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曆史回憶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zt:蔣介石消極抗日的“底線”——關於抗日戰爭的對話

(2009-08-18 22:27:02) 下一個
zt:蔣介石消極抗日的“底線”——關於抗日戰爭的對話

古彭萬俟軒  

   

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4周年前夕,我在網上發了多篇關於抗日戰爭的帖子,引起不少網友的關注和評論。昨天( 2009年8月18日 )上午,一位網友就帖子內容與我進行討論。我覺得我們之間討論的話題,實際上也是社會上長期以來爭論的焦點和熱點,所以整理出來以饗讀者。  

   

評價曆史不能感情用事  

   

網友:有關抗日戰爭這一曆史課題的研究和討論,目前有很多爭論,你對這些爭論都是什麽態度呢?  

古彭萬俟軒:我個人認為,關於抗日戰爭的研究和結論,目前還存在很大分歧,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麵。  

一是國際上的。主要是侵略國家日本與受害國家之間的分歧,以中國為主,還有朝鮮、韓國以及部分東南亞國家。日本右翼政客始終堅持以下觀點:1.日本不是侵略國家,他們也是受害者;2.日本沒有在中國搞大屠殺,南京大屠殺是中國虛構的;3.戰爭的責任在中方,是中方的挑釁致使戰爭的進一步擴大;4.日本進入中國是對中國的幫助,促進了中國經濟繁榮和社會進步。這些觀點都是日本右翼分子反複強調的。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國內也有人附和日本關於“進入中國是對中國的幫助,促進了中國經濟繁榮和社會進步”的論調。  

二是中國國內。主要圍繞國共兩黨之間的抗日問題。這些問題歸納起來一共有如下幾點:1.國共兩黨究竟誰在真正抗日,誰在利用抗日謀取私利、借以發展壯大自己;2.抗日戰爭中的國共摩擦責任在誰?3.中國抗戰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地位和作用。目前國內爭論的焦點主要圍繞前兩點。我們今天討論的主要是第一點。  

我一直堅持,研究曆史是一件嚴肅的事情,必須堅持嚴謹的治學態度。評價曆史絕不能感情意氣用事,更不能想當然或先入為主。對待曆史必須以理性的思維和科學的方法進行思辨和考證,應嚴格尊重曆史,尊重事實,不能粉飾曆史,更不能以個人好惡作為評價曆史的標準。我讚成研究曆史的人都能夠客觀、公正地對曆史思考詮釋,不能同意那種毫無根據地謾罵式的行為出現在曆史研究領域。唯心的評價曆史是不科學的,不道德的,也是不負責任的。  

   

曆史最終會恢複它原來麵目  

   

網友:我覺得你對抗日戰爭的曆史研究,總是站在中國大陸多年來的主流立場上,這與你的個人感情有關係嗎?  

古彭萬俟軒:站在什麽立場上,與個人感情無關。我所得出的結論都是在大量事實依據的基礎上作出的判斷。關於抗日戰爭,我和一些人的認識的確有差距。我所說的“一些人”包括兩部分,一是某些不負責任(也可以說別有用心)的學者專家,二是一些不明真相的網友讀者。其實,這些網友和讀者,大多是因為最近幾十年來他們看到的都是某些研究專家和學者對毛澤東、對共產黨、對抗日戰爭、對抗美援朝的妖魔化,由於這些東西看得太多,所以影響也太深。  

有一位作家朋友,她正準備寫一部關於抗日戰爭題材的長篇小說。我們兩人的觀點就大不一樣。比如在抗日戰爭中,國共兩黨到底誰在真正的抗日,他們在抗戰中的具體表現,我們之間的觀點就截然不同。當然,按照她的觀點來寫,屬於現在“主流精英”思路,可能很好出版,也會引起轟動效應和“好評”。但是,曆史是無法改變的,最終還會恢複它原來的麵目。我曾經提醒她,如果你故意這樣寫咱們沒什麽好說的。如果是無意的,你將後悔終生,而且無法用懺悔來改變你所造成的影響。  

   

不能否認國民黨抗戰功績  

   

網友:按照你的觀點,國民黨是不抗日的嗎?  

