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站樁之初防枯站

(2012-03-09 23:16:33) 下一個


五磊山
2009-01-01 18:13:28
1965175

【原創】站樁之初防枯站

站立式的鍛煉,專門練站樁非常有益於風吹浪打站而不倒。

站樁顧名思義就是要站的如樁一樣,樁是深入地下有根的,因而穩固,一般指植物而言,人是動物不是植物,卻有站立不倒的強烈追求,不得已發揮聰明才智向植物學習,創立樁法。站樁這是我們祖先的說法。今人雖然傳承這個名詞,但實際都是站立,輕浮地麵,再加枯枯的站立,是為枯立。名曰鬆身鬆心,無思無念以期妙境,實則妙境不可得枯境實將至。

實際要解決站樁首要的“生根”問題,就不能毫無作為的枯站,也不能單純做大腦遊戲。這個問題無論古代近代專家都有清醒認識,但是到現代失傳頗多,盡管一些論述已經公開,比如“微”,“不動之動”,“如如不動”,“靜中動”等等,如果不得要領,這些公開的秘密仍舊還是秘密。而得要領言傳身教特別是身教是必須的。

站樁打坐等“靜”功鍛煉是非常高深奧妙的,究竟如何隻有那些功夫超俗者的言語才能字如千鈞,引機開路。但無論如何初練免“枯”是一件要緊事。

最後於2009-01-09 05:09:22改,共2次

寂寞教主
2012-02-25 03:34:42
3674483 複 1965175

我是站樁半年後師傅才跟我說站樁不是死站

而是會動的。一開始不講不是保守,而是功夫不到,講了有害無益。初學時必須按要求的姿勢來,否則就容易跑偏了。讓站著不動,意念中想著周身外都是針尖,一動就會刺身,為的就是保持身形,同時熬筋骨、求鬆沉。但是不能一直這麽靜站。時間夠了就要有新的內涵。

老師說,站樁要動,但是是“內動”,什麽是內動我有點體會。別的同學理解沒有我不知道。怎麽個動法不講,怕理解不到位誤導他人。

我也是偶然試別人的樁時老師看見了說,你沒練劈拳能將師弟的樁打起來很不錯了。眼神疑惑,問是不是私下練了。我說沒有,就是每天坐地鐵都站個三體式的步型保持平衡而已,另外看老師試別人樁時的身法姿勢學著來的。

老師說就是這樣,就講了這站樁的動是怎麽動,打人的樁是個什麽樣的勁。

魔法の裂痕 2010-03-23 02:29:21 2795586 複 1965175 最近再練蹲馬步

五磊山 2010-03-23 05:56:26 2795917 複 2795586 樁法中的王者

騎馬步騎龍步。

月中水
2010-06-25 10:31:56
2987556 複 2795917 奧!怪不得郭雲深也練四平大馬跟少林一樣

下勢樁,就其樁架外形而言,是極其簡單的,就是雙手合十的四平大馬步樁功。它與所有的內(氣)功修煉方法都一樣,都有三大要素,那就是三調:調身、調息與調心,也就是身形間架、呼吸、意識這三方麵的調整,內家拳之修煉,基本都以形正氣順,氣順則神明的程序進行修正,下勢樁也不例外,它的第一步修煉主要是通過身形的調整,使人零亂的內氣收聚於丹田。

  下勢樁的外形就是雙手合十的四平大馬步樁那麽簡單。但早些年幾乎所有的武術書籍上的四平大馬步樁都要下幾年的功夫,從沒聽說有人能在幾分鍾內氣沉丹田(如果用氣功的方法訓練,最快的也要在7到100天內練出丹田之氣)。為什麽下勢樁卻可以立竿見影呢? 其秘密還是在身形間架的調整上。

  首先是頭,頭要領,頭部的要領又稱頂勁或虛靈頂勁。說白了,就是頭要統領全身,要有略微上頂的意勁。太極拳訣曰,尾閭中正神貫頂,滿身輕利頂頭懸是也,但為什麽又有靈與領兩種不同的說法呢?其實領是動作,靈是火候。如果脖子硬是挺拔頭上頂,那麽練靜功時氣衝頭部,使人興奮失眠,久之成病,練功打拳發力時則會震蕩大腦,傷害身體,所以一個頂字,火候很重要,不能丟也不能過,具體要領則很簡單,下頦略收就可以。

