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曆史回憶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zt:馬英九的台灣台海政策

(2009-07-27 22:19:22) 下一個
zt:馬英九的台灣台海政策

作者:田煜 更新時間:2009-7-27

“正視現實、建立互信、擱置爭議、共創雙贏”這是馬英九在當選國民黨主席的記者招待會中拋出的十六字訣。這也將是台海馬英九政府的未來發展的主導。當選國民黨主席的馬英九,可以切實的做到“黨政合一”,將國民黨與台灣政府更加緊密的銜接。讓國民黨的很多思想主導更過的體現在台灣政府之中。“不統,不獨,不武”也將是台灣發展兩岸關係的主題。


接下來筆者就馬英九政府的經濟和軍事動作進行淺要分析。  

在經濟上,島內連年的經濟衰退無疑是考驗馬英九的一大難題。台灣經濟衰退的主要因素在於投資下降、失業率上升和通貨緊縮。無法想吸引投資主要源自多年來台灣政治體製的問題導致。島內政治動蕩,兩黨衝突尖銳、衝突激烈。政治環境的惡化加之政府部門效率低下,造成投資者投資信心降低,投資的風險加大,投資成本激增,投資回報反而降低。這些問題直接導致投資者將資產轉向環境更好,投資成本更低回報更豐厚的其他地區。島內經濟環境的惡化,投資的減少,致使民眾對未來經濟形勢悲觀,消費縮減;投資和消費的減少共同造成總需求不足,進而導致通貨緊縮與失業增加。金融經濟市場的不穩定,失業率的上升導致島內居民對購買力下降,對市場的信任度降低這又致使島內的通貨緊縮現象顯著而牢固。


馬英九在這樣的經濟現實下,為了實現自己的國民黨經濟改革台灣的理論。馬英九政府開始從政策上介入經濟運行,大力提升政府的效率,增加對投資者的吸引力度。那麽如何增加外資,外資又從何而來?對台灣馬英九當局來說,依托祖國大陸是最好的解決辦法。大陸有較多的經濟實體,一旦台灣島內經濟環境得到大部改善,勢必會吸引那些將投資轉向大陸與海外的台灣本地資本回流,但這股投資力量的回流不能從根本上提高和改善台灣的投資數量。吸引大陸資本就成為了實際可行的選擇。如果台海實現兩岸三通,擴展與大陸的經濟金融交往,吸引到大量的大陸經濟實體投資,吸引到大陸銀行業等金榮實體介入。到那時,台灣的經濟投資將急劇增加。這樣一來就可以刺激台灣島內經濟回暖,增加就業人數,增長島內經濟內需。而大陸金融業的介入會使現今呆壞帳嚴重、股匯市波動的金融市場趨於穩定,信貸也將增加。得到祖國大陸來的經濟投資和金融投入再配合馬英九政府的國民黨主導的經濟改革,會使台灣民眾看到經濟的發展希望,刺激民眾的購買力緩解通貨緊縮,從而扭轉多年來台灣的經濟衰退現象。從此能看出,馬英九要正視的如此嚴峻經濟現實,要改變當今現經濟環境,就實需要祖國大陸扮演很重要的角色。這也是馬英九示好祖國大陸,提出建立互信,共創雙贏的根本初衷。

馬英九要麵對的軍事現實似乎同樣嚴峻。現今台灣軍隊從整個台灣的作戰部署和作戰計劃,到軍事裝備質量和數量,再到軍隊人員的精神麵貌和人員業務素質都有待改善。在陳水扁時期台灣一度走向台獨的極端方向,台灣軍隊也向著武力獨立方向發展。雖然武器裝備上隻是進行了更新和升級,沒有更多更新的高技術裝備加入服役,但從軍隊的作戰思想和軍事部署上看,主要的軍事作戰宗旨是拒敵於島外,進行外海決戰的強硬姿態。筆者認為這一軍事作戰理論多少受到美國島鏈防禦理論的影響。陳水扁政府提出這一防禦理論完全是嘩眾取寵,給台獨勢力造勢。從軍事實力上看,台灣軍隊不足以應對台海衝突中我解放軍可能的軍事動作。再加之台灣所提倡的外島防禦理論,從軍事意義上看也隻是增加了台灣應對台海衝突的戰役縱深,並不能從根本的達到其戰略目的,對我解放軍進行有效阻隔。陳水扁的台獨政策致使對軍隊投入加大。大量的軍費增加了台灣軍隊的數量和裝備,增強了對軍事科研的力度,但大量的資金並沒有換來預期的外部援助。其中美國的裝備沒有在陳水扁時期成功外銷台灣,很重要的因素就是陳水扁的台獨傾向所導致。(注:並不是美國不希望台灣獨立,隻是美國不想因此破壞自己的亞太利益,破壞台海現有局勢,給我們武力解決台海問題以借口。)台灣軍隊的大量資金投入,項目繁多,從側麵的增長了軍內的腐敗問題,也導致軍隊官僚機構龐雜臃腫。


