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曆史回憶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zt:西藏軍民抗英戰爭:捍衛國家主權 血染雪域高原

(2009-07-16 12:52:58) 下一個
西藏軍民抗英戰爭:捍衛國家主權 血染雪域高原

19世紀後半葉,帝國主義國家為了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進行了新一輪的殖民擴張,頻頻發動戰爭。當時的清朝中央政府已陷入了不可挽回的衰敗境地,對我國的西南西北地區許多地方的統治能力減弱,因而英國和俄國乘虛而入。英國為了達到其擴大勢力範圍、侵占整個西藏目的,先後以傳教者、旅遊者和探礦者的名義派遣密探進藏。他們的這種狡猾行徑被西藏人民識破,並遭到了堅決反對。於是英國人變換手法,先占領了與西藏接壤的一些喜馬拉雅小國尼泊爾、錫金、不丹,進而侵入西藏這塊地域遼闊而軍事力量單薄、崇信佛教、人口少而物產豐富的地方,於是一場抗英戰爭不可避免地發生了。

【第一次抗英戰爭】

19世紀60年代,已經侵占了與西藏地方接壤的喜馬拉雅國家錫金的英國侵略者,擅自越過西藏與錫金邊界日納,進至界北的隆吐山探路,並堅持說西藏與錫金的邊界不在日納,而在隆吐山以北的撚拉山。鑒於英國人的侵略步伐日益加緊, 1866年噶廈政府派出藏軍在隆吐山設卡,阻止私自越境通商,阻止英國人進入西藏邊境,並在山上修建了白光護法神靈廟(銅嘎寺)。當年11月29日英國駐華大使華爾森即向清朝中央政府致函說:“現在藏人得知英國人停止入藏的消息後,在離大吉嶺隻有100華裏的地方修築炮台,其目的是阻止通商。英軍雖能輕易地摧毀之,但我國不想惹起糾紛。故此,請通知駐藏大臣向藏民宣布不準隨意妄動。”清朝中央政府收到此函後,通過駐藏大臣文碩命令西藏地方政府撤除隆吐山哨所。但是,西藏地方政府於藏曆火豬年(公元1887年)二月,由三大寺、紮什倫布寺以及西藏的僧俗全體大會通過駐藏大臣文碩向清朝政府呈送了一份文書,其中說,“隆吐山是西藏的神聖領土,因此決不能從那裏撤除哨卡”,同時提出了要英國侵略軍從錫金撤走的要求。1887年英國人在邊境集結2000兵力,並設置4門大炮,由英軍將領格雷哈姆率領,做好北攻準備。

西藏地方政府在駐藏大臣文碩的支持下,為了抗擊侵略軍,藏曆火豬年(公元1887年)七月四日,指定代本拉頂色、孜準索南堅讚帶領900名藏軍和從康區征調的500多名僧俗民兵前往隆吐山及其以北設防,抵抗英軍。

1888年3月20日,英軍從隆吐山腳下向西藏駐軍發動了突然襲擊,英軍兵力達百多人。此時西藏守軍們列隊於戰壕旁,向白光護法神像頂禮,然後個個手持土槍、弓箭、刀、矛等原始兵器狠狠地反擊來犯的英軍。當時擊斃了一名穿黃衣的英軍頭目,英兵隨即驚慌撤退,藏兵無一傷亡。3月21日清晨,英軍從原路又一次發動進攻,藏軍嚴陣以待,誓死抵禦,經數次鏖戰,斃傷英軍約100餘名,藏軍戰死甲本一名,士兵20餘人。3月25日英軍再次向守軍大舉進攻,炮彈落在聚集的藏軍中間,士兵傷亡很大,被迫撤至亞東帕裏等地,隆吐山失守。於是,清廷將支持抗英的駐藏大臣文碩革職,任命媚外乞和的升泰為新的駐藏幫辦大臣。但噶廈仍然調兵遣將,委派噶倫拉魯·益西羅布為藏軍總管,下令僧俗執事、藏軍、民兵1萬多人開赴前線。在當年6月至10月間同入侵英軍數次作戰,力圖收回隆吐山。