古彭萬俟軒:不,我從來沒有否認國民黨抗戰的功績。從“九一八”之後,國民黨軍隊的抗日行動一直沒有停止過。但是,國民黨軍隊的抗日活動基本都是集中在正麵戰場上,比如盧溝橋、上海、南京、徐州、武漢、長沙、常德、衡陽、騰衝等地。這些戰鬥或戰役都給日本侵略者以極大的殺傷,大大遲滯了日本軍國主義企圖滅亡中國的步伐,是應該充分肯定的。國民黨軍隊在抗日戰爭期間功不可沒,任何貶低或抹殺都是錯誤的,也是不尊重事實的。  

但是,我們必須把國民黨、國民黨軍隊的大部分堅決抗日的人與國民黨、國民黨軍隊內少數動搖派、投降派加以區分。值得提出的是,動搖派、投降派雖然是少數人,卻是國民政府、國民黨軍隊的領導核心,這就決定了國民政府、國民黨軍隊的抗日是保守的,是有局限的,而且也是消極的。我這裏所說的少數人,為首的就是國民黨軍事委員長和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蔣介石。所以我的結論是:國民黨的絕大多數人是抗日的,但蔣介石的抗日是有條件的。  

   

蔣介石的抗戰是消極的  

   

網友:我們對這段曆史知之甚少,你能具體談談嗎?  

古彭萬俟軒:具體地說,在抗日問題上蔣介石有他的底線,即隻要不觸及他的根本統治利益,他就不會和日本人真刀實槍地幹。這一點,是有事實依據的。一直存在爭論的東北三省淪陷責任問題,有人說是張學良自作主張幹的,有人說是蔣介石下令張學良撤退的,至今沒有公論。但是,山東省主席韓複渠丟掉一個濟南就被蔣介石借故不抗日殺掉了,而張學良丟掉東北三省不僅沒有丟掉性命,而且還一直當著國民革命軍的副總司令。直到張學良在西安發動兵諫逼蔣介石抗日,蔣介石才把張學良關起來。這起碼可以說明一個問題:放棄抗日、丟掉東北三省的張學良政治和仕途都沒有受到任何影響,而兵諫抗日卻不僅讓他丟了官,而且還失去了終身自由。  

不少人可能已經了解到,東北淪陷後,成千上萬東北流亡學生多次到南京請願,要求國民政府抗日。但是,作為執掌兵權的委員長蔣介石究竟做了些什麽呢?東北三省在日寇鐵蹄蹂躪下度過六年,蔣介石最多隻發表了幾次空洞的宣言,沒有一次實質性的行動。蔣介石認為日本人並沒有威脅到他的統治,所以他也就安心地任憑日本人在東北橫行霸道,他逍遙自在地在南京做他的“皇帝”,“收複國土”隻能是千百萬草民的無助呐喊。  

東北三省丟失之後,日本人步步進逼,一直打到北京城下,這時的蔣介石仍然沒有動心,因為日本人距離他的首府南京還遠著呢。麵對日本人的猖狂挑釁,他不為所動,任憑宋哲元的大刀隊血濺盧溝橋。其實,當時如果傾全國之力在北京城下與日寇決一死戰,日本人後來也不會肆無忌憚、得寸進尺,繼續蠶食中國。  

為了說明蔣介石是否真心抗日的問題,我這裏引用一份半個世紀之前的材料。  

大家可能都知道,抗戰初期有個韓複渠,是個出名的貪生怕死鬼和投降派,因為不抗戰丟掉濟南被蔣介石槍斃了。其實這裏麵有些內幕大家可能不知情。  

 梁漱溟 先生在他的《憶往談舊錄》長篇回憶中,有一節《七七事變前後的韓複榘》,專門就此做了介紹:  

抗日戰爭爆發前後的所謂“山東問題”,幾乎成為一個謎。“山東問題”的中心人物自然是當時掌山東軍政大權的韓複榘。要了解“山東問題”,必先了解韓複榘。  

我當時在山東搞鄉村工作,為推動抗日自衛,曾參加許多有關活動,因此在此期間與韓有頻繁接觸。一九三五年十月中旬我在南京,聽到華北局勢惡化,隨即趕回山東,探明韓複榘對抗日態度。自十月下旬至十二月初,先後與韓談話多次。據我了解,韓複渠最早是拒絕敵人脅迫的。日本特務頭子土肥原有意在華北利用宋哲元、韓複榘、閻錫山三人當他們的傀儡,搞“五省三市自治”,與南京國民政府分離。當時日本關東軍的一個參謀幾度乘飛機到濟南,脅迫韓同赴平津開會,韓始終拒絕未去。  

