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曆史回憶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ZT:[原創]:蔣介石錯過的三個戰略機遇期

(2009-06-01 11:33:25) 下一個
ZT:[原創]:蔣介石錯過的三個戰略機遇期 2009-06-01 11:28:49



* 文章提交者:怎無恨 加貼在 中國曆史 鐵血論壇 http://bbs.tiexue.net



蔣介石錯過的三個戰略機遇期,讓國家民族的利益受到巨大的損失!



曆史上,蔣介石曾有三次機遇期,隻要他把握住其中的任何一個,將改變中國曆史的進程,現在的中國將是亞洲說一不二的老大,與美國平起平坐共治天下G2,絕對的超級大國,真正的世界一極。這個霸主絕對是龐大的,他體現在地緣,軍事,政治,經濟各個方麵:



一、地緣方麵:以領土來說,北有外蒙,東有琉球群島(即衝繩),南有印度支那,新加坡(以海外特區的形式),也就是北部邊界將以北緯53°左右的黑龍江為界,南至赤道附近的新加坡,東達東經127度左右的衝繩,西到帕米爾高原的蔥嶺。中國現在陸地領土將在現有基礎上再增加200萬,達到近1200萬平方公裏,而領海麵積將達到500萬平方公裏左右,中國廣義意義上的領土將有1700萬平方公裏。


二、軍事方麵:北麵駐軍朝鮮半島,東邊駐軍日本,我們的海軍以琉球為基地,設太平洋海軍司令部,巡防西太平洋地區。在交趾半島的金蘭灣設南中國海海軍司令部,巡防整個南中國海。以新加坡為基地,設立東印度洋海軍基地,巡防東印度洋地區。在索馬裏的貝拉港設立西印度洋海軍基地,巡防波斯灣和西印度洋地區。中國擁有四艘以上的航母,其中本土配備一艘,琉球,貝拉,新加坡基地各配備一艘航空母艦。

三、政治方麵:

(一)對亞洲的影響:

1、不存在台灣問題。因為台灣早已是中國的一個省了,不會給予其特別行政區的地位,和其他的省的政治地位一樣,沒有任何特權。

2、不存在所謂的朝鮮半島問題,因為我們有駐軍,朝鮮半島為一個統一的國家,沒有今天的高麗棒子,也沒有朝鮮白眼狼,他是中國的小跟班,對於中國,他們會按照朝貢時期的慣例奉行“慕華”“事大”的國策。


3、不存在所謂日本靖國神社問題。根據戰後協議,中國在日本駐有軍隊,況且中國控製著從波斯灣到新加坡,琉球這一戰略地帶,隻要中國使一個顏色,日本的政客就得就範,根本沒有膽量去到那裏拜鬼。

4、不存在南海問題。因為越南已經成為中國領土的一部分,做為交趾省,給予一定的地方權利,實行像和內地一樣的民族區域自治。哪像最近和馬來西亞一幫小鬼聯合起來在聯合國搞提案,胡作非為。

5、新加坡,中國的最南端的一個海外特區,政治地位和香港差不多,是中國楔入整個東南亞國家裏的一顆釘子。新加坡是因為馬來西亞不要她而痛苦的獨立的,為此,當時的李光耀還失聲痛哭,大呼新加坡離開馬來西亞將無從發展。新加坡獨立後傍美國大腿,說英語,讓美國駐軍,都是主動的,就是想讓美國給他提供保護,若中國當時強大,新加坡絕不會投靠美國,況且新加坡是一個以華族為主體的國家,有這方麵的內在動因,中國把新加坡納入版圖也絕非難事。一旦新加坡成為中國的特區,就像美國扶植以色列那樣(戰後美國曆屆政府直到現在不遺餘力扶植以色列,使其打入了整個中東地區,打的中東國家沒脾氣,從而使美國主導了整個中東地區的事物)主導整個東南亞的大小事務。

6、印度,不會成為一個有核武器的國家,因為早被中國使用外科手術式的打擊摧毀了,就像以色列打擊伊拉克的原子反應堆工廠一樣。中國在特區新加坡和海外的索馬裏貝拉港設有軍事基地,控製著印度對外經濟的兩個重要戰略地帶。中國說一,阿三不敢說二。

7、中東地區,由於薩達姆的倒行逆施,中國借海灣戰爭在中東地區獲得了二到三個軍事基地,而困擾該地區的死結巴勒斯坦問題由於中國的介入而平衡了美國的力量,從而使阿拉伯國家有了和以色列叫板的本錢,最終: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簽訂和平協議,承認巴勒斯坦的獨立地位,巴勒斯坦和平建國,首都是和以色列共有的耶路撒冷!

