怎樣進行盡職調查,就有理由為這樣的效率感到後怕。並且,匯投公司主動放棄原來用以保護小股東權益的條款,投入巨資獲得折價不多(每單位的購買價格是黑石集團計劃公開發售價格的95.5%)的無投票權股份,同樣讓人難以理解。

  匯投公司一直表示,並且大多數媒體也接受了這樣的說法,即匯投公司是長期投資,禁售期是四年,四年後,每年可以出售的股份約為1/3,因此不應對短期的股價漲跌過於縈懷。不過,很難相信一個短期前景屢屢不妙的公司會疊加出一個美妙的前景。中央匯金更看重投資對象的贏利能力和每年現金分紅,那也得寄希望於黑石近期希爾頓酒店收購案能夠取得成功。

  相比於匯投公司給我們描繪的投資黑石公司的長遠美景,黑石已經通過這樁交易獲得了豐厚的眼前利益。首先,這家在美國還屬於後起之秀的私募基金在最大的新興市場找到了一個財大氣粗、具有政治活動能力的新投資者,同時還不費吹灰之力提升了其企業並購顧問業務的形象。近日,中國國家開發銀行宣布將斥資135億美元入股英國巴克萊集團,在這宗有可能成為迄今為止中國最大的海外投資交易中,黑石提供了顧問服務,一躍成為中國企業並購顧問的第五位,怪不得黑石的企業和並購顧問部門主管JohnStudzinski說:“黑石在短短的時間內,就能夠擁有可靠的全球網絡。我們認為,我們(作為顧問方)能提升任何一宗國際性交易的價值。”

  黑石正在從杠杆收購領域轉型,中國業務為他們提供了廣闊的平台,屢屢傳出的黑石入股中國企業的說法如果被坐實,就意味著黑石運用中國的外匯投資再投資回中國,這真是世界交易史上最奇怪的一幕。當然,也許得到了自己所需要的,嚐試了外匯的多途徑投資,減緩了人民幣升值壓力,同時,如黑石在中國業務最重要的穿針引線人物梁錦鬆所說,這次中國入股黑石沒有給美國人攻城略地之感很好。但這句話恰恰反映出,投資黑石並不是出於純粹的投資考慮。如果以利益為誘餌換取人民幣減壓時間,將政治與市場混為一談,而不學會用國際通用的法則在弱肉強食的國際資本市場上與鯊魚共舞,就會被交易對方捏住軟肋,這樣的模式注定無法長久。 

……………………

  嘿嘿。

  這下,咱們就知道,樓繼偉、高西慶等官員們幹的是什麽樣的勾當了吧。

  拿著納稅人的養命錢揮金如土,損失了還跟沒事人似的,現如今這幫子貪官汙吏全是這等貨色。

  問題還在於,對於官員還不能說。即使是在所謂的博客上,今年以來的封殺也前所未有。前天我寫的有關上海周小弟的文字,又被博客中國給刪除了。這讓咱說什麽好呢。

  其實,樓繼偉們的所作所為,早就被民間罵得狗血噴頭。但人家依然如故,死皮賴臉地高調繼續糟踐咱們的財富。

  許崢發來的文字當中,也有如此這般的內容。

黑石直接與國資委洽談 並購藍星集團幾成定局

  據國資委網站披露,8月14日下午,國資委副主任李偉與黑石集團前來拜訪的董事長兼CEO蘇世民先生就黑石集團與中國藍星(集團)總公司的戰略合作談了意見。蘇世民先生表示,黑石集團願與中央企業以多種方式進行合作,加快其國際化的步伐。

  作為國有企業,黑石的這一手顯然出乎藍星集團的意料。

  “啊?我不知道黑石集團與國資委在談我們的合作。”8月22日,藍星集團新聞發言人席宇昕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顯然吃了一驚,隨後席表示:“確實,黑石與我們的合作談判正在進行中,但是具體的合作事宜和金額、股權的比重,現在都不方便透露。”席宇昕談起藍星與黑石的合作顯得相當小心,“除了黑石,我們還在與其他的一些戰略合作夥伴進行接觸”。

