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曆史回憶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ZT:軍中論曆史教訓:中國發展戰略 產業 需防 國際暗算

(2009-06-24 13:13:45) 下一個
ZT:軍中論曆史教訓:中國發展戰略產業需防國際暗算

09-6-24

年初中國說有能力製造航空母艦,現在又提出要發展大飛機,一時引起世界高度注意。其實,中國自己也應該引起足夠的注意:涉及國家戰略產業的發展,特別是在開放的體係中外力可以介入的情況下,事情往往並不像工程隊按照藍圖施工那樣簡單。


一、戰略產業是國家發展、國防安全的根基和支柱
09-6-24

什麽是戰略產業?顧名思義,就是對國民經濟發展和國家安全有戰略意義的產業。
如果說國家是一棟房子,戰略產業就是這房子的承重牆。

有人總是對甲午戰爭時清朝是日本GDP 的四倍卻敗給日本感到困惑,
其實看看構成雙方GDP的成分就知道了:
清朝的GDP主要是農產品的茶葉、蠶絲和瓷器;
日本的GDP卻是鋼鐵、大炮和機械,清朝“土城樓”撞不過日本“鐵甲車”自是必然。

這種狀況延續到民國被斯大林看在眼裏,他說:“沒有重工業,
那我們就不會有一切現代化國防武器,那時我們的地位就會和目前中國所處的地位多少相似:中國沒有自己的重工業,沒有自己的軍事工業,現在隻要誰高興,
誰就可以蹂躪它。”正是斯大林的決策挽救了蘇聯,希特勒的閃電戰幾乎橫掃歐洲,
但在蘇聯的銅牆鐵壁麵前被擋住了。

美國也是憑借著強大的工業實力而不是高超的戰略戰術和軍隊素質,
壓碎日、德戰爭機器的。

抗日戰爭期間,因為中國工業基礎薄弱,不能為軍隊提供現代化的武器,

八年抗戰打得格外艱苦。為對付百萬之眾的日軍,

中國竟付出了3500多萬人的傷亡和巨大財產損失。



國家間的實力對比不僅要看GDP 的數量,還要看GDP的質量。

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目前國民經濟增長相當程度上倚賴房地產、煙、酒和紡織行業,