(二)對非洲的影響:由於戰後風起雲湧的獨立運動,在老牌帝國英國,法國敗走非洲後中國迅速填補了這一地區的權利真空,建立了若幹海軍基地,其中包括現在海盜猖獗但戰略地位重要的非洲之角索馬裏駐軍(當然由於中國的駐軍,維護了該地區的穩定,海盜問題也就基本上沒有了),還有在西方宣稱的陷入“人道主義危機”的蘇丹達爾富爾問題上應聯合國之邀派駐了大量維和部隊,該地區的“人道主義危機”隨之消失。總之,有一千萬人(是現在的10倍)中國人活躍於非洲的各地,從事著各種各樣的職業,把中國的產品從大到飛機軍艦,電腦,手機,電視,汽車,小到衣服,鞋襪針頭線腦運到非洲,他們一隻能用中國的,因為物美價廉啊!而中國則從非洲進口石油木材等原料。非洲地區由於其原始,狂野,落後,任何一次的部族衝突,國家叛亂,內戰,他們的人們想到的救星就是“中國”,而不是現在的法國,美國,或者英國。


(三)對歐洲的影響:由於其在世界地位中的陷落,組成了一個歐盟,和中國每年都要舉行例行首腦峰會,以解決世界上的問題和提高歐盟的影響力,當會議在歐洲舉行時,歐盟領導人帶領其所有的國家領導人等候中國領導人的出席,當在中國舉行時,中國的領導人在人民大會堂等候依次來到北京與會的歐洲領導人,而不像現在這樣較低級別的雙方會晤。

(四)對美洲的影響:中國的影響力在拉丁美洲國家得到充分承認,他們會用中國來平衡美國的的影響力,更不存在那些個撮爾小國借用和“台灣建立邦交”來敲詐中國的的事了,因為沒有台灣問題了。


四、經濟方麵:中國的GDP至少是現在5倍,超過美國,絕對是世界第一。如果以老蔣最後的機會1945年為例,當時老蔣如果能大度一些,不要搞獨裁統治,老想打內戰,實現民族和解,團結一致,共謀國家民族的發展,加上外有美國援助,到今天,多的不說,以韓國人均GDP一半算,中國的GDP也能達到和美國一樣,至少能達到 15萬億美元,要知道,韓國是在1953年以後的朝鮮戰爭的廢墟上發展起來的。中國若能從1945抗戰結束一直發展到今天,憑借中華民族的勤勞,人均 GDP隻要能達到美國的四分之一,這個假設不過分,那我們的總量現在也不得了,現在GDP達到今天的5倍也就是20萬億也是小菜一碟。而世界五百強中,中國的上榜企業至少占20%以上,我們走在世界的各地,隨處可見中國企業的廣告牌,世界著名球隊的胸前廣告上大多都有中國讚助商的標誌,我們開的汽車也絕對不是什麽現在的老三樣,新三樣的合資車或進口車,我們用的手機也不是什麽諾基亞,三星等等。即便今天的美國發生次貸危機,也不會對全球產生這麽大的影響,因為中國是全球GDP老大,老大經濟沒事,全球就沒事,哪像今天全球經濟讓美國給害的這麽慘!