一九三七年七七事變後我到濟南,韓複榘給蔣介石寫了一信,要我順便帶去廬山。信內大致說韓部下將領在廬山受訓的,要求盡快回來,以做好應戰準備。 七月三十日 韓複榘應蔣介石之召去南京, 八月二日下午四時 由南京回到濟南省政府。我問他去南京的情況,他說,去南京之前,他於七月二十八、二十九日一連兩個電報,要求蔣各路同時出擊,蔣回電說,他自有主張,自有辦法。待三十日到南京向蔣請示機宜,蔣還是不談什麽。臨走時蔣向我說:“我的意思,你完全明白。”韓無可奈何地告訴我:“我哪裏明白他的意思呢?我是糊裏糊塗去南京,又糊裏糊塗回濟南的。我看蔣介石並無抗日決心。”  

蔣本人對日本在盧溝橋點起戰火之後,是戰是和猶豫不決,又不與韓複渠講明,使韓不得要領。此後韓對抗日態度發生變化,而且放棄濟南,除了想保存自己的實力外,可以肯定與蔣介石的態度有關係。  

 從梁漱溟 先生的回憶中,我們可以看出,蔣介石在抗日問題上至少是消極的。 梁漱溟 先生是當事人,他的回憶是可靠的,也具有史學研究價值。  

   

蔣介石的抗戰“底線”  

   

網友:按照你的觀點,國民黨軍隊的多次浴血抗戰又是如何發生的呢?  

古彭萬俟軒:蔣介石的退讓和縱容並沒有阻止日本侵略者的腳步。盧溝橋事變不久,日本人就攻占了平津, 8月13日 又在吳淞口登陸進攻上海。可以說,淞滬會戰是蔣介石開始抗戰的轉折點。這次,蔣介石急眼了,因為上海距離南京隻有200多公裏,日本鬼子奔他的老巢來了。直到這時,他才調集大批軍隊在上海地區與日本決一死戰。但是,戰機已失,士氣大挫,結果最終以10:1的傷亡代價丟掉了上海。後麵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接著就是南京失守,就是慘無人道的南京大屠殺。蔣介石無奈,倉皇中把國民政府遷到重慶。這時他之所以開始抗戰,是切實感到日本人不是跟他鬧著玩的,而是要消滅他。所以南京失守後,他又下了在徐州與日本人會戰的決心。  

蔣介石最早的算盤是放棄東北三省,以保中華民國的生存。等到日本人入關攻占北平天津後,他的如意算盤是以黃河為界,隻要日軍不過黃河,他就不準備與日本人真幹。這也是韓複渠丟掉濟南、放日本人過黃河被蔣介石槍斃的主要原因。南京失守後,蔣介石企圖以皖南山區作為屏障,攔截日本人進攻武漢。濟南失陷後,蔣介石又企圖把日本人攔在徐州以北。結果他的如意算盤次次打錯,盧溝橋事變過去還不到一周年,1938年的 5月19日 徐州就淪陷了。  

徐州淪陷後,日本人並沒有停止進攻,隨即攻占了開封,接著舉兵西進,準備攻占鄭州,南下直取武漢。為保衛武漢,賭紅眼的蔣介石竟出損招,在鄭州花園口的黃河大堤上炸堤放水,說是“淹死日本人”。結果日本人沒淹死多少,1000多萬老百姓卻大受其害,幾十個縣過水受災,成為黃泛區。黃河炸堤放水成為近代戰爭史上的一樁醜聞,百萬無辜死亡的老百姓成了蔣介石消極“抗戰”的犧牲品。日本人西進受阻,改變路線從大別山借道進攻武漢,很快就兵臨城下。以後的形勢急轉直下,武漢失守,蔣介石又實行焦土政策,策劃了喪盡天良的“長沙大火”。  

