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交易感悟:為何傷心的人總是你

(2005-08-16 21:02:40) 下一個
寫過一些文章, 發表過一些觀點, 有對有錯, 隻是經常可惜有些後來被證明相對正確的觀點和看法總要在過了一段時間以後才慢慢被人提起來。
2005年年初的時候, 我們提出了“美元王者歸來”的口號, 在當時, 應者寥寥。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 慢慢有更多的人開始關注這個話題。 很遺憾在這個過程中有很多的朋友固執地認為美國的雙赤字問題, 債務問題等等諸多問題會導致美元不太可能走強。 從一些相對比較有名的第三方外匯財經網站或者論壇來看, 從 1.2700 開始做多歐元的大有人在, 我記得有一位朋友大概是從1。2550開始買入歐元, 以他的說法叫做戰略性地做多歐元, 記得還非常激昂地講過套個 400-500 點沒有關係, 現在看來, 確實被套牢了, 也不知道這位朋友是否還在這個市場裏生存, 隻是我一直在想, 是否有這個必要為了某一個戰略目標非要甘願去承擔400或者500 點的損失。因為, 我相信很多投資人在經曆了很長一段時間的深度套牢以後, 基本上大部分的信心和勇氣都隨著時間煙消雲散了, 最後剩下來的除了每天盼望著早一點脫離苦海以外, 再也沒有當初的雄心壯誌了, 因此到最後投資人根本沒有辦法很好地執行自己的投資初衷。 當然, 我希望那位朋友不是這樣的情況。 另外我們從一些日常工作裏麵也能看到一些端倪, 比如我們有一位工作人員就接到過一位投資人的電話, 英鎊被套了1000點, 詢問如何進行交易處理。 除此以外,我們還看到了許多從經濟學角度討論美元走勢的文章。 說實話, 如果僅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 我也並不認為美元應該走強, 而且, 我更堅信, 長遠來說, 美元的跌途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但是,對於投資人來說, 最好的投資方法就是在合適的時候做合適的事情。 彭德懷老總的悲哀並不是他的看法和做法有什麽問題, 隻是環境和時機的問題導致一代偉人, 憂國憂民,結果卻非常慘。

從讀書的角度來說, 從小到大, 讀過的書蠻多的。 但讀完這麽多經典的現代金融理論以後留給自己的除了迷惘還是迷惘。 資本市場是有效的, 所以, 任何一隻股票的價格都既不可能被高估也不可能被低估, 因此, 買股票, 基本上閉著眼睛就可以買到最合適的, 因為你不可能比市場作得更好,而且因為這個原因, 投資人在保證一定收益的情況下,減少風險就變得比什麽都重要, 這也就是投資組合理論的研究和實踐在全世界風行的根本原因。不知道投資組合為何物的就認為那些專家非常了不起。 知道投資組合本意的就會明白這一組合收益不會變得更高, 隻是把不確定性減少了。現代金融學廣泛的投資實證證明那些專門研究投資組合, 每年拿著上百萬美元薪水的高級金融投資專家管理的投資基金的收益不會比老百姓自家瞎折騰的來得更好。