升泰到藏後,完全執行清政府妥協讓步的路線,下令藏軍待命於帕裏,不許反擊英軍。相反英國侵略軍不但不後撤,反而得寸進尺地侵占了許多地方,並一再炮轟藏軍陣地。終於因為藏軍訓練差,裝備落後,加之指揮失當,在遭遇武器先進,戰術、技術均優於自己的英軍密集火力的射殺,最後歸於失敗。

1888年是藏曆土鼠年,因此藏族群眾稱之為“土鼠年戰爭


【第二次抗英戰爭】

1888年,西藏第一次抗英戰爭失敗後,清政府同英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1890年的中英條約使錫金成為英帝國主義的保護國之後,英國就開始張羅邊境的劃界立碑事宜。l893年,清廷不顧西藏人民反對的情況下,同帝國主義簽訂了有關通商事項等問題的藏印續約九款附約三款。據此,西藏必須開亞東為商埠,英國終於將侵略之手伸向西藏,從事以通商貿易為名的經濟掠奪。但是由於西藏人民的堅決反對,各項條約並未能付諸實施。為了取得更大的利益,英國準備發動第二次入侵。

崗巴挑釁

1902年6月,英國駐錫金行政長官懷特,率軍200人侵入甲崗, 拆毀定界石堆,驅逐守衛的藏軍,偵察西藏邊防,由於沙俄的幹涉, 這支軍隊又撤回了印度,撤退時搶走了當地藏族群眾的羊5000多隻,牛600多頭。

1903年7月,西藏地方政府接到英政府來函,要求派代表去亞東通過談判解決邊界問題,清政府駐藏大臣決定委派三品知府何光燮和噶廈代表堪仲洛桑赤列、代本察絨·旺久傑布、辦事員僮官根頓曲培、甲本旺久次登及隨員數人前往亞東,不料英軍首領榮赫鵬玩弄和談騙局,突然改變了談判地址,寫信要噶廈派代表去藏哲(錫金)邊界的崗巴宗商談劃界與通商問題。噶廈接函,又派人前往崗巴宗。 當噶廈的代表抵崗巴時,榮赫鵬和懷特早已率軍官6人和300名侵略軍於7月11日侵入了崗巴宗,與我方代表談判時,“彼固執其所持原則,不聽我方所敘述……”,這是英帝國主義為發動第二次侵藏戰爭所采取的緩兵之計。

英國人所謂“邊界和談”,隻不過是為武裝侵略打的煙幕,他們從來都沒有絲毫誠意。在英軍侵入崗巴宗數月期間,他們不僅將崗巴與錫金的邊境界標向西藏境內挪動,還在附近各地偵察、拍攝地形,在將西藏地方當局的注意力吸引到這一方向時,榮赫鵬突然於10月率部撤出了崗巴,在撤出時掠奪崗巴地區牧民的牲畜20000餘頭。

兵侵則裏拉 英侵略軍在崗巴虛晃一槍後,迅速向隆吐山以北調集兵力。1903年12月12日,麥克唐納和榮赫鵬為首的3000兵力,加上背夫等總共10000多人,突然越過則裏拉山口,侵入亞東仁青崗和春丕塘(老海關),進而控製了帕裏的唐拉山口。

12月21日英軍占領帕裏,強行進駐帕裏宗政府,噶廈和後藏前往交涉的代表又被扣留。當時帕裏的百姓忍無可忍,拿著大刀、鐮刀、木棒闖入宗政府救出代表。侵略軍立即向藏族民眾開槍,抓人殺人,還用燒紅的鐵塊,燙傷被捕的藏族群眾的臉頰,但是英勇的藏族人民沒有一個屈服的。