  “國企在股權改造方麵一向沒有什麽自主權,一切都是國資委說了算。”北京恒豐美林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的高級項目經理熊立峰告訴《華夏時報》記者,此前,熊立峰曾為多家大型國有企業進行過項目谘詢,“從這個意義上說,黑石的這筆交易可以看做獲得了官方的肯定”。

  這似乎意味著,黑石進軍藍星集團已經掃清了一切障礙。

  最新的消息稱,黑石集團與藍星集團的合作方案為,藍星集團從旗下三家上市公司沈陽化工、藍星清洗和星新材料中各拿出一部分股權,打包後整體賣給黑石集團。而在此前,有兩個版本曾流傳很廣,一是黑石集團以5億美元購入藍星集團30%股權,二是黑石集團以4億美元購入藍星集團20%~40%股權。

  對於這種整體出售的說法,藍星集團的新聞發言人席宇昕表示:“一切都有可能。”在席宇昕看來,藍星集團與黑石合作,很看重黑石給出的合作方式是否能給藍星帶來更大更寬廣的發展舞台,同樣,黑石集團也看中藍星的發展潛力。

  “控股還是參股現在都是未知數,”在本報記者向席宇昕求證黑石是否控股藍星時,席猶豫了一下,“從國家的角度來講,控股的可能性很小,但是結果尚未出來,很難說。我們會就此事發布公告,但是目前還不是時候。”

  曾與多家國有企業打過交道的熊立峰則認為,這筆交易,國資委是肯定不會出讓控股權的。“國資背景的企業掌控著經濟的命脈,都是最掙錢的企業,出讓控股權是肯定不可能的,”熊立峰分析,“因為這涉及到國有資產流失的問題,也是國資委最擔心的問題。”

  此前有媒體報道,今年6月初,梁錦鬆在與藍星集團接觸時,看中的是藍星集團旗下的上市公司藍星清洗。而隨後的消息則指出,黑石真正看好的是沈陽化工,並且已經敲定了收購沈陽化工的部分股權。

  “藍星旗下的三家上市公司裏,我們長期關注的重點是沈陽化工和星新材料,”東方證券分析師胡世傑告訴《華夏時報》記者,“長遠來看,這兩家企業的發展更加有吸引力。”胡世傑分析,受到國家振興東北政策的影響,沈陽化工的表現會比較突出,隻是近期的估值偏低,在政策影響下,國家對於東北企業的稅收、管理體製、激勵機製以及引進戰略投資者等方麵都會給予大力支持。

  按照國家的政策,沈陽化工引進黑石作為戰略投資者,是有益於企業發展的,也是國家所倡導的,胡世傑如此認為,“何況黑石入股沈陽化工的利好消息已經在該股上有所表現了”。據悉,黑石收購沈陽化工股份的消息最早是廣發基金公司透露出來的,當時,廣發係基金手握大量沈陽化工流通股股份,這被業界認為消息“可靠”。

  和訊網證券分析師曹衛東則認為“藍星清洗一直被外資看好”,曹衛東表示,坊間有消息稱藍星清洗才是黑石集團的投資對象,其認為,藍星清洗的發展很看好,它是目前國內市場上較少能為用戶提供從可行性研究到設備製造、工程建設、培訓到售後服務的全程完備解決方案的企業,前景巨大。“藍星這幾家上市公司不是國家戰略性必保的,適當引進黑石這樣的PE是很有益的嚐試。”曹衛東稱。

  由此看來,藍星集團與黑石集團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似乎已經板上釘釘了,隻是目前的合作方案仍處於多個版本“競爭”的局麵,對黑石來說,國內公司的第一單隻是開始,國資委旗下更多優秀的企業才是黑石的目標,正如蘇世民與國資委副主任李偉的交談所表示的“黑石集團願與中央企業以多種方式進行合作,加快其國際化的步伐”。