但你要是說這些理論都沒有用, 為何全世界每天有這麽多人在搞學術研究, 而且很多理論你不用的時候非常管用,隻是, 你真按照這些理論用的時候, 就時靈時不臨了。 就說這雙赤字的問題, 去年還非常管用, 美元呼呼地跌個不停, 但到了今年, 雙赤字問題有史以來最嚴重, 可美元就是不跌了,實在太鬱悶。
我想希望非常簡單地把這個問題說清楚,真的很難。 但我還是想非常大膽地表達一個自己的觀點, 那就是大部分經濟學界的理論都是把一些可以看到的經濟表麵現象進行總結和歸納, 然後才發展成為某種理論,有些理論更是頭疼醫頭, 腳疼醫腳。我們就以宏觀經濟學的變遷來說,在資本主義的發展初期,為了推動社會生產力徹底擺脫殘餘封建製度的束縛, 需要新的學說為改革者奠定學術基礎。 這給了古典經濟自由主義發展最合適的土壤和環境, 英國古典經濟學體係的奠基人亞當。斯密提出了他那著名的“那隻看不見的手” , 其後經濟自由主義有了理論基礎並迅速發展成為一門獨立的理論體係並被廣泛使用。 但隨著時代的前進,經濟環境的變化,20世紀前半期出現了殃及整個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大蕭條, 也就是我們熟知的第一次資本主義危機, 經濟自由主義失去市場, 資本的統治者們急需一種更好的理論來解決資本的危機。凱恩斯的國家幹預主義應時而生。並且在後期更由於美國的成功,凱恩斯主義為代表的國家幹預主義在全世界範圍被廣泛使用, 今天我們看到的聯合國, 世界銀行,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關稅與貿易總協定都是國家幹預主義的產物。 由於美國的強大,國家幹預主義在二戰以後到20世紀70年代長期在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居統治地位。 然而, 20世紀70年代以後, 以“經濟滯漲”為主要表現特征的第二次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動搖了凱恩斯主義國家幹預的地位, 國家幹預沒有用了, 經濟學家挖空心思最後想到可以通過全球化來解決“經濟滯脹”造成的新的資本危機。新自由主義經濟理論代之而起, 這種理論的產成品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不斷強化的全球化趨勢, 也由於新自由主義的貢獻最終造就了目前世界最基本的經濟格局:中國負責最大量的供應, 美國負責最大量的消費, 美國的消費提供了中國製造業的利潤, 中國製造業的利潤反過來成為美國消費的資本源泉。但現在新的矛盾再次產生, 貿易保護主義再次抬頭, 相信這個世界又開始醞釀新的經濟理論, 不定那一天, 我們會聽到這樣的呼喊, 那就是“沒有美國的赤字, 世界將會怎樣”。實在, 美國的赤字對這個世界的貢獻太大了。

但如果我們把這些理論的表麵外衣去掉的話, 我們發現這些理論的根本的出發點是如何更好地為資本或者說為剩餘資本服務, 理論的表麵性的變化是因為不同階段有不同的政治和經濟環境的要求, 自由也罷, 幹預也罷,全球化也罷, 再幹預也罷, 他的主體意識還是為剩餘資本創造更好的資源條件。所以, 一旦明白了這一點, 我們就能從日常的各種表麵現象中脫離出來, 我們將更容易靠近真理一步。

基本分析是這樣,技術分析也一樣, 流行的波浪理論, 形態理論, 都是典型的照貓畫虎, 歸納,推理和總結, 所以也難怪有人說, 浪越數越多, 錢越數越少, 想一想就明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錢能越數越多才怪呢? 那些搞指標秘籍的更是典型中間的典型, 找到某種規律, 進行歸納, 總結然後希望盈利, 可能嗎? 現在全世界那麽多的大型資產管理公司動用如此先進的計算機進行如此複雜的運算, 最後的計算結果可能複雜到沒幾個人能看懂, 效果如何呢? 依然隻能在曆史數據上起作用, 在現實世界根本沒有用。

話說遠了, 其實表達的隻有一個主題, 那就是在這個資本橫行的世界, 照貓畫虎是行不通的, 重要的是努力理解資本市場的根本運作規律而不是簡單的依葫蘆畫瓢。資本的唯一性就是它的逐利性, 為了追求逐利這一根本目的, 產生了各種各樣的資本市場, 外匯, 股票, 債券,期貨, 地產 都是資本的外包形式, 而國家機器更是資本逐利的最高保障; 所以在很多國家, 所謂的國家利益就是資本利益, 美國的國家利益還不如說是美國的資本利益。 理解了這一點, 不知道我們是否可以對格林斯潘的調控措施有一個更新和更全麵的認識和了解。

可能說得不是太清楚, 我還是講一個相對通俗的例子, 我每天看見我母親對著電視裏麵太極拳的示範動作打太極拳, 招式確實蠻像回事, 可我想除非有一天我母親能夠從每天劃的那一個一個圓中領悟到更深層次的東西,我母親基本上是沒有辦法在太極拳這個領域登堂入室。因為她不知道在每一個動作後麵的更多的東西。 就象我們看到了一個氣功大師盤腿練氣功, 如果這位大師不願意告訴你更深層次的東西, 你就是近在咫尺, 那怕盤腿盤出痔瘡來, 我想99.99%你成不了氣功大師。