武漢失守後,蔣介石是真的不能再退了,因為再退就沒有地方了。到這個時候,他才決心指揮軍隊與日本人真刀實槍地幹。隨後發生的常德保衛戰、衡陽保衛戰,其目的就是保住山城重慶。包括蔣介石派孫立人率部遠征,也是出於保護重慶這一目的。有些人喜歡談論國民黨軍隊的騰衝戰役,說國軍抗戰如何英勇,如何壯烈,其實大家打開中國地圖就明白了,日本人之所以占領緬甸、印度,其實最終還是衝著中國來的。因為,日本人的目的是攻占重慶,消滅蔣介石的國民黨政權,既然從東麵再也打不進去,就隻好從西南方向開辟第二通道,抄蔣介石的後路。蔣介石並不傻,其他的都能讓,現在是實在不能讓了。再讓他的“老窩”都沒了,所以他要確保西南大後方的安全。  

   

蔣介石與日本人秘密談判  

   

網友:有證據表明蔣介石與日本人存在某種聯係嗎?  

古彭萬俟軒:通過上述介紹,相信大家基本上應該有一個比較清晰的輪廓:蔣介石的抗日有一個底線,隻要不觸及這個底線,他就不會真心抗日。通過已經揭秘的檔案我們知道,從東北淪陷開始一直到太平洋戰爭爆發,蔣介石始終沒有間斷與日本人的秘密談判,日本人也始終沒有間斷對蔣介石政府的誘降。直到汪精衛叛變投敵組建南京偽政府,日本人才認為蔣介石已經失去誘降價值,所以停止談判,大舉進兵“兩湖兩廣”,企圖以合圍之勢,消滅重慶的國民黨蔣介石政府。  

我們完全可以這樣判斷,如果汪精衛不叛變投敵當,日本人對蔣介石的誘降就不會停止,國民黨和日本人的秘密談判還會繼續進行下去,蔣介石能否變成汪精衛第二也是很難說的。  

1940年,蔣介石在同日本人的談判中曾答應過日本政府,隻要日本人不再進攻,國民黨政府準備承認日本人在 1937年7月7日 之前的在華利益。也就是說,國民政府放棄華北以及東北三省(東北三省包括黑龍江、遼寧、吉林,華北包括察哈爾、熱河、內蒙古以及河北的部分地區)的領土主權。這都是有檔案可查的,但有些人就是視而不見,堅持說蔣介石是抗日英雄。我們可以想見,如果按照蔣介石的既定政策,中國的領土現在至少要減少100多萬平方公裏,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地圖上,那個高昂的“雞頭”就會永遠消失不見了。  

   

國民黨軍隊沒有打進攻戰  

   

網友:怎麽去看待國民黨軍隊的抗戰功績呢?  

古彭萬俟軒:我的結論是,國民黨、國民黨軍隊在抗戰中的功績是巨大的,不然無法解釋如何有那麽多的國民黨官兵死在抗日戰場上。但是,作為國民政府的最高領袖和國民黨軍隊的總司令蔣介石,他的指導思想決定了他的軍隊抗日是消極的,也是被動的。我們可以看到,在整個抗日戰爭中,國民黨打的每一次戰役都是領土保衛戰,我曾查閱抗戰史的全過程,國民黨軍隊甚至沒有打過一次進攻戰,一直都是被動的防守和退卻。大家可以認真查看,8年抗戰,哪一場進攻戰鬥是國民黨軍隊打的呢?在盧溝橋事變中,在淞滬會戰中,在徐州會戰中,在武漢保衛戰中,在常德保衛戰中,在衡陽保衛戰中,在騰衝戰役中……國民黨軍隊的確打得英勇頑強,打得悲壯慘烈,但是,他們都是為了保衛領土而戰,沒有為收複領土而戰,慘烈盡管慘烈,悲壯盡管悲壯,卻令人憋氣和失望。  

曆史驚人的相似,蔣介石政府“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與900年前偏安一隅的南宋王朝別無二致,這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賣國主義政策。不同的是,南宋借著這一投降政策得以苟延殘喘,而蔣介石卻差點連“老窩”都給端了。如果不是八路軍和新四軍在敵占區牽製日軍的大部兵力,恐怕抗戰的曆史都要改寫。  

   

共產黨在敵占區發展壯大  

   