1904年1月4日,榮赫鵬率領一支擁有400支來複槍、兩門炮、兩挺機槍裝備的英軍,占領堆納並繼續進軍,而集中在堆納嘎吾一帶的藏軍約200人出來阻攔。1月12日至2月7日,拉丁色、朗色林、吉普代本和三大寺代表兩次向榮赫鵬表態,要英軍撤回亞東再進行談判,都遭到無禮拒絕。

曲米辛果大屠殺 

麵對英軍即將發動的大規模武裝入侵及來自清廷的壓力,噶廈政府內部存在主戰與主和兩種意見,在主戰一方的強烈要求之下,噶廈不顧清廷“切勿動武,著駐藏大臣同英方議和”的命令,開始調動部隊,部署抗英兵力,派出拉丁色和朗色林二代本率1000餘人開赴抗英前線--喜馬拉雅山第三峰腳下多慶湖西北的曲米辛果一帶阻止英軍進犯,把原布防在江孜一帶的防線移到堆納北部的古魯、尚木和曲米辛果一線,爭取主動出擊。據一位參加過此次戰役的老人加頓說:藏軍使用的是土槍、大刀、“鄂多”(牛毛製的拋石鞭,可將雞蛋大小的石頭甩l00-200米左右),穿白色氆氌服、戴禮帽、紅布纏頭,手舉龍、虎、日、月旗,吹號角聯絡指揮。

英軍一麵提出“談判”,一麵對我方陣地進行偵察。他們以高價收買了兩個錫金背夫,裝扮成牧人潛入我防區嘎拉一帶,被抓獲一人,另一人逃走,向英軍報告了藏軍在曲米辛果和多慶一帶的防務。

1904年3月,英軍已經集中齊備進軍江孜的軍火物資。3月21日,由麥克唐納和榮赫鵬率領的9個大隊英軍共l000多人帶著4門炮、機槍、來複槍,準備向嘎吾一帶發起進攻。由於得知曲米辛果以北縱深地帶尚有藏兵和民兵布防,故不敢貿然進攻,於是施展陰謀,提出要叫我軍方代表直接進行談判。

3月31日,當曲米辛果藏軍前線指揮官拉丁色和朗色林離開陣地接待英軍談判代表時,英軍巳偷偷向藏軍陣地推進,在談判進行之時,藏軍已被敵人重重包圍了。英軍談判代表到來後,首先聲稱:“既然要議和,為表示誠意,我軍先將子彈退出槍膛,也要求貴軍指揮官下令將火槍的點火繩熄滅!”英軍在退槍膛一刹那又將子彈上了膛,而藏軍按協議將土槍點火繩全數熄滅。榮赫鵬佯裝談判,拖住藏軍指揮官,麥克唐納則指揮英軍強迫藏軍繳械。1名英軍在搶拉丁色代本隨員的槍時,被拉丁色擊斃。英方下令開火,但待命的藏軍卻無法打響火繩槍。在機槍和大炮的密集掃射和轟擊中,帝國主義向藏族軍民進行了殘酷的大屠殺。英軍談判代表也將藏軍談判代表拉丁色代本、朗色林代本、班禪代表蘇康努、汝本康薩即三大寺的一名代表統統擊斃。站在遠處的拉丁色的仆人占堆,一見主人中彈倒地,大吼一聲“我們的人被殺了!”拔刀衝過去,當場殺死英軍十餘人,自己也壯烈犧牲。在談判場地的另一角,一些藏兵也臨危不懼,拔刀參戰,一時整個談判場地屍體縱橫,血流遍地。


這場大屠殺,使藏族軍民死傷了430多人,鮮血染紅了曲米辛果泉水。英軍又乘機攻占古魯,追殺藏軍數百人。據統計,曲米辛果一役藏軍共有1400多人犧牲,僅380人逃出。

這就是那場駭人聽聞的曲米辛果大屠殺。英軍的1名機槍手哈多於當晚在給母親寫的信中說:“這場屠殺太令人惡心了,盡管將軍命令盡可能地擴大戰果,我還是停止了射擊。那場麵太悲慘了。” 曲米辛果大屠殺,激起了西藏人民的無比憤怒,點燃了藏族軍民反侵略的怒火。

