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英

人文曆史回憶四海 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ZT: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當年如何報道林彪叛逃

(2009-05-29 18:09:19) 下一個
史海鉤沉: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當年如何報道林彪叛逃


2009年05月21日 08:43:02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林彪“突然”叛逃。中央電台內部開展了一場“人民戰爭”,全體動員、全體動手清查節目。整個廣播大樓,徹夜燈火通明,路上的行人疑惑地看上幾眼:大樓裏出了什麽事?


林彪叛逃的消息傳到北京,周恩來總理坐鎮人民大會堂作了一係列應急部署,其中對宣傳報道提出了明確而又嚴格的要求。


當時林彪的去向已明,但後果不清,一切要做最急最壞的打算。


根據指示,中央電台立即采取三項措施:第一,“盯住”莫斯科電台的廣播,一旦有關於林彪的報道和動向,立即向中央報告。第二,內部從嚴,爭取主動,采取果斷措施,在廣播中立即去掉林彪的名字、習慣用語和題詞等,停播一切讚頌林彪的文章、歌曲和節目。對此,作徹底清查,嚴格把關,一律不準播出。總之一句話,要把與林彪有關的人和事刪除幹淨,不能再廣播出去。第三,反複播放《國際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鼓舞人民,增強信心,加強紀律,一切聽從毛主席、黨中央的指揮。這些歌曲反複安排播出,除文藝節目中播出以外,專題節目中也安排播出。


這一切都是為了爭取主動而安排的,但這些隻是作準備,在外電未公開報道之前,我們暫不發消息,靜觀事態的發展。


要完成這些任務和要求,必須動員全台人員來做。向全台布置任務,又不能點明事情的真相,事實上連我們幾位在中央電台宣傳小組工作的人也不知道事情的全部情況。



自“文革”以來,確立了林彪“接班人”的地位,在當時的廣播中,幾乎每篇稿件、每次節目都少不了這位“ 副主席”、“副統帥”,少不了他的話和對他的“祝福”,要在一夜之間全部停播,撤掉一天多個小時的節目,同時又必須重新製作同樣多的新節目來填補,還要查封過去用過的大量節目,工作量太大,工作環節又太多。但是,當向全台下達任務、提出要求之後,大家在驚詫之中,誰都意識到發生了什麽,可誰都沒有明確提出問題,誰都沒有任何遲疑,立即行動起來。


這是中央電台內部的一場“人民戰爭”,全體動員,全體動手。整個廣播大樓,徹夜燈火通明,路上的行人疑惑地看上幾眼:大樓裏出了什麽事?一夜之間,中央電台的整個節目的內容、口徑變了個樣。


當一切做好準備,按照上述的要求廣播了兩天後,出人預料的情況仍沒發生。蘇聯和世界輿論竟如此平靜,這是怎麽回事?


這時候,陸續有所傳聞:據中國駐蒙古人民共和國大使館傳來的消息,13日淩晨2點30分左右,在蒙古的肯特省墜毀一架中國軍用飛機,機上9人全部死亡。為此,蒙古人民共和國政府向中國提出了抗議。


當中央在沒有完全弄清事情的真相以前,對宣傳提出了新的要求。為了避免引起大的震動,為了避免引起種種猜測,采取了內緊外鬆的做法,適當放寬宣傳的尺度,在嚴格掌握、統一口徑的原則下,在某些文章和某些節目中,有計劃有控製地適當出一出林彪的名字,用一些林彪的習慣用語,甚至也可以偶爾出一次“以林×××為副”的提法,爭取時間,穩定輿論。


當後來中央完全證實林彪一夥摔死在蒙古的溫都爾汗之後,為贏得公開“林彪叛逃事件”的準備時間,為消除種種新聞輿論的猜測,公開宣傳中有關“林彪”等提法的掌握又放寬了一步。這樣做不僅很快消除了國內人們一時的猜測和疑惑,穩定了局勢,也在很大程度上“澄清了”已經出現的外電的種種猜測和議論。外電對林彪的種種議論,起初是從宣傳口徑的改變和飛機墜毀開始的,曾經有幾天種種猜測的報道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具體,但是,我們的宣傳策略改變之後,他們墜入了五裏雲霧之中,反而懷疑和否定自己正確的猜測和分析,逐步平靜下來。



這期間,在接待外賓的對外表態中,對與林彪有關的人和事避而不談;如有人問起,既不肯定也不否定。事有湊巧,正在這時,廣播局接待來訪的羅馬尼亞廣播電視組一行三人,由我陪同。有些單位不了解內幕,在向外賓介紹情況時,經常提到“林副主席”,時常引用林彪的話,我隻好默不作聲。在某地廣播局的負責人宴請羅馬尼亞客人時,不知是有意還是無心,羅方有人舉杯特意“祝林副主席身體健康”,我們也隻好舉杯,無言一笑了之。


為此,也改變了國慶22周年的慶祝方式,為避免由於出席人員的改變而引起猜測,不搞大型慶祝活動,公開申明的理由是:新中國已建立20多年了,局勢穩定,不必年年搞大規模的慶祝活動,勞民傷財,把慶祝活動主要放在基層和用在實際行動中。


經過一段工作,贏得了時間,爭取了主動。從1971年10月上旬開始,按照中央部署,在內部陸續傳達林彪反黨集團罪行材料,不久在公開宣傳中開始點名批判。


宣傳上一旦公開,必須嚴格控製,絕不能再讓林彪的畫像、題詞、語錄、習慣用語等以正麵的方式出現;絕不能再讓與林彪反黨集團有關的人和事以正麵的形象出現。雖然在公開之前,在廣播宣傳中已有所準備,但真正做到“徹底”清除很難很難。這類稿件、節目太多了,哪些是林彪的習慣用語,哪些是中國的傳統用語,有些能分得清,有些則分不清;編輯、記者多年受到種種影響,也很難在落筆時不留痕跡。而8億聽眾都是監督者,都是批評者,稍有不慎,都在“綱”上,隻能小心翼翼。事實上也出現過某些差錯。為此,中央電台組成專門小組,廣泛搜集有關林彪的言論,分門別類加以整理、分析,區別情況提出不同的處理意見,報上級認可後遵照執行,從而統一宣傳的口徑。那時整理了厚厚的一本,但後來沒有找到,也可能有細心者還保存著。


從林彪“九一三”叛逃出走到公開點名批判,中央電台的宣傳經曆了一個嚴格掌握——適度放寬——又嚴格掌握的過程。這種宣傳策略的變化都是從實際出發,根據形勢的發展變化而變化的,是從有利於穩定局勢、有利於政治鬥爭的需要出發的。對於廣播宣傳來說,必須嚴格執行中央的政策和策略,審時度勢,尤其在複雜多變的重要時刻,更要嚴格遵守黨的宣傳紀律。(摘自《新聞背後的故事》 楊正泉/著)

http://bbs.tiexue.net/post_3585479_1.html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