……………………

  嘎嘎。

  這說明了什麽?樓繼偉們用中國納稅人的錢入主黑石,然後黑石再用咱們中國人的錢翻回頭來與中國做生意,這不僅是全世界聞所未聞的奇怪現象,並且與中國的相關法律政策相違背。中國方麵規定,中國官方資金所投資的外國企業,不得在中國國內開展業務。但是,黑石卻就這麽幹了。或者說,樓繼偉們拿著咱們的錢所進行的投資,饒了一圈又回到中國,繼續賺咱們的錢,也就是說,用咱們的錢作為股本,來加大對咱們強取豪奪的力度。

  這應該是天下最為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了吧。但這種事情卻非常與時俱進地以中國特色在咱們身上發生著。

  許崢發來的內容還有。

外儲出國投資第一炮打啞 應避免中國式虧損

  籌劃已久的2000億美元外匯儲備“出海”,卻遭遇了第一炮打啞的尷尬。由於投資的首個對象———黑石公司股價連跌5天,國家外匯投資公司已經出現3300萬美元左右的賬麵浮虧。以幾天的盈虧來衡量長期投資策略的好壞,顯然並不公正,何況國家外匯投資公司此筆股權的鎖定期長達4年,期間黑石股價的漲漲跌跌大可不必太介意。不過,外匯投資萬裏長征的艱巨性和危險性,卻可從這次“小虧損”中窺見一斑。國人更擔心的是,曾經出現在大宗商品領域的“中國式虧損”,會不會在外匯投資上重演。

  近年來,由於中國對大宗商品的需求日益提升,國際炒家對中國操盤手進行“圍追堵截”,常常是中國要什麽,什麽就大漲;想賣什麽,什麽就大跌。遠有中航油事件、國儲銅事件,國際炒家看準中國操盤手技術手法不熟練、避險製度不完善,蓄意進行對賭,導致中方出現數億美元的虧損;近有鐵礦石漲價、銅加工費跌價等,中方企業麵對跨國巨頭對定價權的操縱,雖然全力抗爭,但仍然胳膊擰不過大腿。就像當年狙擊港幣的索羅斯,國際炒家們未必都有抵製華企華資的企圖,他們大部分行為隻有一個目的,就是逐利。麵目稚嫩的中國企業,在他們眼中就是菜鳥級的玩家,不宰一刀都對不起股東。所謂蒼蠅不叮無縫的蛋,“中國式虧損”的要害就在於中方企業自身各式各樣的缺陷。

  如今,20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也“出海”了,這樣的龐然大物開到哪裏都是眾人的焦點。一方麵,其他國家的政府可能會戴上有色眼鏡,就像美國政府此前阻止中海油並購尤尼科那樣;另一方麵,國際炒家則如同在空中不斷盤旋的禿鷲,隨時打算撲向獵物。不過,人民幣仍在不斷升值,外匯儲備如果不“出海”的話,也同樣會麵臨日益貶值的危險。因此,唯一的出路就是咬牙前行,同時在技術層麵更加熟練和國際化,比如分割不同的投資組合,聘請國際投行進行運作等等。全國社保基金“出海”前曾跨國“選秀”,最後確定13家具有豐富經驗的境外投資管理機構運作,看似讓老外賺了一些傭金,但卻使得老百姓養命錢的安全性和收益率更為均衡。這種方式似乎值得國家外匯投資公司借鑒。

  另外,在製度建設上也應加強內控,防止個別人對資金的大量掌控。國儲局一個小小的處長竟可控製數億美元的期貨交易,中航油陳久霖違規炒作原油期貨,其母公司居然毫不知情———這些問題都與投資策略好壞無關,而是內控機製存在問題。總之,隻有在減少“天災”損失和避免“人禍”危害兩方麵都做到位,外匯儲備投資海外的曆程才能讓大家放心。

……………………

  中國式虧損,這個名詞也算是與時俱進了吧。

  而人們看到的樓繼偉,卻是一副舍我其誰的架勢,對於拿著國民財富進行冒險樂不可支。

  烏有之鄉電子月刊2007年第八期下裏麵,就有對樓繼偉的聲色俱厲。

家底折騰光了靠什麽打仗?又如何能避免惡性通貨膨脹?

