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曆史回憶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Zt:文摘國際:發展中國家政治進程的 內外挑戰

(2009-07-02 10:22:54) 下一個
ZT:文摘國際:發展中國家政治進程的 內外挑戰

09-7-2


最近伊朗國內因大選爭議而引發的動蕩剛剛有所緩和,

遠在中美洲的洪都拉斯又發生軍事政變。

這兩個看似毫不相幹的事件顯示了發展中國家政治進程中常常出現的兩類危機,

要麽因對選舉存在爭議而陷入持續的社會動蕩,

要麽通過非製度的強力方式改變現有政權。而在特定的國際環境下,

這種政治危機往往又因外部力量的幹預變得更加複雜和激烈。


二戰結束以來,發展中國家的政治現代化一直是一個引人關注的熱點問題。

作為這一領域的權威學者,亨廷頓認為,對發展中國家而言,

從傳統到現代的過渡時期就是一個克服社會動蕩和防止政治衰朽的曆史階段。

在這個階段,必須使政治參與和政治製度化相互協調,既要滿足對政治參與的欲望,

又要約束不合理的個人欲望,使政治參與所激發出來的能量通過相關製度得到有序釋

放。否則,將會對整個社會秩序構成衝擊,導致一種“過度民主化”現象。


在成熟的發達國家,民眾的政治參與往往有章可循,包括對大選的爭議,

都需要通過公認的程序加以解決。即使對最終結果不滿,

相關政治組織和領導人也會表示尊重,一般不會訴諸於街頭政治,

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社會動蕩和政治成本。比如極具爭議的2000年美國總統大選,

獲得更多選民支持的戈爾最後表示尊重最高法院的裁決,

承認獲得更多選舉人團票的小布什的當選。


  這種政治上的規則習慣,在很多發展中國家尚未形成氣候。

相反,人們看到的更多是對立雙方無休止的街頭拉鋸戰,

甚至不惜將整個社會拖入癱瘓狀態。而當國內民眾已經厭倦了黨派政治的混戰後,

對秩序的渴望往往又為非製度性的強力幹預政權提供了民意基礎。

滿足民眾對權力和財富的分配願望,是現在社會政治合法性的重要基礎。

要有效地實現這一目標,需要有可持續的經濟資源、

完善的政治製度和成熟的政治參與習慣。由於先天不足和後天發展不成熟,

發展中國家實現這些條件所麵臨的挑戰比發達國家大得多。因此,不管誰執政,

“合法性危機”的壓力都將長期存在。這種“合法性危機”,

不僅為國內競爭對手提供了相互攻擊的口實,也為外部力量的幹預提供了客觀條件。

在特定的國際環境中,二者往往又相互為用,

其結果必然加劇這些國家內部政治進程的複雜性和激烈程度。

對外部幹預力量而言,民主的工具價值往往大於其實質精神。

雖然伊朗自1979年以來一直被美國視為中東地區的一個主要敵人,

但在政治製度上,伊朗是中東伊斯蘭世界中最接近美國價值標準的一個國家。

這對一貫宣傳以“擴展民主”為己任的美國而言,不能不說是一個諷刺。

而且,這種事例還不少見。對此,美國著名的政論家喬姆斯基指出,

擴展民主對美國當然重要,但隻有在符合美國現實利益的時候才是如此。

因此,盡管奧巴馬政府公開主張通過對話取代對抗,

但並不可能完全終止對伊朗的“政權更迭計劃 ”。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