  其次是肩,肩要合,內家拳中之肩,而是抬人的肩胛骨。人的兩肩胛骨略外張而前合,為合肩,拳法中也有說“含胸”的要領,其實與合肩是一回事。

  其後是背,背要靠,背在內家拳中指人肩胛之下與命門之上的部分,它的具體要求一般是後靠,久練都可以龜背行氣。

  再後是腰,腰要空,腰在內家拳中主要指命門處的腰椎,通過背與胯的各部要領,使人命門處腰椎向前的生理彎曲拉直,形成命門後凸的意勁則可,又稱為塌腰。

  然後是胯,胯要坐,這裏的胯,不僅是指人的兩胯,而是指人的骨盆,以及命門以下的脊椎。坐胯又可說為圓襠,後麵還會有詳細解說。

  最後是人的手心,足心要空,也就是說手心,足心要含空。

  以上的六要,修煉者要有明確的認識,千萬不可以胡子眉毛一把抓。楊師傳授我的時候,很多時候背手而立,看著我,笑眯眯地說,胸再含進出一點,胯再坐下一點,我馬上就有了強烈的感覺。讀者們要通過文字來學習下勢樁,或者學一切樁、拳就必須把自身弄分明,例如說,你背後靠一點,你說整個上身後傾;或說你胯再坐一點,你就蹲身體……這些地方就是初學者不得要領,出不了功夫的關鍵,所謂真傳或說科學,無非是這些調整身體的要領。

  可以肯定並負責地說,如果你學會了調身,無論是打拳站樁,隻要坐胯與含胸,必可馬上“氣沉丹田”。問題在於如何做到含胸與坐胯?含胸相對簡單,隻要人的兩個肩胛骨略外張而前合,那麽也就達到了含胸的要求。反而是坐胯相對難一些,我曾將一個學生送到楊師門下學習,無論怎麽教他,都不能理解要領,最後楊師將家中一個細鋼筋焊就的農家常用的臉盆架放在他***股下,板臉警告說,別坐壞了,坐壞你賠!他戰戰兢兢地一坐,馬上就感覺內氣順暢達於丹田……所謂坐胯,坐字是一個關鍵,過去太極拳有坐著打拳之說,可以說不坐就沒有丹田,沒有整勁。要說坐,誰都會坐,可大家看看那些練拳的,尤其是形意拳家的照片,過去的名師、名家無不“坐”著,而當代很多名家是“站”著打拳的……那麽何為坐?一般初學者習慣將坐與蹲弄混,卻不知過去的師爺在寫譜時用字十分考究,坐與蹲是不一樣的,蹲是下肢的動作是膝蓋與腿的夾角變了,而坐是身體軀幹的動作,腿上是沒有變化的,大家想想看,你坐在凳子上的時候,我們會重得將凳子坐變形或降低高度,最後導致膝關節角度發生變化嗎?肯定不會!所以說,坐胯的時候不可以屈腿,而是由雙腿承托,上身向下鬆沉,形成“坐”的動作。或者換一個說法,你不妨把坐胯的要求理解為下身要下沉下坐,而下肢雙腿卻欲起的這麽個矛盾狀態!

  再次強調,內家拳練功要進步快,必須要把人全身各處要領弄分明,先把局部弄分明,再依照要求來求得局部與局部的最佳配合關係,得到整體效果,則功夫進步神速。如果讓你坐,你去蹲;讓你靠,你卻坐,這樣虛實不分,要領不明,那麽你也隻能在漫漫苦海中耗時間,把你耗得精疲力竭。不得不在師爺眼皮子低下找偷懶的竅門,一邊偷懶,一邊偷眼瞄著師爺,師爺大喝一聲 “站那”你一機靈,一提神,一下子入了道,找到了勁啦……在某大師回憶錄裏把這種累傻小子的教育方法講得很神,其實你也就是個傻小子。

  言歸正傳,下勢樁就是雙手合十的四平大馬步樁,倘若明白了要領,那麽樁架高低,雙腳間距大小,跟練功效果關係也就不大啦。站的時候,以四平馬步站立,雙腳要平行站立,雙手於胸前合十,虛靈頂勁、含胸、坐胯。注意雙肩鬆沉,雙肘有前合之意,而合十的雙掌則力量有分開之意,此外,將全身力量前傾,重心落於前腳掌上 (膝與地麵的垂線不可以過腳尖)。同時背部後靠,整體之前傾與背部後靠形成微妙的平衡,則足心自然含空;如此,全身放鬆靜心體會,此為下勢樁之第一步練法!

