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曆史回憶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zt 劉仰:鐵人精神就是愛國主義

(2009-07-23 22:15:43) 下一個
鐵人精神就是愛國主義

劉仰
2009-6-5

  看了尹力導演的最新作品《鐵人》,感覺這是一部不錯的電影。影片《鐵人》以現在時和過去時兩個時空相互交替,顯示出創作者的深意。所謂現在時,是由劉燁、黃渤飾演的中國現代石油工人,他們的工作地點是新疆的塔克拉瑪幹沙漠。所謂過去時,是由吳剛飾演的60年代中國石油工人的代表王進喜,位於黑龍江的鬆遼平原。相隔近半個世紀,從外部條件上看,一個炎熱,一個寒冷。但是,這隻是自然環境。與之相反的是,在外表炎熱的現代自然環境下,是冰冷的理想;而在寒冷的自然環境下,是熱情四溢的愛國主義精神。
  這種反差可以看成是相隔半個世紀中國社會的寫照。半個世紀前,吳剛飾演的鐵人王進喜所處的中國,在物質享受方麵非常貧乏,恰如鬆遼平原的冰天雪地。半個世紀後,劉燁飾演的劉思成所處的中國,物質享受已經炎熱到令人窒息的地步。當年王進喜帶著他的1205鑽井隊,自願報名前往寒冷的東北,喊出“寧可少活二十年,拚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口號。如今,劉思成等現代石油工人,是在優厚條件下的合同工。王進喜的鑽井隊在三年自然災害期間,吃不飽,沒力氣,王進喜想方設法搞一點食品,給全體隊員喝一碗熱粥都是享受。然而,在現代中國,黃渤飾演的趙一林,卻故意挑戰老一輩艱苦奮鬥的精神,把白花花的饅頭,一口沒咬就丟進泔水桶,還大言不慚地說:這是我自己花錢買的,誰管得著?這種觀念來自於近年來西方文化的大規模入侵。於是,我們看到,在導演的鏡頭中,冰天雪地的大慶油田,到處是蒸騰的熱氣,有的來自工人的口鼻,從體內冒出的巨大熱量,有的是鑽井工地上的設備。半個世紀前在冰冷世界中熱騰騰的呈現,來自當時人們的精神,來自人們的內心,它鮮明地反襯出炎熱現代社會人們內心的冰涼。
  與表麵寒冷與炎熱背後相反的火熱與冰涼,究竟意味著什麽?這就是“鐵人精神”。那麽“鐵人精神”是什麽?我認為,“鐵人精神”就是強烈的愛國主義。愛國主義、民族主義本質上是一樣的。鴉片戰爭之後,由於中國飽受西方列強的欺侮,愛國主義終於在中國漸漸顯露。然而,在相當長的曆史時期,中國人的愛國主義隻在幾個曆史階段,以特殊的方式表現出來。前有義和團,再有五四反對列強巴黎和會的遊行,後有抗日戰爭。在那些時候,中國人的愛國主義,始終在對抗外侮,救亡圖存的環境下得到催生。1949年,中國人在近代曆史上,第一次完整地擁有了自己的國家主權,愛國主義由此得以在建設中國的背景下充分展開,成為發展完善中國自身的重要精神力量。用王進喜的話說,共產黨把我這個放牛娃變成了國家主人。因此,我們看到了鐵人時代愛國主義的一個最主要的特征:國家利益與個人利益融為一體。
  王進喜在油田會戰的一次大會上說:我們石油工人就是國家的孝順兒子,為了國家,吃苦受累就是我們的命,認了吧,夥計們。這種表述的確具有感人的力量,它的感人還在於,國家要真正讓每一個為國奉獻的人,獲得相應的回報,隻有雙方的完美互動,這種愛國主義才是長久的、健康的、有力的。新中國成立後,廣大的中國人民的確在各個領域表現出忘我的愛國主義精神,因此,王進喜隻是這個廣泛愛國主義基礎上突出的典型,從而能夠獲得廣泛的共鳴,成為人們的榜樣。反觀現在,劉思成在塔裏木油田,也試圖用鐵人精神要求自己,時時處處實踐鐵人精神的榜樣。然而,由於現代中國在社會整體上,個人主義已經超越了愛國主義,劉思成被周圍人看成是“傻子”,是假裝先進,是為自己撈取好處的另一種個人主義。在個人利益至上、金錢第一的環境中,任何高尚的東西,都被消解。換句話說,在注重個人利益的小人眼中,任何高尚的舉動,都是虛偽,都是偽君子。這是當今中國社會的悲哀。