很遺憾!上麵所有的描述沒有發生,他們本可以發生,但卻沒有發生,原因很簡單,麵對一個又一個曆史賦予他的機遇期,蔣介石沒有把握住,那麽,是什麽的戰略機遇期呢,具體情況如下:


第一個戰略機遇期(1927—1936)

北伐戰爭勝利在望,卻背叛大革命,造成國共對峙,二次北伐基本統一全國後,不搞團結,黨同伐異,爆發中原大戰!導致國家元氣大傷,日本趁虛而入!北伐得勝在望,蔣介石卻背叛革命,不念GCD在在北伐中組織工農,發動群眾運動的功勞,反而背後捅一刀,導致國共分裂。


1928 年二次北伐後,張學良東北易幟,北伐結束,全國基本上統一了,除了蔣介石所控製江蘇、浙江、福建、安徽、江西五省的中央外,還有廣州的李濟深、湖北湖南廣西的李宗仁、陝西,河南,山東的馮玉祥、山西河北京津一帶的閻錫山以及東北的張學良五個地方勢力,這些人中如李宗仁,馮玉祥早年就投身革命,北伐中戰功赫赫(戰功遠在蔣介石的第一軍之上)!或者如張學良,背負國仇家恨,在日本人壓力下毅然宣布易幟,他們論愛國不輸他蔣介石,論治國才能也不在蔣之下(李宗仁,白崇禧30年代在主政廣西其間,農業、工業、礦業、交通,文教,國防等均有長足發展,廣西的建設在理論及實踐頗為建樹,成績斐然,是全國的模範省,這在國內外均有共識)。但蔣介石以中央自居,無容人之量,悍然發動中原大戰,結果弄得全國震動,兵戈不休。

而蔣介石卻執迷內戰,奉行“攘外必先安內”政策,看看第一次國共內戰期間日本對中國的侵略事實吧:1931年10月12日黑龍江淪陷,1932年1月28日淞滬事變,1933年1月1日日軍占領熱河,1933年4月15日日軍進犯冀東,1935年5月陰謀搞華北自治,同年11月24日冀東內蒙脫離中央。從結果來看,一味對日本妥協,如果蔣介石的對日本的一味妥協能獲得日本政府的善意回應,尚有可說,但日方是橫橫無理、得寸進尺則證明了“攘外必先安內”根本就是一句鬼話,哪有把國力消耗於內戰之後,再攘外之理?

前期的GCD是以土地革命為主而進行鬥爭的,蔣介石應該體察農民貧苦,對要求土地改革的訴求給予合理解決,化解社會矛盾。但他連溫和的土地改革都反對,一味認為農村的安全靠地主,不惜代價扶助地主恢複其威權,尤視對地方鄉紳,視為反共的支柱,結果走向了90%以上貧下中農的對立麵,叛變大革命,導致民族內部的割裂,造成國共10年對峙,為第二次全麵內戰埋下了伏筆,直到退守台灣,才幡然悔悟,推行土地改革,可惜為時已晚。如果他認可中央與地方均權分治,應該推誠相見,在聯省自治的基礎上,組建合理的中央與地方權利分配關係,以便避免戰禍,共謀和平建設,逐步完成真正的全國統一才是正道,但他沒有,中國發展的一個戰略機遇期就這樣錯過了。


第二個戰略機遇期(1937—1943)

1937 年全麵內戰爆發後,中國堅決抗日,一個淞滬戰役就打了三個月,雖然最後失敗,但也轟轟烈烈,國際上同情中國的國家越來越多,聲援的聲音此起彼伏,世界各國的人們紛紛來到中國支持中國的抗日戰爭,各種抗戰物資也源源不斷的湧向中國,蔣介石獲得了空前的聲望,到1941年的太平洋戰爭的爆發,中國戰區的戰略地位得到極大提升,成為整個東亞,東南亞抗戰的基地,蔣介石榮膺整個中國戰區最高統帥。1943年底的開羅會議,蔣介石與羅斯福、丘吉爾聚談三次,蔣丘對談三次,蔣羅對談四次。最後,發布開羅宣言,中國收回東北、台澎等失地。會議期間羅斯福還要“以越南、琉球相慫恿”,蔣竟然“皆婉避不遑”。

