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曆史回憶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ZT:中國與蘇聯的軍事合作:冷戰中的社會主義盟友(5)

(2009-06-30 13:17:12) 下一個
Zt:中國與蘇聯的軍事合作:冷戰中的社會主義盟友 (5)鳳凰網發表於:09-6-26

當然,這種劃分是相對的,但它反映了在雙方合作的領域中一些事件的主要進展過程。每個階段既相互聯係,又相互獨立。各階段所發生的事件的性質依雙方的政治意誌而定,而提供和接受技術援助的程度則依他們各自的經濟發展水平而定。然而,願望和可能發生的情況並不總是一致的。

中國在蘇聯的戰後亞洲政策中的位置

分極是戰後亞洲的主要特點和蘇美爭鬥的結果。中國在其中也扮演著一個重要的角色,盡管這個角色可能並不如中國所要求的那樣主動、活躍。

總而言之,蘇聯與蔣介石政府1945年的條約和蘇聯與中華人民共和國1950年的條約,其實質都是反日條約。因此,中蘇聯盟的建立本身就是反日和反美的,後者美國是日本國家安全的保衛者,它同時並有軍隊駐紮在日本。

美台共同防禦條約和東南亞條約組織的創立使蘇聯相信,加強與中國的聯盟是正確的選擇,是朝著正確的方向邁進了一步。

蘇中條約在1950年2月簽訂後僅幾個月,1950年6月朝鮮戰爭便爆發了,冷戰分界線由此變得更加明顯。台灣海峽和印度支那先後卷入到東-西方國家的角逐之中。與莫斯科的結盟對中國來說是至關重要的,這有助於為它的領土、安全和獨立提供保護。當中國就軍事力量而言還很軟弱,並且又忙於在1955年亞非新獨立國家召開的萬隆會議期間和之後樹立自己新的政治形象時,蘇聯給了中國以重要的政治上的支持。 %}asw/WiUa

隻是在50年代後半期,莫斯科的對華政策才開始動搖。蘇共二十大對斯大林的公開指責無疑是蘇聯開始民主進程的重要一步。對中國來說,這一進程中最重要的情況是,蘇聯在斯大林之後的統治者不是合適的領導人。中國還認為,莫斯科1956年秋對匈牙利的政策,當時蘇聯軍隊鎮壓了那裏的反革命叛亂,也是源於這同一種情況。

此時,蘇聯與中國開始爭奪共產主義運動的領導權。中國似乎對1957年各國共產黨和工人黨會議的宣言極為不滿,當時會議推選蘇聯為社會主義陣營的首領。此外,中國敦促蘇聯利用它的領導地位和權力積極反抗西方,而令中國氣憤的是,與此相反,蘇聯卻宣揚與西方“和平共處”的政策

1958年台灣海峽危機就是一個極好的例證。莫斯科表示,它寧願對其盟國(中國也在其中)的行動實行緊密控製,也不願意讓它們能自行其事。就其在 1963年9月聲明中的申辨而論,蘇聯政府強調說,中國1958年炮擊諸島時未征詢蘇聯的意見,盡管按照中蘇條約中國應該這樣做。莫斯科還譴責中國有意挑起1959年與印度的邊境衝突,企圖破壞全球緊張局勢的緩和。1963年莫斯科宣稱,中國曾著手進行一些嚐試,即設想蘇聯將支持它的軍事行動,由此而毀掉其對美國的緩和政策。如此,中國的外交政策和使用軍事力量的方式開始緩慢地、但又不可避免地不為蘇聯所接受。這也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構成了蘇聯與中國關係破裂的基礎。

根據俄國檔案館的材料,中蘇在軍事工業方麵的合作始於1955年。我們按蘇聯駐華使館的意見,認定這一年為合作開始的時期。根據蘇聯大使館1955 年的報告,中國政府在1955年底正式向蘇聯政府呈送了一份關於增加和加快援助中國一些工業建設和國防建設項目的請求書。周恩來在1955年11月6日給布爾加寧的信中請求蘇聯派168名專家來華幫助中國的國防和燃料工業建設。中國當局迅速意識到,蘇聯有意在中國建立強大的軍事力量,並開始依自己的利益來利用莫斯科的政策。

根據蘇聯專家的某些估算,蘇聯援華設備中約有一半是提供給綜合企業和國防工廠的機器設備;蘇聯對華出口總量的95%是設備、黑色金屬、交通工具和石油產品。

兩國50年代軍事合作的重要特點是,這種合作是單方麵的。即蘇聯是援助國,而中國是受援國。基於這些檔案材料,我們可以搞清下述合作方向。

1、蘇聯和中國在特殊軍事區域中防空領域的合作

1955年,外貝加爾斯克與沈陽軍區簽訂了一個相互通報防空情況的協定。1956年,上述雙方又簽訂了在作戰力量和作戰方式方麵進行內部合作的協定。但是,按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黃克誠的說法,蘇方在協定簽訂後不久即流露出明確的退縮之意,由此產生的實際影響給中國方麵製造了麻煩。

1958年夏赫魯曉夫和蘇國防部長馬利諾夫斯基在華逗留期間,彭德懷向他們提出了這個問題。當時彭德懷還提出,由蘇方派一個代表團來華就此事進行協商。這個代表團於1958年11月末抵達沈陽。

2、蘇聯援建一些特殊企業

到1958年,中國的重工業基礎建設已全部完成。中國領導人在相當實際地評估了本國的潛力之後,已經決定優先發展自身的國防工業,並準備實際運做起來。從那時起,他們更加有條不紊地要求蘇方在發展國防工業方麵予以合作和援助。以下兩個事例可以清楚地說明這種情況。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