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曆史回憶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ZT:中國與蘇聯的軍事合作:冷戰中的社會主義盟友(4)

(2009-06-30 13:14:28) 下一個
ZT:中國與蘇聯的軍事合作:冷戰中的社會主義盟友(4)

軍事合作的一般情況:傾向於發展

1、鑒於50年代後半期亞洲和中國本身政策的政治性變化,中國對這種合作的必要性的理解。

在50年代前半期,中國領導層想采取一些措施,來提高自己在國際上的地位。蘇聯是第一個與中國簽訂和平友好互助條約的國家(1950年2月14日在莫斯科簽訂)。以90年代的觀點來看,尚未對這一舉措作出高度評價。讓我們注意,正是由於蘇聯當時在積極參與反法西斯聯盟的國家中享有崇高的國際威望,有蘇聯的支持這一事實,才使中國在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很快即獲得其他國家的承認。這包括緬甸、印度、英國、芬蘭、挪威等國。而與此同時,一直支持蔣介石的美國則采取眾所周知的外交、經濟和軍事上的各種步驟,在國際上孤立北京。

1950年6月,朝鮮戰爭開始。朝鮮事件給杜魯門總統以派出第七艦隊去阻止對台灣的任何進攻的借口。多年來,美利堅合眾國一直堅持奉行支持國民黨政權的政策。當時,美國總統宣稱,美國“一直在考慮”用原子彈來對付中國的可能性。迪安·臘斯克(當時負責遠東事務的副國務卿)允諾美國將幫助國民黨政權奪回大陸。美國政府宣稱說,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武裝進攻沒有實現,因為華盛頓知道這要在很大程度上冒蘇聯幹涉的危險。盡管美國沒有下定對中國實施武裝侵略的決心,但卻對其采取了歧視政策。這些政策包括對中國、香港、澳門實行全麵禁運(1950年宣布),通過對朝鮮的武裝幹涉來削弱共產黨中國的政治和軍事聲望,以及為在亞洲組織中華人民共和國內部與外部的反共力量提供直接援助。

事實上,中國已發現自己在國際上幾乎處於孤立的境地,並被迫尋找出路。在當時的環境下,唯一真正的出路就是尋求與共產黨國家意識形態上的結盟及獲取他們的幫助。

當年,中國領導人急需與所有的社會主義國家建立關係,特別是與蘇聯建立緊密、信任的關係。莫斯科也準備遷就北京,而與此相對照的是,華盛頓則采取一係列步驟反對中國。這足以使人回想起美國同亞洲一些國家簽訂的條約,其中包括與蔣介石簽定的條約;以及1955年在美國的積極參與下,“東南亞條約組織” 這個軍事集團的成立,等等。

美國相信,他們與蔣介石的聯合是在向中國表明,美國政府認為,對台灣和澎湖列島的任何進攻行動,都是對美國自身和平與安全的威脅,他必將采取必要的措施來消除這種威脅。

1955年,由於擔憂蔣介石不能保住靠近中國東南沿海的金門、馬祖和大陳等小島,美國國會通過了一項保衛台灣的決議案。該決議案授予美國總統在這一地區使用武力的權力。與此同時,美國拒絕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

可能正是由於這樣和那樣的因素促使北京要與蘇聯進行軍事合作,而且,可能也正是由於這些因素使中國領導人堅定了進行這種合作的決心。

2、軍事合作的幾個階段

在今天來看,這一合作至少有五個階段。

預備階段。從二戰結束到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

初始階段。始於50年代初期,止於50年代中期。

主要階段。從50年代中期至1958年9-10月台灣海峽危機結束。

這一階段對中國人民解放軍來說似乎是最關鍵的,由於中國國際環境的惡化,

使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戰略作用更為重要,這也表明中國需要經過專業訓練的、

經驗豐富的軍事指揮員。

冷淡階段。1958年9月至60年代初,所有蘇聯專家從中國撤出。

終結階段。從60年代初至60年代中期,軍事合作終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