  下勢樁是我所學的郭雲深係形意拳暗勁訓練體係中的調氣訓練。其方法是先以內功樁法培養出極渾厚的內氣感,然後以極緩慢的速度慢練五行拳,在行拳中調氣,修煉內三合(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在內功與樁法部分,訓練內容是下勢樁的聚氣,養(煉)氣、行氣、貫氣四步功,以上公開的為第一步預聚氣功,可以讓人感覺胸口有氣下沉,從而達到心腎相交,水火既濟的練功、養生、強身的功效,僅僅是一步,已妙用無窮。以上公開的方法中還包含有第一步功的深入修煉內容,悟性好的朋友除了感覺有氣下沉外,還應有丹田發勢的效果,這些效果的達到是伴隨練功要領的正確程度出現的,跟你練功時間沒關係。按這樣的進度大約修煉半個月左右,可進行第二步養氣(煉氣)訓練,配合呼吸激發人內在潛力,丹田與手心,足心灼熱如火,而第三四步則在獨特的呼吸配合下,以身體細小如蟲蠕的動作行氣,達到疏筋貫氣的功效。如果人能真正掌握了第一二步的訓練,再練第三四哪怕是第一次修煉,也可以明顯感覺身體內如同溫水衝刷一樣,內在感覺隨人外形的微動而似水銀瀉地……以上的功效與人練功時間長短無關,全在乎對要領的掌握,在此基礎上再練五行拳,則體內如暗流湧動,奔騰不息。

  下勢樁不要求人苦練,初學時間應為三五分鍾,隨功力加深逐漸增加到早晚各一次,每次十五分鍾的訓練量即可。我弟弟當年隻學第一步功,但他同時還站三體樁,大約25天以後,發覺自己雙腿脛骨上騰起一層膜,用手按、捏感覺內裏有韌感、滑動感,如捏在泥鰍上。

  下勢樁第一步練法簡易,無須配合呼吸與意念,抓住要點者,效果立竿見影,絕無偏差,而以後幾步則須有師父傳授,所以這裏隻介紹第一步練法。以此拋磚引玉,希望同門前輩指導,也希望廣大同道結緣,並批評指正。

織網漁夫 2010-08-10 22:23:06 3036443 複 2987556

說得簡單清楚。但有一點兄台沒講,不知為何?

五磊山
2010-06-26 22:03:33
2990076 複 2987556 現在看來少林倒像內家拳。

就是目前的流行少林拳,也還有那麽點精氣神剩餘,相反的,連個精氣神都沒,就含蓄,收斂,鬆柔什麽的,搞智慧工程,那真是把格鬥當成了遊戲。

空格 2010-06-28 07:43:55 2993199 複 2990076 上得擂台的拳未必是好拳,上不得擂台的拳一定是孬拳

五磊山 2010-06-28 19:20:09 2994025 複 2993199 哦,見教。

我們練傳統拳術據說是為了把兵器練得更好,擂台是陌生的。

空格 2010-06-29 01:11:24 2994749 複 2994025 見笑

我是想說,格鬥是武術的重要的檢驗手段。不經此檢驗。終不能區分體操舞蹈和武術。

我理解,兵器和拳術是密切聯係的。也以有對練和對抗為要。

說得不到的地方您多指教。

五磊山 2010-10-04 19:49:13 3103928 複 2994749 傳統對抗訓練手段有限

舊時兵器就是訓練用也是開刃的,師兄弟之間的對練一般是禁止的.對練隻能是與師父之間,沒有規則,唯一的條件是師傅收放自如同時徒弟怎麽弄都傷不到師傅的一根毫毛.現如今這樣的師傅鳳毛麟角.