網友:不少人認為抗日戰爭客觀上幫助了中國共產黨,八路軍和新四軍正是借日本人與國民黨軍隊拚殺的空當發展壯大起來的。  

古彭萬俟軒:這種說法不僅不科學,而且違反曆史事實。在整個抗日戰爭中,八路軍和新四軍的活動範圍都在敵後,這些地方大部分是國民黨軍隊戰敗撤退後丟給日本人的。也就是說,八年裏,共產黨所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是在敵占區發展壯大起來的,打下的地盤也都是從日本人手裏奪回來的,沒有從國民黨占據的區域裏搶過一寸土地。新四軍所在的位置在皖南地區,這裏是抗日前沿的拉鋸地帶,有國民黨的軍隊存在。所以蔣介石多次命令新四軍撤到長江以北,說穿了就是要把新四軍全部趕到日本人的敵占區,嚴禁新四軍在他們駐守的地區活動。後來的“皖南事變”就是新四軍在撤退途中發生的。  

   

“蘇聯幫助中共”是誤解  

   

網友:有人說,抗戰勝利後,蘇聯紅軍幫了中國共產黨的大忙,把東北的地盤全部交給了共產黨和八路軍,而且移交了大批武器裝備。  

古彭萬俟軒:這完全是誤解。有人以為蘇聯是共產黨領導的政府,他們就一定會幫助中國共產黨。這是認識上的一個誤區。蘇聯和當時的國民黨政府一直都是有外交關係的,蘇聯的政策是希望國共兩黨建立聯合政府,在此國策基礎上,蘇聯是不會冒與蔣介石國民黨政府關係破裂的風險,明確支持中國共產黨奪取政權的。當然,我不否認蘇聯共產黨有同情中國共產黨的某些因素,但僅僅是同情而已。得罪國民黨政府不符合蘇聯利益,他們是非常明智的,國家利益是底線,不管到什麽時候都不會超越。蘇聯紅軍攻占東北後,除了將大量機械裝備運回蘇聯外,其他的都如數交給了國民政府。  

據已經解密的檔案記載,蘇聯出兵前夕,蔣介石派蔣經國、宋子文到蘇聯與斯大林談判,國民黨政府在斯大林的壓力下屈服,以外蒙古的獨立和蘇聯在遠東的利益(中長鐵路租用、租用太平洋出海口旅大港等)換取東北的領土和戰利品。當時國民黨勢力比共產黨大得多,斯大林對中國共產黨能否取得政權始終表示懷疑,所以極力勸阻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建立聯合政府。直到1949年春天,國共大勢已定的情況下,斯大林還堅持國共兩黨劃江而治,不同意推翻國民黨政權。在這種政策的主導下,他們一直保持與國民政府的關係,直到南京解放,蘇聯的大使館還陪國民黨政府一起搬到廣州。這也是此後多年毛澤東與蘇聯領導人存在意見分歧的根本原因之一。  

   

蔣介石是抗戰的最大受益者  

   

網友:究竟誰是抗日戰爭的最大受益者呢?  

古彭萬俟軒:抗日戰爭結束後,蔣介石的軍隊號稱八百萬,其實這些部隊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偽軍就地改編的,這些被改編的偽軍至少有150萬人。各地遊擊隊和土匪性質的組織為享受抗戰成果,也積極向國民政府靠攏,大都在抗戰後搖身一變成了“國軍”。檔案資料還表明,抗戰結束後,至少有20萬日軍編入國民黨部隊,幫助國民黨打內戰。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蔣介石與共產黨打內戰的本錢差不多有三分之一以上是日本人留下的。說共產黨依靠抗戰發展壯大有一定道理,但抗戰後得到的實際利益,國民黨要比共產黨大得多。  

   

蔣介石的目的是“消滅中共”  

   

網友:到底是誰限製誰的發展呢?  

古彭萬俟軒:抗戰勝利時,蔣介石的部隊基本上都在大西南內地。抗戰勝利後,為搶占有利軍事地位,蔣介石一麵命令八路軍、新四軍原地待命,一麵命令國民黨部隊火速開進,並命各地駐守日軍和偽軍一律接受國民黨政府和軍隊的改編,不得向共產黨的八路軍、新四軍繳械投降。由於他的大部分部隊都在大西南,所以他才要求與毛澤東談判,企圖實施緩兵之計,以利調兵遣將打內戰。在談判的日子裏,蔣介石通過各種交通工具(飛機、輪船、火車)向東北和各大戰場運輸軍隊數百萬人。準備工作剛一結束,和平協定就被撕毀,內戰也就隨之開始了,究竟是誰在抗戰中得到了實際利益,明白人一眼就可以看出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