血戰雜昌穀

曲米辛果大屠殺後,英軍繼續向江孜移動。在從多慶湖和嘎拉湖之間的穀地進入康馬的途中,兩個湖中的水鳥也成為侵略者的美餐。沿途群眾自動組織起來攔擊敵人的軍火和糧食,封鎖消息、破壞交通,用長刀、梭標、棍棒協同藏軍阻擊敵人。英軍毀掉了靠近康馬宗的多古至卡蘆之間的強林寺和貢明寺,拆毀了殿堂的木料當柴燒。l904年4月9日,藏軍得知英軍已開始向峽穀推進。

雜昌是通往江孜的必經之路,這裏有一條約1公裏長的峽穀,懸崖峭壁、深澗激流。藏軍在這一帶集中了4000多兵力,決心利用這一天然屏障阻止英軍的進一步入侵,保衛江孜。

4月9日午時,英軍先頭部隊30餘騎兵入侵。由於藏軍無作戰經驗,行進過程中驚動了敵人,幸虧藏軍所處地形優越,土槍、土炮、滾木和飛蝗石子,一齊向敵人打去,打得敵人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亂轉,無處逃生。最後,英軍進入峽穀的先頭部隊全數被殲。

山穀外之敵用重炮轟擊峽穀兩側的山頭和山坡,敵步兵在大炮掩護下,從山後和兩側奪取藏軍陣地。藏軍奮戰達6個小時之久,打死打傷敵人280餘人。藏軍共傷亡150餘人,其中有:汝木拉吉、僧兵總指揮桑羅(哲蚌寺僧人)、丹增朗傑、強巴平措(熱堆寺僧人)和日喀則甲本平多等人。

雜昌穀地之戰使敵人聞風喪膽。一個名叫康特萊的侵略者在其所寫的《拉薩真麵目》一書中說,在康馬,“幾十個人會奮起進攻比他們強大得多使他們的鬥爭成為絕望的敵人。拚死命地戰鬥到最後一個人倒下去。一小部分農民就為保衛一個村莊全體戰死,像古羅馬的愛國者一樣。”

帕拉村伏擊戰

軍英於1904年4月10日攻下雜昌藏軍防線後,又於次日攻占了紹崗。1904年4月11日侵入了江孜。侵略軍將其大部分騎兵和步兵及榮赫鵬的指揮部駐紮在江洛林一帶,將部分偵察部隊和騎兵,分散駐在紮郭村一帶的藏軍防區附近,不時出動小股部隊巡邏偵察。侵略軍還向江孜宗本及附近各寺廟、各莊園的頭人發起招降攻勢,但卻無一人前去應降。英軍抵江孜不到1個月,藏軍就有10000多人聚集到江孜、日喀則及拉薩到江孜的大道上,準備著江孜保衛戰。

英軍於5月上旬派出360多人襲擊通往浪卡子方向的卡若拉藏軍陣地,藏軍頑強抵抗,英軍又采取迂回包抄的戰術將藏軍打敗,藏軍退守浪卡子。侵略者也不得不承認,“在整個戰役期間,除了帕拉之外,沒有哪次戰鬥像這次一樣,我們的部隊裝備的優勢居然在這麽長時間受到懷疑。”此時,駐江孜之英軍僅130餘人。5月3日,在夜色的掩護下,1000餘藏軍襲擊了帕拉村,幾乎全殲敵人,榮赫鵬也險些喪命,據說當時流傳著這樣一首民歌:“山雞逃回山上,洋人跳入河中;驍勇善戰藏軍,洋人剁成兩半。”直到5月7日布蘭德軍從卡若拉返回增援,英軍才又暫時穩住了陣腳。5月26日,英軍增援部隊一部分從亞東趕到江孜後,重占帕拉村,藏軍抵抗,打死了英軍的加斯丁大尉,打傷了2名大尉。最終藏軍因傷亡過多而退出帕拉村。英軍仍不能衝出包圍,又害怕藏軍切斷供應錢。榮赫鵬沒有辦法,於6月6日帶40餘騎兵衝出重圍,逃竄亞東求援。途中又受到康馬人民的攔擊追剿,憤怒的群眾僅憑棍棒石頭,就打得侵略軍的頭子如喪家之犬,表現了藏族人民不可侮的英雄氣概。

