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幽默的諧音字

(2009-07-29 16:56:44) 下一個
 自從有了網絡以後,諧音別字史無前例被廣泛使用起來。電腦的超強糾錯能力也無法阻止“錯別”字的泛濫了。

  諧音別字被廣大網友刻意使用著,並且作為一種正規語言的補充發揮著重要作用,在網絡中越來越靈動。它令無聲的文字透出了語氣和感情。

  前幾天我接到一文友通過某論壇發給我的信息:“親耐滴嘟嘟,感謝你給我報喜……”看到這兩個明晃晃的錯別字了吧?可是我看到後卻覺得舒服,因為它把對方的感情表達得很恰當。首先:我和對方並不很熟悉,隻是相互通過各自的文章有淺淺的了解,這是第一次正式對話。她稱呼我“親耐滴嘟嘟”有點戲謔,卻又表達了她對我的好感。如果她直接稱呼“親愛的嘟嘟”,對於我們這第一次接觸來說又似乎有點聽起來過分的親昵。“親耐滴”透著好感,透著親近,透著隨和,卻不虛假,不過分。表達恰到好處。

  諧音別字能準確表達出發言者調侃、戲謔的語氣。比如,網友們經常用“滴”字來代替“地、的、得”等字。“你那樣做是不好滴”、“這個問題是這樣滴”等話語裏麵。一個“滴”字表達了一種溫柔的語氣,透過文字就可以看出對方出此言是以半玩笑半認真的態度來說的。如果直述“你那樣做是不好的”“這個問題是這樣的”就使人感覺到語氣很生硬。“哈”是相聲詞。經常用做:哈哈笑,笑哈哈。在網絡裏常被用做語氣詞,兩個人在網上聊天,一人問:“怎麽半天不說話?和別人說話去了哈?”比“嗎”字表達的委婉,調侃語氣。

  還有一些被網友們用出靈氣和幽默的諧音別字,可愛之極。英語“OH,MY GOD!” (哦,我的上帝!)被寫成漢字“哦,買疙瘩”。Thank you 被寫成漢字“三克油”。看到這幾個調皮的錯別字要表達的意思,是不是令人噴飯?這幾年流行的小品語“你太有才了”被寫成“你太有柴了”,比“你太有才了”還搞笑吧?“沒有”也可以被表達得不那麽僵硬無情,用“木有”來說就好了,笑著就把“沒有”解決了。

  有一些人,平時在家沒事喜歡寫寫小文,發發博客。被稱為“坐家”。特貼切吧?通過一個諧音別字,還能表達出不同的人文特征。同樣是“我”字。喜歡用“偶”來表達的多半是南方人吧?細膩纖巧。“俺”應該是中原人,厚道率直。“餓”是西北人,憨厚淳樸。

  文字是無聲的,交流卻需要各種語氣。網絡裏用文字的交流成就了一大批諧音別字,它們讓單純使用文字交流的網民們享受著形象、幽默、生動的表達,文字的交流更加靈動而多姿多彩了。網絡裏的諧音別字還挺可愛。

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ZT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