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南京保衛戰, 唐生智是否該以身殉國嗎?

(2009-09-06 16:11:57) 下一個
1937年11月,國民革命軍在淞滬會戰中失利,上海被日本占領。中國方麵就此開始準備在上海以西僅300餘千米的首都南京的保衛作戰。12月1 日,日軍下達進攻南京的作戰命令,南京保衛戰開始。唐生智任南京衛戍司令長官,指揮15萬國軍抵抗作戰。國民黨當局在戰役組織指揮上出現了重大錯誤。戰前未作周密部署,最後決定突圍時又未擬定周密的撤退計劃,更沒有經過參謀作業,致使守軍在突圍中,自相踐踏,爭相奪路,損失特別殘重,國軍的抵抗就此瓦解。 12月13日,南京淪陷,不足五萬人的日軍入城,由此開始了連續八個多月對三十多萬戰俘平民震驚世界的大屠殺。

當時,蔣介石將蘇聯出兵看成挽救危局的唯一希望。蔣曾電令新任命的南京衛戍司令長官唐生智:“如能多守一日,即民族多加一層光彩。如能再守半月以上,則內外形勢必一大變,而我野戰軍亦可如期來應,不患敵軍之合圍矣!”蔣所說的“內外形勢必一大變”的“外”,包含蘇聯出兵在內。蔣介石一生倚仗洋人吃飯,與淞滬會戰一樣不是采用“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保存自己消滅敵人的戰法,而是用一種自殺亡國式的堂堂之陣來迎合日軍轟炸。為的就是等來國聯洋大人們隔靴撓癢的對日譴責,這次南京保衛戰又把靠蘇聯幹涉。

計劃守多久? 11月29日,蔣和眾人出城看了地形,蔣認為:至少可以守兩個月。12月7日蔣在師以上軍官會議上說隻要堅持到雲南援軍到,他必親自帶隊解圍。唐在會上說誓與南京共存亡。但會後又對蔣說:“沒有你的命令,我決不會下令撤退。”

到底能守多少天?衡陽,常德是如何死守的。國軍的進攻不行,但依城死守相對較好,南京的守軍10萬餘,裝備也不錯,盡管多數是淞滬打殘撤下來的部隊,如果死守打巷戰,守一個月應該不是問題。真到巷戰是,雙方攪在一處,日軍的炮火優勢便沒有了。事實上,南京保衛戰12月5日打響(以外圍戰開始算) 到12月12日下令撤退時,南京的防守態勢並沒有極度惡化。真要是下定決心死守,日軍不損失幾萬人根本拿不下南京。
  
誰下令撤退的? 11日蔣開始通過顧祝同下令撤退,唐生智怕擔負責任,並沒有立刻撤退。蔣隻好親自下令。唐不但向部下出示了蔣的命令,而且讓各位軍師長們在下令各部隊撤退的會議記錄簿上簽字蓋章,讓大家捆在一起。奇怪的是為什麽隻守了7天蔣就下令撤退?當時的大盤並沒有崩潰,巷戰還沒有開打呢?這是個迷。據說,桂永清反對撤退,說他的左翼防區沒有問題,光華門也守住了;隻有中華門有危險,但還有紫金山北麓的預備隊可調;12日時國民黨軍隊還有預備隊沒有用!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