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曆史回憶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Zt:6-17:英文《中國日報》評論版頭條(經濟並不深奧,看了或許會明白)

(2009-06-17 18:49:34) 下一個
英文《中國日報》6月17日評論版頭條:

(網友原按:“美國的航母艦隊等是靠借債養起來的”)
而中國的形勢也是嚴峻的。

原文如下:

5月CPI、PPI剛剛公布,兩者繼續處於負值區間,對此我國還要辯證來看。

來自國際金融市場的種種跡象表明,盡管全球經濟仍難言見底,

但隨著發達經濟體定量寬鬆貨幣政策的全麵實施,全球基礎貨幣供應將持續上升,新一

輪惡性通脹已在悄然醞釀之中。


目前除美聯儲外,英國央行、日本央行、加拿大央行以及瑞士央行均已采取或表示將采

取各種非傳統措施來刺激經濟,甚至對定量寬鬆政策持謹慎態度的歐洲央行也將其提上

議事日程,宣布購進600億歐元的有擔保債券,這標誌著主要發達經濟體進入了定量寬

鬆時代。


近期美元、英鎊、歐元等貨幣資金拆借利率出現劇烈下滑。

而與之相對應的卻是國際大宗商品市場的回暖:國際油價一路飆升,

推動紐約原油期貨5月份暴漲29.7%,創下1999年3月以來單月漲幅新紀錄。

CRB指數近三個月的累計漲幅已經接近15%,創下34年來最大單月漲幅。

在流動性的衝擊下,國際大宗商品的供求屬性正讓位於金融屬性。


從美元走勢與全球經濟複蘇的關係看,美元是逆周期貨幣(而歐元則為順周期貨幣),

即經濟低迷時,美元走強,而經濟一旦複蘇,美元又重拾弱勢。5月以來美元3月期

LIBOR跌破1%之後,該利率就幾乎以“自由落體”的方式直線下行。

與此同時,美元指數在短短不到3個月的時間內下滑幅度已超過10%。

近期美元在國際貨幣市場上的表現說明,美元的“避險屬性”已大大弱化。


事實上,美國長期深陷財政赤字的借貸經濟模式,讓世界經濟前景蒙上更大的陰影。

美國政府對貨幣政策的調整始終以“美國利益至上”為出發點,隨著全球經濟築底企

穩,美國還將采取新一輪的債務削減計劃。通脹及貨幣貶值是最好的秘密武器。根據最

新預計,2009財年美國總預算近4萬億美元,赤字1.841萬億美元,占GDP的 12.9%。根

據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估計,政府淨債務將由2008年的41%增至2010年的65%,美國有可

能陷入“低增長—高負債”的格局。



因此,在經濟低迷的情況下,通過高通脹的途徑把美國債務負擔控製在被認可的水

平可能是必然選擇。曆史經驗表明,在高財政赤字的情況下,提高通貨膨脹水平並不是

一項艱巨的任務。而且,一旦形成高通脹預期,將會導致國債利率上升。4月份美國7年

期、10年期和30年期的國債利率紛紛大幅上升,漲幅均超過 25%以上。不過,長期國債

收益率攀升,將導致發行成本上升,也增加了未來償還債務的壓力,而這個結果又會導

致投資者對於美國長期國債的信心循環降低,拋棄長債的就更多。在出現投資者對長期

國債信心降低、拋棄長債的情況下,美國新發國債就要靠美聯儲購買,這樣就造成“債

務貨幣化”,使得美國聯儲向市場提供更多流動性,造成流動性進一步泛濫,進而導致

惡性通貨膨脹。


而對中國而言,當前的價格形勢十分複雜,5月我國CPI、PPI繼續處於負值區間,

並且可能持續數月。不過中國之前出現的物價下行具有明顯的輸入型通縮特征。

正是因為通縮具有明顯的輸入型特征,使得物價走勢極易逆轉,未來6個月複有通脹的

風險不容小視。

一是中國將麵臨輸入型通脹的風險。

從中國自身講,中國是全球價格的被動接受者。

作為世界上最主要的資源性大宗商品進口國,目前我國是全球鐵礦石、銅、天然橡膠和

大豆的最大進口國,是原油的第二大進口國,但中國在價格主導上也處於被動地位。

如2008年,中國石油[13.88 0.73%]需求增量占全球41%,但在影響石油定價的權重上卻

不到0.l%。中國成為全球的加工、生產中心,但主導了生產,卻主導不了貿易和資源定

價,形成了中國補貼全球生產成本,補貼美國消費者福利,補貼全球化紅利的失衡格

局。

二是中國內生性流動性的風險。1-4月份人民幣各項貸款增加5.17萬億元,

已超過今年全年新增貸款目標下限5萬億元。4月份 M1同比增幅達到了17.48%%,M2同比

增幅也達25.95%,連續第二個月創下1999年有公開數據以來的新高。特別是貨幣乘數正

在修複,已經超過去年四季度的3.68上升到今年1季度的4.27,這意味著同樣多的基礎

貨幣可以撬動更多的廣義貨幣,在新增貸款與外匯占款同比仍然高速增長的前提下,M2

增速 09年將達20%左右,遠高於預設定的全年M2增速17%左右的目標。

同時全球流動性的持續流入,也將導致我國貨幣供給內生性增加,

直接改變貨幣政策發生作用的機製和作用環境,從而削弱了貨幣政策的自主性。



客觀來講,中國CPI、PPI並不能完全反映中國未來價格走勢。

由於我國居民消費支出占GDP的比重不到40%,以CPI來衡量或反映一國物價總體水平並

不合適。最能全麵反映總體價格水平變化的是GDP平減指數,世界銀行以及國際貨幣基

金組織都用它來反映各國通脹水平。


美國第一季度GDP平減指數修正值上升2.8%。我國一季度的GDP平減指數為負的2.52%,

但卻呈上升態勢,綜合GDP平減指數和大宗商品期貨指數看未來我國已麵臨著輸入型通

脹風險。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