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曆史回憶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Zt:百歲開國將軍 王兆相 之 抗戰中的王兆相

(2009-06-18 23:14:27) 下一個
Zt:抗戰中的王兆相將軍

時間:2005-9-12 6:58:25 作者:榆報訊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以後,黨中央、毛主席命令神府紅軍獨立師迅速改編

開赴抗日前線。師長王兆相隨即奉命東渡,於9月4日帶領神府八百健兒在盤塘渡過黃

河,由黑峪口進入山西。部隊經五寨改編後,為八路軍一二O師的警備六團,歸賀龍指

揮,到晉西北駐軍偏關,繼而向雁北挺進,奔赴炮火連天的抗日戰場。


  黨中央為了提高部隊指揮員的抗戰素質,在延安創辦了抗日軍政大學,警備六團的

團長王兆相被批準回延安學習。在延安,他受到毛主席的親切接見。他先住抗大,後進

馬列學院,並被選為中共七大代表。然而,抗戰的急迫使他來不及參加大會,就又奔向

戰場,而且是到敵後山東抗日最前線。


  1941年春天,王兆相和夫人劉靜曆時7個月艱難曆程,終於到達山東敵後抗日根據

地。他被任命為八路軍山東縱隊第一支隊副司令員。


  一支隊活動的地區就是沂蒙山區腹地。這裏當時是整個山東抗日的中樞之區,

所以也是日軍進行反複掃蕩的主要目標。這裏是在敵占區,我軍的一切活動都在敵人的

心髒裏運作,都是在日本鬼子的眼皮子底下往來。可是當地人民群眾對八路軍的愛護、

對鬼子的仇恨和所有抗日根據地一樣,和家鄉陝北人民一樣,堅定地跟著共產黨,決心

抗戰到底!就憑這一點,王兆相把從延安學到的抗日“持久戰”理論,把他多年帶領神

府紅軍打遊擊戰的經驗,結合現實戰場情況進行了充分的發揮,和敵人兜圈子、轉山

頭,大小戰鬥百餘次,敵人因此而對他恨之入骨,對沂蒙山區的“掃蕩”一次比一次激

烈。


  這年11月,侵華日軍的中國派遣軍總司令煙俊六來到臨沂,親自指揮對沂蒙山區的

“鐵壁合圍大掃蕩”。日偽軍出動了50000餘人,包括第十七、二十一、三十二共3個師

團,外加第六、第七、第十混成旅團主力,企圖一舉消滅臨沂、沂水、蒙陰地區八路軍

及其指揮機關,徹底摧毀我沂蒙山區抗日根據地。我軍根據形勢需要,一支隊改稱二分

區。11月4日,日軍偷襲我八路軍山東縱隊領導機關駐地沂南縣馬牧池。縱隊首長和領

導機關突圍後,發來急電要求二分區在這次反“掃蕩”戰鬥中就地領導所屬部隊和地方

民兵武裝堅持鬥爭。

  接電後,二分區在黑風泉村召開了軍政幹部緊急會議。會上王兆相按照毛主席提出

的戰略方針,主張繼續和敵人兜圈子。但是由於這次是敵人重兵來犯,他認為“為保存

有生力量,我們既必須盡快轉移,但也不能走得太遠。”因為轉小圈,地形我熟敵生,

我們主動。轉大圈,敵人有優勢兵力,可以對我進行四麵圍堵,反而會使我軍陷入被

動。王兆相的主張得到了大家一致認可。他和王一平政委,共同議定了作戰部署,以“

轉小圈”之法,拖得敵人昏頭轉向。並在敵人對我包圍圈尚未合攏時,瞅準北路之敵立

足未穩,集中力量對其一股采取突發性進攻。敵人毫無防備,一觸即潰,我軍成功地突

破了敵人包圍。就這樣,在轉圈子中,瞅見敵人空子就幹他一仗,隨即轉移,轉移中隨

時變換方向,讓鬼子整天追跑,不得休息,恨不能將我一口吃掉,可又一再撲空。加

之,由於活動在小圈內,敵人的大兵團很難發揮作用,而我軍來去方便。

所以大隊敵人多次與我來來回回轉小圈近在咫尺,隻是他們仍然蒙在鼓裏。

即便敵人抓到群眾,在日本人的屠刀下群眾寧死也沒把八路軍的消息走漏過。

不過在這次敵人的“大掃蕩”中,我軍也犧牲了不少好同誌。

有時一天之內要打好幾仗,一夜之間要轉移好幾次。王兆相的妻子劉靜,