楊芳洲

  已經陷進去的1000多億美元,加上即將再搭進去1000多億美元,這2000多億美元合16000億人民幣,攤到全國13億人頭上,每人合1200元,相當於庚子賠款全國人均負擔一兩銀子的12倍(現一盎司(約舊製一兩)白銀約合人民幣100元)。即使這些壞賬能收回一半,人均攤損失仍是庚子賠款6倍。庚子賠款是因打了敗仗,我們現在還沒打敗吧!?

……

  本來我們不再將外匯儲備主要用於購買美國國債,是為避免我美元資產因美元貶值而縮水及中美關係破裂遭美政府凍結的風險。但目前我巨額外匯儲備的經營運作不是買美國股票(黑石)就是買美國“資產毒垃圾”,仍是美元資產。不僅持有美國國債所具有的貶值及有可能被凍結的雙重風險依然存在,而且還大大增加了持有美國國債所沒有的破產和壞賬風險。我們為何要以比購買美國國債更糟糕的方式破壞性運作巨額外匯儲備?

……

  由於作為國際貨幣的外幣具有世界範圍的流動性,因此隻有外匯財富才能很方便地瞬間大量流失到國外去;又由於外匯與國內商品也存在(間接的)等價關係,大量流失外匯財富累計到一定程度必導致本位幣匯率的大幅跌落,從而大大改變外匯與國內商品之間(間接的)的比價,因而將再流失其它國內物質財富。所以流失外匯財富比喪失其它形式的財富更容易引發惡性通貨膨脹和銀行擠兌風潮,並由金融危機發展為全麵的經濟危機。當今世界上最嚴重的經濟災難一般都是因外匯出了問題。如:拉美、俄羅斯、東南亞等。外匯問題搞不好就會造成一個民族的大失血,甚至經濟實力徹底崩潰。

……

  在我國,過去十幾年來已有約五千億美元的非法收入轉移境外。加之我還存在一個因10年經濟緊縮而形成的損失四萬億人民幣的財富黑洞,這兩年又因外資對我國企及各行業的大規模兼並控製,以及金融業大量廉價參股,以及境外投機熱錢賺走和我外匯運作本身的失誤,我又進一步流失了大量財富。因此,屆時因人民幣匯率大跌而引發的惡性通貨膨脹及銀行擠兌風潮將更加猛烈。外匯安全無疑因我特殊國情而具有比一般國家更大得多的戰略安全價值。

……

  外匯儲備作為國家最寶貴的戰略儲備精華,若有閃失,國家就無力外抗強權,內濟民生,而必分崩離析。什麽學費都能交,就是這個學費交不起!

……

  目前匯投公司還未正式成立,就急著造光全部家當。不管樓繼偉等用心如何,客觀上已對我國家安全造成巨大戰略損害。但問題是,怎沒人管他呢?如此軍國大事竟如同兒戲,由樓繼偉一人作主?

……………………

  可是,就在中國社會上對樓繼偉的能力與責任有著越來越多的懷疑和指責之際,人家又弄了50個億投入摩根斯坦利,咱們不還是得眼巴巴看著卻沒轍?

  話是這麽說,但現如今誰管得了樓繼偉呀。那是什麽人?是什麽背景?咱惹得起嗎?

  人家樓繼偉把咱們的養命錢就這麽活生生給糟踐了,還口口聲聲什麽“管這麽大一筆錢不容易”,還不讓咱們都笑掉大牙?

  “外匯儲備作為國家最寶貴的戰略儲備精華,若有閃失,國家就無力外抗強權,內濟民生,而必分崩離析。什麽學費都能交,就是這個學費交不起!”但問題是,學費交不起也得交,然後呢?必分崩離析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