拳術對抗訓練主要也是師徒之間,但稍微放寬一些,師兄弟之間可以有專項對練,比如對撞,對靠(先要過撞樹關),而師兄弟之間的對打對有些師承來說是臭棋簍子越努力越養成壞習慣.

一般師傅覺得你可以出師門,也隻是認為你懂了,就是離開也能有機會成熟.真實的水平同檔的對抗不見紅不出狀況是不可能的.這也是傳統技藝對抗訓練的顧忌所在而強調師徒對抗的原因.

空格 2010-10-04 21:43:31 3104062 複 3103928 不少練法都失傳了。。

看手臂錄上講到過,槍的戳革,在腰肋間裹竹或紙對練。

日本劍刀的護具,當初也應該是中國的竹甲傳過去的。

用竹木刀劍對抗,馬明達先生考證過,曹丕的時代就有記載。

水滸裏也有把長槍去了頭沾上石灰穿黑衣服對練的方法,好象是楊誌和索超比武那段吧(?)。。。

在說站樁的帖裏囉唆對練什麽的,實在是說話不看地方。樓主莫怪。

話說回來,禮失求諸野。形而上者尚如是。拳學小道,豈能自外於此?再者,諸拳多尊易。易之道,變也。“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知數窮而不知變,則自遠於易,而拳之真意亦不得。

我理解五磊山兄說的防枯站,也是這個變的意思。心中活潑潑地,隨著呼吸動作而變,同時意變,氣變,而唯獨外形守中不變。庶幾近良知坎陷而求外王之道。

五磊山 2010-10-04 23:04:06 3104152 複 3104062 用護具模擬武器,這個花樣多了

但是有些師承(特別是所謂的內家拳)是沒有這些的.比如武當劍,三五年內不碰劍,一旦讓你碰劍,就是一把上好的真劍,還得形影不離一段時間搞所謂的知劍工夫,知劍當然不能知竹劍木刀.而後才能得到老師傅喂養劍意而逐漸理解三才對劍的真意.達到舊時能在電光火石中一兩下解決問題目的.

防枯站,心中活潑潑地,這個很有道理.當然語言是有局限.而實際很直觀:比如馬步,枯站的話就是能站半天,用起來還是要吃虧.不枯站,就是說那種姿態下動起來也能象奔馬一樣,這才是馬步的真意,太極拳把奔騰之意極致到連綿不斷的"飛".那些幾個月就能練成的秘訣我是要驚為天人了.

五磊山 2010-03-22 21:04:47 2794876 複 1965175 站樁講點玄

說太極的一說到鬆沉的很有熱情,認為鬆沉到太極成,實際細裏想這等同於上麵所說的“立根”,還隻是太極的基礎,說是基礎是因為後麵還有很多路要走。這種立根和撐著弓步任壯漢或十來個人一排推不動的完全不同。是需要全身的意深入到“地心”內在功夫,而不是一種外在的技巧。

普通人沒有這種訓練自然很難理解太極拳訓練者可以一眼看出其人的根基深淺,或更玄一點,一眼可以知道一顆樹的根有幾米深,挖開來一量,果然。因為他們練樁的初法就是對著一顆樹,意會自己的腳下和樹根相連,久而久之活人在旁也可以做到和他的根相連,再久而久之,實際意義上的粘連隨等等太極的術語才能得以實現。所以說立根是基礎,後麵還有很多路。但有根基了,也就走上正路,光明可期了。

專門的站樁訓練和變化的動作中都應該體現這種根意。所以太極拳又講一式一樁,每個動作不確定時都可以當前狀態下靜止下來檢驗自己的根態還在否,所以太極不能快打,能快就說明煉成了。太極不能隨意就練,能隨意說明你已經不再在乎外形如何了,更不在乎惡人是誰了。

pseudo 2009-10-23 21:20:46 2500017 複 1965175 問個問題

我現在也站樁,很初級沒入門的那種。鬆得好的時候特別難受,所以我也試著打坐,這樣時間上可以長一點。我的感覺是,坐容易鬆,不過回去也快。

我的問題是,一般而言,我們在站樁和打坐之間有什麽差別呢?初學者又應該如何做呢?謝了!