羅斯福先前曾竭力抬高中國的國際地位,早在一九四三年就已考慮到戰後的世界秩序時,他希望出現一個統一強大而親美的中國,以填補日本敗亡後亞洲的權力真空,平衡蘇聯的影響。後來雖然羅斯福已知蔣政府的“腐敗與無效率”,但還是大力支持他,正如羅斯福向他的兒子所說:“蔣盡管缺點很多,我們還得靠他”。但風雲突變,至一九四四年,日軍發動“一號作戰”,也就是國內所說的豫湘桂戰役,結果是國民黨軍損失兵力五六十萬人,丟棄了河南、湖南、廣西、廣東、福建、貴州等省的大部或一部,日本打通了自東北到越南的交通,完成了一號作戰的目標——打開一條北自東北,南到東南亞的陸上交通線的。“一號作戰”盡顯蔣介石及其政府的腐敗和無能。在全世界反法西斯進入反攻階段,戰場上捷報頻傳時,唯獨中國戰場一潰千裏,這使中國戰場的價值大大地貶值,中國的地位在同盟國中的地位一落千丈,話語權幾乎喪失殆盡。


美國人所冀望於蔣的,不過是維持抗戰力量於不墜,拖住在中國內地的日軍而已。當他們發現連這點希望都可能落空時,看來蔣介石隻是個扶不起的阿鬥。對蔣介石的態度也由輕視更轉為鄙視,羅斯福隻好要求斯大林於德國敗亡後出兵東亞,斯大林是何等奸雄,要他出兵,沒有白吃的午餐,滿蒙便成為他索取的價格了,一九四五年二月裏,羅斯福在雅爾塔秘密允諾斯大林旅大權益,讓內蒙古保持現狀,恢複俄國在東北的鐵路權益、南薩卡琳與庫頁島歸還給俄國等等。

至此,中國的悲哀是可想而知的,做為一個戰勝國卻要接受分裂國土,喪失主權的結果。假如珍珠港事變之後,蔣介石如果引進各方力量能推誠相見,真心團結,不要陰謀手段,不做小動作,包容GCD組成聯合政府,借以改除積弊,消弭內隙,革新政治,提振軍隊士氣,一致對外,中國軍隊再能像八一三、台兒莊那樣打幾仗,國共能兄弟彌牆,擴大像平型關那樣的戰果,主動出擊作戰,收複淪陷國土,消滅在中國戰場上的日軍,取得像蘇聯在歐洲戰場上的勝利,則中國戰後地位必將大大地不同。而這這是完全有可能的,我們在那樣孤立和艱苦的條件下都打得那麽堅強,後來有了美國強大的的軍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支持,物質上完全具備那樣的條件。

但蔣介石不思進取,不以民族大義為重,團結GCD,繼續實施敵視政策,製造摩擦,發動皖南事變,國共合作抗日名存實亡,最優秀的胡宗南的第一軍在武漢會戰結束後就窩在陝西,主要的任務就是防共而不是抗日,以後就再也沒有出潼關一步。軍隊的戰鬥力隻有在戰鬥中才能得到提升,而不是放在那裏當擺設,那樣的軍隊隻會發黴,生鏽。中國的軍隊不去抗日,卻要防著自己人,不思光複國土,共禦外辱,卻熱衷內鬥,自損國力,這是中國的悲哀。



我們常說《雅爾塔密約》出賣了我們,羅斯福出賣中國,斯大林奸詐無恥勒索中國,不錯,羅斯福是出賣了中國,而且他也有失算的地方,不知道原子彈在廣島長崎一扔,小鬼子立馬就得投降。但我們能賴羅斯福嗎?假使老蔣好好抗日,日軍能在太平洋戰場上美軍的“蛙跳”戰術取得重大突破,登陸菲律賓,轟炸日本本土,盟軍在諾曼底登陸,東西兩個方向夾擊德國,全世界反法西斯進入反攻階段,戰場上捷報頻傳時,取得“一號作戰”的勝利嗎?記著,那是1944年,1945年抗戰就結束了,我們的反攻在哪裏呢?我們還在潰敗,要不是因為中國戰場一潰千裏,致使中國戰場的戰略價值大大貶值,羅斯福能在1945年初的雅爾塔會議裏麵轉而求助蘇聯嗎快點結果了小日本嗎?記住,他是美國總統,不是中國總統,他隻會從美國的利益出發即以最小的代價換取勝利。當他看到中國幫不了他,他就自然放棄你了,須知自助者天助之,你自己不努力,還怨天尤人,沒有人會同情。