  《鐵人》一片中,有一個線索將前後跨越半個世紀的人物聯係在一起。王進喜的鑽井隊有一個“小知識分子”,名叫劉文瑞,王進喜注重知識,著力培養劉文瑞,劉文瑞也成為王進喜最喜歡的徒弟之一。當影片表現王進喜對其他徒弟都是粗聲大氣說話時,他與劉文瑞說話,總是充滿愛心,細聲細語,時時處處照顧這個“大有前途”的“小知識分子”。影片連接半個世紀的線索也在於此。現代石油工人劉思成,是當年王進喜徒弟劉文瑞的兒子。然而,劉文瑞卻是一個“不太光彩”的人物。在1205鑽井隊麵臨巨大困難的時候,劉文瑞吃不了苦,坐上火車逃離了油田。王進喜追到火車站,試圖把劉文瑞勸回來,但是,劉文瑞堅決要走。王進喜最終以平靜的口氣說:文瑞啊,師傅往日對你說的話,都白說了。王進喜把隨身攜帶的一些食物送給去意已決的劉文瑞。這個細節在我看來也意味深長。它說明王進喜並沒有否認個人利益的必要性,隻不過,在王進喜那裏,愛國主義始終應該在個人利益之上。麵對師傅王進喜的舉動,“小知識分子”劉文瑞痛哭失聲,這是個人主義麵對愛國主義所表現出的發自內心的羞愧。雖然我們可以認可個人利益存在的合理性,但是,在愛國主義奉獻精神麵前,個人主義在劉文瑞身上的表現是自慚形穢。如今,我們認為合理的狀態是,個人利益與奉獻精神應該達到一個平衡。但是,當今社會,個人主義高高在上,嘲笑一切愛國主義的奉獻,實在非常荒謬。
  影片《鐵人》有一個片段,體現了王進喜對於個人利益和國家利益的樸素理解。王進喜拿一個饅頭說,這是曾經的國民黨,他又拿一個豆子說,這是曾經的共產黨。國民黨曾經比共產黨大,很明顯。王進喜說,國民黨的饅頭,隻讓老百姓吃一小口,其他都被國民黨自己吃了。而共產黨的豆子雖小,卻人人有份。王進喜認為,這就是共產黨戰勝國民黨的根本原因。王進喜的這個觀點,同樣解釋了他成為國家主人的心態,雖然樸素,但卻具有真理性。王進喜對於個人和國家關係的解釋,對於當今中國社會,同樣具有極大的警示意義。當利益集團瓜分社會的時候,愛國主義成為利益集團的工具,被稱為“傻子”也就很正常。但是,這隻說明利益集團操控社會的不合理,而不說明愛國主義已經毫無意義。
  影片《鐵人》中,希望繼承鐵人精神的現代石油工人劉思成,是一個孤獨的、不被理解的人。小人們總以個人利益的標準來詮釋劉思成的“傻子”行為。劉思成曾經把自己的父親劉文瑞當成偶像,在知道了父親的真相後,劉思成有過痛苦,但他終於認識到,這不算很丟人。這種心態是符合現代社會的心態,注重個人利益,的確具有合理性。然而,導演通過劉思成表達了這樣的觀點:即便追求個人利益具有無可辯駁的合理性,也不應該成為否定、貶低一切愛國主義奉獻精神的理由。影片的最後,劉燁飾演的劉思成用犧牲自己的方式,拯救個人主義的“代表”,黃渤飾演的趙一林。然而,劉思成可以從肉體上將趙一林救出沙漠,但能否從心靈上拯救趙一林,這是導演沒有回答的問題。也許,真正的答案,在於當今社會的每一個人。
  影片《鐵人》總體來說是一部不錯的作品。如果說有什麽不足,我覺得,在表現影片精神內涵方麵,有些地方太用力了,顯得不夠自然。這也許可以理解為是導演內心激情的體現,但是,對於藝術來說,激情也應該收放自如。人們說電影是遺憾的藝術,沒有遺憾,也就不成為電影。也許在尹力導演以後的作品中,激情如何磨練成完美的藝術,還是有機會的。
  最後說一點李四光。在李四光地質理論的指導下,1959年,我國在鬆遼平原發現了大油田。1959年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周年的日子,因此,這個油田被命名為“大慶” 油田。李四光早年參加孫中山的革命組織,後來潛心研究科學。1949年,李四光躲過了國民黨阻止他回國的企圖,輾轉回到新中國。作為一個地質學家,李四光麵對一個嚴峻的現實。西方地質學已經按照他們的學術理論,把中國判定為一個“貧油”國家。如果把西方的一切當成絕對真理,中國人就不必再找石油了。然而,接受西方科學教育的李四光不盲目崇拜西方,他根據中國的現實和自己的研究,形成了中國自己的地質學理論。按照李四光的理論,中國先後發現了大慶油田、大港油田、勝利油田,華北油田、江漢油田以及淺海地區的油田。到1963年,周恩來總理宣布:中國基本可以實現石油的自給自足。李四光對於中國的貢獻,根本原因就在於,既要了解西方,又不迷信西方。這對於今天和未來的中國,依然具有巨大的啟示意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