五磊山 2009-10-24 00:35:25 2500260 複 2500017 這個互相交流

回流個“謝”先。

從要求上講站和坐對我們來說沒有區別,都要中正平順勻,站樁的要領,坐時都要遵守,但實際練習中,坐的時候把下肢的任務交給屁股後,下肢就丟了,這於養生問題不大,與推手訓練有偷懶的嫌疑。丟掉一些,事情簡單,心就更容易安靜入定,對修心功夫極有幫助,所以打坐有其必要。當然站立式的東西,站式鍛煉最直接,但比打坐要多照顧一些東西,入靜要難,效果反而不直接。所以兩者結合,互相嫁接是好辦法。

鬆了反而難受,由於沒有看到,隻能猜測,假如是中正而鬆和,那麽估計是身體健康與否的問題,如果身體健康清爽,那可能是不得要領之故,極可能是不夠中正,或會錯意並且用意太濃。我們對於初學者,一般坐之前要做一些伸筋拔骨,吐納清濁的動作。當然練習要領是關鍵,各部要領我們歸於一訣叫“一切直中求”。簡單講就是想象空中有一條重力垂線把人統籌起來,好比中學物理裏我們求不規則剛體的重心那種懸掛法情形一樣,當然“一切”裏的東西很多,但無論如何先把自己掛直了再說,這個也需要鬆,但要被這個重垂線維持,把與維持無關的都鬆脫,洗去。方法是呼吸脫皮法,觀想吸(身)意從上往下脫皮。太極的東西文字很難說清,特別是法門不同的時候,但無論什麽法門,站也好坐也好,皺著眉在練肯定不對。

雞肋教父 2010-10-04 22:03:24 3104091 複 2500260 送花得寶!

說得好呀,我記得是“要像提個木偶似的”,應該 意思一致吧?

pseudo 2009-10-25 00:34:50 2501857 複 2500260 再一個問題

我也在想,鬆了反而難受是沒有鬆完全的原因:一部分肌肉鬆了,但另一部分沒有,他們的負擔反而增加了。還有就是,一些平時從來沒有用到的很深層肌肉(或其他組織)也開始用力,他們太弱了。練太極以來,我是深刻地體會到了我自己有多少不好的地方。。。

你提到這個“一切直中求”,我又有了個問題。我打坐的時候,經常故意把頭低一些,因為這樣可以拉到我頭上的筋/肌肉。那麽我可以把這種“不太正”的姿勢作為一種過渡的手段嗎?謝謝!

五磊山 2009-10-25 05:04:17 2502171 複 2501857 這是休息

功夫不到,練中正平反而累,允許休息暫定工作(引天氣過頸),休息有助於再工作。但不能老休息,練功還是需要精神意誌的。等練到中正平(渾然一團活水),原來的休息狀態反而別扭了(筋要自己動,不要依靠別的部分拉,這個就是勻)。

最後於2009-11-07 18:59:30改,共2次

月中水 2009-10-20 08:05:47 2493623 複 1965175 【求助】我站養生樁

我最近站養生樁,一站就兩手冒涼氣,站五分鍾就倆腿亂跳是怎麽回事????

五磊山 2009-10-20 08:28:00 2493683 複 2493623 你的肚腹如何?

一個辦法改變環境,秋冬在早上八九點太陽溫暖的時候,幹淨無風,遠離樹氣。

第二改變練法,多練吐納,五聲音呼吸健身法,如健肺用呬音,橫嘴角露齒咬牙發呬音到不能後不停,盡力踮腳提穀道用想象發完這個無聲的呬音最為關鍵,肺髒有問題者會在最後這無音之聲階段出嚏引痰等等排邪強壯效應,其他髒音類似,效果出奇隻在空氣是否新鮮適宜。

中醫講脾主少腹,肚腹不佳功在健脾,脾在音為宮(發吹音),其他要領與肺同。肺強脾健,練功才可循深。

補:如肝膽無疾,同時服以"小建中湯"可倍其功。

最後於2009-10-20 08:35:45改,共1次

五磊山 2010-10-05 19:31:06 3105320 複 3104490 這裏吸氣有個小竅門

吸氣吸不動時,把兩個肩膀聳起,又可增加30%的吸氣量,吐納呼吸是一個強身的好方法。

祝國慶收尾愉快!

