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曆史回憶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zt:抗日史話:幾位非嫡係的抗日英雄

(2009-07-19 19:12:30) 下一個
zt:抗日史話:幾位嫡係的抗日英雄

即便是在風雨飄搖的舊中國,中國健兒仍然努力在國際奧林匹克運動場中馳騁。其間,不乏令人景仰的英雄誌士,他們在汗灑賽場後,更以生命去捍衛國之尊嚴。其中,赴德國柏林參加1936年第11屆奧運會的中國拳擊隊的4名運動員中,在次年的抗日戰場上就有3人英勇捐軀。而這3位中華拳王中的兩位,選擇了以肉身縛炸藥與日本戰車同歸於盡的方式,用鮮血抒寫了他們對於中華民族的忠誠和愛。


1936年8月1日至16日,第11屆奧運會在德國柏林舉行。中國派出由政府官員、體育界名流和運動員教練員等143人組成的代表團參賽,其中運動員69名,包括李夢華、王潤蘭、靳桂、靳貴第4位拳擊運動員。他們4人全部來自商震將軍的32軍。


當時,第32軍軍長兼河南省主席商震將軍熱心體育,在軍中開設了體育部及體育訓練班,設有足球、籃球、田徑、馬球、拳擊等項。軍隊除訓練之外,人人從事運動。經過兩年多的努力,士兵對體育的興趣和知識提高了很多。在這些體育專業隊中,拳擊隊最為出色,隊員有十餘人。


1936年6月,中國代表團在上海乘坐意大利郵輪出發。7月23日,中國代表團抵達柏林。4位中國拳擊運動員參加柏林奧運會,引起了媒體的重視,中央通訊社記者馮有真在1936年7月12日《申報》刊登的報道中寫道:“32軍所派的4位拳擊運動員,一般人都不很重視,以為一登世界舞台,就要被人家打得鼻腫血流,倒下地來。其實這樣的觀念是錯誤的。據說商震軍長提倡軍隊中的體育,不過兩年時光,已使士兵的興趣知識提高得很多。尤其是拳擊這種運動,就是被擊倒在地,隻要能爬起來,還是要繼續抵抗。這種一息尚存拚命奮鬥的精神,對於整個軍隊是有很大關係的。”


8月10日,第11屆柏林奧運會拳擊賽正式開始。首先出場的是中國拳擊運動員王潤蘭,他在重量級拳擊預賽中與荷蘭選手福克相遇。


王潤蘭於1913年出生在河北省饒陽縣留楚鎮一個富裕的鄉紳之家,自幼愛好武術,有“小拳王”之稱。1934年,21歲的王潤蘭放棄了上大學的機會投筆從戎,考入32軍軍長商震在北平舉辦的河北軍事政治學校第二期,立誌報國。入學不久他就靠著武術底子,被選入商震創辦的拳擊隊學西洋拳擊。


在與福克的遭遇戰中,王潤蘭打得很苦。對手福克經驗老道,戰至第三回合時,王潤蘭上唇被擊裂,血流滿麵,站立不穩,仍頑抗不肯倒下,一直堅持到終局依然屹立,最終因點數不及而被淘汰,被稱作“雖敗猶榮”。


中量級選手靳貴第是河北省靈壽縣人。他自小習武,臂力過人。17歲時入伍編入第32軍。當時國內軍閥混戰,外國大力士紛紛到我中華炫耀,但靳貴第多次參加比武無一落敗,取得多座獎杯。遺憾的是其獎杯在“文革”期間遭損毀,未能存留於世。


靳貴第遭遇英國中量級拳擊冠軍希瑞姆頓。他愈戰愈勇,使得希瑞姆頓難以招架。受挫的英國選手惱羞成怒,竟違規以左肘猛然將靳貴第撞倒在地,靳貴第還沒起來,又遭他猛擊幾拳,再次栽倒,口鼻出血,腰部負傷,英國選手嚴重的違規行為令現場噓聲四起。現場裁判羅林(法國人)判希瑞姆頓嚴重犯規、靳貴第勝出!但對此判定,英籍主裁格林不予理睬,反判希瑞姆頓勝出。愛爾蘭籍檢察員也昧著良心作了偽證,一時全場嘩然,觀眾不肯離去。但任由中國拳擊隊教練如何憤怒抗議,起不到任何作用。


王潤蘭、靳貴第等4位拳擊運動員歸國後不久,抗日戰爭全麵爆發。4位拳王懷著對日本侵略者的滿腔怒火,投身抗日戰場。


當時32軍駐紮在邢台一帶,在接到抗日前線作戰的命令後,靳貴第將隨軍的妻女送歸原籍,當時女兒尚不滿4歲,分別時的心情可想而知,但他義無反顧。1937年底,在安陽的一次保衛戰中,危機關頭麵對日軍的坦克,靳貴第身上綁滿手榴彈跳了上去,與侵略者同歸於盡。


另一位拳手王潤蘭,回國後任32軍的排長。1937年9月14日,王潤蘭率部參加了阻擊日軍南下的河北元氏戰役,在漳河北岸阻擊來敵。與日寇的激烈戰鬥持續了數晝夜,王潤蘭率部堅守陣地,甚至在肉搏中數度將日寇攆出陣地。9月21日拂曉,最慘烈的戰鬥開始了。由於連續幾天的戰鬥,王潤蘭所部傷亡很大,而此時後續部隊還沒趕來。麵對日寇衝上來的坦克,王潤蘭做出了人生中最後一個選擇——他把手榴彈都聚集起來,綁滿全身衝上去,最終把坦克炸毀了。王潤蘭為國捐軀時年僅24歲!直到1945年抗戰勝利後,家人才知道他已犧牲。


同樣參加柏林奧運會後回國的靳桂,1938年在台兒莊戰役中也壯烈殉國。對於這位犧牲在台兒莊戰役中的中華拳王,人們對於他的詳細情況知之甚少,不能不說是千古憾事。


1938年出版的上海《孤島周刊》刊文,祭奠了為國戰死的中華拳王,題為《中華四拳士——靳貴第等殉國記》。報道如下:“曾參加1936年柏林世界運動大會(奧運會)的中國拳術選手靳貴第、靳桂、王永蘭(即王潤蘭)三人不幸殉國疆場。還有一位李夢華仍在前線作戰,不僅(是)整個拳擊界的榮耀,更是四萬萬民眾的光輝!”(據《青年參考》羅存康/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