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曆史回憶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ZT:我們做好了與民進黨舉行兩黨會談的準備了嗎?

(2009-06-22 09:19:46) 下一個
Zt:我們做好了與民進黨舉行兩黨會談的準備了嗎? 09-6-23

自胡總書記提出解決台灣問題的“胡六點” 以來,台海局勢逐漸朝可為我控的方向發展。而隨著國民黨上台執政,兩岸局勢更是進一步朝著良性互動的方向發展。中國共產黨與中國國民黨兩黨之間的高層互動平台,也隨著“胡吳會”的數次成功舉行而漸成製度化,兩岸人民蹺首期盼的“第三次國共合作”似乎已不再是遙不可及之事。此實乃中華民族之福。



但是,無論目前國共兩黨的互動是如何的順利與融洽,甚至未來國共兩黨實現了“第三次國共合作”,都沒有辦法確保台灣與大陸全麵和解,更不用說實現中華民族的統一大業了。因為,在台灣,還有近40%的支持民進黨的台灣綠營民眾,他們對中國共產黨、中國大陸持有的敵意與抵觸情緒,這是國民黨在發展兩岸關係上一道無法繞得過去的坎。如果解決不了這個問題,不能開解、融化台灣這40%的民心,兩岸和解、統一大業隻能是鏡花水月。



如果要感化台灣這40%綠營群體的心,我們不得不承認,我們無法回避台灣民主進步黨。隻有先解決了民進黨的心結,或者必須同時化解民進黨以及廣大綠營群體的共同心結,才可以化解兩岸關係的最大心結。



因此,眼下擺在我們麵前的一個最迫切的問題,就是如何開展與台灣綠營進行廣泛的接觸,並試圖建立一個可以與台灣民進黨進行正常交談的平台,並建立兩黨正常的會談機製,中華民族和平統一大業才可以再向前行進一步。



其實,這段時間以來,無論是大陸官方,還是台灣綠營,雙方的隔空喊話不斷,已經呈現出堅冰漸融的跡象。



首先,在大陸方麵,對台政策更加懷柔,無論是對台灣的藍營還是綠營,手機更加靈活,胸襟更加寬厚,政策更加開明,這也反映了大陸高層的對台灣問題越來越有信心了。



隨著胡總公開對民進黨人士發出友善的喊話以來,國台辦主任王毅說也在公開場合表示:“我們真誠歡迎更多台灣同胞,尤其是中南部地區的鄉親來大陸走走看看,也歡迎民進黨人士到大陸參訪交流,以便理性務實地對待兩岸關係的發展。”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前些天更是對民進黨發出了不設置任何先決條件的“歡迎民進黨人士來大陸看一看”的喊話。



麵對大陸官方的友善與寬懷,相信民進黨方麵不會無動於衷。



其次,民進黨方麵,對大陸的政策已經逐漸鬆動、並有朝良性方向發展的跡象。自從蔡英文執政民進黨以來,盡管備受扁係人馬的束縛,但她試圖擺脫陳水扁的陰影的企圖是顯而易見的。蔡英文是個聰明的女人,她非常明白,如果按陳水扁的老路走下去的話,民進黨是絕對沒有出路的。因此,與去年這個時候相比,民進黨的對大陸政策已經出現了重大的變化。



這種變化表現在,如今,民進黨高層對黨內人士“登陸”已不再視作洪水猛獸。而是持不鼓勵、不反對、不宣揚的方法。去年的蘇治芬大陸之行曾經引起了民進黨內部的強烈風波,但今年陳菊的大陸之行,卻是明顯獲得了蔡英文的支持。相對於去年蘇治芬登陸的低調,陳菊的這次大陸之行不僅高調,而且還大大方方地與北京上海兩市市長會麵。誰敢說陳菊此行沒有扮演替蔡英文作傳話人的角色呢?



