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曆史回憶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ZT: 網民:“瞭望周刊就是在說什麽,搞綏靖主義等著亡國吧”

(2009-06-22 17:13:33) 下一個
ZT:瞭望周刊就是在說些什麽,搞綏靖主義等著亡國吧


09-5-22

原文:

瞭望:中國維權維穩需卓越的政治智慧和謀略

我們與外部世界曆史的、現實的利益糾葛盤根錯節。實現維權與維穩的高度統一,需要卓越的政治智慧和高超的維權謀略

  文/本刊評論員

當前,國際形勢正在經曆著前所未有的複雜深刻變化,國際格局醞釀重大調整,國與國相互依存日益緊密,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這種深刻變化與重大調整,意味著國際力量的消長,伴隨著利益訴求乃至利益碰撞的複雜化、多元化有時甚至尖銳化。在這種變動不居的國際競爭中,中國如何踐行“和諧世界”的主張,在國際事務中既維護好中國的正當權益,又維護好世界和諧、周邊和諧、國內和諧,實現維權與維穩的高度統一,是新世紀新階段我國涉外工作所擔負的重要使命。

涉外工作是黨和國家的一項重要工作,在促進國家現代化建設,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方麵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這些年來,我們高舉和平、發展、合作的旗幟,堅持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妥善應對紛繁複雜的國際形勢,廣泛開展友好交往和互利合作,積極參與國際事務,各領域的涉外工作蓬勃開展,為維護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促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

  同時,我們需要充分估計到中國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長期性、艱巨性、複雜性。概括而言,中國戰略安全形勢與發展時機的特殊性大致有以下幾點:

  首先,在世界各個大國中,中國的地緣政治環境最為複雜。中國陸地鄰國多,陸地鄰國大國多,陸地鄰國有核國家多;在海上,則有多個國家與中國隔海相望,隔海環繞,第一島鏈、第二島鏈等自然地理條件不容樂觀。

  其次,隨著海洋資源越來越被世界各國所重視,世界正興起新一輪海洋“圈地運動”。我國曆來所主張的領海麵積約為300萬平方公裏,但一些海洋鄰國也各自提出了自己的領海主張。尤其是南海,提出領海主張的國家之多,情況之交錯,矛盾糾纏之多元,在世界上也許僅此一例。

  第三,我們曾經有過被西方列強欺淩百餘年的屈辱曆史。這些列強曾經瓜分和強占過中國領土,並且強行劃定過難以被中國人民接受的國界線,為中國與個別鄰國邊界劃定留下了深刻的曆史矛盾。

  第四,中國的快速發展,逐漸改變國際格局、力量對比,引起一些既得利益國家和地區的戒懼。在他們的挑撥、慫恿下,我國一些正當權益和主張的實現,有時會遭到某些國家及地區的幹擾和阻撓。中國維護發展中國家的正當權益和主張,有時也會遇到有的國家和地區的杯葛。

  第五,幾百年來,在西方國家主導下製定了一套海洋權益方麵的遊戲規則,其中對發展中國家的利益考慮得不一定充分。如何完善、議定相關規則,需要各國形成共同認識,付出共同努力,這需要時間。

第六,當今世界各國的聯係日益加強,國家各個領域的利益互聯互動,互相交織影響,應盡可能通盤考慮,統籌規劃。

與上述種種同樣重要的是,21世紀頭二十年,是中國的戰略機遇期。其潛在的含義,是中國要謀求至少二十年的和平環境,盡快發展自己,壯大自己,盡快增強實力,在經濟、政治、文化、外交、軍事等多個領域獲得國際競爭優勢,才能創造更好的維護自身利益的條件。

我們看到,從19世紀末開始,中國的多次發展機會被外敵入侵所打斷,中華民族一代代犧牲才贏來今天和平發展的良好環境。先輩的犧牲與付出,給我們創造了在世界各民族中平等發言的機會。不忘先烈,遺愛子孫,我們也要創造條件,讓後代說起話來堂堂正正腰杆硬,這是21世紀頭二十年中國在民族複興道路上的曆史定位。

總之,我們發展所處的國際環境錯綜複雜,我們與外部世界曆史的、現實的利益糾葛盤根錯節。在這種大背景下,實現維權與維穩的高度統一,需要卓越的政治智慧和高超的維權謀略。

  因此,堅定信念,厚積薄發,是中華民族在特殊地緣政治條件下,
在發展戰略機遇期,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必然選擇。

  有了這樣的清醒認識,我們就能將愛國激情化為冷靜堅定、堅韌不拔的努力。

  在人類曆史上,大國崛起往往伴隨著風險,要經受嚴峻的考驗。中國堅持和平發展,力求為人類作出更大的貢獻,需要時刻保持頭腦清醒,以超越前人的智慧,理性、開放、包容、自信,積極參與國際事務,推動和諧世界的建設,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更加充滿魅力,使中國的權益和主張更加容易被世界和周邊尊重。這是中國內政外交在新世紀新階段的重大曆史承擔,也有賴於每個公民的大義擔當。

  風物長宜放眼量。在不久的將來,當中華民族的力量噴薄而出的時刻,一切違背中國和平發展意誌的勢力,都將難以阻攔。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