非真 2010-10-06 06:04:26 3105909 複 3105320 抬肩是站樁的大忌

五磊山 2010-10-06 06:29:16 3105972 複 3105909 這裏隻是牽涉呼吸吐納的鍛煉

站樁沒有聳肩膀的,到不是聳肩膀一定錯(法於中者都可以),而是一份力能解決的問題絕不用兩份力,符合自然原理。

最後於2010-10-06 23:28:27改,共1次

非真 2010-10-08 05:44:59 3109139 複 3105972 呼吸吐納抬肩的話會造成一個很大的麻煩

容易出現氣聚中田下不去了

五磊山 2010-10-08 06:11:38 3109181 複 3109139 這是用腦袋在抬的原因

法於中的話本來就是中氣催出來的,屁股下麵的意思同時變化其平衡,,符合對等對稱的原則,使得肩胯合成的麻將牌氣囊依舊中正平勻。是化解推手中對胸口(膻中)被封較好應手。

而一般的健身鍛煉旨在吐故納新,如果說聳肩多吸點氣就會引起什麽問題,那麽他一定是沒有聳過肩或者上帝把這個聳肩功能當作一個陷阱來懲罰無知的我們。

空格 2010-10-14 21:09:38 3119852 複 3109181 有道理,並請教

我的一個簡單體會是:吸氣時如果背闊肌抽緊,尤其腋下的背闊肌腱是硬的,同時心窩向裏凹陷進去。那麽這樣的抬肩也是合於中的。如果僅僅是抬肩而腋下是軟的,就是氣沒沉下去。不知五磊山兄怎麽看。。。

五磊山 2010-10-15 06:29:13 3120494 複 3119852 你這個是練功夫的

不過這個心窩向裏凹陷我估計是一種用意用力的感覺吧(膻中和命門對拔),外形凹陷這個在太極拳很少見,至少我一時還想不出我的經驗裏有這麽一個場景。

而人的主觀感覺是不能有緊特別是局部的緊,即便身體狀態在別人摸起來如鋼似鐵,自我感覺還是柔和富有彈性的,並且這柔和和彈性是非常“堅強”的。

當然開始訓練當中會有緊進而疆等這樣那樣的“難過”,這是丹田氣不足不到的表現(幾百上千年前的拳譜上就講四稍齊,然而如今練到稍頭就很難見),練功就是逐次練掉這些難過。達到一個氣足又不太呆的狀態(氣遍全身不少癡)

最後於2010-10-15 06:39:49改,共1次

空格 2010-10-15 10:37:37 3120850 複 3120494 多謝點撥,確實你說的更準確。

自己體會一下的話,確實是心窩裏凹陷更多地是用意,僅僅是保證那裏不要鼓起來為度。背闊肌抽緊是說的外形。這個緊字大概容易想到緊張不放鬆。而做起來應該是你說的那種“別人摸起來如鋼似鐵”的狀態。當然自己的感覺是很舒服、呼吸順暢的。

月中水 2010-10-09 09:20:57 3111358 複 3109181 現代莊好像都動了

用這個法子,肯定不會枯站

蹲牆功 Post By:2005-10-22 9:30:00

當今很多門派的“大師”、“掌門”講不清“內功”為何物。什麽是內功?

筆者認為:內功就是呼吸、意念、動作高度地協調統一,經過正確的修煉方法與精神暗示,達到誘發和激發人體潛能而達到超越常人功能的一種武術高級修煉方法。

真正的內功是易學速成的,在短期內即可提高任一攻擊部位的殺傷力及抗擊打能力,更對養生健身有著決定性的作用。下麵介紹本校獨特的內功修煉方法——正道內功初級功法:

第一步:

①雙腿與肩同寬,雙手自然下垂體側。腳尖觸牆,麵牆而立。眼微閉,凝神靜氣逆呼吸十二息(即吸氣時腹部內凹,呼氣時外凸,一呼一吸為一息)準備練功。

②雙肩稍內扣,鼻子輕觸牆,雙膝微觸牆。吸氣時緩慢下蹲,徐徐吸氣入下丹田(臍下),直至臀部觸及腳後跟為止,整個過程為吸氣。

③起立時,緩慢呼氣,徐徐站立起身。

注意:

