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思考,讀千卷書,行萬裏路

網絡的海洋浩瀚而且多姿,常常讓海邊拾貝的我流連忘返。收集閃光貝殼珍珠的同時往往忍不住的也要往海裏扔幾顆石子希望激起一片水花。。。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ZT: 中國的農民和他們的下一代

(2010-05-28 19:55:03) 下一個

http://web.wenxuecity.com/BBSView.php?SubID=mychina&MsgID=471136

 

中國的農民和他們的下一代

999朵玫瑰10-05-28 10:10:20
   
前幾天教授轉了一篇辛子淩的文章.是篇好文.裏麵提到要把地真正分給農民,這樣農民就富起來了,國內內需市場就起來了.這是個美好的願望,但在中國的現實情況是不可能的.1949年後的第一次土改,槍斃了多少地主把地分給了農民,可這地並不真是農民自個的,是集體所有的.我覺得也就是使用權.因為當時是搞的社會主義.而同時期的台灣的土改就非常成功,是真正把地分給了農民.台灣的農民也因為80年代台灣經濟起飛而真正富了起來.

我想說說從1949年後中國農民的命運.GCD是靠農民起家的,這點肯定沒有異議.可看看起了家之後是怎麽對付農民的.為了發展城市的工業,毛澤東硬是搞出了個戶口製度,生生的把幾億的農民綁在了土地之上,成了共和國的下等公民.農民辛苦勞作,然後以國家定的價把糧食賣給國家.每次災荒來臨都要保證城市的供糧,我曾經讀過一篇文章講到當時中央強迫四川供糧,四川省長在自個的百姓吃不飽的情況下據理力爭最後還是沒辦法.而餓死的都是農村的百姓.我的爺爺和我的大伯父就是這樣餓死的.我父親至今講起都掉眼淚.因為是我大伯賣黃豆供我父親上的學.農民子弟唯一能改變自個命運的就是讀書,考大學.而除了文革的十年,農家子弟還是有機會上大學的.隻要你用功,聰明.

前三十年農民命運是悲慘的.那就看看改革開放後的三十年.前十年應該是不錯的,分田到戶.農民能吃飽飯了.也有萬元戶了.可接著的二十年對他們來說就不大妙了.從九十年代起,億萬的農民工在大城市裏打工.就不說那些傷了的,殘了的,大概沒人會管他們了.他們在城市裏沒有戶口,醫療,房子.可他們把孩子生在了城市.這些孩子在城市的邊緣長大,可他們沒有戶口,不能上正規的學校.而農村他們是回不去了.我想富士康裏多數18,9歲的孩子都是這類孩子.他們見識過大城市的繁華.可這些繁華和他們沒有關係.每天工作12個小時.人為什麽會自殺,除了疾病,多數還是看不到人生的希望在哪裏.以中國人的文化,好死不如賴活,自殺文化是遠不如日本的.自殺也是要勇氣的.叫我從那麽高的樓上跳下來我是做不到的.事實上大家都知道,中國近十年,二十年的高速GDP成長是以犧牲這些農民工的利益而來的.自從醫療教育改革,國家摔包袱,農民的子弟想以讀書來改變命運已不可能了.城市的平民尚且不能,更別說沒有城市戶口的農民了.

我就講講我親戚的例子.我的小舅因為家庭的原因是我母親家唯一沒有讀書而留在了農村.他有三個子女.大女兒也就是我的表妹在我父母資助下讀完了中專.到了廣州打工.一開始都是在一些飯館做前台啊,會計啥的.我第一次回國見到她,很時髦,做個頭發四百元,穿得也和廣州的女孩子沒啥區別.表妹很聰明也肯幹.幾年前進了肯塌雞,做到了副店長.一個月有四千元.有醫療保險.工作中認識了一個四川男孩,兩人結婚生了個兒子.男孩子是四川綿陽人.在黃光裕的國美電器一個分店做個小經理.一個月也有五千.按理說是這個收入是很不錯的.可在廣州買不起房子,孩子沒戶口,上不了好學校,要上要交很多錢.表妹夫要經常加班,非常累.所以他就辭了職回了綿陽老家,想做生意.表妹一個人帶著孩子在廣州撐了半年也調回肯塌雞綿陽分店.我一直鼓勵她呆在廣州,廣州算是全國對外來人口最好的城市了.最近好象有政策說呆夠十一年可以拿戶口.可最近聽母親說她老公在那找不到合適的事做又回廣州了.他們算是新一代農民工裏混得好的.可要融入城市也是非常難的.

現如今的這些農民孩子從外貌上已很難區別是農村的還是城市的.但戶口製度讓他們難以融入城市生活.中國目前必須考慮這些人的出路.而不是用完了他們就不管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