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市場的節奏

(2005-10-11 16:32:18) 下一個
聽音樂,講究的是旋律和節奏, 實際上, 做金融交易也是這樣,最難把握卻有最應該把握的實際上也就是市場運動的節奏和旋律。 在適當的時候做適當的事情永遠要比在不適當的時候做適當的事情更加事半功倍。 彭德懷老總廬山會議上的萬言書可謂為國為民, 但時機不對, 結果卻成為一段曆史恨事的導火線, 讓人扼腕。 金融市場其實和我們人類社會有許多的共同之處, 這個市場有領導, 有員工, 有拆台的, 有擁護的,有吹鼓的, 有打鑼的, 還有搗蛋的, 更有胸懷大誌, 抱定王侯將相, 寧有種乎的不世豪傑或者是短命英雄, 這個舞台的精彩之處就是人類社會的一招一式在這裏都能有個很好的體現和展示, 因此, 對於每一個交易人,如果能夠更好地體會人生的五味百態也就更能夠理解其中發生的點點滴滴。 我確實非常佩服能夠引導這個市場的一些大資金的買賣手, 確實, 這個以小數點後麵4位數決定輸贏的市場中的每一個參與人都是人中龍鳳, 要想能夠很好地駕馭這批人, 沒有一點特殊的才華和能力, 基本上不太可能。 就這段時間來說, 對於各個貨幣的調控和節奏的掌握, 我就感覺市場的一些引領人非常的了不起。 在歐元1.3400 左右的高位, 可能絕大部分的資金或者市場的參與者都認為高處不勝寒, 相信在這樣的位置, 市場的主要任務已經從拉升改為尋機會兌現獲利盤, 大家都知道, 暴跌一定不是一個好的兌現獲利盤的方法, 因為, 這種情況一旦出現, 員工一定比領導跑得快, 換一家公司打工就可以了, 而領導就不一樣了, 這麽多的資金, 不可能說走人就走人, 所以就要調控, 要在不知不覺中完成資產的轉移最好還要留下一個美好的空殼讓債務人不著不急地等待明天。 我感覺, 目前領導們使用的方法就是通過錯開歐元。瑞士法郎和英鎊的運動節奏和運動方向達到轉移資產的目的。 他們在11月底就開始不斷賣出歐元和瑞士法郎, 同時不停地買進英鎊, 這樣的操作, 第一不會破壞市場的買氣; 第二因為息差的原因還能夠有效化解萬一市場判斷不準的風險, 美元指數不會出現明顯的上升動作。 而同時因為英鎊不斷創出新高,對於貨幣聯動的美好的聯想會促使許多的市場參與人員出於貪圖小便宜的心理,在歐元的下跌過程中不斷的買進歐元和瑞士法郎。 試圖在不知不覺中, 順利完成獲利盤的轉移。 因為市場規模的龐大, 一次這樣的動作遠遠不夠, 所以從12月下旬, 也就是12月20日以後, 反期道而行之在英鎊運動到了一定的高位以後賣出英鎊, 同時盤穩歐元和瑞士法郎。這樣一來不但可以平調前期買入的英鎊分額,獲得一定的滾動操作的利潤。 另一方麵, 未來還可以在一個比較低的位置, 再次推高英鎊, 因為, 英鎊的落差非常大, 所以它的強勁推高非常容易吸引市場產生買入歐元的衝動。 而在英鎊下跌的過程中, 為了更容易吸引到對於英鎊的買盤,歐元不但不跌, 而且, 還要試圖衝高。 所以我們看到的這種市場運動模式, 實際上表明市場的領導們開始進入兌現獲利盤的過程。 而這樣的過程會根據整個領導們意圖實現的快慢和完整程度出現一定的細節上的變化。 從觀察市場的變化和節奏來看, 如果歐元波動區間變大就意味著獲利盤的兌現越來越多。 但從目前的市場表現來看, 很明顯的大量的歐元獲利盤都沒有能夠有效地兌現。 因為歐元的波動還能得到有效的控製, 英鎊暴跌的時候, 歐元能夠不跌也很好地表明了這一點, 東西都在我手裏, 我不往外賣, 歐元如何能夠跌。 個人認為, 隻要不是太過突發的事件破壞了市場的調控節奏,在歐元沒有出現寬幅波動之前, 英鎊會由於整體的市場份額和息差的關係, 在未來很有可能會一次一次地被強行推高。 可能, 許多非常多的聰明員工也開始意識到了市場領導們的真實意圖, 這些聰明的員工們就會在市場推高的過程中不斷高位沽空歐元。 這樣的操作實際上導致領導們根本沒有辦法兌現盈利盤, 那樣的結果就是迫使領導們進一步拉高市場, 強行觸發聰明員工高位沽空的止損盤,由於止損盤的介入,市場將出現許多非理性的拉高行為, 而伴隨著這種非理性的拉高,盈利的空間也會被迅速打開, 聰明人可能沒有料到, 正是因為他們的高位沽盤幫了領導一把, 因為在這種情況下,不管拉高過程中是否有跟風買盤的推動,隻要產生了足夠大的盈利空間, 就是倒倉式的派發也會產生盈利。 而那些提前介入的聰明人一旦倉位控製出現問題, 就會陷入出師未捷身先死的尷尬境地。 我相信, 這也是為什麽如此多地前輩不停地告誡我們寧慢勿快, 跟隨市場的道理所在。強權在人不在於我。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在這樣一個市場,作一個快樂的豬可能還是好過做一個聰明的人。 最後, 出於我對於目前的市場表現和市場節奏的理解, 個人認為: 第一: 歐元的獲利盤還沒有有效地得到兌現。 第二: 英鎊在這樣的情況下, 作為主要的市場調控和平衡工具很有可能不斷衝擊新高。 第三: 在目前的情況下, 由於領導們的任務沒有完成, 即使我們了解到領導的意圖, 但也不應該在領導們的任務完成之前, 提前大量沽空。 他們有的是辦法讓那些提前作出判斷的聰明的員工付出足夠的代價。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