中國本可以借助二戰這個天賜良機收複很多的權益,重振國威,但顯然我們被美國遺棄了,結果導致斯大林這個奸雄獅子大開口,把外蒙古獨立出去。我們不要去過多埋怨羅斯福的背叛,斯大林的貪婪,我們應該好好的反省,古語說: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之,造成這一切的主要責任是因為我們的政府無能,而蔣介石作為中國的最高領導人要負主要責任,他的不作為或者胡作非為讓國家和民族利益受到巨大損失。


第三個戰略機遇期(1945—1946)


抗戰勝利後,全國各界都有一個共識:不能再發生內戰,無休無止的搞內耗。因為這將損害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而美國政府也希望中國能夠保持穩定,因為一個親美而又穩定的中國既符合美國在亞洲的戰略利益又符合美國的商業利益,戰略上,中國填補了日本在亞洲的權力真空,可以平衡蘇聯在亞洲的影響,商業上,穩定的中國是一個廣大的潛在市場。

美國人也很清楚,蔣介石的政府腐敗無能,軍隊難堪大任,不可能迅速解決共軍,害怕卷入中國內戰,美國總統杜魯門便任命馬歇爾以總統代表身份赴華調解國共爭端。馬歇爾於一九四五年年底飛抵重慶,帶來的不僅是馬氏個人的聲望,還有“胡蘿卜與棍子carrot and stick”——如果聽話,不打內戰,和平建設,美國將提供大量經援與軍援;若不聽話,則停止一切援助。馬歇爾不讚同蔣介石的個人獨裁和一黨專政,他更讚同GCD的主張;建立民主的聯合政府,並且認為是和談必需的先決條件。而蔣介石則認為馬歇爾偏袒中共,強調中共乃蘇俄之附庸,迎合美方對俄冷戰的心態,但美國人有他的考慮:若國共不能合作,導致內戰,反而失去以中國牽製蘇俄的實力。但蔣介石“冥頑不化”,一意想消滅“共匪”,馬歇爾的調停也就自然和上屆的赫爾利一樣無功而返了。

試想一下,蔣介石如果能釋放善意,和GCD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化幹戈為玉帛,共謀國家發展,而不是窮兵黷武,不顧人民死活發動內戰。相信在美國的斡旋監督下,全國人民的和平期盼下,完全可以組成聯合政府,結束訓政,實行憲政,借以改除積弊,革新政治,實現中華民族的最大利益。但他沒有,他走向了極端,後果,大家都知道,老蔣一敗塗地,敗走大陸,蝸居小島,聊度殘年。他的失敗不要緊,重要的是嚴重損害了中華民族的利益,抗戰一結束,就迫不及待把所有在國境外的軍隊調回打內戰,寧願搶龍雲的雲南,不要羅斯福送上門來的越南。不要在朝鮮駐防軍隊,反對羅斯福美、蘇、中托管朝鮮的主張,更不願駐兵日本,結果內,中國丟掉了越南外蒙,沒有管了朝鮮,也未去駐軍日本,連琉球(及衝繩)也不要,更不消說釣魚島了,說他蔣介石是民族的罪人也不為過。


尾聲,老蔣死了很多年了,中國人講究蓋棺定論,他的定論就是“失敗者”,“民族罪人”,對於個人的失敗,我們可以不去理他,但對於“民族罪人”,即便死了依然仍要貶斥已警後人!




注:我在26樓批駁24樓所說的話對於27樓的“蔣粉”們同樣有效!



本文內容於 2009-6-1 18:50:36 被怎無恨編輯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

轉載請注明出自鐵血tiexue.net, 本貼地址: http://bbs.tiexue.net/post_3596702_1.html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