乃寧寺阻擊戰

6月13日,麥克唐納和榮赫鵬部2300多名英軍及8門大炮向江孜增援,並於6月25日抵達康馬宗的乃寧寺。乃寧寺位於江孜以南20公裏處,是英軍運輸線上的一個重要據點。為截斷敵人後方補給線,藏軍前戰總指揮宇拓命令前藏代本米林巴和民兵首領頓熱娃指揮下的昌都民兵300餘人,塔貢精壯僧俗民兵500名,在乃寧寺周圍築起了防禦工事。

工布民兵在康馬時深知侵略者要搶劫牛羊,便組織精幹隊伍翻穿羊皮襖,藏在羊群中,待敵人下馬抓羊時一躍而起,最多一次曾一舉砍死敵人20-30人。

敵人為了保證運輸錢的暢通,於6月下旬的一天從薩布崗和江洛兩地出動大批步、騎兵,從南北兩麵猛烈進攻乃寧寺。進入寺後,殘酷地迫害這裏的修法僧眾,占領寺院,並在寺院的庭院中支起營帳駐紮下來。藏軍得知這一消息後詳細謀劃,一天晚上由工布民兵包圍乃寧寺,偷襲了英軍。英軍一見藏兵就驚慌失措,企圖衝出重圍逃跑,但未得逞。這次偷襲中英軍死傷慘重,連乃寧寺庭院也變成了血的湖泊,至今還能看到敵人的罪惡血跡。當地民歌唱道“阿達工布勇士,砍落英軍頭顱,淌出鮮紅血漿,染遍乃寧寺石板。”這首民歌真實地反映了當時肉搏戰的情景。


紫金寺浩劫

攻占乃寧寺後,6月28日的一天早晨,英軍一部騎兵和大批步兵,從加仲方向迂回到紫金寺北麵的噶西拉木地區,另一部分敵兵也於同時到達邦玉寵堆和卡熱地方,然後集中全力攻占了紫金寺後山頭。一場紫金寺爭奪戰打得異常激烈,不料噶西拉木的敵軍也突然出現在寺院前發起攻擊,後山的敵軍也向下壓來,敵人以密集的炮火摧毀了寺院。

在紫金寺保衛戰中, 9個紮倉和擁有40根柱子的大殿,還有9座樓房和60所僧舍,均毀於英軍的炮火之下。寺內的文物被侵略軍洗劫一空,有高達4米、小至14厘米的銅製鍍金佛像1000多尊;唐卡、鍛繡佛像、金粉書寫的《大藏經》“甘珠爾”,蒙古地方和祖國內地以及尼泊爾出產的各種佛事樂器,金、銀、銅質的大小神燈和聖水碗等大小器皿,有銀製曼紮、銅製嗩呐,以及各種神龕和祭品等。這夥英國強盜甚至連該寺大殿內僧眾坐的長墊子也搶走了。侵略軍搶劫完寺院後就放火燒掉了紫金寺,至使幸存下米的紮巴(寺院無地位的普通僧人)到處流浪行乞。英軍在駐紮紫金、江熱各地期間,任意將戰馬放於農民的莊稼地裏,造成當年千萬克青稞絕收,英軍更是恣意強奸婦女,搶奪藏族群眾財物、牛羊。

江孜保衛戰

攻占紫金寺後,英軍即從東、南、西北三麵包圍了江孜,切斷了通向拉薩、日喀則的道路,並切斷了江孜宗山的水源,準備集中兵力進攻市區。江孜是通往拉薩的必經之路,千百年來,這裏的人民一直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突然有一天,這夥強盜闖了進來,為了保衛江孜、保衛祖國,江孜人民和前來的各路兵民一起在這裏用自己的生命和鮮血譜寫了一曲愛國主義讚歌。