時任二分區司令部代理指導員、支部書記。她在長途的跋涉路上累得吐了血,

還堅持抓住馬尾巴行軍。特別在後來情況緊急時,與部隊走失,在鬼子臨近時,

她鑽岩縫、跳井下,寧死不降,九死一生,結果仍然在群眾保護下返回部隊。

  12月7日,日軍襲擊了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鬼子戰線拉得更長,

敵人在山東的“大掃蕩”搞不下去了,各路日軍開始撤退,我軍反“掃蕩”獲得成功。

敵人的這次“掃蕩”是抗戰以來在山東對沂蒙山區用兵最多的一次。但是在我抗日軍民

機動靈活的打擊下,鬼子依舊損兵失將,除了丟下1000多具日軍屍體之外,一無所獲。

而我軍在戰鬥中卻得到了發展和壯大。

   1942年8月1日,山東縱隊改編為山東軍區,下轄魯中、清河、膠東3個軍區。

此時山東仍然是日軍“掃蕩”的重點。1943年王兆相任清河軍區第四軍分區司令員。

此地是魯北墾區,包括利津、廣饒、沾化、無棣東部的濱海地區。4月22日,

日偽軍對清河區進行“拉網大掃蕩”;5月下旬,日偽軍又出動12000 餘人分兩路“蠶

食”清河區抗日根據地,均被我軍擊退。可是,就在我軍反“蠶食”鬥爭順利進行之

際,與四分區臨近的冀魯邊軍區出了大事,即我軍一一五師教導第六旅旅長兼冀魯邊軍

區司令員邢仁甫叛變。王兆相一馬當先護送清河軍區副政委劉其仁同誌及時趕到冀魯邊

軍區,教育了動搖分子,穩住了冀魯邊軍區的獨立團,並采取了一係列相應措施,使叛

徒的追隨者最後隻剩下少數人,未成大禍。


  1943年11月,在日軍華北方麵軍總司令岡村寧次策劃下,駐山東的日軍第十二軍司

令官西多誠一糾集其混成第七旅團、第三十二旅團、第五十九旅團全部,及第四、第五

旅團一部,加上各地偽軍,共26000多人,對我清河區展開了規模空前的大“掃蕩”。

這次“掃蕩”為時21天,四分區在這次反“掃蕩”中經受了十分嚴峻的考驗。

但也適應了形勢變化,與冀魯邊軍區獨立團緊密配合,廣泛地采用地雷戰,

成功地打擊了敵人囂張氣焰。到12月8日,日軍在付出傷亡600多鬼子的代價後,

被迫停止了這次“掃蕩”。年底,清河軍區在墾區永安鎮召開了反“二十一天大掃蕩”

勝利總結大會,會上宣讀了山東軍區司令員羅榮桓發來的電報,

傳令嘉獎清河軍區部隊。經此之後,山東日軍基本上停止了對我抗日根據地的大規模掃

蕩。


  1944年8月,八路軍在山東已開始局部反攻。清河四分區獨立團躍先出擊。

16日夜,向利津縣城發起進攻,到17日傍晚,經一夜一日戰鬥,全殲守敵。

計有日軍40餘人,偽軍1600餘人;擊斃日軍小隊長井田中尉,俘虜偽軍“華北綏靖軍”

第八集團軍二十七團團長和副團長,繳獲步炮11門、機槍5挺、長短槍1000餘支、

子彈10餘萬發以及其他大量軍需物資。利津城也是八路軍在山東解放的第一座縣城。


  利津戰役結束後,渤海軍區首長命令王兆相所部乘勝向墾區西北發展,

全力拔除日偽軍據點。獨立團未及休整,連續作戰,在沾化、濱縣一帶連連鏟除了許多

敵人炮樓。但在攻克黃升店的戰鬥中,王兆相想乘敵立足未穩打反擊,親自登高觀察地

形。警衛員盛開文同誌覺著危險,兩次拉他下來,他備戰心切,未聽勸阻,

結果腿部負傷。中共山東分局機關報《大眾日報》對他的負傷作了及時報道,

延安《解放日報》

也於1944年10月10日刊登了這一消息。神府和陝甘寧邊區的老同誌以及群眾們這才知

道,好長時間沒聽到王兆相的消息,原來這幾年他一直在山東敵後抗日前線。

  然而,王兆相在山東抗日期間,兩個女兒(一個尚未見麵)在戰爭中的丟失。

每每想到這一點,他就會想到許多革命戰友和人民群眾在抗日戰爭中英勇犧牲的場麵,

使他心情不能平靜。他不隻一次地回憶起過去抗戰的經曆,

總要說:“抗日戰爭我們勝利了,可是我們中國人負出的代價實在是太沉重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