恐怕不是國家之福。

中國要成為世界強國,隻有當基礎工業、現代工業和高技術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

和主要經濟增長點的時候,才具有可信性,否則,按現在出口100億條褲子才能換回一

架客機(薄熙來語)的勞動密集型的經濟狀態,充其量隻能算“虛胖”。



二、中國戰略產業發展是某些國家刻意遏止和陰謀暗算的重點



國家間的角力並不一定都表現在戰場上,

戰場上的結果是平時發展戰略和國力水平決定的。

由於戰略產業在一個國家發展中的極端重要性,

因此成為其潛在對手刻意遏製和陰謀暗算的重點,就不是無稽之談了。

隻不過這種暗算大象無形,很多時候不易覺察,等到恍然大悟多為時以晚。

比如美國攔阻以色列售華預警機事件,在中以開始接觸談判時美國並不表態,

甚至還擺出默許的姿態。待項目接近完成交接的時候,美國突然大力度發難封殺,

使中國不僅增加了許多附帶損失,還耽誤了好幾年時間。

再比如美國媒體曾經不打自招地說,

中國航母計劃“被美國在1994年到1999年之間攔截了多次”。

怎麽攔截的?是通過大力散布“中國航母威脅論”,在國際輿論中製造恐慌。

有著近百年航空母艦應用經驗和舉世無雙軍事能力的美國,

非常清楚和平發展的中國,其紙麵上的航母對於它和世界能構成怎樣的軍事“威脅”,

它真正感到威脅的是航母集強大的製造業、高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於一體,

建造航母可以成為中國整個戰略產業的龍頭,對於久違海洋的中華民族,

還有著培育國民海洋意識的“副產品”。美國最善於玩戰略心理戰。

在伊拉克戰爭中,最讓世界大開眼界的不是美國的“斬首行動”,

而是美國以散布虛假消息,發送電子郵件,戰地上空播放電視節目等手段導演的心理

戰。戰略心理戰會帶來戰術上釜底抽薪的直接效果,

這也是伊拉克戰爭之初美國軍隊所向披靡的幕後原因。

戰爭開始前,美國就成立了包括政府、媒體、軍方在內的戰略心理戰領導小組。

但是,世界不知道的是,這種心理戰並不是一時的靈感,這種機構也不是臨時搭建的。

還在美、蘇冷戰時期,美國就有著這樣一套半軍半民的運行機製,

隻不過不像伊拉克戰爭時那樣公開而已。

在所有的戰爭樣式中,隻有心理戰是可以不分空間、不分時間進行的。

而且這種樣式又有成本最低、效果最大的特點,堪稱一本萬利。



建設和諧世界的理念本來是中國政治誠意的宣示,但有時候卻被當作質疑中國的話

頭,“以子之矛陷子之盾”。賊喊捉賊不是什麽妙計,但上升到戰略層麵上,

有時還是相當有迷惑性的。不久前中國進行導彈擊落衛星試驗。

這種技術手段美國早在上世紀70年代就有了,但卻借此大肆炒作“中國太空威脅論”,

以作為掩護其雄心勃勃太空武裝計劃的煙幕。

3月11日《今日美國報》又報道,美國軍方人士說中國黑客製造了美國“網絡9·11”。

經驗表明,美國已將封鎖遏製破壞的重點對準了中國太空計劃和信息產業。

中國科學家稱大飛機代表了民用工業的製高點,其超長的產業鏈將帶動中國核心工業技

術。正因為如此,中國的大飛機計劃剛一宣布,美國《航空與空間技術周刊》就說:

中國如果想建造寬體客機,必須麵對技術、商業和政策三方麵的挑戰;

中國公司如果得不到政府的巨大資助,不可能提高自己的能力;但如果政府提供資助,

美國將提出異議,因為這違反了關於自由貿易的承諾。

歐洲一些人士則質疑“中國飛機能賣出去嗎”?

中國大飛機計劃還沒有出現在藍圖中,跑道前已被放上了一大堆“石頭”,

有的還伸出天鵝絨手套裏的鐵掌準備扼殺。

可以預言,中國大飛機發展之路不會平坦,

要衝破美、歐完全遮斷的世界天空更是難關重重。



三、“運十”教訓值得記取,對外合作須防陷阱



說到大飛機,就不能不提到令人痛心的“運十”。 “運十”功敗垂成原因多多,

但其中不容質疑的一點,就是國際陰謀的暗算。本來“運十”已經完成絕大部分實驗,

隻需3000萬人民幣的少量經費就可以完成最後的定型。

但就在這個時候,新情況出現了:美國提出以極其優惠的方式提供波音707及其他輔助

項目,之後又提出聯合組裝麥道飛機等對中國航空部門有極大吸引力的方案。

“運十”就這樣被國內主要使用方拒絕,未出繈褓便注定隻能自盡的命運。

1985年,美國麥道公司簽下MD—80在上海組裝的合同後,

在西方“ 財富”雜誌上吹噓自己是怎麽做成10億美元的生意的,

說“因為上海搞過運十,我們才與上海合作,如果不打倒運十,

美國飛機就不好打進中國”。算是得意之下,吐了真言。

在運十下馬不久,麥道即宣布被波音兼並,

作為運十試製基地的上飛公司與麥道合作總裝MD—80/90的裝配線也宣告作廢。

掐死自己孩子換來的隻不過是洋人的莞爾一笑。

當然,表麵上看起來這一切都符合經濟的遊戲規則,

但誰又能說這不是一個預先設計好的戰略圈套?