十三世達賴喇嘛派噶倫宇拓、仲譯欽波和三大寺代表,於7月1日到江孜與榮赫鵬會談。榮赫鵬提出限藏軍在7月5日撤出江孜。西藏方麵自然不能接受。英軍遂於7月5日上午開始向江孜城區發起總攻。

在江孜宗城堡上藏軍猛烈的反擊下,英軍死傷慘重,雖然有優勢的裝備,但是仍然不敢靠近。侵略者承認,藏族軍民的火力“同突然降臨的風暴……將軍和他的參謀人員多次險些喪命……宗堡上的每一座建築的輪廓似乎也讓火舌勾畫出來了。”英軍使用了大口徑的火炮,以優勢炮火轟開江孜宗城堡一個缺口,並組織步兵衝鋒。藏軍和民兵打得非常勇敢。據西藏和平解放後(50年代)江孜83歲的偉堆旺雄和68歲的奔巴次仁兩位老人說,紮西林巴代本率部堅守宗山,英軍進攻時,藏軍和民兵用火藥槍、飛石和石塊還擊英軍;山上的存水喝幹了,他們就在晚上將人用繩子從幾十米高的懸崖上吊下來取山下的一坑汙水喝,最後汙水也喝幹了,就喝自己的尿。在這種情況下,藏軍和民兵始終沒有一人動搖。在藏軍和民兵彈盡糧絕時,英軍展開強攻。藏軍和民兵以刀、矛、棍棒等與英軍展開白刃搏鬥,但終因傷亡過重,一路從北麵衝出,一部從西南方向的懸崖上用繩子吊下來,突出英軍的重圍,轉移到白居寺繼續投入戰鬥。一部分來不及突圍的戰士,就和敵人徒手搏鬥,最後跳崖殉國。據英國侵略軍的隨軍記者埃德蒙·康特萊記述:麵對英軍炮兵榴彈和機槍、步槍的猛烈射擊,藏軍和民兵視死如歸,依然向爬牆頭攻缺口的英軍步兵打石頭。在江孜宗城堡被英軍攻陷後、白居寺又被攻。占據白居寺的英軍,搶走該寺大批珍貴文物、藏經等,並將佛堂改成食堂,將轉經筒釘上釘子改成食品輸送帶,恣意踐踏藏族人民視為神聖的寺廟和佛器。英軍用洋槍洋炮攻取以土槍、土炮、木棍、石塊據守江孜城堡的藏軍,竟花了3個月時間,付出了傷亡近20名軍官和巨大的代價,是敵人所意料不到的。

江孜保衛戰的失敗給西藏地方帶來了深重的災難。英國看見藏南門戶已經打開,便有恃無恐,他們一麵縱容士兵四處搶劫,一麵繼維向拉薩進攻。就連侵略者頭子自己也坦白地承認,他的士兵在西藏凡遇到有“牛、馬、羊及其他作戰物資,均群聚嘯然而圍之搶奪,以資戰爭之用”。據一些零星的藏、漢文資料記載:英軍在帕裏、江孜等地,他們打開倉庫、闖入民宅,搶劫糧食和藏族軍隊留下的彈藥。他們還闖入寺廟,搶掠文物典籍,洗劫寺院財產,和洗劫圓明園毫無二致,據侵略者頭子之一的麥克唐納自己承認,士兵們搶奪到的戰利品堆積如山,這些戰利物品通過山間小道,陸續不斷地運往印度。其中以戚德爾和他自己收獲最大,所搶劫的“件數之多,有400頭騾子才能馱運。裏麵包括許多珍貴而稀罕的喇嘛經書、神像、宗教藝術品、盔甲、武器、器皿等物。”

死守卡若拉

占江孜後7月14日起,英軍開始向拉薩推進。卡若拉山在江孜以東約70公裏處,是江孜到拉薩的必經之路。守軍1000多人在山上修築防禦工事,在山的西坡隘口設下2道哨卡,日夜加緊巡邏。



