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曆史回憶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ZT :中國與蘇聯的軍事合作:冷戰中的社會主義盟友(8)

(2009-06-30 13:26:43) 下一個
ZT :中國與蘇聯的軍事合作:冷戰中的社會主義盟友(8)

中國人認真研究了蘇聯火箭專家的經驗,包括部隊建製方麵的經驗;他們研究火箭各部分的使用次序,一個師及其所屬部隊的戰鬥序列,了解部隊駐地的選擇問題。蘇聯專家建議以一個團為建製單位。中國人接受了此項建議,並於一年的時間內在中國組建了20個配備SS-2和SS-1導彈的團。

總的看來,在評價蘇聯援助中國建立導彈部隊的問題時,似乎有必要考慮到兩種重要的情況:第一,蘇聯無意幫助中國建立或部署現代化的進攻性火箭係統。第二,在華蘇聯火箭係統的建立受到兩國總的政治關係的影響。當這種關係結束時,兩國之間在這個領域的合作也即告終止。

5、在發展核能領域中的合作

這項合作在雙方關係中占有特殊的位置。1956年3月26日,蘇聯、中國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共11個)擴大了在和平利用核能領域中的合作,於莫斯科附近的小城杜布納建立了聯合核研究所。

作為該研究所的發起國,所裏的建設費用和日常開銷,絕大部分由蘇聯(47.25%)和中國(20%)承擔。原俄羅斯科學院核研究所、電和物理實驗室都被納入到這個新研究所中。上述實驗室擁有巨大的原子核研究加速裝置,世界上最大的同步回旋加速器等。稍早一些時候,1955年4月27日,蘇中兩國政府簽訂了一個協定,擬由蘇聯幫助中國進行核物理研究及以和平利用為目的的核試驗。

計劃不僅要在1955-56年幫助中國設計和建造一座實驗性原子反應堆和回旋加速器,而且還要無償提供有關原子反應堆和加速器的科學技術資料,幫助裝配原子反應堆並使之正常工作。合作很快即見成效。1958年9月27日,在距北京不遠的地方,實驗性原子反應堆(功率1萬千瓦)和2400萬電子伏特回旋加速器建成啟用。

(注:1955年4月中蘇兩國政府簽訂了關於蘇聯援助中國發展原子核物理研究與和平利用原子能的協定,協定規定由蘇聯幫助中國建造一座功率為7000千瓦的研究性重水反應堆和一台2兆電子伏特的回旋加速器。在蘇聯專家協助下進行選點工作,確定以北京某地為一堆一器的建設基地。1958年6月,一堆一器建成。參見《當代中國的核工業》,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年4 月版,第20頁。)中國國防委員會副主席聶榮臻在建成典禮上講話,強調實驗性原子反應堆和回旋加速器的投入使用,適應了工農業生產高速發展的需要,並將有利於生產力的高速發展。然而,蘇聯並不準備把製造核武器的技術傳授給中國。

6、雙方核合作中的問題

這些問題在雙方軍事合作中占有重要位置,但它們還不是主要的問題。莫斯科準備與中國共同使用那些用於和平目的的核設施及其他裝置。

A、中國急於獲得核武器及蘇聯對這一問題的態度

即使今天,我們仍在爭論中國對核武器問題所持的態度,以及這個國家早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就想研究核武器的真正動機。然而,中國明白,要完成這一領域的研究項目,沒有蘇聯的幫助,雖然不是不可能,但卻會很困難。這或許就是很多當時的有關材料無法使用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60和70年代,學者們分析中國戰略部署的唯一方法就是研究中國的公開聲明和來自西方情報部門的有價值的報告。

蘇聯領導集團似乎最終也未弄清楚中國為什麽需要核武器。中國領導人回避就不使用這些武器問題作出明確聲明,而代之以一些含糊的解釋。時至50年代,中國人民還有1949年革命勝利時的喜悅感。中國領導人不能不考慮到這個事實,並相應地作出適當的聲明。

在50年代,莫斯科注意到了這些聲明,但通常是回避對此作出任何反應。但到後來,在50和60年代,中蘇之間意識形態領域的論戰激烈之時,莫斯科開始在宣傳中利用這些聲明來披露中國領導人的哲學和思想認識。我們可以摘引毛在1956年中共八屆二中全會上的講話來作為一個有趣的例證。這些話被刊登在蘇聯1977年5月的大眾傳媒上。毛說:戰爭,沒有什麽了不起……我們不害怕戰爭。如果發生戰爭,就有人民被殺害……我認為原子彈並不比大刀更可怕。即使在這場戰爭中人類有一半喪生,也沒有關係,隻要世界上還有三分之一的人活著,就沒有什麽可怕的。

蘇聯領導人感受到了中國當時存在的這種情緒,使他們對將核武器研製技術轉讓給北京持否定態度,因為這項技術將會給北京以製造自己的原子彈的機會。

B、雙方核合作的最初階段和對隨後而來的限製問題的看法

在今天看來,似乎有這樣幾個階段,其中有的階段很重要。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