一個緊接在“兩彈一星”之後又一項偉大的中國戰略工程,

就這樣在距輝煌頂點隻有半步之遙的地方夭折。其令人扼腕的程度,

隻有大明朝一把火燒掉自己世界第一艦隊的曆史“壯舉”可以“媲美”。

今天,每一個中國人都能感覺到失去“運十”的痛楚。

從那時起,中國的民航市場完全被美、歐兩大巨頭壟斷,據不完全統計,

中國用於購買外國客機的資金已超過數百億美元,攤到每個中國人頭上,

差不多要數千人民幣。而中國某大型飛機製造廠,今天所能夠誇耀於世的,

隻是為波音生產尾翼和可憐巴巴的小零件。

反觀殲十,由於沒有人“暗送秋波”,反而得以修成正果,

在21世紀的天空上豎其一座中國軍事航空的裏程碑。



“運十“的教訓是航空部門的也是中國整個戰略產業的。

改革開放在開啟國人視野的同時,也讓一些人心旌搖動意亂情迷。

隻想著引進外資、技術或直接拿來別人的產品,

而對方在資本主義規律和國家利益的考量下,考慮的卻是如何控製中國市場,

壓製或殲滅本土企業。中國已經有相當多各行各業的傳統名牌大批消失,

但真正值得憂慮的卻是在造船、能源、鐵路、航空航天和信息產業也存在被“惡意入侵

”的現象。中國的運載火箭本來有著高可靠性的聲譽,並以此走向國際市場。

但在為某大國發射衛星時,卻連續出現衛星爆炸或不能準確入軌等故障。

由於對方限製中國接近其“衛星”(天知道是什麽),

故中國隻能從自己的運載火箭上找原因。

對方從中國保險公司中拿走自己的補償後一走了之,

中國運載火箭的聲譽卻被嚴重毀損,重新滑出國際市場。

這其中的蹊蹺難道隻是技術原因那麽簡單?



“運十”下馬的教訓還暴露出我國戰略決策機製存在著一定的問題,

過於注重行政權威和首長意誌,而不是依靠科學完備的決策運行係統。

“運十”項目上馬時主管領導多頭,但最後下馬時卻無人負責,

在沒有文件根據的情況下被拖黃的。嚴格說起來,“運十”下馬屬於“不合法”,

但誰負責任,卻無從追究。執行中決策多變,把嚴肅的科研當做會戰,

項目上馬一呼百應,下馬卻一哄而散。這種科研機製不僅使國際陰謀有可乘之機,

還客觀上強化了其破壞效果。如果當初“運十”的戰略決策機製是完善的,

即使下馬,也不會讓之前的努力全部作廢,至少會保留技術成果,留住技術隊伍,

為下次的成功奠定基礎。都說失敗是成功之母,“運十”的失敗卻是一敗塗地。

正如一個西方諺語說的:因為一個鐵釘,失去一個馬掌;

因為一個馬掌失去一匹戰馬;因為一匹戰馬失去一個騎兵,

因為一個騎兵失去一個連隊,因為一個連隊失去一場勝利。

因為“運十”的下馬,導致整個中國航空製造業長期在低水平上徘徊,

和空軍大量提供“拳頭產品”的各飛機製造廠,

最後不得不靠生產廉價的微型麵包車生存;由此又帶來長期受製於人的局麵,

然後是不可避免地影響到中國空軍的裝備建設,不得不被迫重走大規模引進之路

,資金外流導致本體失血,連鎖反應惡性循環。


吸取“運十”的教訓,作為普通的國民,自然應該具有持之以恒的“國貨”意識,

但作為頂層戰略設計部門,更應有強烈的“國貨”意識。自己的孩子再醜,

也比美麗的幻想值得寄托,更何況醜小鴨並不是不能變成白天鵝。

新中國發展至今的經驗教訓證明,凡是我們不能從國外買來的東西,

比如原子彈、衛星、洲際導彈,我們都搞出來了,而且搞的很好;

凡是我們可以對外合作的汽車工業、航空工業,雖然技術含量並不高,

但總是差強人意。未來中國發展大飛機,一定不能忘了自力更生的精神。

在國際競爭這個大釣場中,每一條死魚的口中,幾乎都有一個裹著鋒利釣鉤的香餌。

商場如戰場,戰場刀光劍影,商場笑裏藏刀。有的國家在國外處處和中國爭能源,

利用國際市場的有利態勢和經驗打壓中國企業,種種經濟競爭的背後其實都有著國家戰

略的考慮。至於國外利用中國改革開放收購、控製中國重要的產業和礦產的事例更不鮮

見。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國家亦然。中國不能為了短期利益殺雞取卵甚至自掘墳墓。

今天,中國高速鐵路、核電站等重大建設項目都在進行大規模對外合作;

中國大飛機計劃才宣布,各種合作意向也在招手。

此時此刻,多聽幾聲“運十”的暮鼓晨鍾,不是沒有好處的。



改革開放對外合作是國策,自應堅持,但昂貴的學費之後,我們理應變得聰明些。

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國際陰謀雖然高明,但如果我們心存防範意識,

時時注意牢握主動權“製人而不製於人”,是完全可以不落圈套的。

上兵伐謀,不流血的經濟領域是最能展現戰略大智慧的舞台之一。

希望在戰略產業發展這個大劇目上,未來中國有精彩的演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