7月17日,哨兵發現從仁熱龍方向開來的敵軍先頭部隊,有步兵和騎兵。守軍立即做好戰鬥準備,待敵人進入伏擊圈後,即行開槍射擊。由於工事堅固,敵人數次攻不上來,頗有傷亡。英軍為掃除向拉薩推進的障礙,不惜付出了巨大代價才摧毀卡若藏軍據點,一部分來不及撤退的藏軍藏在山澗和岩石縫中繼續抵抗,最後剩下的人跳下了懸崖,以身殉國。

卡若拉的失陷,主要是因為噶廈突然把總指揮宇拓調回拉薩,前線無人統一指揮、群龍無首,卡若拉告急時,竟無救援部隊前往。

【刺刀下的《拉薩條約》】

7月19日,英軍越過卡若拉山,來到浪卡子,又受到藏軍的抵抗。這時西藏地方當局內部的妥協傾向已占優勢,他們命令藏軍後撤,停止抵抗,並派出高一級的代表要求與英聯軍談判,但驕橫跋扈的敵人不屑一顧,長驅拉薩。

被嚇破膽的大農奴主們在敵人尚距拉薩數百裏時就已經四處逃遁。雅魯藏布江可謂天塹,可他們有險不守,讓敵人於7月31日暢通無阻地渡過了滔滔大江。8月3日,英軍占領拉薩,以布達拉宮後麵的貴族拉魯家作為司令部。而廣大藏族人民並沒有在侵略者的淫威下屈服,英占領拉薩後,撤到藏東的藏軍還有3000-5000多人,他們在夜色的掩護下,以小股部隊襲擾侵略軍。

一天,當西藏地方政府的官員同英軍首領們正在舉行會談時,一位色拉寺的僧人竟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懷揣一把腰刀,隻身闖進次鬆塘英軍營地內,殺傷英國軍官一名,士兵數名,當他往回跑時不幸被繩絆倒,被英軍圍起來活捉並槍殺了。此事引起了廣大僧俗民眾的強烈不滿和極大憤慨。他們散發傳單,張貼標語,“不準任何人到英軍營地附近出售肉、菜、柴、草等物。噶廈的官員無論其職位高低,都不準和英軍來往!”“一陣喊殺聲響徹次鬆塘,如虎般的英傑衝向敵營,殺得英軍四處逃竄沒有還擊之力,重現了英雄之王格薩爾的無畏精神”等鼓動性的標語也出現在大街小巷。英軍頭目見拉薩廣大僧俗民眾如此憎恨他們,加之天氣寒冷,水土不服等各種原因,就向駐藏大臣有泰提出了立刻訂立條約的要求。有泰大臣是個軟弱無能之輩,他應英軍的要求強令噶廈訂立條約,噶廈政府在英方的這種軟硬兼施的威逼下不得不於1904年9月6日與英國方麵簽訂包括十條內容的《拉薩條約》,其中包括開放亞東、江孜、噶大克為商埠;西藏賠償侵略軍費50萬英磅;英國在西藏的亞東駐軍;英國在西藏享有土地、礦山、電訊等特權。但清朝中央政府拒絕承認這個賣國條約,認為有辱大清王朝的主權,於9月14日電令有泰,令他拒絕簽字。1904年9月23日,侵略軍撤回印度,清中央政府代提始終沒有在條約上簽字。

第二年,經中英雙方磋商,簽訂了《北京條約》。該條約規定英國無權幹涉西藏內政,除清中央政府外,任何國家都沒有在西藏修築火車鐵路、公路、架設通訊設施、開采礦山等權力。

發生在100年前的西藏抗英戰爭以失敗而告終,但西藏人民勇於抵抗英軍入侵,以血肉之軀對抗敵人的洋槍洋炮這一不屈不撓的愛國主義精神,將作為中國各民族反抗帝國主義侵略的光輝業績而載入史冊。

來源:中華網論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