①自始至終,動作與呼吸必須協調一致,即氣吸至盡時下蹲到底,起立站直時氣呼完,意念守在下丹田處。

②自始至終鼻、膝、腳尖不能離開牆壁,尤其是頭部絕對不能向左右偏斜(即眼不能左右看),否則使脊柱偏斜,影響功效。

③呼吸在胸部不憋悶的前提下,越慢越好。

本法雖然簡單,但大多數人初練時蹲不下去,此時把腳站立比肩寬亦可,不會影響功效。能站下去之後,逐漸合攏雙腳練習,直至雙腳並立,脫去鞋襪之後亦能蹲下者,即初步功成。

剛習時如蹲下一兩次,其吃力之感不亞如挑百斤重物行走數公裏。勤修本功,自然達到氣沉丹田之效,久練自然丹田充實氣足,樁步沉穩靈活,更能在激烈的實戰對抗中氣定神閑,發力迅猛持久,全身可達無意識活性抗打。

本功的功法原理即通過任督二脈的修煉達到丹田氣足圓活,尤其是對頸、胸、腰、骶、脊椎的伸拉、壓縮,可牽扯到常常運動不到的肌肉、韌帶、神經,從被動運動到主動運動,日久自然感應異常靈敏,而使肌肉、骨骼達到堅韌有彈性,在實戰中不懼暴力擊打。

五磊山 2010-10-09 23:40:19 3112126 複 3111358 這樣就難以定義站樁了

站樁外形應該是靜式的,不枯是指有生命,一塊石頭和一條侯獵的鱷魚在水裏難以分別,但後者卻是致命的,原因他是有生命的(有神),同時心裏隻有獵物而石頭沒有。人站樁基本和不動鱷魚類似,充滿生命之電(呼吸精氣),同時心裏裝滿整個世界。

內家拳我們覺得是不可缺少內氣這個介質的,當然這麽說會被大多數批評的,這也難怪,因為沒有感受過,更沒有經曆過抓氣,灌氣,服氣的訓練。但是內氣首先不是給你一種神秘力量,而是自己對自身內部的覺醒和感知(所以基本和口鼻呼吸無關,但和精氣呼吸有關,後一個呼吸是全身呼吸意),好比全國人民都覺悟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才可能形成,這個汪洋大海的形態和內氣是很接近的,覺悟之後總人數不見增加,物質不見突變,態勢卻大有改觀。這與人體也是一樣,所以我們一直認為自覺運用內氣的拳術才稱得上內家拳。覺悟無涯際,功夫無止境。

上述蹲牆功是很好單練動作(無單練難動手),如果要加上內家的元素,一要在形態上要堅持得住中正平勻四要則。二動作上要遵循物極必反的原則:蹲之極在屁股憑空撐住的“力”為最大,也就是在下蹲要漏氣破體了,這個最大此時就剛好“逼迫”你的下蹲形體向上伸展,同理上升之極要在頂頭懸之勁最大,練功有成一定要極端去練並能“持”。這個頂頭懸掛勁和屁股下的(鑽地)支撐勁地位不同,但又貫通一體,是為“陰陽”。

這裏有較大分歧,有不妥之處還請考慮語言與實際的距離性,我們不妨“理論有談笑,爭論無下文”。

五磊山 2009-01-07 22:16:33 1975944 複 1974671 【原創】知道不容易,練成更難

要成為拳術行家是不是一定要大量的站,一定需要固定不動的靜功這個值得再探究,有不少行家是基本不站的,一個不想站又很有興趣一窺傳統拳法尊容的人,從一些內涵精當的單式練起也是一條被不少人證明的通途。

回旋鏢 2009-10-08 04:20:19 2471895 複 1975944

我練時一個師傅(讀研時師兄)說 摟膝拗步每天一次 走五圈,也就兩千米。他是形意,我喜歡太極。他就這麽說。練了沒有三天俺就曬網了。 好像就是太枯燥了。

他們師兄弟每天要兩個小時,至少的。

織網漁夫 2010-02-12 19:30:50 2721355 複 2471895 摟膝拗步一天能做夠十個標準就不錯了。兩千米,跑步。。。

摟膝拗步很難做的,是對拳架質量高低的集中檢驗。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