資本主義最重要的就是資本兩字, 我也不知道現在美國人是真不懂還是假不懂, 估計是真不懂, 要不也就不會嗷嗷叫著要升值人民幣了。 現在的美國實際上是可以完全沒有製造業的,我舉一個最典型的例子那就是全球聞名的美國福特汽車, 可能大家不知道,一個人數隻占福特汽車3%的金融投資部, 所產生的利潤確比整個福特汽車的銷售還要多, 所以福特的總裁總是在考慮是否需要繼續生產汽車。這說明什麽問題, 說明對美國最重要的是資本市場而不是製造業。但現在美國資本的問題是如果沒有土壤, 如何可以培養出糧食。 盡管我們在現實世界中可以看到無土栽培, 但在金融領域還沒有出現和之相配的金融理論。 所以, 現在美國人考慮的是沒有製造業, 資本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礎, 也就沒有了最基本的外包裝, 這會導致很多大戲沒有辦法上演, 所以, 美國人現在做的就是希望在某種程度上必須保證資本載體的存在。 好比如果福特汽車宣布不生產汽車了, 盡管實際上福特的利潤來自於投資, 但不生產汽車, 恐怕沒幾天股票會被摘牌, 除非有一天一種新的金融理論能夠被廣為接受。我想到那個時候, 就不會再有人強烈建議人民幣升值了, 相反會認為人民幣越便宜越好。 最好是產品不要錢。如此而已。

回過頭來看外匯市場, 以資本市場來說, 2004年美國股票市場的市值達到17。2萬億美元, 占美國GDP(12萬億美元)的143%, 美國債券市場規模達到36。9萬億美元, 占到美國GDP的308%, 美國的房地產市場規模更大, 但相比外匯市場, 我相信老大絕對是外匯市場, 這個市場的年交易規模大約會超過1千萬億美元, 大體上是全球GDP總值的 60 倍左右, 其中跟貿易和投資有關的大約隻占到5%, 95%的部分是投機。 大家想象一下, 這樣一個規模的市場, 投機的主角都是誰, 我想答案不言自明, 主要是各個國家的央行和大的投資基金, 對衝基金,保險基金還有養老基金等等。 我不太會算賬, 但我們想象一下, 以三年以來歐元5000點的升幅, 一年超過1千萬億美元的總體交易規模, 如果在這個市場裏麵活動的資本能夠順利結算的話, 這裏麵會產生多少的利潤呢?
這種力量的強大, 應該可以強大到沒有任何經濟理論可以阻止資本盈利過程的完成, 更讓人感到遺憾的是, 很多傳統經濟理論的存在, 反而成為推動資本盈利過程完成的最好的欺騙工具。
可能很多朋友從來不認為外匯市場是可以被操縱的, 我認為這種想法對一半錯一半, 對的一半,確實沒有一個人或者機構可以操縱外匯市場; 錯的一半, 資本市場永遠被資本操縱,在這個市場,人絕對不是主角, 資本才是主角, 人隻是被資本操作的玩偶而已, 資本由於人的介入表現出了人性化的一麵, 體現到這個市場上就是整體的可操縱性。 在資本市場運行的資本必然以盈利為第一目的, 資本盈利的過程必然是一個犧牲弱勢資本的過程。換個角度來說,不管我們在基本麵或者技術麵上找到多少理由, 我相信如果沒有資本的推動, 歐元是沒有辦法從0。83 的位置開始一路上揚的, 所以同樣在1。36的位置, 不管有多少支持美元繼續下跌的基本麵因素, 隻要當初推動歐元上升的資本產生了獲利了解的衝動, 就是有一萬萬個理由, 歐元還是會下跌。 在年初的時候, 我看到一則新聞說亞洲央行要把美元資產換成歐元資產, 言下之意就是美元還是會跌跌不休, 會跌到1。45 或者 1。50, 我就奇怪, 央行的那幫子人就是再腐敗, 再低能, 也不會到今天才看出來美元的大趨勢, 1。10 不換, 1。20不換, 到了1。34 開始著急考慮換出美元資產了, 所以, 很多時候很多事情是經濟規律管不了的, 但在有些時候, 有些階段, 經濟規律卻正確異常, 為何?!此一時, 彼一時而已。 在資本市場, 欺騙和利用貫穿全局, 如果我們借用波浪理論的話來說, 那就是2浪騙你離開市場, 3浪利用你推動市場, 4 浪騙你來抬轎子, 而 1浪和5浪是舊的結束和新的開始, 所以, 整個過程都是騙你沒商量。外匯市場不象股票市場找幾個股評家就可以應付了事, 所以, 傳統的已經深入人心的一些理論或者說法就成為資本能夠利用的最好的工具, 如果不是看到了理論後麵的更內在的一些東西, 而隻是以理論來論市場, 那就可憐了哪些弱勢資本和它的所有人了。
知其然, 不知其所以然,這大概就是為何傷心的總是你的最本質的原因。2005。06。01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