繼高雄市長陳菊訪問大陸之後,民進黨籍台南市長許添財日前在議會宣布6月底也要“登陸”。目前,民進黨內尚未有反對聲浪,估計成行在望。而前民進黨四大天王之一的呂秀蓮也公開表示了希望再次訪問大陸的意願。



6月17日,民進黨前日召開中常會,其中一個議題是繼續審議《黨公職訪問中國注意事項》,原來“注意事項”中所體現的“三不精神”--“不禁止,不被矮化,不鼓勵”,在被直接刪除後卻變成了“三不一沒有政策”,即“不辯論,不訂注意事項,不陷入政治操作,沒有鼓勵赴大陸交流”。這其實等於是將民進黨公職人員訪問大陸變成了“合法化”,隻不過是加以規範而已,因此,民進黨此舉被譽為是修正了過去公開反對黨內公職人員訪問中國大陸的政策,將會使民進黨的對大陸政策發生重大的變化。



過去一直以來,一提到民進黨,我們大陸群眾自然就會想到台灣的“綠營”,一提到“綠營”,我們就會聯想到“台獨”。其實,這是以偏既全的一種看法。在對台工作上,這種簡單的將某一群體貼上標簽,一律加以封殺的做法其實是很愚蠢的。特別是在今天,台海兩岸的局勢發生了重大變化了的時候,是到了應該檢討、並改變我們這種思想的時候了。



綠營群眾之所以具強烈的“台灣主體意識”,對大陸懷有深刻的偏見,這既有曆史原因,也有現實的因素,我們既不可忽視,也不可一棍子打死。在鳳凰衛視一檔節目《走讀大中華》中,有一幕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節目主持人在台南地區街頭隨機采訪當地居民,一位七十多歲的老婆婆顫抖著說:她喜歡日本,對中國大陸沒有任何感情。她的理由很直觀:當年她年輕時,上的是日本人開辦的學校,自小接受了日本人灌輸的西方教育,日本殖民統治時期給她少年時期留下了很美好的印象。近幾十年來,台灣與日本的關係密切,遠比與中國大陸的聯係要密切得多。她既到過日本旅遊,也到過中國大陸旅遊,兩個地方經濟經濟發展情況,城市麵貌的對比,讓她感覺到日本遠遠比中國大陸要好得多。在節目裏,她說起“不喜歡大陸,喜歡日本”這些話時,顯得非常理所當然。



其實,這位老婆婆的言語代表了相當大部分台灣綠營民眾的心態。那就是,長期的殖民統治與奴役教育,給台灣幾代人心目中留下的非常深刻的印記,這種印記是不可能在短期內一下子消除的。對於這部分人。大陸切不可以一棍子將其打入到“親日反統”的台獨行列中,而應該以極大的耐心,以足夠的時間,來慢慢融化他們心中的堅冰。這是大陸應該通過耐心,努力爭取的一個龐大的群體。



因此,我們必須區別對待台灣人民中,綠營群眾與頑固的台獨基本教義派的分別;也要區別對待民進黨中,積極務實的民進黨員與陳水扁係死硬台獨分子之間的不同。我認為,無論是作為政府,還是作為普通的大陸老百姓,我們現在要做好的事情是:改變我們過去對台灣綠營群體的看法,並對這個群體給予足夠的善意。我們要認識到,台灣那近一千萬的綠營群眾,他們也是一群普通的中國百姓,如你,如我,如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一樣,都是炎黃子孫,都是我中華民族的手足兄弟,並非人們想象的,是一群一心一意想脫離祖國的分裂分子。他們之所以是“綠營”,其實是在訴求著在過去因長期被外國殖民統治、長期與祖國割裂,以及在國民黨統治台灣期間因錯誤政策,而導致今天台灣南部綠營群體心底深處存在著一種深深的悲情。我們必須以博大的胸懷,重新認識這個群體,努力融化長期積累在他們心中的堅冰,讓他們實現心理上的回歸。



民心齊,泰山移。無論是台灣的藍營,還是綠營,都是我們必須以寬容和友善來爭取的民心。作為大陸方麵,無論是政府,還是普通老百姓,無論是從思想上,還是從實質上,從現在開始,我們都必須逐漸做好與台灣民進黨舉行會談的準備了。包括思想準備,政策準備,物質準備,理論準備,宣傳方麵的準備,輿論方麵的準備,中央的準備,地方政府的準備,官員的準備,百姓的準備,等等。



我們爭取了綠營的民心認同,其實也是間接幫助穩固了馬英九的政權,讓遊子台灣回歸祖國的步伐可以走得盡可能更加快一些,更加穩妥一些。

作者 易之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