麵對台灣軍隊的現狀,馬英九已經做出了相應的對策。首先馬英九對軍隊進行改革,對部門進行裁撤,從表麵上看似乎是在減少部隊規模,但簡單的分析不難看出,被裁撤的部門都是官僚行政機關和戰鬥力作戰裝備極差的無用部隊。編製縮減的同時並沒有縮減開支,原有被分配到編製內的預算資金將被用於軍隊其他方麵的建設,比如增加軍人待遇,吸引高素質人才加入台軍。這無形中就是在增加軍隊預算的開支。在台軍內部,馬英九開始反腐運動,一批軍官因貪腐被清洗。在軍隊改革馬英九中還不忘台軍高級領導重組,麵對人數繁多的高級軍官,馬英九對台灣將軍數量進行控製和對現有將官進行清理。將主要軍事職務的軍事長官選定正規化和軍事專業化,使軍高層領導具有相應的指揮戰鬥力。在開始精兵之路後,馬英九下一個要解決的是軍事裝備問題。欲善其事,必利其器。馬英九開始了與美國的軍售談判。美台軍售在馬英九上台後變得異常順利,除了現代的高技術裝備美國一如既往的保護外,其他多種裝備似乎美國樂於賣給馬英九政府。其中原因一方麵是因為馬英九的台灣“不統,不獨,不武”的主導不會破壞美國的亞太平衡,是美國雖希望台灣保持的政策走向;另一方麵是同樣麵對巨大經濟危機的美國,需要用軍售方法來增加外匯收入。在得到美國軍售裝備的同時,馬英九還積極的推進美國技術的引進來應對美國的高技術保護政策。為了給美國壓力,同意美國的技術輸出,馬英九政府同俄羅斯進行接觸,同法國等歐洲國家進行接觸,看似要增加武器裝備及技術的采購國家增加選擇,其實是為了給美國以壓力。馬英九這一政策確實的收到了不錯的效果,美台初步達成了技術轉讓協議。其結果是美國以出售技術的形式支持和幫助台灣自主建造高技術裝備。與此同時台灣還得到了法國的一定援助。獲得了軍事裝備後,馬英九還不忘增加對台灣島內軍事科研部門的投入和支持。在台灣的軍事準備方麵,馬英九將台灣的例行演習增加。雖然增加的隻是戰棋推演和指揮部演習,但這無疑能增強台軍指揮機構的作戰能力和應對戰場戰場突變的應對能力。在增加演習的同時馬英九還將台灣的漢光演習改為兩年一次,表麵上看演習的時間延長,演習的數量減少,但兩年一次的漢光演習有更充足的演習準備時間,還可以將兩年的演習費用用在一次演習之中增加演習預算。也許這將改變台灣軍隊個別兵種演習訓練從未發射過實彈的尷尬局麵。增加了演習間隔,給與台灣軍方更多的演習總結時間,能更好的消化演習問題,研究討論解決方法。這無疑是增強台軍作戰能力的一個行之有效的舉措。在軍隊的主導思想上,馬英九糾正了陳水扁時期的島外防禦錯誤理論,將台軍的作戰任務和作戰方針指向本島防禦,作戰任務是不讓我解放軍在台海衝突發生時在本島立足。這完全是針對目前台灣軍事弱勢的一個務實選擇。

馬英九在正視現實,發現了台灣經濟軍事的諸多問題。為了改變經濟局勢,彌補台灣島的經濟發展局限,馬英九政府需要與祖國大陸建立互信、擱置爭議、共同發展、共創雙贏的經濟局麵。這也是馬英九與祖國大陸示好的主要因素。他的雙贏,他的互利完全隻局限於經濟層麵。其中雙贏更像是馬英九獲得台灣經濟回暖,進行國民黨的台灣經濟改革,取得自己和國民黨在台灣島內民眾廣泛支持的獨贏。而在軍事發展和軍事準備上,馬英九的積極備戰和軍隊積極發展完全是在為“不統”服務。

馬英九當選國民黨主席,是推行馬英九“黨政統一”思想重要步驟。是強化加深國民黨在台灣島內軍政的契機,是招攬島內群眾民心的良機。同時兩岸關係也會在馬英九的“黨政統一”指導下,走向經濟與民間領域的空前發展和合作,但軍事對立情緒和現狀依然。台海將發展成為貌合心離的局麵。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